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信息技术教育的案例及其分析

信息技术教育的案例及其分析. 电教 02 黄海燕 022814122. 基于局域网交互式教学课例. 课程学习主题:高一地理 《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 预备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会浏览网站、网页 学习资源类型 :课件(网络课件) 教师角色:讲授者、指导者、领航者 课时:两个课时.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各种气象灾害的形成、特点、分布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2 、能力目标:通过对相关网络资料的阅读,结合观察思考探究、协作交流讨论、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抗灾自救方法与措施。

ad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信息技术教育的案例及其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信息技术教育的案例及其分析 电教02 黄海燕 022814122

  2. 基于局域网交互式教学课例 • 课程学习主题:高一地理《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 预备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会浏览网站、网页 • 学习资源类型 :课件(网络课件) • 教师角色:讲授者、指导者、领航者 • 课时:两个课时

  3. 学习目标: • 1、知识目标:知道各种气象灾害的形成、特点、分布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 2、能力目标:通过对相关网络资料的阅读,结合观察思考探究、协作交流讨论、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抗灾自救方法与措施。 •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4. 学习要求: (1)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学习任务驱动为方式,以灾害问题为中心,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语言交流和在线讨论方式)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运用发现、探究、协作、讨论学习方法,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注重本课网页素材和相关网站的学习资源利用,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5. 学习任务 : 本节教材集中了大气中的主要气象灾害现象,描述各种气象灾害的形成、特点、分布及其危害,指导人们如何防御这些气象灾害。 (1)学习重点: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造成的危害。 (2)学习难点:各种气象灾害形成原因及其防御措施。

  6. 教学策略: • 采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先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浏览网页,确定问题,提供学习资源,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先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航指导,然后根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 。 • 让学生根据网上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及建议,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所获取的知识的意义建构。

  7. 学习活动: • 创设情境: 1、真实情境:泉州市1999年14号台风天气预报、报道、灾情及其台风形成原理的动态视频文件;泉州市1999年14号台风天气云图移动路径的应用软件等。 2、问题情境:各种灾害性天气(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的形成原因、发生的季节、受灾的地区以及应该采取哪些防御措施?

  8. 学习活动: • 分组分任务进行学习,根据老师所给的网址,对网上的资源进行学习。 • 学生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资源结合自己的知识发表观点。 • 根据真实情境和问题情境进行小组协作学习。 • 通过学习,探讨问题解决的办法

  9. 教学结果: 一、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安排教学,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者特征主要包括: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一,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 2、学习习惯:高一学生知识面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高一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交往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10. 教学效果: 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问题、情境自主搜索相关资料进行协作讨论学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始终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运用发现、探究、协作、讨论学习方法,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看,效果是比较好的。 三、通过对本课网页素材和相关网站的学习资源利用,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进行教学时的优越性。

  11. 评价: • 这门课是将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讨论相结合起来,采用抛锚式教学策略组织教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老师所讲授的课本知识和网上的相关资源结合起来,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利用资源掌握气象灾害形成的原因,并经过讨论、学习得出灾害防御的措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 虽然这堂课相对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但是课堂气氛仍然有欠活跃。

  12. 课例来源:http://www.jswl.cn/course/kczh/IT/IIS/index2.htm (由于不能把课例下载,所以只能链接到网上才能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