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肾癌的规范化治疗 与新技术的开展

肾癌的规范化治疗 与新技术的开展. 规范化治疗. 为患者提供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 利于开展对有争议问题的临床研究. 在此基础上,创新技术并予评价、推广. 肾癌规范化治疗的历史. 1969 Robson 提出肾癌分期、肾癌根治术标准, 1970 年代进入肾癌规范化治疗 1980 年代,随肾癌临床特点的改变, UICC 提出 TNM 分期,逐渐推广应用 1990 年代末期, AJCC 修订 TNM 和肿瘤分期标准 1980-90S ,肾癌的其它手术治疗方式,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和评价 现在,以腹腔镜肾癌切除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成熟。.

adamm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肾癌的规范化治疗 与新技术的开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肾癌的规范化治疗 与新技术的开展

  2. 规范化治疗 为患者提供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 利于开展对有争议问题的临床研究 在此基础上,创新技术并予评价、推广

  3. 肾癌规范化治疗的历史 • 1969 Robson提出肾癌分期、肾癌根治术标准,1970年代进入肾癌规范化治疗 • 1980年代,随肾癌临床特点的改变,UICC提出TNM分期,逐渐推广应用 • 1990年代末期,AJCC修订TNM和肿瘤分期标准 • 1980-90S,肾癌的其它手术治疗方式,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和评价 • 现在,以腹腔镜肾癌切除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成熟。

  4.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 约占全身肿瘤的3%,发病率约为8.7/10万,美国03年新发3万多例。死亡1万余例,与两个10年前比变化不大。 • 从1970’起平均每十年发病率增加3-4%,与80年代影像学的进展密切相关 • 1971回顾文章,血尿、腰痛、肿块为常见临床表现 (too late triad),而现典型三联征已不多见(9%) • 偶然发现:1970s为10%,1998则超过了60% • “Internist tumor”—“radiologist tumor” • 90%肾脏实体包块为恶性肿瘤-!?

  5. 泌尿系致死性最强的肿瘤,单位时间内死亡率40%,而同期Pca或膀胱TCC仅约20%泌尿系致死性最强的肿瘤,单位时间内死亡率40%,而同期Pca或膀胱TCC仅约20% • 自然转归:443例未治疗:3年生存4.4%,5年生存1.7%;141例多发远处转移者,无论是否手术,均无生存过两年者。 • 对放疗/化疗/激素/免疫治疗均不敏感,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 • 治愈率逐渐有提高,现总的约60% • 近10年提高约10% -- 早期诊断、规范治疗 • 新疗法、新技术的开展

  6. 泌尿医生在诊治中最关注 治疗效果(肾癌的预后) 病理分级 早治疗 恶性程度 肿瘤分期 早诊断 根治手术 早发现 规范治疗 肾癌患者最关心什么?

  7. Robson分期(1969)— until 1990’s广泛使用 • I 期: 局限于肾包膜内(organ confined) • II 期: 超出肾脏包膜(Local advanced) 局限于肾周筋膜内(Georta’s Fascia) • III期: 肾静脉(RN)、下腔静脉(IVC)癌栓, 局部淋巴结转移(LN) (上腔静脉癌栓、血管壁受累) • IV期: 侵犯周围器官(Extended) 远处转移(Metastasis) • Robson分期的局限性 • C 期中 LN, 与RN和ICV的预后明显不同。 5-yrs survival rate: 5-30% vs 45-69% • 总体回顾,B期和C期的预后没有显著差异。

  8. 1987UICC的TNM分期的特点: 1.肿瘤局部生长、侵润的情况更为详细 2.更利于Organ confined(T1,2)与Advanced disease(T3,4)的对比

  9. TNM分期的发展(1997,2002修订) • T1与T2的肿瘤大小界断值:2.5cm改为7cm • Guinan 1996 Analysis of th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Program • SEER database:2473 RCC,分别取2.5, 5, 7.5, 10cm做界断值, 得出7cm为平均值 • T1分为T1a: 小于4cm,T1b: 4~7cm • Bulter 1994, lerner 1996: 小、单侧、器官局限性的,无论部分肾切除或根治,效果好 • SEER database:<4cm, 5yr-SR>90%

  10. TNM分期的发展(1997,2002修订) • 肾上腺受累: • 局部侵犯:T3a,与肾周脂肪受累相同 • 但极少数为血行转移,预后很差 • 肾静脉、腔静脉受累(约占RCC的10%) • 瘤栓为:T3b, 5年生存率:切除,45~69% • Organ confined(T1,T2)的5yrs SR为70~90%,而Extended(T4)为15~20% • 侵犯血管壁:T3c,5yr SR降到25%

  11. TNM分期的发展(1997,2002修订) • 淋巴结转移:N • 1987定为N1~N3(单个、多个,2cm、5cm) • N(+)者,5yr SR: 5~30%,10yr SR 0~5%。与阳性淋巴结的大小、多少关系不明显。 • 1997改为N1单个,N2多个。N2的预后与血行转移相似。 • 远处转移:M 1yr SR<50% • 5yr SR: 5~30%,10yr SR 0~5% • 肺、肝、骨、脑、肾上腺等 • 单发或多发转移:单发转移灶的手术治疗

  12. 腹腔镜 肾癌治疗方式的选择 I期,T1a<4cm 保留肾单位手术 I期,T1b<7cm 肾癌根治术 II期,>7cm III期 姑息性肾癌手术 IV期 其它治疗如免疫疗法等

  13. 肾癌根治术(Radical nephrectomy,RN) • 由Robson等于1969年报告, 至今仍然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金标准” • 肾癌根治术的基本要点: • 尽早结扎肾血管(先动脉,后静脉) • 从Gerota’s筋膜外整体游离肾脏 • 切除同侧肾上腺 • 施行局部淋巴清扫术 标准范围:从膈下至腹主动脉分叉平面

  14. 肾癌根治术(Radical nephrectomy,RN) • 尽早处理肾蒂血管的意义 • 15%可能术中血行转移 • 阻断动脉血供,利于手术。但较大肿瘤常伴较多的侧枝循环,有时难于完全阻断肾动脉血流 • 先动脉后静脉,先静脉后动脉? • Gerota’s 筋膜外整体游离的意义: • 约25%局限性RCC可有肾周脂肪肿瘤浸润。 • 对于防止术后肿瘤局部复发(LTR)有重要意义

  15. 肾癌根治术(Radical nephrectomy,RN) • 同侧肾上腺全切术 • 常规切除的条件:肾上腺长大、肾癌位于肾上极、肾癌累及整个肾脏 • 否则不需要行常规切除。(多组资料显示:累及肾上腺的病例 <5%) • 区域淋巴结清扫 • 有助于更准确的肿瘤分期和预后判断 • 对能否改善预后、清扫范围等存在争议。

  16. 肾癌根治术(Radical nephrectomy,RN) • 淋巴清扫的争议: • 血行和淋巴途径转移在RCC中相仿 • 肾脏的淋巴引流有明显变异,即使行广泛的淋巴清扫,仍不能保证完全清除所有可能的转移 • 淋巴清扫结果阴性的病人术后仍发生肿瘤播散 •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 • 存在肿瘤微转移的病人可从淋巴清扫术中获益 • 在术前或术中发现淋巴结长大,行标准范围的淋巴清扫术。否则仅常规施行肾门区淋巴清扫

  17.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 NSS) 历史: • 1887年— Czerny首次用肾部分切除治疗肾肿瘤 • 过高的局部并发症和复发率使该手术未能推广 • 1950年— Vermooten 提出: • 切除 肿瘤区域肾周脂肪 切除 薄层肿瘤周围正常肾实质 • 明显减少了局部复发,使该手术应用增多 • 1969年Robson报告肾癌根治术,对其应用产生较大影响。

  18.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 NSS) 从1980’起,NSS在肾癌治疗中重新受到重视: • 肾脏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CT,DSA,CTA等) • 手术技术不断改进:肾血管手术技巧 • 预防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基础/临床研究的深入 • 术后监护、管理条件的改进(肾替代治疗,ICU等) • 术后长期前瞻性无瘤生存资料的总结 • 病人更高的预期和要求

  19.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NSS) • 绝对适应症: 局限性肾肿瘤,行RN后会因肾功能丧失而需要立即行肾替代治疗的各种情况: • 解剖性孤立肾的肾肿瘤 • 功能性孤立肾肾肿瘤 • 对侧肾萎缩 • 既往切除对侧肾脏 • 对侧肾脏功能不可逆损害 • 双侧肾肿瘤:一侧RN另一侧NSS,或双侧NSS

  20.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NSS) • 相对适应症 对侧肾脏由于局部、全身或遗传因素将来发生肾功能不全或肿瘤危险的患者: • 复杂性肾结石 • 慢性肾盂肾炎 • 选择性适应症 • 局限性、偶发性、单个小肿瘤,对侧肾脏正常 • 可扩大到:患有恶性可能、但尚未确诊的肾囊性病变。

  21.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NSS) 有关选择性适应症的争论(Option of RCC) • 质疑\反对: • 多发性肿瘤及局部复发的危险 • 对侧肾以后丢失,及肿瘤累及对侧的可能性低,故无此必要。 • 赞成: • 对侧失肾的累积危险因人而异, 难于确定。因此,保留肾脏对将来有益。 • 当然,其前提是在选择性病人中NSS的效果与RN相近。

  22.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NSS) 原发肿瘤大小对NSS效果的影响: • 不同的争论: • 限于肾脏的≤7cm的肿瘤是低分期(T1)肿瘤, • 有学者认为2-2.5cm者适宜于NSS • 美国Clevelland基金会医院及多中心联合研究: • 将局限性偶发性肾肿瘤分为<2.5cm,2.5-4cm,4-7cm,>7cm四组进行研究 • ≤4cm者术后复发及存活率明显优于>4cm者 • 因此, NSS 是T1a(≤4cm)肾肿瘤的合适选项。

  23.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NSS) • 手术难度大的NSS: • 与肾门血管关系密切的肿瘤 • 肿瘤体积较大、肾窦内肿瘤 • 孤立肾的NSS • 术前详细了解肾脏解剖结构,尤其是肾血管解剖 • CT、DSA; • MRI,CTA(3D CT angiography) • 术中的肾血管处理技巧和保护肾功能的措施

  24.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NSS) NSS术后肿瘤局部复发 • 原因包括: • 原发肿瘤切除不完全; • 隐蔽的多发肿瘤未被发现和切除; • 残肾上复发或转移性肿瘤 • 预防: • Georta’s筋膜外分离,切除肿瘤周围脂肪 • 确定切缘肿瘤阴性

  25.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LRN • 1991 Clayman 首先行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 • 微创技术的应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疼苦和缩短住院时间。 • Minimal-invasive vs Minimal-access • 近15年来的推广应用: • 其治疗效果在T1,T2期肿瘤和开放手术相似 • 一般认为<10cm以下的局限性肿瘤较为适合 • 现有技术条件下,不适合合并静脉瘤栓者 • 适应症在逐渐扩大,长期随访资料不断积累

  26.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LRN • 手术原则 • 除mini-access外,和开放手术并无原则上的差异。术中强调保持良好、清晰的术野 • 遵循开放术已建立的原则 • 肾上腺、淋巴结的处理 • 手术入路的选择 • 后腹腔入路:不干扰腹腔脏器、操作空间相对较小 • 经腹腔入路:传统腹腔镜医师较为熟悉

  27. Trocar placement Colon mobilization position Specimen removal Ureter Identification Renal hilar dissection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LRN 经腹腔入路 经腹腔入路 LRN的步骤

  28.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LNSS • 经腹腔镜NSS仍处于起步阶段 • 常规腹腔镜器械,尚难达到开放NSS的效果: • 早期和完全控制肾血管; • 表面降温; • 完全切除肿瘤; • 精确地修复收集系统; • 严密止血和处理肾创面; • 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推动LNSS的成熟 • 对肿瘤的治疗效果,需要长期的随访、评价

  29. 其它的腹腔镜肾癌治疗技术 经腹腔镜肿瘤破坏术 • 冷冻切除术: • 采用液氮冷却,中心温度为-40oC的冷冻头对肿瘤进行超低温冷冻。 • 可直视或经B超进行术中监测。 •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S) • 间质射频切除(Interstitial radiofreqency ablation, IRFA) • 其它的能量形式:激光、微波进行肿瘤凝固或切除

  30. 姑息性肾癌手术—减瘤性肾切除术(Cytoreductive nephrectomy,CRN) • 转移肾癌(MRCC)的原发病灶切除,CRN的实际价值一直存有争议。 • 支持: • 手术可缓解症状,减少肿瘤负荷,利于后续治疗 • 同时切除转移灶/术后新转移灶,可增加治愈机会 • 肾癌术后有部分患者转移灶可自然消退 • 反对: • 手术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造成免疫功能降低 • 肾动脉拴塞或放疗同样可达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 术后转移灶自然消退比例太低

  31. 姑息性肾癌手术—减瘤性肾切除术(Cytoreductive nephrectomy,CRN) • Bromwich (2002)回顾性分析: • 1998~2001年268例,伴远处转移94例(35%) • 其中仅20例行为状态评分为0-1分,19例行CRN,13例术后用干扰素治疗,7例因毒副作用、4例因治疗中疾病进展而中止治疗,仅有2例完成3个月的免疫治疗 • 15例手术后死亡,中位生存期9.5个月 • CRN对改善肾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无明显作用

  32. Flanigan等(2001) 多中心协作、随机对照的研究 • 241例MRCC患者,120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加IFN-α2b,121例单独应用IFN-α2b。 • 联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11.1个月,单独应用IFN-α2b组中位生存时间8.1个月(P=0.05) • Mickisch等(2001) 随机对照研究:85例MRCC • 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5个月和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个月和7个月 • 5例完全缓解(联合组4例,单用干扰素组1例) • 选择行为状态评分好的患者 • CRN加免疫治疗,可作为MRCC治疗的标准 • 并可进行单发转移灶的切除

  33. Fuhrman分级(1982) • 以细胞核的大小、形态,以最高级为最后分级 • G1~G4,对预后的影响不如其它大多数肿瘤 • 对预后的影响, 5年生存率 • Fuhrman: 64%,34%,31%,10% • Campbell:76%,72%,51%,35% • Debating • 低级别(G1~G2)的多为局限性肿瘤,预后好 5年生存率80%,10年生存率60% • 高级别(G3~G4)常伴侵润、转移,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30%,10年生存率<1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