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 论语 》 导读 第四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二) —— 仁学的扩展内容

《 论语 》 导读 第四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二) —— 仁学的扩展内容. 一、恭、宽、信、敏、惠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 《 阳货 》 ). 1 、恭则不侮 恭: 外表谦逊端庄礼貌,侧重对人 敬: 内心崇尚敬重严肃,侧重对事 “ 在貌为恭 , 在心为敬。 ” 侮 : (因对别人不恭导致) 别人对你的蔑视 恭敬不惟对长辈上级: “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 ( 《 论语 · 子路 》 ).

af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 论语 》 导读 第四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二) —— 仁学的扩展内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论语》导读 第四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二) ——仁学的扩展内容

  2. 一、恭、宽、信、敏、惠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

  3. 1、恭则不侮 恭:外表谦逊端庄礼貌,侧重对人 敬:内心崇尚敬重严肃,侧重对事 “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侮:(因对别人不恭导致)别人对你的蔑视 恭敬不惟对长辈上级: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

  4. 2、宽则得众 对他人过错的包容原谅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宽容的心理基础:恕(如心) 宽容的积极效应:悔过—感恩—得众 化敌为友、化仇为恩 宽容的言说对象:居上位者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

  5. 3、信则人任焉: 信:诚信、互信、守信 任:信任、推举、委以重任 人际关系的障碍:陌生、隔阂、猜忌 诚信的积极效应: ——人际关系障碍消除的法宝 ——一切善言善行的基础 ——委以重任

  6.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卫灵公》)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7. 4、敏则有功 该做的事,说做就做,毫不推托 敏则有为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人性的优点:理性,晓理 人性的弱点:懒惰、推托、自我辩护 [清]钱福《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8. 5、惠则足以使人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惠人与惠己的辩证关系: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 佛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佛图 惠人的反面:妒忌、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9. 二、温、良、恭、俭、让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闻:了解参与; 求之:自己恳求争取 与之:别人主动给与

  10. 1、温 孔颖达:“敦柔润泽谓之温” 面容和蔼可亲,待人彬彬有礼, 说话和气,语不伤人,举止文雅得体 温和的反面: ——脾气暴躁、言行粗陋:不仁爱 ——感情用事、爱走极端:不中和

  11. 2、良 善良的心地: ——“行不犯物谓之良”(孔颖达) 通情达理 ——为人处事的自我尺度 “自己给自己立法”(康德) “凭良心做事” 3、恭:孔颖达:“和从不逆谓之恭”

  12. 4、俭 孔颖达:“去奢从约谓之俭”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 “子曰:奢则不孙(逊),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易传》:“君子以俭德避难。” 《左传》:“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13. 5、让 孔颖达:“先人后已谓之让”: ——谦逊、不争、礼让 小“让”的境界:亲情之间的谦让 大“让”的境界:重要名利面前先人后己 最高境界的“让”:“让天下”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

  14. 礼让文化的消极意义: 1、忽视了公平竞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使个人失去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3、导致与世无争、甘居下风、委曲求全的“绵羊”性格; 4、个体“让”的修行导致了整体民族性格的柔弱不争。

  15. 三、“仁” 的其它内涵 1、刚、毅、木、讷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 2、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6. 3、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 亚里斯多德:“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4、杀身以成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

  17. 5、喻于义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 造次:匆促急遽之时, 颠沛:颠仆困顿之时。

  18. 6、先难后获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雍也篇)

  19. 7、其言也讱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颜渊篇) 讱:Rèn,出言缓慢谨慎。 8、恭敬忠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