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第十四章 含氮化合物

第十四章 含氮化合物. 含有氮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就称为含氮有机化合物。如:我们学过的腈、酰胺、肼等。还有硝基化合物、胺、重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等,还包括一些杂环化合物。本章我们来讨论硝基化合物、胺、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14·1 硝基化合物. 一、硝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 1、 分类: 1>、据分子中 – NO 2 的数目:分为一元和多元硝基化合物。 2>、据与 – NO 2 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种类:伯、仲、叔硝基化合物。 3>、据与 – NO 2 相连的烃基的种类: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和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2、 命名:

ai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四章 含氮化合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四章 含氮化合物 含有氮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就称为含氮有机化合物。如:我们学过的腈、酰胺、肼等。还有硝基化合物、胺、重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等,还包括一些杂环化合物。本章我们来讨论硝基化合物、胺、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2. §14·1 硝基化合物 一、硝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 1、 分类: 1>、据分子中–NO2的数目:分为一元和多元硝基化合物。 2>、据与–NO2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种类:伯、仲、叔硝基化合物。 3>、据与–NO2相连的烃基的种类: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和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3. 2、 命名: 硝基化合物的通式为R – NO2。命名与卤代烃相似; –NO2只作取代基。如: 硝基甲烷、2 –硝基丙烷、4 –硝基甲苯、硝基苯 3、 结构: N为SP2杂化, –NO2为共扼体系,与亚硝酸酯R – ONO互为同分异构体。

  4. 二、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1、 烷烃的硝化: 如: CH3CH2CH3+HONO2 CH3CH2CH2NO2+(CH3)2CH NO2+ CH3CH2NO2+ CH3NO2 2、 亚硝酸盐的烃化: RX+NaNO2 RNO2+NaX 3、 芳烃的硝化: C6H6+HNO3 C6H5- NO2+H2O

  5. 三、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1、 物理性质:沸点比相应的卤代烃高,有毒,蒸汽可渗透皮肤;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中,除一元硝基化合物是高沸点的液体外,一般为无色或黄色结晶体;多硝基化合物有爆炸性。 2、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还原:可催化加氢,也可用Fe/HCl等还原。 如: RNO2+3H2 RNH2+H2O

  6. 2>、酸性:硝基化合物的a-H具有酸性, – : CH3 H++[ CH2 假酸式 O– – + : CH2 CH2 =N ] O– 酸式 O– + 如:RCH2NO2+NaOH [R-CH=N ] Na++H2O O–

  7. 3>、与羰基化合物的缩合: 有a-H的硝基化合物在碱的催化下,能与某些羰基化合物起缩合反应。其历程是:有a-H的硝基化合物与碱作用,形成碳负离子,再与羰基加成。 4>、和亚硝酸的反应: 第一硝基化合物与亚硝酸作用,生成结晶的硝肟酸,溶于NaOH中形成红色溶液。 RCH2NO2+HONO R NO2 +H2O

  8. 第二硝基化合物与亚硝酸作用,生成结晶的假硝醇,溶于NaOH中形成蓝色溶液。 NO R2CHNO2+HONO R2C- NO2+H2O 第三硝基化合物不与亚硝酸作用。 3、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1>、还原反应: Fe/HCl C6H5-NH2+H2O 如:C6H5-NO2

  9. O ↑ 苯C6H5-N=N-C6H5。 此还原过程中也有一些部分还原产物如黄色的氧化偶氮苯C6H5 -N=N-C6H5,红色的偶氮 2>、-NO2对取代反应的影响: -NO2是第二类定位基,钝化苯环,是间位基。由于-NO2是吸电子基,其邻对位能起亲核取代。 NO2 NO2 —Cl+OH一 — OH 可用NaHCO3或PH试纸鉴别苯酚和苦味酸。

  10. §14·2 胺 一、胺的分类和命名: 1、 分类: 1>、按NH2的数目:分为一元胺和多元胺。 2>、按与氮原子直接相连的烃基的数目:分为伯、仲、叔、季胺。 3>、按与氮原子直接相连的烃基的类别:脂肪胺和芳香胺。

  11. 2、 命名: 1>、简单的胺,NH2作母体,称为胺。如: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环己胺、苯胺、N,N-二甲基苯胺等。 2>、多元胺,称为二胺或三胺。如:乙二胺、己二胺、1,2,3-苯三胺等。 3>、与NH2相连的烃基复杂或含有更“优先”的母体官能团是,NH2作取代基。如:2-氨基-4-甲基戊烷、2-氨基苯甲酸等。

  12. 二、胺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1、 物理性质: 1>、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所以沸点较高,并且伯>仲>叔胺。 2>、低级脂肪胺如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和乙胺,在常温下为气体,芳香胺为无色高沸点液体或低熔点固体。 3>、一般都有氨味,有一定的毒性。

  13. 2、 光谱性质: N-H在3500-3300cm-1区域有吸收峰,C-N1350-1000 cm-1区域有吸收峰。 a-H的化学位移比醇或醚中的a-H的化学位移小。如烯丙醇中, a-H的化学位移d=4.13,在烯丙胺中,a-H的d=3.30。N-H的化学位移d值为0.6~5.0。

  14. 三、胺的立体化学: 1、 未成键的SP3杂化轨道 2、 互为对映异构体(由于互换的能垒低而无法分离) R1 R2 R2 R1 R3 R3

  15. 3、季铵盐的氮是SP3杂化的四面体结构。对映体能分离出来。如:3、季铵盐的氮是SP3杂化的四面体结构。对映体能分离出来。如: CH3 CH3 CH2CH=CH2 H5C6 C6H5 CH2=CHCH2 C6H5 CH2 C6H5 CH2 就可分离出来

  16. 四、胺的化学性质: 1、 碱性:胺是质子碱,能接收一个质子,显碱性,但碱性弱。 如: NaOH RNH2+HCl RNH3Cl RNH2 在气态时,胺的碱性从强到弱是: (CH3)3N>(CH3)2NH>CH3NH2>NH3>C6H5NH2>C6H5NH C6H5

  17. 2、酸性:N上还有-H的胺是质子酸,提供质子。2、酸性:N上还有-H的胺是质子酸,提供质子。 如:CH3NH2+Na NaNHCH3 3、烃基化: SN2 OH– R''X RNH2+R'X RN+H2R' RNHR' R'' R'' R'' R'''X OH– RN + HR' RNR' RN + R'''X R' 季胺盐

  18. 4、酰化反应:伯胺、仲胺能向NH3一样,作为亲核试剂与酰卤、酸酐、酯作用生成酰胺。叔胺由于氮原子上无H,所以不能。4、酰化反应:伯胺、仲胺能向NH3一样,作为亲核试剂与酰卤、酸酐、酯作用生成酰胺。叔胺由于氮原子上无H,所以不能。 如:C6H5NH2+(CH3CO)2O C6H5NHCOCH3+CH3COOH Hinsberg兴斯堡试验:兴斯堡试剂为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常用来鉴别和分离伯、仲、叔胺。

  19. ArSO2Cl NaOH溶液 RNH2 RNH-SO2Ar RNNaSO2Ar(溶解) ArSO2Cl R2N-SO2Ar(不溶于NaOH溶液) R2NH R3N不与ArSO2Cl作用。

  20. 5、与HNO2的作用(往往是NaNO2+HCl ): 脂肪族伯胺与HNO2作用生成极不稳定的重氮盐,立即分解成氮气和碳正离子。碳正离子可进行一系列反应,在合成上无价值。但分解出的氮气是定量的,所以分析上可根据氮气的量来定量地测定伯胺。 脂肪族仲胺与HNO2作用时生成黄色油状或固体的N-亚硝基化合物。 R2NH+ HNO2 R2N-NO+H2O

  21. 脂肪族叔胺不与HNO2作用。 芳香族伯胺与HNO2作用得重氮盐,该盐在5℃以下是稳定的。 如: C6H5NH2+NaNO2+HCl C6H5N2Cl+NaCl+H2O 芳香族仲胺与HNO2作用时生成黄色固体或棕色油状的N-亚硝基化合物。 如:C6H5NHCH3+HONO C6H5N-NO+ H2O(亚硝基苯甲胺,棕色油状) CH3

  22. 芳香族叔胺与HNO2:若对位上无取代基,则对位上的a-H被-NO取代,产物为绿色叶片状固体。若对位上有取代基,则不与HNO2作用。芳香族叔胺与HNO2:若对位上无取代基,则对位上的a-H被-NO取代,产物为绿色叶片状固体。若对位上有取代基,则不与HNO2作用。 所以,HNO2可以用来区别脂肪族或芳香族的伯、仲、叔胺。 6、氧化: H2O2 1>、CH3CH2NH2 CH3CH2NHOH CH3CH2NO CH3CH2NO2

  23. 2>、Cope科普消除: 具有β—H的氧化胺,加热时产生烯烃。 H2O2 —CH2N(CH3)2 160℃ =CH2 —CH2N(CH3)2 O– 7、芳胺的特性:-NH2是第一类基,使苯环活化。 1>、氧化:苯胺被二氧化锰氧化就成对苯醌;苯胺也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24. 2>、卤代: NH2 NH2 Br Br +3 Br2 +HBr (白↓) Br NHCOCH3 NHCOCH3 + 3Br2 Br

  25. NH3SO4 NH3SO4 +3 Br2 Br 3>、磺化: NH2 NH3HSO4 NH2 180℃ +H2SO4 SO3H

  26. 4>、硝化:乙酰苯胺用硝酸硝化,在乙酸介质中主要得对硝基乙酰苯胺,在醋酐介质中主要得邻硝基乙酰苯胺。4>、硝化:乙酰苯胺用硝酸硝化,在乙酸介质中主要得对硝基乙酰苯胺,在醋酐介质中主要得邻硝基乙酰苯胺。 8、 季铵盐和相转移催化剂:胺进行烃基化就得季胺盐,季铵盐用Ag2O处理就得季铵碱,季铵碱在加热时分解: Hofmann规则:季铵碱的热分解反应,生成的产物主要是不饱和碳原子上连有烷基最少的烯烃,这一规则称为霍夫曼规则。

  27. Hofmann降解:用过量的CH3I与胺作用生成季铵盐,然后用Ag2O处理成季铵碱,最后加热降解为烯烃的反应称为Hofmann降解或Hofmann彻底甲基化。降解的产物是符合Hofmann规则的烯烃。 相转移催化剂: 如:RX+NaCN RCN+NaX NaCN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相,RX溶于有机相而不溶于水,所以反应很慢。加入R4N+Cl–R4N+Cl –既可溶于水,也可溶于有机相。溶于水时与CN –作用成R4N+ CN – 。

  28. R4N+ CN –也可溶于有机相。它到有机相时CN –就在有机相与RX。这样就加快了CN –与RX的接触。提高了反应速度。所以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有季铵盐、冠醚、非环多醚等。 五、胺的制法: 1、氨的烃基化: RX与NH3作用时得伯、仲、叔胺以及季铵盐的混合物。所以无合成价值。只有少数情况列外:

  29. 如2,4,6-三硝基氯苯与NH3作用制得2,4,6-三硝基苯胺。在液氨中溴苯与NaNH2作用得苯胺等。 2、含氮化合物的还原: 1>、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Fe/HCl C6H5NO2 C6H5NH2 2>、RCN的还原: LiAlH4 RCN RCH2NH2

  30. 3>、RCONH2的还原和Hofmann降级 LiAlH4 RCONH2 RCH2NH2 NaOBr RCONH2 RNH2 3、 还原氨化: –H2O CHNH2 +NH3 如: –H2O H2 C6H5-CHO+ NH3 C6H5-CH=NH C6H5-CH2NH2

  31. 4、 Gabriel 加布里埃尔反应:邻苯二甲酰亚胺钾与卤代烷共热时,它的钾原子被烷基取代,生成N-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后者加水分解可得到伯胺。该反应效率好,纯度高。 六、烯胺:氨基直接与双键相连的化合物。将含有a-H的羰基化合物与第二胺作用就可得到烯胺。与烯醇相似,不稳定,容易转变成亚胺。

  32. 七、个别化合物: 1、 苯胺: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有毒。 2、 三甲胺:常温下为有氨味的气体。 Al2O3 CH3OH CH3OH+NH3 CH3NH2 CH3OH (CH3)2NH (CH3)3N

  33. 3、 乙二胺:由1,2-二氯乙烷与NH3作用来制得。3、 乙二胺:由1,2-二氯乙烷与NH3作用来制得。 NH2 CH2CH2 NH2+2HCl Cl-CH2CH2Cl+2NH3 可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与氯乙酸作用可生成EDTA。 4、 己二胺:是尼龙-66的基本原料,工业上用己二腈来制得。 NH2( CH2)6 NH2 CN CH2CH2 CH2CH2CN+H2

  34. §14-3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都具有-N=N-官能团。该官能团的两端都分别与烃基相连的化合物是偶氮化合物。一端是烃基,另一端不是烃基的化合物是重氮化合物。如:偶氮苯、奈-2-偶氮苯、苯基重氮酸(C6H5-N=N-OH)、氯化重氮苯、苯重氮磺酸钠(C6H5-N=N-SO3Na)、重氮甲烷(CH2=N2)

  35. 一、芳香族重氮化合物: C6H5NH2+NaNO2+HCl C6H5N2Cl+NaCl+H2O 若苯环上有-NO2,-SO3H等,则重氮化反应的温度可以高一些(生成物稳定一些) 1、取代反应: 1>、被OH取代:与酸液共热时重氮基就被羟基取代。如: C6H5N2++H2O C6H5OH+N2

  36. 2>、Sandmeyer 桑德迈耶反应: 芳香重氮盐(ArN2Cl)在亚铜盐的催化下,重氮基可被一系列基团所取代。 CuBr ArN2Cl+HBr ArBr+N2+HCl CuCN ArN2Cl+KCN ArCN+N2+KCl ArN2Cl与KI的反应不需要Cu+作催化剂。但HF不能进行此反应。

  37. 3>、被氢原子取代: C6H5N2++H3PO2+H2O C6H6+N2+ H3PO3+HCl C6H5N2++HCHO+2NaOH C6H6+N2+ NaCl+HCOONa+H2O 如:用C6H5CH3合成间溴甲苯和间甲苯甲酸。

  38. 2、还原反应: C6H5N2++Sn+4HCl C6H5NHNH2·HCl 偶联反应:在PH>5的溶液中,重氮化合物可与酚类或芳香叔胺发生偶联反应,形成偶氮化合物,偶联反应是亲电取代反应。偶联反应只在羟基或氨基的对位或邻位发生,间位不能发生偶联反应。如: — N(CH3)2 NaO3S— — N2Cl+ NaO3S— —N=N— — N(CH3)2 (甲基橙)

  39. 二、重氮甲烷: 重氮甲烷是很有合成价值的试剂,有剧毒,易爆炸,不能贮存。 1、制法: HONO OTS+CH3NH2 CH3NH-OTS NaOH CH3— —SO2NCH3 CH2N2 NO

  40. 2、性质: RCOOCH3+N2 1>、 RCOOH+CH2N2 2>、Arndt-Eistert阿恩特-艾斯特反应: 酰氯与重氮甲烷作用生成重氮酮,重氮酮在氧化银的存在下加热,则放出N2,同时进行Wolff重排,生成烯酮,烯酮与水或醇作用得羧酸或酯,并在原来的羧基和其α—碳原子之间增加了一个亚甲基:

  41. RCOCl+2CH2N2 RCOCHN2+CH3Cl+N2 Ag2O R CH RCOCH=N=N RCH=C=O RCH2COOH RCH=C=O+H2O RCH2COOR' RCH=C=O+R'OH

  42. 四、偶氮染料: 1、 分子结构与颜色: 1>、光的吸收与颜色: 可见光的波长为400-760nm; 波长从长到短分别呈红、橙、 黄、绿、青、蓝、紫。日光 就是这七中颜色的光混合成 的白光。 (绿) 黄绿 青 黄 橙 白 青蓝 蓝 红 紫 (紫红)

  43. 如果物质对各种波长的光完全吸收,则呈现黑色; 完全不吸收,则呈现白色或无色透明。如果对各种波长的光的吸收差不多,则呈现灰色。 如果物质只对某些波长的光吸收,则呈现被吸收光颜色的补色。

  44. 2>、分子结构与光的吸收: 光子的能量为E=C/λ,分子中Л电子跃迁所需要的能量往往与可见光的光子能量相近,当光照射到某些具有Л电子的物质时,与其Л电子跃迁能量相近的光被吸收。 分子的共扼体系增大时,Л电子跃迁所需能量减少,被吸收光的波长增长,颜色往往加深。

  45. 3>、生色基与助色基: 生色基:如-NO2,-NO, C=O, C=NH 助色基:如-NH2,-NHR,-OH,-OCH3 生色基引入共扼体系时能参与共扼。 C6H6(无色) C6H5-NO(黄绿色) 助色基引入共扼体系时只有未共用电子对能参与共扼。

  46. 如: NH2 红色 浅黄色 2、 染料的分类: 1>、按染料的化学结构的不同分为:偶氮染料,硝基酚类染料,三苯甲烷类染料,蒽、醌染料,硫化染料,活性染料等六类。 2>、按染色时使用的方法不同分为:酸性染料,碱性染料,直接棉染料,显色染料,媒染料五类。

  47. 3、 偶氮指示剂: 1>、甲基橙: NaOH NH2— —SO3H NH2— —SO3Na NaNO2 — N(CH3)2 N2— —SO3Na HCl,<5℃ (CH3)2N— —N=N— —SO3Na 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呈黄色,遇酸(PH<3)时呈红色。可用于鉴别酸和碱,也可用于酸碱滴定的指示剂(用酸滴定碱)。

  48. 2>、刚果红: NH2 NH2 —N=N— — —N=N— SO3Na SO3Na 刚果红是红色粉末,溶于水呈红棕色。遇酸变蓝色。

  49. §14-3分子重排 1、1-丙基阳离子的重排: H + CH3-CH-CH2+ CH3-CH-CH3 2、片呐醇重排: 片呐醇在酸的作用下重排成片呐酮的重排叫片呐醇重排。

  50. CH3 CH3 CH3 CH3 H+ CH3—C——C—CH3 CH3—C——C—CH3 OH OH + OH OH2 CH3 CH3 –H2O CH3—C——C—CH3 + OH CH3 CH3 + –H+ CH3—C——C—CH3 CH3 C—CH3 OH CH3 CH3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