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桩基础设计与施工

桩基础设计与施工. 建艺分院建筑工程系. 目录. 任务 1 桩的分类与管桩施工. 任务 2 灌注桩施工与特点. 任务 3 单桩承载力与基桩检测. 任务 4 桩基础验算. 6. 4. 桩基础设计与验算. 灌注桩施工与特点. 群桩作用及其特点; 桩基础设计步骤; *承台验算( TSSD 软件); 桩基础计算分析实例;. 一、群桩. 对于群桩基础,承台上作用荷载实际上由桩和地基土共同承担。. 1 、端承群桩: 群桩承载力 = 单桩承载力之和. 2 、摩擦群桩:. 1 )桩距 s>6d(d 为桩径 ) ,

Download Presentation

桩基础设计与施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桩基础设计与施工 建艺分院建筑工程系

  2. 目录 • 任务1 桩的分类与管桩施工 • 任务2 灌注桩施工与特点 • 任务3 单桩承载力与基桩检测 • 任务4桩基础验算

  3. 6. 4 桩基础设计与验算

  4. 灌注桩施工与特点 • 群桩作用及其特点; • 桩基础设计步骤; • *承台验算(TSSD软件); • 桩基础计算分析实例;

  5. 一、群桩 对于群桩基础,承台上作用荷载实际上由桩和地基土共同承担。 1、端承群桩:群桩承载力=单桩承载力之和 2、摩擦群桩: 1)桩距s>6d(d为桩径), 桩端平面处各桩传来的压力互不重叠或重叠不多。 群桩承载力=单桩承载力之和

  6. (一)群桩的特点 • 当桩距较小时,桩间 • 摩擦力叠加,承载作 • 用相互削减; • 桩端应力叠加,地基 • 受力大; • 结论:群桩承载力小 • 于单桩承载力之和。 (b)群桩受力 (a)单桩受力

  7. N (二)群桩地基承载力验算 G0 h • 把群桩连同周围土体作为一实体深基础来分析。 W0 l φ φ Pl+h=γ(l+h)+ (N+G0+W0)/ab ≤faz G0、W0—承台及桩体的超重 (超过同体积土重部分) b0 b φ—各土层摩擦角平均值 a=a0+2ltanφ/4 a0 b=b0+2ltanφ/4 a

  8. (三)群桩地基软弱下卧层验算(理解) • 当桩端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必须验算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计算方法同浅基础。 (四)群桩地基沉降计算与变形验算(了解) • 将群桩地基作为一实体深基础来分析; • 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不计风载与 • 地震荷载; • 变形特征:沉降量、沉降差、倾斜与 • 水平位移。

  9. 2)桩距s=(3~4)d(d为桩径) 前提:不允许群桩沉降量大于同荷载作用下单桩沉降量。 则, 群桩承载力<单桩承载力之和 群桩效率系数:η=群桩承载力/单桩承载力之和 (五)、桩顶作用效应计算(掌握)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2)、偏心荷载作用下:

  10. (3)、水平力: 3 影响群桩承载力的因素: 首先决定于桩距,其次与土质、桩数、桩径、入土深度、桩类型及排列方式等因素有关。 • 承台下土对荷载的分担作用。 • 承台下土的抗力,由于存在群桩效应,要比平板基础底面下土的抗力低。

  11. 二、桩基础设计 设计要求 1.桩基有足够的竖向与水平承载力; 2.桩基的沉降与水平位移在允许范围内; 3.桩身挠曲在允许范围内; 4.设计方案在技术与经济上应合理可行。 1.调研、搜集设计资料; 2.确定桩基持力层; 3.选定桩材、桩型、尺寸、确定基本构造; 4.计算并确定单桩垂直承载力; 5.初拟桩的平面布置和数量; 6.拟定承台尺寸和底面高程; 7.验算,结构设计; 8.绘结构施工图。 设计步骤

  12. (一)、设计资料的收集 1.上部结构的类型、尺寸、构造和使用要求;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当地建材与施工能力、条件(包括施工机 具、方法、经验等); 4.施工场地及周围环境(包括交通、进出场 条件、周围建筑要求、环境要求等)。

  13. (二)、桩型、桩身断面尺寸及桩长的选择 (1)桩型的选择 1.荷载大小及性质; 2.工程地质条件; 3.施工条件。 • 考虑因素: 1.桩型; 2.施工工艺; 3.工期要求; 4.桩型特点的利用。 • 选择要求: 1.经济合理; 2.安全适用。

  14. (2)桩断面尺寸的选择 1.混凝土灌注桩 • 断面形式:圆形 • 沉管灌注桩直径:300~500mm; • 钻孔灌注桩直径:500~1200mm; • 扩底钻孔灌注桩:扩底直径1~2d. 2.混凝土预制桩 • 断面形式: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扩底钻孔灌注桩 • 断面尺寸:≤550mm

  15. (3).桩长的选择 • 考虑因素:主要桩端持力层选择,同时考虑 • 桩的材料及施工工艺。 • 端承桩 • 桩端持力层选择:较硬土层 • 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深度: • 粘性土、粉土:≥2d; • 砂土:≥1.5d; 碎石土:≥1d。 • 有软弱下卧层时桩基下持力层厚度:≥4d • 嵌岩桩嵌入岩层深度: ≥0.5m

  16. 摩擦桩 • 考虑因素:承载力与沉降量 • 注意: 1.同一种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种桩; 2.除落在岩面上的桩,桩端间高差≤d; 3.摩擦型桩,桩端间高差≤l/10; 4.高层及荷载大的建筑物宜用大桩径(挖孔)。

  17. (三)、桩的平面布置 (1)墙下桩基 1.桩的最小中心距:≥3d(一般3~4d); 2.尽量使群桩形心与荷载重心重合; 3.纵横墙交接处宜布置桩。 单排布置 双排布置 交叉布置 墙角布置 墙下桩的平面布置

  18. (2)独立桩基 1.桩的最小中 心距:≥3d (一般3~4d) ; 2.边桩距承台 边缘:≥d。 二桩布置 三桩布置 四桩布置 六桩布置 柱下独立承台桩的平面布置

  19. (四)、桩数的确定 • 承受竖向中心荷载的桩基,可按下式计算桩数: Fk—标准组合时,承台 顶面竖向力; Gk—承台及上覆土自重; Ra—单桩竖向承载力; n—桩基中的桩数; μ—偏心增大系数, 一般取1.1~1.2。 • 承受竖向偏心荷载的桩基

  20. (五)、桩基础验算 (1)单桩受力验算 轴心受力: Qk ≤ Ra 偏心受力: Qikmax≤1.2 Ra Qikmin ≤Ta Ta —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2)群桩承载力与变形验算 (六)、桩身结构设计 (七)、承台设计

  21. 三、桩承台设计 承台(pile caps)设计是桩基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台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便将上部结构的荷载可靠地传给各基桩,并将各单桩连成整体。 承台的设计主要包括构造设计和强度设计两部分,强度设计指抗弯、抗冲切、抗剪切计算。

  22. 承台构造 承台有多种形式,如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箱形承台、筏形承台、柱下梁式承台和墙下条形承台等。 承台的作用是将桩联成一个整体,并把建筑物的荷载传到桩上,因而承台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以下主要介绍板式承台的构造要求。 (1)承台的宽度不应小于500mm。

  23. (2)、承台厚度不应小于300mm。 (3)、承台的配筋,对于矩形承台其钢筋应 按双向均匀通长配筋,钢筋直径不宜 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图 12.13(a));对于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 向板带均匀配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钢筋 围成的三角形应在柱截面范围内(图 12.13(b)) 。 (4)、承台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4. 承台之间的连接 单桩承台宜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设置连系梁;两桩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连系梁;有抗震要求的柱下独立承台宜在两个主轴方向设置连系梁。连系梁顶面宜与承台位于同一标高。连系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梁的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连系梁内上下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不应少于2根,并按受拉要求锚入承台。

  25. 图12.12 桩基础

  26. 图12.13 承台配筋示意 (a)矩形承台配筋;(b)三桩承台配筋;(c)承台梁

  27. (一)、桩承台设计(承台的形式)

  28. 三、桩承台设计(承台的形式)

  29. (三)、桩承台设计(承台的构造) • 承台混凝土: 强度、保护层 • 承台钢筋: 直径、锚固、分布筋 • 承台埋深: 在满足桩基稳定的前提下承台宜浅埋,并尽可能埋在地下水位以上

  30. (三)、桩承台设计(承台的构造) 承台配筋示意 (a)矩形承台配筋;(b)三桩承台配筋;(c)墙下承台梁配筋图

  31. (三)、桩承台设计(承台受弯计算) • 柱下独立承台 两桩条形承台和多桩矩形承台弯矩计算截面取在柱边和承台变阶处

  32. (三)、桩承台设计(承台受弯计算) • 柱下独立承台 等腰三桩承台 等边三桩承台

  33. (三)、桩承台设计(承台受冲切计算) • 对于板式承台,与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相类似,其厚度主要由抗冲切计算确定,并应满足抗剪验算的要求。 • 承台冲切破坏主要有两种形式: 1.沿柱(墙)边和承台变阶处的冲切 2.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34. (三)、桩承台设计(承台受冲切计算) 柱对承台的冲切

  35. (三)、桩承台设计(承台受冲切计算)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36. (三)、桩承台设计(承台受剪切计算) • 对于柱下独立承台,应分别对柱边和桩边、变阶处和桩边联线形成的斜截面进行受剪计算。当柱边外有多排桩形成多个剪切斜面时,尚应对每个斜截面进行验算。

  37. (三)、桩承台设计(局部受压和抗震验算) • 对于柱下桩基,当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的强度等级时,应按现行《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1)规定验算承台局部受压承载力。 • 当进行承台的抗震验算时,应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承台受弯、受剪切承载力进行抗震调整。

  38. 单桩承台 双桩承台 三桩承台 四桩承台 四、桩基础设计实例

  39. 案例一 柱下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 • 一、设计资料 如图1所示,某工程位于软土地区,采用桩基础,柱截面尺寸为500mm×600mm。已知基础顶面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竖向力Fk=3000kN,沿承台长边方向弯矩Mk=320kN•m,水平方向水平力Hk=40kN。工程地质资料,表层为人工填土,h1=2.0m;第二层为软塑状态粘土,h2=8.5m;第三层为可塑状态粉质粘土,h3=6.8m,地下水位于地表下2.0m。土工试验结果见表4-10 。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桩长为10m,截面尺寸为300mm×300mm,混凝土采用C30,钢筋采用4φ20,进行现场静载荷试验,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300kN。

  40. 1 图1 群桩承载力验算

  41. 二、计算书 1.桩型、材料及尺寸 根据地质资料,选第三层粉质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采用与试验相同尺寸的桩。桩承台埋深2.0m,桩顶嵌入承台100mm,桩端入持力层1.5m。 材料:桩身采用C30混凝土,HRB235钢筋,4φ16;承台采用C20混凝土,HRB钢筋。 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静载荷试验 Ra=300kN 2)经验公式 已知桩入土深11.9m,粉质粘土IL=0.6,由当地静载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算得qpa=900kPa;AP=0.3×0.3=0.09m2;μp=4×0.3=1.2m;qs1a:第二层粘土qs2a=17kPa,第三层粉质粘土qs3a=28.2kPa。

  42. 二者取最小值,按现场静载荷试验,取Ra=300kN 3.估算桩数、桩布置及承台尺寸 1)桩数 ,取桩数n=12。 2)桩的布置 通常桩的中心距为(3~4)d= 0.9~1.2m,取中心距为1.0m。 采用行列式排列,弯矩方向排 4根,另一个方向排3根, 如图2。 图2 案例一 桩的排列

  43. 3)桩承台 承台的尺寸:桩的外缘每边外伸d/2=150mm,承台长l=3600mm,宽限b=2600mm。承台埋深设计为2.0m,位于人工填土层底,粘土层顶面。 承台及上覆土重:G=3.6×2.6×2.0×20=374.4 kN 4.单桩承载力验算 各桩平均受力计算: 单桩的最大、最小竖向力(四角最不利桩的受力):

  44. 5.群桩承载力验算 1)计算实体基础底面尺寸 桩周摩擦力向外扩散角: 边桩的外围尺寸为2.3m×3.3m,tan5°=0.0875。 实体基础的底面宽为:2.3+2×9.9×0.0876=4.03m 实体基础的底面长为:3.3+2×9.9×0.0876=5.03m 2)桩端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实体基础埋深范围内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45. 桩端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3)桩端承载力验算 实体基础自重:取实体的混合重度为20kN/m3;水位以下,应扣除地下水的浮力,按10kN/m3计,则有 中心受压验算: 基础边缘最大压力验算: 满足要求。

  46. 6.桩身承载力验算 1)施工阶段吊桩抗弯承载力校核 吊桩设计应符合下式要求: 满足施工阶段吊桩抗弯承载力要求。 2)使用阶段桩身承载力校核 满足使用阶段单桩承载力的要求。 7.承台承载力 1)桩顶荷载的净反力设计值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按S=1.35Sk。

  47. 选取20φ20 As=6284mm2 选取16φ18 As=4070.4mm2 3)柱下矩形独立承台抗冲切承载力验算 此例桩均布置刚好在冲切角锥体范围内,故可不作冲切验算。 4)承台抗剪验算 平行于Y轴的柱边抗剪承载力复核:

  48. Ni为扣除承台和其上填土自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第i桩竖向力设计值。 2)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

  49. 符合抗剪承载力要求。 对于平行X轴的柱边斜截面上的剪力较小,但抗剪截面较大,满足抗剪的要求。

  50. 课外训练: • 作业1 桩基础设计与施工 (见项目手册) • 1环境要求 • 某拟建综合业务楼地上8层地下1层,框架结构,地下室底板埋深2.9m,地下水位埋深1.1m,拟采用柱下独立桩基础型式。其中某柱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柱荷载设计值为:F=4000kN,M=250kN·m,H=140。试按照二级桩基设计桩基础。场地典型地质剖面见图1,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下表。 桩基础验算采用手算;承台计算采用TSSD软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