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原油集输工程

原油集输工程. 第七章 石油的组成和性质 第二讲 石油的物理性质. 一、石油的密度 、 相对密度、 特性因数. 密度、相对密度. 特性因数. 密度、相对密度. 1. 定义:. 密度:. 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重度:. 物质单位体积的重量. 其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无因次,以 d 表示。. 相对密度 :. 2. 表示方法. d 4 t :. 表示 t 0 C 的油品与4 0 C 水的密度之比,在数值上等于该液体在 t 0 C 的密度. d 15.6 15.6 :. 相对密度指数( 0 API):.

adon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原油集输工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原油集输工程 第七章 石油的组成和性质 第二讲 石油的物理性质

  2. 一、石油的密度、相对密度、 特性因数 密度、相对密度 特性因数

  3. 密度、相对密度 1. 定义: 密度: 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重度: 物质单位体积的重量 其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无因次,以d表示。 相对密度:

  4. 2. 表示方法 d4t: 表示t0C的油品与40C水的密度之比,在数值上等于该液体在t0C的密度 d15.615.6: 相对密度指数(0API): 0API=

  5. d420与 d15.615.6之间的换算公式: d420 = d15.615.6 +△d △d可查表1-1

  6. 3. 油品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t= 20- (t - 20) 适用范围:温度在200C左右(15  250C)。

  7. 4. 油品的混合相对密度(具可加性)

  8. 影响因素: 温度变化: 压力变化: 烃类组成:

  9. 特性因数 1. 目的: 表示石油馏分的烃类组成特性 各族烃类的沸点(0R)的立方根对相对密度(d15.615.6)作图,为一直线,将其斜率命名为特性因数K。 2. 定义:

  10. 用途: 1. 可用来表示石油馏分的化学组成的特性 2. 可结合相对密度或平均沸点求油品的其它的物理性质(如沸点,密度等) 3. 不适用于含烯烃、二稀烃或芳香烃较多的石油馏分。

  11. 二、 平均相对分子量 (2)计算法确定分子量: (3)影响因素: 随石油馏分沸程的增高而增大 结论:当分子平均沸点相等时,平均分子量随K值的增大而增大,随K值的减小而减小。

  12. 当两种以上油品混合时混合油品的分子量可以用加和法计算:当两种以上油品混合时混合油品的分子量可以用加和法计算:

  13. 三、流动性:石油的粘度、凝固点与倾点、浊点与结晶点三、流动性:石油的粘度、凝固点与倾点、浊点与结晶点 油品粘度 油品的凝点和倾点 油品的浊点和结晶点

  14. 粘度的定义及单位 • 粘度的定义 1. 液体的粘度是指在层流状态下反映液体流动性能的指标 2. 粘度由分子间内摩擦力的大小而决定的 3. 计算公式:

  15. 1. 动力粘度系数: 国际单位:牛顿·秒/米2 工程单位:公斤力·秒/米2 • 粘度的单位 物理单位:达因·秒/厘米2或称为泊 1厘泊=0.01泊 2. 运动粘度系数: 国际单位:米2/秒 工程单位:米2/秒 物理单位:厘米2 /秒或称为沱 1厘沱=0.01厘沱 其它还有恩氏粘度、赛氏粘度、雷氏粘度等

  16. 油品粘度与组成的关系 • 结论: • 烃类分子量增大(密度增大),粘度增加; • 平均沸点提高,粘度增加; • 当油品的平均沸点相同时,粘度随K值的减少而增加,即环状烃比烷烃的粘度大

  17. 油品粘度与压力的关系 • 压力增大时,其分子间的距离缩小,引力也就增强,导致其粘度增大。 • 压力小于4兆帕时,粘度受压力影响很小 • 压力大于4兆帕时,随压力增大而增大 • 压力大于20兆帕时,随压力增大而显著增大

  18. 粘度与温度关系 • 粘温性质: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 • 温度升高,粘度变小;温度降低,粘度增大 • 计算公式: 注意:应尽量使两个已知粘度相距远些,并且仅适用于牛顿型液体。

  19. 油品的混合粘度 • 粘度无可加性

  20. 油品的凝点和倾点 • 凝点 • 当油品冷却到某一温度,将贮油的试管倾斜成450角,经过1分钟后,肉眼看不出管内液体位置有所移动的最高温度 • 倾点 • 指石油或石油产品能从标准形式的容器中流出的最低温度,或称流动极限。 规律:沸点愈高,特性因数愈大,则凝点(倾点)就愈高

  21. 油品的浊点和结晶点 • 浊点 • 油品在试验条件下,因为开始出现烃类的微晶粒或冰晶体而使油品呈现浑浊时的最高温度 • 结晶点 • 将出现浊点的油品继续冷却到油中呈现出肉眼能看得见的结晶体时的温度

  22. 四、燃烧性质:油品的闪点、燃点和自燃点 油品闪点 油品的燃点和自燃点

  23. 闪 点 • 闪点 • 指可燃性液体的蒸汽同空气的混合物在临近火焰时,能发生短暂闪火的最低油温 • 爆炸范围 • 能发生闪火的油汽的浓度范围,其下限浓度称为爆炸下限,上限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24. 闪 点 • 闪点的测定 • 闭口闪点仪:测定重质油品 • 开口闪点仪:适用于轻、重质油品 • 影响闪点的因素 • 与化学组成有关。含石蜡烃较多的油品闪点较高;含胶质较多的环烷—芳香基石油所得的粘度相同的油品的闪点则较低。

  25. 燃点和自燃点 • 燃点 • 在某一油温下,引火后油品蒸汽生成的火焰不再熄灭(不少于5秒钟)的最低油温。 • 自燃点 • 油品可能因剧烈的氧化而产生火焰自行燃烧称为自燃 • 发生自燃的最低油温,称为自燃点

  26. 自燃点的影响因素 • 油品的沸点愈低,自燃点愈高 • 同族烃分子量小的自燃点高 • 烷烃比芳香烃的自燃点低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