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虚证:久病咳喘,或它脏病变累及。 实证:风、寒、燥、热外邪侵袭,痰饮停聚。. 3 、常见症状 呼吸功能减退,水液代谢失调,卫外功能失职为主要病理表现。 咳嗽,喘促,咯痰,胸痛,咽喉痒痛,声音变异,鼻塞流涕,水肿。以咳喘为多。 4 、常见证型 虚证:肺气虚,肺阴虚

ac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2.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 概 说 • 1、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 2、病因: • 虚证:久病咳喘,或它脏病变累及。 • 实证:风、寒、燥、热外邪侵袭,痰饮停聚。

  3. 3、常见症状 • 呼吸功能减退,水液代谢失调,卫外功能失职为主要病理表现。 • 咳嗽,喘促,咯痰,胸痛,咽喉痒痛,声音变异,鼻塞流涕,水肿。以咳喘为多。 • 4、常见证型 • 虚证:肺气虚,肺阴虚 • 实证: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犯肺,肺热炽盛,痰热壅肺,寒痰阻肺,饮停胸胁,风水相搏。

  4. 一、肺气虚证 • 1、概念:指肺气虚弱,呼吸无力,卫外不固,以咳喘无力、气短而喘自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 2、病因: • 久病咳喘,耗伤肺气; • 脾虚生化不足,肺气失充。

  5. 3、临床表现: • 主症:咳喘无力,气短而喘,动则尤甚。 • 兼症:咳痰清稀,声低懒言,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神疲体倦,面色淡白。 • 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6. 4、证候分析 • 呼吸减弱:咳喘无力,动则尤甚,吐痰清稀。 • 宗气衰少:气短而喘,声低懒言。 • 卫外不固: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 气虚见症:神疲体倦,面色淡白。 • 气虚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 5、审证要点:咳喘无力、气短而喘自汗与气虚症状共见。

  7. 二、肺阴虚证 • 1、概念:指肺阴亏虚,虚热内扰,以干咳痰少、潮热、盗汗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 2、病因:燥热伤肺;痨虫蚀肺;素嗜烟酒、辛辣燥热;久咳不愈。 • 3、临床表现: • 主症:干咳无痰,痰少而黏,不易咯出。 • 兼症: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 • 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

  8. 4、证候分析 • 肺失清肃:干咳无痰,痰少而黏,不易咯出。 • 津少失润:声音嘶哑,口燥咽干,形体消瘦。 • 虚火伤络:痰中带血。 • 阴虚内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 • :阴虚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 • 5、审证要点:干咳、痰少难咯、潮热、盗汗为主。

  9. 三、风寒犯肺证 • 1、概念:指风寒袭表,肺卫失宣,以咳嗽、痰白清稀、恶风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 2、病因:外感风寒。 • 3、临床表现: • 主症:咳嗽,痰白清稀。 • 兼症:气喘,微恶风寒发热,鼻塞流涕,喉痒,身痛无汗。 • 舌脉:苔薄白,脉浮紧。

  10. 4、证候分析: • 肺气失宣: • 咳嗽,气喘,痰白清稀(肺气上逆) • 鼻塞,清涕,喉痒。(鼻窍失宣) • 卫阳被遏:微恶寒,发热,身痛,无汗。 • 风寒舌脉:苔薄白,脉浮紧。 • 5、审证要点:咳嗽、痰白清稀与风寒表证共见。

  11. 6、鉴别诊断: • 风寒表证 风寒犯肺 • 共同点:两者均有咳嗽,痰白清稀。 • 不同点: • 表证: 明显 较少 • 咳嗽: 较少 明显

  12. 四、风热犯肺证 • 1、概念:指风热袭肺,肺卫失宣,以咳嗽、发热恶风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 2、病因:外感风热之邪。 • 3、临床表现: • 主症:咳嗽,痰少色黄。 • 兼症:发热微恶风寒,气喘,鼻塞,浊涕,口微渴,咽喉疼痛。 • 舌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13. 4、证候分析: • 肺失清肃:咳嗽,痰少色黄,鼻塞,浊涕。 • 风热伤卫:发热,微恶寒,口微渴,咽喉疼痛。 • 风热舌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 5、审证要点:咳嗽、痰少色黄与风热表证共见。 • 6、鉴别诊断: • 风热表证 风热犯肺 • 共同点: 共见咳嗽,痰黄。 • 不同点: • 表证: 明显 少见 • 咳嗽: 少见 明显

  14. 五、燥邪犯肺证 • 1、概念:指燥邪袭表,肺卫失宣,以干咳痰少、鼻咽口舌干燥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 2、病因:外感秋令燥邪;干燥少雨之地; • 风温之邪化燥。 • 3、临床表现: • 主症:干咳无痰,痰少而黏,不易咯出。 • 兼症:口、唇、鼻、咽干燥,胸痛,痰中带血,鼻衄,咯血,便干尿少。发热,微恶风寒,无汗,少汗。 • 舌脉:苔薄干燥少津,脉浮数或浮紧。

  15. 4、证候分析: • 肺失清肃:干咳无痰,痰少而黏,不易咯出。 • 燥伤肺络:胸痛,痰中带血,鼻衄,咯血。 • 津少失润:口、唇、鼻、咽干燥,便干溲少, • 舌红少津。 • 燥邪束表: • 温燥——发热,微恶风寒,少汗,脉浮数。 • 凉燥——恶寒,微发热,无汗,脉浮紧。 • 5、审证要点:干咳痰少、鼻咽口舌干燥为主。

  16. 6、鉴别诊断: • 肺阴虚 燥邪犯肺 • 共同点:均见干咳无痰,痰少而粘,不易咯出。 • 不同点: • 虚热证: 有 无 • 卫表证: 无 有 • 病程: 长、久病 短、新病

  17. 六、肺热炽盛证 • 1、概念:指火热炽盛,壅积于肺,肺失清肃,以咳喘气粗、鼻翼煽动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简称肺热证,肺火证,气分证,上焦证。 • 2、病因:外感风热入里;风寒化热入里。 • 3、临床表现: • 主症:咳嗽,气喘,鼻翼煽动,鼻息灼热。 • 兼症:发热,口渴,胸痛,咽喉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 舌脉:舌红苔黄,脉洪数。

  18. 4、证候分析: • 肺热气逆:咳嗽,气喘,鼻翼煽动, • 鼻息灼热,胸痛,咽喉肿痛。 • 热盛伤津:发热,口渴;小便短赤, • 大便秘结。 • 肺热舌脉:舌红苔黄,脉洪数。 • 5、审证要点:新病势急,咳喘气粗、鼻翼煽动与火热症状共见。

  19. 七、痰热壅肺证 • 1、概念:指痰热交结,壅闭于肺,肺失清肃,以发热、咳喘、痰多黄稠为主表现的证候。 • 2、病因:外热犯肺,炼液为痰;素有宿痰,内蕴化热。 • 3、临床表现: • 主症:咳嗽,咯痰黄稠量多,气喘息粗,鼻翼煽动;或咳嗽吐脓血腥臭痰,胸痛。 • 兼症: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0. 4、证候分析 • 肺热气逆:咳嗽,气喘息粗,鼻翼煽动, • 胸闷。 • 痰热互结:咯痰黄稠量多,喉中痰鸣。 • 肉腐血败: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 • 里热炽盛: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赤, • 大便秘结。 • 痰热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5、审证要点:发热、咳喘、痰多黄稠为主。

  21. 6、鉴别诊断: • 热邪炽盛 痰热壅肺 • 共同点:共见热象,咳喘气粗, • 鼻翼煽动,尿黄便秘。 • 不同点: • 痰量: 少 多 • 热象: 重 轻 • 以热为主 痰热并重

  22. 八、寒痰阻肺证 • 1、概念:寒饮与痰浊停聚于肺,肺失宣降,以咳喘痰白、量多易咯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叫寒痰停肺证,痰浊阻肺证。 • 2、病因:素有痰疾,外感寒邪; • 寒湿内侵于肺; • 脾阳不足,寒从内生,聚湿为痰。 • 3、临床表现: • 主症:咳嗽痰多,气喘胸闷;喘哮痰鸣。 • 兼症:痰稠,或清稀色白,量多,易咯,恶寒肢冷。 •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或滑。

  23. 4、证候分析 •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胸闷,喘哮痰鸣。 • 寒痰凝滞:痰质粘稠,或清稀色白, • 量多,易咯。 • 阳失温煦:恶寒肢冷。 • 寒痰舌脉: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 • 脉濡缓或滑。 • 5、审证要点:咳喘痰白、量多易咯为主。痰稀者为寒痰停肺证;痰稠者为痰浊阻肺证。

  24. 九、饮停胸胁证 • 1、概念:水停胸腔,气机阻滞,表现为胸胁饱满,胸胁胀闷或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 2、病因:中阳素虚,水气不化; • 外邪犯肺,水停胸胁。 • 3、临床表现: • 主症:胸胁胀满,胸胁胀闷或痛,咳嗽,气喘。 • 兼症:眩晕,呼吸、咳嗽或身体转侧牵引胁痛。 • 舌脉:舌苔白滑,脉沉细。

  25. 4、证候分析 • 水停胸胁:胸胁胀满,胸胁胀闷或痛。 • 气机阻滞:呼吸、咳嗽或身体转侧牵引胁痛。 •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 • 清阳不升:眩晕。 • 水饮舌脉:舌苔白滑,脉沉细。 • 5、审证要点:胸胁饱满,胸胁胀闷或痛为主。

  26. 十、风水相搏证 • 1、概念:风邪袭肺,肺失宣降,水湿泛滥肌肤,以突起头面浮肿及卫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 2、病因:外感风邪,肺失宣降,水液失调。 • 3、临床表现: • 主症:眼睑头面先肿,遍及全身,上半身肿甚,来势迅猛,皮肤薄亮,小便短少。 • 兼症: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 咽喉肿痛,舌红,脉象浮数。

  27. 4、证候分析: • 肺失宣降:眼睑头面先肿,遍及全身, • 上半身肿甚。 • 风水相搏:来势迅猛,皮肤薄亮。 • 气化失司:小便短少。 • 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 舌苔薄白,脉浮紧。 • 风热表证: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 • 舌红苔薄黄,脉象浮数。 • 5、审证要点:突起头面浮肿及卫表症状共见为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