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醫學免疫學 (Medical Immunology)

醫學免疫學 (Medical Immunology). 目錄. 第一節 免疫學基本概念 003 一、免疫與免疫學 003 二、免疫系統及其功能 004 1. 免疫系統的組成與結構 004 2. 免疫系統的功能 005 3. 免疫的類型 006 第二節 人體免疫系統 008 一、免疫器官 008 I. 中樞淋巴器官 008

aiko-perez
Download Presentation

醫學免疫學 (Medical Immunology)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醫學免疫學(Medical Immunology)

  2. 目錄 第一節 免疫學基本概念 003 一、免疫與免疫學 003 二、免疫系統及其功能 004 1.免疫系統的組成與結構 004 2.免疫系統的功能 005 3.免疫的類型 006 第二節 人體免疫系統 008 一、免疫器官 008 I. 中樞淋巴器官 008 II.外周淋巴器官 012 二、免疫細胞 018 三、免疫分子 028 第三節 抗原、抗體與補體 037 一、抗原 037 二、免疫球蛋白 043 三、補體系統 045 第四節 免疫反應與免疫耐受性 048 一、免疫反應的基本過程 048 二、免疫反應的調節 054 三、免疫耐受性 057 第五節 過敏反應與自體免疫性疾病059 一、過敏反應(特異性反應) 059 二、自體免疫與自體免疫疾病 067 第六節 免疫學在醫學中的應用 070 一、免疫學診斷 070 二、免疫學的治療 072 三、免疫預防 074 四、新型疫苗的研製 075

  3. 醫學免疫學 (Medical Immunology) 第一節 免疫學基本概念 一、免疫與免疫學 ◘免疫:身體識別非已抗原,對其產生免疫反應並清除之; (正常身體對自體組織抗原成分則不產生免疫反 應;即維持耐受) ◘免疫學:研究身體免疫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科學。包括免 疫系統的組織結構、對抗原的識別和反應、對 抗原的排異效應及機制、免疫耐受的誘導、維持、 破壞及其機制等。

  4. 二、免疫系統及其功能 • 1.免疫系統的組成與結構: • 由中樞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和周邊免疫器官(脾、淋巴結、粘膜免疫系統)組成 • 免疫器官中具體執行免疫功能的主要是各類免疫細胞: • ⑴固有免疫反應細胞:單核-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 • 多形中性粒細胞等 • ⑵適應性免疫反應細胞:即淋巴細胞,包括T、B淋巴細胞 • (T :為細胞免疫細胞, B :為體液免疫細胞 ) • 所有免疫細胞均來源於造血幹細胞,故後者亦屬於免疫細胞;除免疫器官和細胞外,多種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細胞因數、抗原受體、CD分子、粘附分子 等)也被視為免疫系統的組分。

  5. 2.免疫系統的功能: ⑴免疫防禦,即抗感染免疫:主要指針對外來抗原(如微生物和毒素)的免疫保護作用。 ⑵免疫監視:由於各種體內外環境因素影響,正常個體組織細胞不斷發生畸變、突變,身體免疫系統可識別此類細胞並其清除之。 ⑶免疫耐受:身體免疫系統對自身組織細胞表達的抗原不產生免疫反應,不產生自身免疫病。 ⑷免疫調節:與N-內分泌系統一起,共同構成N-內分泌-免疫網路調節系統,不僅調節身體整體功能,也對免疫系統本身功能進行調節。

  6. 3.免疫的類型: • 分為固有免疫(非特異性)和適應性(特異性)免疫二類 • ☉固有免疫(天然、先天免疫,非特異性免疫): • 種群長期進化過程形成、身體防禦的第一道防線 • 特點:生而有之、作用廣泛、非特異性 • 機制:皮膚、粘膜及其分泌的抑、殺菌物質的屏障效應 • +非特異性細胞和效應分子的生物學作用 • ☉適應性免疫(後天、獲得性免疫,特異性免疫): • 個體生後接觸特定抗原而產生 • 特點:特異性、記憶性、耐受性 • 機制:T、B淋巴細胞(特異性識別抗原→被啟動→ • 分化為效應細胞→介導細胞免疫、體液免疫)

  7. 免疫的類型 • 非專一性免疫反應 (先天免疫) • 反應介質 • 補體 • 發炎介質 • 殺菌物質 • 反應細胞 • 顆粒球(嗜中、酸、鹼性球) • 巨噬細胞 • 自然殺手細胞 • 肥大細胞 • 專一性免疫反應 (後天免疫) • 反應介質 • 免疫球蛋白(抗體) • 細胞激素 • 細胞毒殺因子 • 反應細胞 • 抗原呈現細胞 • 輔助型T細胞 • 毒殺型T細胞 • B淋巴球

  8. 第二節 人體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免疫器官(和組織) 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及相關編碼基因) 一、免疫器官 依功能不同,分中樞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二者通過血液迴圈及淋巴迴圈互相聯繫(圖9-1) I.中樞淋巴器官 免疫細胞發生 分化 發育 成熟的場所; 對外周免疫器官的發育起主導作用; 包括胸腺+骨髓

  9. 中樞、外周免疫 器官分佈(圖9-1)

  10. 1.胸腺 ◘解剖相關知識萎縮性器官(15-20g/新生兒→30-40g/ 青春→萎縮退化/老年) 、實質由胸腺小葉構成,小葉 分為皮質和髓質;胸腺內主要由胸腺細胞和基質細 胞構成。 ◘功能 ⑴T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 骨髓前T細胞 ↓(在胸腺產生 的相關因數作用下,被吸引至胸腺) 胸腺細胞 ↓(循被膜下-皮質-髓質移行,經系列選擇性發育, ↓95%胸腺細胞凋亡,僅5%細胞發育成熟) 成熟T細胞→血循環→定居外周淋巴器官

  11. ⑵免疫調節功能:基質細胞產生多種肽類物質-既可⑵免疫調節功能:基質細胞產生多種肽類物質-既可 促進胸腺分化成熟,又參與調節外周成熟T細胞。 ⑶血-胸腺屏障作用:皮質內毛細血管及其周圍結構 可阻止血中大分子物質進入。 2.骨髓 ◘相關解剖知識分為紅、白骨髓;紅骨髓呈海綿狀存在 於骨松質的腔隙中,具有活躍的造血功能。 ◘功能 ⑴各類免疫細胞發生的場所: 骨髓造血幹細胞(多能造血幹細胞,HSC)→ ☉髓樣前體細胞→粒細胞、單核細胞、紅細胞、 血小板 ☉淋巴樣前體細胞→T、B淋巴細胞、自然殺傷細胞

  12. ⑵B淋巴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 部分淋巴樣前體細胞→(在骨髓)成熟B淋巴細胞→血循環 → 外周免疫器官定居 ⑶發生B細胞反應的場所:外周器官記憶性B細胞→(抗 原剌激下)活化→(經血、淋巴入骨髓)分化為漿細胞→ 抗體→血循環 II、外周淋巴器官 成熟的T 、B細胞等免疫細胞定居場所、亦是產生免疫 反應的場所;包括淋巴結、扁桃體、脾、粘液免疫系統。 1.淋巴結: ◘解剖相關知識(圖9-2) 500-600個淋巴結布於全身, 淋巴結實質分為皮質和髓質,彼此以淋巴竇相通。 皮質淺層為非胸腺依賴區-B細胞定居場所:靜止的 成熟B細胞--(+抗原剌激)-→B淋巴母細胞→漿細胞

  13. 圖9-2淋巴結組織結構

  14. 皮質區深層為胸腺依賴區-T細胞(主要是CD4+細胞)皮質區深層為胸腺依賴區-T細胞(主要是CD4+細胞) 髓質區含有B 、T 、漿、肥大細胞等 ◘功能: ⑴T細胞和B細胞定居的場所: T細胞佔結內細胞總數 的75% ; B細胞佔25% ⑵免疫反應發生的場所:淋巴結內T、B細胞--在(抗原呈遞 細胞所攝取的)相應抗原剌激下→活化 增殖 分化 ⑶參與淋巴細胞再迴圈:血循環中的淋巴細胞→穿越淋 巴結皮質深層的高內皮小管→淋巴結→(經輸出管)- →胸導管、右淋巴管→血循環 ⑷過濾作用:組織中的細菌、毒素→淋巴液→淋巴結( 被吞噬、清除)

  15. 2.脾臟 ◘解剖學相關知識(圖9-3): 最大的淋巴器官、分為白髓、紅髓和邊緣區、內有T 細胞居住區和B細胞居住區。 ◘功能: ⑴免疫細胞定居的場所:成熟的B細胞約佔脾臟淋巴細胞 總數的60% 、T細胞佔40%。 ⑵免疫反應的場所:是淋巴細胞接受血源性抗原剌激併發 生免疫反應的重要場所。 ⑶合成生物活性物質:合成、分泌補體、干擾素等 ⑷濾過作用:清除血中病原體、衰老死亡的自身組織、蛻變的 細胞、免疫複合物等 ⑸貯存紅細胞的倉庫:

  16. 圖9-3脾的組織結構

  17. 3.粘膜免疫系統(MIS) 、粘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 ◘MALT組成: ⑴鼻相關淋巴組織(NLAT) :咽、齶、舌 扁桃體+鼻後部其 它淋巴組織。 ⑵腸相關淋巴組織(GLAT) :集合淋巴結+淋巴濾泡+上 皮間淋巴細胞+固有層淋巴組織。 ⑶支氣管相關淋巴組織(BLAT):支氣管上皮下淋巴結 ◘MALT功能、特點: ⑴參與粘膜局部免疫反應: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 道的局部免疫防禦中起關鍵作用。 ⑵分泌sIgA:抵禦病原體對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 的侵襲。 ⑶參與口服抗原介導的免疫耐受:口服抗原誘導耐受 可阻止本體對腸腔共棲菌群產生免疫反應。

  18. 二、免疫細胞 概念 指所有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及其前體。包括造血幹 細胞、淋巴細胞、專職抗原遞呈細胞(樹狀突細胞- 單核巨噬細胞) 、其它抗原遞呈細胞、顆粒細胞、 肥大細胞、紅細胞等 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是構成免疫系統的主要細胞類別,成人體內 約含1012個淋巴細胞 ,佔周邊白血球總數的20-45%。 可分為許多表型與功能不同的群體,如T、B、NK細胞等; T、B細胞又可分為若干亞群。這些淋巴細胞及其亞群在 免疫反應過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共同完成對抗原 物質的識別、反應和清除,維持體內環境的穩定。

  19. 圖9-4 TCR-CD3免疫複合體結構

  20. 圖9-5 T細胞與抗原呈遞細胞之間的主要輔助因數

  21. 圖9-6 Th1和Th2細胞分化示意圖實線為促進 虛線為抑制)

  22. 1. T淋巴細胞(T細胞) ◘來源與定居: 來源於骨髓淋巴樣幹細胞,在胸腺分化成熟後,即離開 胸腺經由血→定居于周邊淋巴器官(T細胞佔淋巴總數的 65-85%;在周邊血球佔60-70%;在脾佔30-50%)。胸腺 髓質中成熟的T細胞CD抗原分化為二種,CD4+CD8- 及CD4- CD8+。 ◘表面標誌: 即其膜分子,是T細胞識別抗原、與其它免疫細胞相 互作用,接受信號剌激並產生免疫反應的物質基礎。 亦是鑒別和分離T細胞的重要依據。在諸多表面標誌 中,T細胞抗原受體(TCR) 、CD3、CD2等抗原分子是 周邊血球成熟T細胞各亞群的共有標誌。

  23. 2. B淋巴細胞(B細胞) ◘來源與定居: 源於骨髓的淋巴樣前體細胞。成熟的B細胞定居於 淋巴結皮質淺層(的淋巴小結)和 脾臟紅、白髓的淋 巴小結內。在外周血,B細胞約佔淋巴總數的10-15%。 B細胞是體內產生抗體的細胞,主要執行體液免疫, 也具有抗原呈遞功能。 ◘表面標誌: 包括B細胞表面受體和細胞表面抗原。前者含細胞抗 原受體(BCR) 、細胞因數受體(IL-)、補體受(CR) 、Fc受 體、絲裂源受體等;後者含MHC、CD抗原等。 3.自然殺手細胞(NK, Natural Kill Cell) : 又稱大顆粒淋巴細胞。無須抗原預先致敏即可直接殺 傷腫瘤細胞、病毒或細菌感染的細胞、身體某些正常細胞。

  24. ◘來源及分佈:NK由骨髓中的共同淋巴樣祖細胞分化而◘來源及分佈:NK由骨髓中的共同淋巴樣祖細胞分化而 來、主要布於脾臟(佔脾細胞總數的3-4%)和 周邊血 (佔淋巴細胞總數的5-7%),在淋巴結和其它組織內也有 少量NK存在。 ◘NK的膜分子及其作用: NK的免疫生物學作用主要由膜分子介導。膜分子包 括三大類,即:殺傷細胞活化受體(KAR) 、抑制受體 (KIR) 、CD3 CD16 CD56等標誌性膜分子。 ◘NK的生物學作用: ⑴細胞毒殺作用:自然殺手是指KAR介導的無須抗原剌 激的細胞毒作用。 ⑵細胞免疫調節作用:活化巨噬細胞,促進吞噬作用、 促進免疫球蛋白類別轉換,形成IgG類型抗體、誘導T 細胞分化。

  25. 4.抗原呈遞細胞(APC):是能攝取、加工處理抗原,並將4.抗原呈遞細胞(APC):是能攝取、加工處理抗原,並將 抗原遞呈給淋巴細胞的一類免疫細胞、可分為專職和 非專職APC二類,前者包括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樹 突狀細胞(DC)、B細胞等;後者包括內皮細胞、 纖維母細胞、上皮細胞等。 ◘APC生物學功能: ⑴抗原遞呈功能DC通過吞飲作用、受體介導的內吞 作用、吞噬作用、表面捕獲作用等攝取抗原(圖9-8)。 ⑵輔佐作用DC對T、B細胞的發育、成熟、活化、增 殖、分化均產生重要的影響。

  26. 圖9-8 DC攝取抗原的主要形式

  27. 單核吞噬細胞系統(MPS) : 包括骨髓中的前單核細胞、外周血中的單核細胞以 及組織中的巨噬細胞,是體內具有最活躍生物學功 能的細胞類型之一。 ◘來源和分佈:由骨髓造血幹細胞衍生而來-在血液中存留 數小時至數日→穿越血管內皮→全身各組織器官(發 育成熟) ◘主要生物學作用: ⑴吞噬消化作用 ⑵殺傷腫瘤細胞 ⑶加工和遞呈抗原 ⑷調節免疫反應 ⑸介導炎症反應

  28. 三、免疫分子 1.細胞因數 由多種細胞(尤其免疫細胞)產生、具有廣泛生物 學活性的小分子蛋白;其在免疫細胞分化、發育、免疫 調節、炎症反應、造血功能中均發揮重要作用;並參與 多種生理、病理過程的發生和發展。 ◘細胞因數來源、分佈與種類: 多種免疫細胞(如T、B、單核、巨噬、NK細胞等)、 非免疫細胞(血管內皮、表皮、成纖維細胞等)、某些腫 瘤細胞 均可產生細胞因數。 多數細胞因數是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分佈於組織 間質和體液中;某些細胞因數(如TNF)可以跨膜分子 形式表達於產生細胞的表面。

  29. 至今已發現200多種細胞因數,種類繁多: ☉白細胞介素(IL) :由白血球產生,又在白血球間作用 已發現IL1—IL29 ☉干擾素(IFN):具有干擾病死複製作用 ☉腫瘤壞死因數(TNF):體內外均可直接殺傷腫瘤細胞 ☉集落剌激因數(CSF):是一組在體內外均可選擇性 剌激造血組細胞增殖 、分化並形成某一譜系 細胞集落的剌激因數 ☉生長因數(GF):是一類可介導不同類型細胞生長和 分化的細胞因數 ☉趨化因數:是一類對不同靶細胞具有趨化效應的細胞 因數家族(已發現50餘個成員)

  30. ◘細胞因數作用的共同特點: ☉作用的多樣性 ☉作用的高效性 ☉作用的局部性(圖9-9) ☉作用的短暫性 ☉作用的複雜性:交叉(重疊)性、雙向性、網路性 ◘細胞因數的生物學作用: ⑴參與細胞的分化和發育 ⑵參與免疫反應和免疫調節 ⑶介導天然免疫和炎症反應 ⑷決定免疫就答類型 ⑸其它

  31. 圖9-9細胞因數的作用方式

  32. 2.白細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白細胞分化抗原:是不同譜系白細胞在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 階段及活化過程中,出現或消失的細胞表面標誌。種類繁多 分佈廣泛。迄今為止人的CD分子序號已從CD1—CD247 (圖9-10,11,12): ☉參與細胞識別與信號轉導的CD ☉參與提供免疫細胞活化共剌激信號的CD ☉參與免疫效應的CD 粘附分子:是一類介導細胞與細胞間、或細胞與細胞 外基質間相互接觸和結合的分子,多為跨膜糖蛋白。 作用廣泛: ☉參與炎症反應 ☉參與免疫細胞識別與活化 ☉參與淋巴細胞歸巢 ☉參與細胞遷移、凋亡的調節

  33. 圖9-10 CD3分子結構 圖9-11 CD4分子結構 圖9-12 CD8分子結構

  34. 3.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 : 即編碼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的一組緊密連鎖的基因 群,定位於某對染色體的特定區域,呈高度多態性。 人類HLA複合體(圖9-14):即人類MHC位於第六號染色體短臂 MHC分子功能: ☉參與加工與呈遞抗原 ☉參與T細胞限制性識別 ☉參與T細胞在胸腺的發育 ☉誘導同種移植排斥反應 ☉參與免疫反應的遺傳控制 4. HLA與醫學實踐: ⑴NLA與同種器官移植:同種異體器官移植的成敗取 決於供-受體間HLA型別的差異(組織相容度)。故術 必須進行HLA配型!

  35. 圖9-14人類HLA基因結構圖

  36. ⑵HLA與疾病關聯:已發現50我種疾病與HLA關聯(如⑵HLA與疾病關聯:已發現50我種疾病與HLA關聯(如 90%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攜帶有HLA-B27 ,而正常人 群只9%) ⑶HLA表達異常與疾病發生:惡性腫瘤HLA-I類分子 表達↓,CD8+T細胞MHC限制性識別障礙,腫瘤逃避 免疫監視,腫瘤發生。 ⑷HLA與親子鑒定和法醫學:

  37. 第三節 抗原 抗體與補體 • 一、抗原 • 指可被T、B淋巴細胞識別,並啟動特異性免疫反應 • 的物質。抗原具有二個重要特徵: • ⑴免疫原性:(能剌激身體產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的能 • 力;是判斷一種物質是為抗原的關鍵) • ⑵抗原性:(能與所誘生的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特異性結 • 合的能力) • 決定免疫原性的條件:免疫原性主要取決於物質本身的性 • 質及其與身體的相互作用: • ⑴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質:分子量(>10KD)、結構、表面抗原 • 決定基等

  38. ⑵抗原與身體的相互作用: ☉宿主方面因素:年齡 性別 遺傳因素等 ☉進入身體的途徑:剌激身體產生反應的強度依次為: 皮內>皮下>肌肉>腹腔>靜脈 ☉佐劑的作用:與抗原同時使用,增強身體的免疫反應 (如卡介苗、短小棒狀桿菌、脂多糖等) 2.抗原的異物性與特異性: --人群中對同一抗原可有高、中、低不同程度的應 答;宿主年齡 性別 健康狀況對免疫反應亦有影響 --特異性指抗原誘導身體產生反應及與反應產物發生 反應所顯示的專一性 --決定抗原特異性的基本結構或化學基團稱為表位元( 亦稱抗原決定基)

  39. --交叉抗原與交叉反應某些特定抗原不僅可與其誘 生的抗體、致敏淋巴細胞結合或相互作用,還可與 其它抗原誘生的抗體、致敏淋巴細胞結合或相互作 用,這種抗原稱交叉抗原;其與其與抗原誘生的抗 體、致敏淋巴細胞結合或相互作用,稱交叉反應。 3.抗原的種類: ⑴依抗原誘生抗體時對T細胞的依賴性: ☉胸腺依賴性抗原(TD抗原, T細胞依賴抗原) ☉非胸腺依賴性抗原(TI抗原, T細胞非依賴抗原) ⑵根據與身體的親緣關係: ☉異種抗原:病原微生物(圖-A1)及其產物、植物蛋白等 ☉同種異型抗原:同一種屬不同個體所具有的特異性抗原 (如RBC的ABO、Rh 、HLA等)

  40. (圖-A1)細菌抗原性

  41. (圖-A2)交叉反應圖 抗原1:兩種不同的決定位,抗血清1中有二種抗體分子,抗體分子與決定位發生—特異性交叉反應。 抗原2:其中一種決定位與抗原1相同,抗血清1中的相對抗體分子可跟它產生交叉結合反應。

  42. ☉自身抗原 ☉異嗜性抗原:與種屬無關,存在於動植物和人之間的抗原 (如A溶血性鏈球菌與人腎小球基底膜和心肌具有共同抗 原,鏈球菌感染誘生的抗體與腎、心組織產生交叉反應 →腎炎、心肌炎) ⑶依抗原是否由抗原呈遞細胞所合成分為: ☉外源性抗原:不由抗原呈遞細胞所合成(如被抗原呈遞 細胞吞噬等) ☉內源性抗原:由抗原遞呈細胞在其胞內合成的抗原 (如V.感染細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腫瘤細胞合成的腫瘤抗原等) 4.其它非特異性免疫剌激劑:(略) 佐劑-- ;超抗原-- ;絲裂原—

  43. 二、免疫球蛋白 抗體(Ab) :是B細胞接受抗原剌激後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所產生的糖蛋白,是介導體液免疫的重要效應分子。 免疫球蛋白(Ig) :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 。可分為分泌型 (存在於血和組織液中,發揮各種免疫功能)和膜型(構成B細胞的表面抗原受體)。 1.Ig的分子結構:基本結構是一 “r”字型的四肽鏈結構,由二條完全相同的重鏈(H鏈)和二條完全相同的輕鏈(L鏈)以二硫鍵連接而成。 2.Ig的生物學特性: ◘Ig的主要功能: ⑴Ig V區的功能:特異性識別、結合抗原

  44. ⑵Ig C區的功能:啟動補體、調理吞噬作用、增強NK細胞和觸發吞噬細胞對靶細胞的殺傷、作用(ADCC效應)、介導I型超敏反應、穿過胎盤與呼吸道 消化道粘膜。 ◘各類Ig的特性和功能: IgG-血清和胞外液的主要成分,佔血清Ig總量的80% ; 是身體抗感染的主力軍。 IgM-佔血清Ig總量的5-10%; 是身體抗感染的先頭部隊。 IgA-佔血清Ig總量的10-15%; 在局部感染中(呼吸 消化道)發揮重要作用。 IgD-血清濃度低 約30ug/ml; 是B細胞分化成熟的標誌 IgE-血清中含量最低,約0.3 ug/ml; 促肥大細胞、嗜鹼性細胞釋放活性物質→過敏反應

  45. 三、補體系統 指存在於血清與組織液中的一組經活化後具有酶活 性的蛋白質(包括30多種可溶性蛋白和膜結合蛋白), 這些成分是抗體發揮溶菌作用的必要補充條件,故稱 為補體(系統) 、補體既是身體天然免疫的重要成分, 又是抗體發揮免疫效應的主要機制之一。 ◘補體系統的組成:按生物學功能分為三類: ☉補體固有成分 ☉補體調節蛋白 ☉補體受本體 ◘補體的命名:參與補體經典啟動途徑的固有成分,按 發現的先後分別命名為C1、C2、…C9

  46. ◘補體系統的啟動: • 血中未活化的補體無生物學功能,只有在某些活化物、 • 或特定的固相表面上,補體各成分才依次被啟動。 • 激活途徑有三條: • ⑴經典啟動途徑:從C1q-C1r2-C1s2開始,主要激 • 活物為抗原-抗體複合物 • ⑵旁路啟動途徑:從C3開始,不依賴於抗體 • ⑶凝集素啟動途徑(MBL) :始於炎症期產生的蛋白 • 與病原體結合之後,不依賴抗原-抗體複合物的形 • 成,而通過甘露聚糖結合凝聚素(MBL)糖基識別 • ◘補體系統的調節: • 活化過程存在精密的調控機制。主要有: • 控制補體活化的啟動; • 補體活性片段的自發衰變; • 多種補體調節蛋白-酶促反應的控制等。

  47. ◘補體功能及生物學意義: ⑴細胞毒及溶菌、溶病毒作用:補體啟動產生MAC→溶 解RBC、血小板、有核細胞;參與宿主抗菌(G-)抗病毒 (如HIV)防禦機制。 ⑵調理吞噬作用:通過與吞噬C表面結構結合而促進其 吞噬作用(身體抵抗全身性細菌和真菌感染的主要機 制之一)。 ⑶免疫粘附作用:抗原-抗體複合物→活化補體→產生 C3b→與CR1陽性RBC、血小板粘附→ 將抗原-抗體複 合物轉移至肝、脾→巨噬細胞清除。 ⑷炎症介質作用: C3a、C5a→與肥大細胞、嗜堿粒細胞 表面受體結合→觸發靶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等介質→ 介導局部炎症反應。

  48. 第四節 免疫反應與免疫耐受性 一、免疫反應的基本過程 1. 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 包括3個階段,即抗原識別;(T細胞的)活化;(T細 胞介導的)效應階段 ☻抗原識別階段: 抗原的加工處理(抗原遞呈) +T細胞對抗原的識別 抗原遞呈細胞(APC)抗原 ↓ (免疫源性)多肽 ↓ (以抗原-MHC形式)表達於APC表面←T細胞識別 ↓(與T表面配體結合) 啟動T免疫反應

  49. ☻(T細胞的)活化階段(圖9-19) : 前體T細胞(體內非活化) (分化)↓(抗原啟動+ CD4+Th細胞輔助) 效應T細胞 T細胞的活化信號與信號轉導(圖9-17,18): 在誘導T細胞活化-增殖-分化成效應性T細胞過程中,需 要來自胞外的二個信號剌激,即淋巴細胞活化的雙信號 作用。第一啟動信號來自抗原肽-MHC複合物與TCR的特 異性結合。 CD3是重要的信號轉導分子,可將胞外剌激信號→胞內→ 轉錄活化→核內→活化相關基因,此過程稱為信號轉導。 ☻(T細胞介導的)效應階段(圖9-19,20) : T細胞作為免疫效應細胞主要行使二個功能: 介導DTH反應+直接殺傷靶細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