1 / 29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跨國企業的定義與形成的因素 第三節 跨國企業與國內企業財務管理的比較 第四節 匯率 第五節 國際貨幣制度 第六節 外匯市場的交易 第七節 跨國企業的資本預算. 第一節 前言. 全球經貿環境在最近 20 年來有以下四項重大的發展: 一、全球貿易與投資的自由化 二、區域經濟整合的持續進行 三、中國大陸經濟的興起 四、新興經濟體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第二節 跨國企業的定義與形成的因素. 一、跨國企業的定義

abria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七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2.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跨國企業的定義與形成的因素 • 第三節 跨國企業與國內企業財務管理的比較 • 第四節 匯率 • 第五節 國際貨幣制度 • 第六節 外匯市場的交易 • 第七節 跨國企業的資本預算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3. 第一節 前言 • 全球經貿環境在最近20年來有以下四項重大的發展: 一、全球貿易與投資的自由化 二、區域經濟整合的持續進行 三、中國大陸經濟的興起 四、新興經濟體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4. 第二節 跨國企業的定義與形成的因素 一、跨國企業的定義 • 跨國企業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簡稱MNC) 指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營運的企業。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5. 跨國企業的定義與形成的因素 二、企業國際化形成的因素 (一) 主觀因素 • 尋找新市場 • 尋找新原料 • 尋找新技術 • 提高生產效率 • 規避政治與法規的傷害 • 環保問題 • 分散風險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6. 跨國企業的定義與形成的因素 (二) 客觀的因素: • 全球消費偏好漸趨相似 • 全球競爭的壓力 • 進步的通訊技術 • 航空運輸的發達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7. 第三節跨國企業與國內企業財務管理的比較 • 一般而言,跨國企業與國內企業在財務管 理上有五項主要的不同點: 一、幣別的不同 二、經濟與法規的不同 三、語言的不同 四、文化的不同 五、政治風險 (Political Risk) 的不同 • 政治風險指當跨國企業在某一國家從事投資後,由於該國政治結構或政策的改變 (例如稅法、關稅、資產的徵收、利潤匯回的限制),而引起跨國企業發生損失的風險。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8. 跨國企業與國內企業財務管理的比較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9. 第四節 匯率 • 匯率 (Exchange Rate) 指一單位的某一種貨幣可以兌換成某一特定貨幣的數量,每天的報紙的金融版與各銀行網站均有報導前一天的匯率。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10. 匯率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11. 匯率 • 表17-3的第一行為主要國家的幣別,第二行的數字表達在2012年6月5日購買一單位該外幣所需支付的台幣數值,這種報價方式稱為直接報價(Direct Quotation) • 第三行的匯率數字則是表達一單位本國幣 (即台幣) 可兌換成多少單位的外國幣,這種報價方式稱為間接報價 (Indirect Quotation)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12. 第五節 國際貨幣制度 一、外匯制度 • 國際間的匯率制度可分成五大類: • 自由浮動 (Free Float); • 管理浮動 (Managed Float); • 目標區匯率 (Target-zone Arrangement); • 固定匯率 (Fixed-Rate System); • 混合制度 (Hybrid System)。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13. 國際貨幣制度 • 自由浮動 • 自由浮動指匯率完全由市場的供需機能來決定,當國際收支有赤字時,將放任該國幣值貶值,當國際收支有盈餘,則該國幣值會升值。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14. 國際貨幣制度-自由浮動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15. 國際貨幣制度 • 管理浮動 • 管理浮動指平時的匯率由市場供需決定,必要時中央銀行再進場買賣外匯,以維持匯率的穩定,中央銀行的干預量愈大愈頻繁,則所需的國際準備愈多。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16. 國際貨幣制度 • 目標區匯率 • 目標區匯率指國家調整其經濟政策,使該國的匯率維持在某一固定的中心匯率上下某一百分比內波動,也就是說中央銀行只有在匯率脫離上限匯率 (Upper Exchange Rate) 與下限匯率 (Lower Exchange Rate) 所建構的區間時,才會進入外匯市場買賣外匯,讓匯率回復區間的水準。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17. 國際貨幣制度 • 固定匯率 • 固定匯率指匯率釘住一國際通貨例如美元、歐元等,當國際收支有赤字或盈餘,造成匯率貶值或升值時,中央銀行將在外匯市場拋售或收購外匯以維持匯率固定。人民幣在2005年中以前的匯率制度屬於固定匯率。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18. 國際貨幣制度-固定匯率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19. 國際貨幣制度 • 混合制度 • 包括上述四種制度的混合體 • 現在的國際貨幣制度是混合制度:有些國家採用完全自由浮動,有些國家採用管理浮動,有些國家則釘住某一種貨幣或一籃子貨幣。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20. 國際貨幣制度 二、國際貨幣制度 • 固定匯率時代:1945~1971/8 美元釘住黃金(每盎司35美元) ,其他貨幣釘住美 元,波動範圍很小且定期調整。 • 浮動匯率的來臨: 1960年代美國參與越戰與施行社會福利計畫,通貨膨脹使美國切斷美元與黃金的固定關係,自由浮動匯率開始運行。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21. 第六節 外匯市場的交易 一、外匯市場簡介 • 外匯現貨交易是當今最具流通性與自由性的完美市場,人為無法操作,且具有24小時交易的特點,全球貨幣種類繁多,但外匯現貨每天交易量80%集中於G7國家的「主要貨幣」。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22. 外匯市場的交易 • 國際主要貨幣代碼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23. 外匯市場的交易 二、 外匯市場的參與者 • 外匯市場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是由外匯銀行、外匯經紀商、其他外匯買賣中間業者,以及外匯供需者所組合而成的市場。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24. 外匯市場的交易 • 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24小時都有外匯交易在進行。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25. 外匯市場的交易 三、 現貨匯率與遠期匯率 • 現貨匯率 (Spot Exchange Rate) 或稱即期匯率,指在交易發生當時或兩天內,就要將通貨交割給買方所支付的匯率;遠期匯率 (Forward Exchange Rate) 指在交易發生後兩天以上將通貨交割給買方所支付的匯率,通常協議的日期為10天、30天、60天、90天或180天。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26. 外匯市場的交易 • 現貨與遠期匯率的實例: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27. 第七節 跨國企業的資本預算 • 最常用的資本預算方法是淨現值法,也適用於跨國企業的資本預算,假設IOj,代表投資第 j 國並用 j 國幣表示的起始投資額,CFj, t代表第 t 期用第 j 種貨幣表示的現金流量,SVj, n代表投資 n 期後用第 j 種貨幣表示的殘值,ERj, t代表第 j 種貨幣在第 t 期轉換成母國幣的預期匯率,h 代表母公司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則海外投資 m 個國家,為期 n 期的現金流量可用下圖表達: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28. 跨國企業的資本預算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29. 跨國企業的資本預算 • 因此,跨國企業海外投資m國且為期n期的NPV為: 第十七章 國際財務管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