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0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 相關法令、規定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 相關法令、規定. 教育基本法(第八條) 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女之責任: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 相關法令、規定. 教育基本法(第十條) 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應設立教育審議委員會 … 成員應包括教育學者專家、家長會、教師會、教師、社區、弱勢族群、教育及學校行政人員等代表 .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 相關法令、規定. 國民教育法(第九條) 縣(市)政府、直轄市政府、師院、大學附中小校長遴選委員會 應有家長會代表參與,其比例不得少於五分之一。.

airell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 相關法令、規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相關法令、規定 • 教育基本法(第八條) 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女之責任: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

  2.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相關法令、規定 • 教育基本法(第十條) 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應設立教育審議委員會…成員應包括教育學者專家、家長會、教師會、教師、社區、弱勢族群、教育及學校行政人員等代表...

  3.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相關法令、規定 • 國民教育法(第九條) 縣(市)政府、直轄市政府、師院、大學附中小校長遴選委員會 應有家長會代表參與,其比例不得少於五分之一。

  4.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相關法令、規定 • 國民教育法(第十條) …校務會議以校長、全體專任教師或教師代表、家長會代表、職工代表組織之。

  5.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相關法令、規定 • 國民教育法(第十五條)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應配合地方需要,協助辦理社會教育,促進社區發展。

  6.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相關法令、規定 • 教師法(第十一條) ...教師評審委員會之組成,應包括教師代表、學校行政人員代表及家長會代表一人...

  7.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相關法令、規定 • 特殊教育法(第十二條) 直轄市及縣(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設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聘請衛生及相關機關代表、相關服務專業人員及學生家長代表為委員...

  8.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相關法令、規定 • 特殊教育法(第二十六條) 各級學校應提供特殊教育學生家長包括資訊…等支援服務,特殊教育學生家長至少一人為該校家長會委員。

  9.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相關法令、規定 • 特殊教育法(第二十七條) …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並應邀請身心障礙學生家長參與其擬定與教育安置。

  10.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相關法令、規定 • 特殊教育法(第三十一條) …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特殊教育諮詢委員會,應聘請專家、學者、相關團體、機構及家長代表為諮詢委員...

  11.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相關法令、規定 • 原住民教育法(第五條) 中央原住民主管機關應設立原住民民族教育審議委員會,…由教師、家長、專家學者組成...

  12.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相關法令、規定 • 藝術教育法(第十四條) 辦理專業藝術教育及藝術才能班之各級學校,…,有關設備、班級編制、教師聘任資格、員額編制、課程設計…由學校邀請專家學者及家長代表共同商訂之

  13.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相關法令、規定 • 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考查辦法、小學 學期成績通知學生、家長或監護人

  14.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相關法令、規定 •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第二十一條) 學校應邀集校內相關單位主管、家長會代表、教師代表及學生代表…共同訂定學校輔導與管教學生要點,報請教育行政機關核定後實施。

  15. 家長參與、學校與社區關係:相關法令、規定 •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第二十二、二十三條條) 學生獎懲委員會家長會代表 重大違規事件,…應給予學生當事人或家長、監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

  16. 學校與社區關係的基本概念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副教授林明地

  17. 公立學校的組織特性 • 學校負責的工作對社會極為重要、顯明性極大、民眾極為關心、注意與監督 • 似乎「人人都懂教育」 • 所服務的對象多為身心未成熟的青少年,其發展受學校、家庭與社會的影響。 • 學校組織「受養護」的程度頗高。 • key persons大都想要對教育系統或學校組織與社區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力。

  18. 公立學校的組織特性 • 對於學生的入學很少有拒絕的權利,學生們所帶來的需求相當多樣。 • 教育被認為是社會制度的核心,被認為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治本之道,業務漸增 • 學校為雙重系統的組織,有統整的必要。 • 所進行的活動,幾乎都牽涉人與人的互動,因此與相關人員關係密切。 • 目標相當廣泛、且抽象,成效不易展現,其結果的評鑑亦不易

  19. 公立學校組織特性對SCR的啟示 • 學校與社區關係的建立有其必要性。 • 學校內部與外部關係同樣重要。 • 建立雙向溝通系統是學校與社區關係的核心。

  20. 為何必須進行學校與社區關係之研究 • 學校與社區關係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 • 有關學校外部環境的研究仍不足。 • 家長與社區參與漸法制化。

  21. 以學校與社區關係為名的考量 • 在範圍上大於學校公共關係探討的範圍 • 可以避開傳統「公關」的負面形象 • 呼籲「建立學校內、外部良善的關係」是學校教育必須的一環 • 較能把握社區公民參與教育決策歷程的積極意義 • 強調學校本身應成為社區

  22. 學校與社區關係的意義 • 特定組織與其公眾之間溝通的管理 • Holliday(1988)將學校公共/社區關係定義為是:「一個學校系統所有層級之有系統性的功能,用以制訂方案,改善與維持學生學業成就在最佳的狀態,並建立公眾的支持。」

  23. 學校與社區關係的意義 • National School Public Relations Association • 教育公共關係是一個有計畫的與有系統的管理功能,用以協助改善一個教育組織的方案與服務。它依賴一個綜合的雙向溝通歷程,涉入內在與外在大眾,其目的在激勵內、外公眾對於角色、目標、成就、與組織需求的更加瞭解。教育公共關係方案可以協助解釋大眾的態度,定義與協助塑造公眾利益的政策與程序,並從事參與及資訊活動,以獲致大眾的瞭解與支持

  24. 學校與社區關係的意義 • Kindred, Bagin,與Gallagher等人的看法 • 直接採用「學校與社區關係」這一名詞 • 教育公共關係是教育組織與其公眾之間有系統的、持續的、雙向的、以及真誠的溝通管理。

  25. 學校與社區關係的意義 • 謝文全(民82)綜合有關學者專家的定義,指出 • 學校公共關係是學校運用媒體溝通、服務及其他活動等方式,與社會民眾建立相互瞭解與良好關係的歷程,以獲得社會民眾的支持與協助,並使學校教育能適當地符應社會的需要。

  26. 學校與社區關係的意義 • 楊如晶(民82),在其碩士論文中將學校公共關係定義為: • 學校公共關係是指學校經有計劃的步驟,利用溝通媒體、參與及資源互惠等方式,與家長及社區民眾建立相互了解及良好關係的歷程,以使學校獲得更多家長及社區民眾的支持與協助,而得以完成學校的教育目標。(頁7)

  27. 學校與社區關係的意義 • 陳慧玲(民83)將學校公共關係定義為: • 學校公共關係是學校行政上重要的一環透過有系統、有計畫、長期性的雙向溝通活動,結合公眾利益與意見,以獲取內外公眾對學校的支持,共同為增進學生福祉,達成教育目標而努力。(頁11)

  28. 學校與社區關係的意義 • 學校與其內、外公眾之間以相互尊重為立場而進行有計畫的、系統的、持續的、雙向的、以及真誠的溝通歷程管理,強調利用溝通媒體、參與、資源互惠、彼此合作,及相互服務等方式提升相互瞭解的程度,以使學校運作良好,提高教育品質,獲致家長與社區居民的支持與協助,並使學校教育能適當地符應社區的需求。 • 尚未將「協助社區發展」納入

  29. 學校與社區關係的意義 • 內外公眾 • 有計畫、系統、持續、雙向、 真誠的溝通 • 方式多樣化 • 品質與支持 • 反應社區、家長需求

  30. 學校與社區關係的目的 • 維持學校內部正常運作,凝聚向心力,提升教育品質 • 適應外部環境變遷,使學校獲致外來的支持 • 協助關懷專業社區的發展

  31. 學校與社區關係研究的重要內涵 • 基本概念 • 理論基礎 • 內部關係 • 外部關係 • 輿論調查、計畫、執行、評鑑 • 特殊議題

  32. 問題討論 • 和「學校與社區關係」相關聯的教育改革與學校革新議題有哪些?試說明其關聯性何在?

  33. 討論活動: 何謂社區?

  34. 社區的意義 • 地方或地理區域(place) • 人際社會互動(social interaction) • 一群具有共享價值的人們(a group of people with shared values) • 外在於學校的大眾、政治世界(the public, political world external to the school) • 五、學校生活的凝聚本質(a coherent quality of a school itself) • 多面向意義

  35. 社區 place • 界線(boundary) • 似乎具有「自給自足」(self-sufficiency)、「結構的一致性」(structural consistency)(例如教育、經濟等制度)、以及「相互依賴性」(interdenpendence)的意味 • 交通發達、溝通型式的多樣化、都市化(urbanization)使得人口的流動快速,純粹以地理區域來界定社區已感不足

  36. 社區 place • 地理區域仍是「社區」能不能成為「社區」的重要關鍵因素 • Coleman(1985)使用「功能性社區」(functional community)的概念,強調世代親密(intergenerational closure) • 增加小孩子認識其他大人(父母與老師除外)的機會,增加小孩子接受其他大人的監督,以及父母親從他處得到小孩子在學校內外行為表現之資訊的可能性。

  37. 社區 social interaction • 經常性的人際社會互動的意願或事實 • 個人之間的人際社會互動、不同團體與機構組織之間、以及個人與團體之間的互動。

  38. 社區a group of people with shared values • 一群具有共享價值、歷史、文化的人們 • 我屬於這個社區的感覺,亦即一種社區感(或社區意識) • 私立學校、透過學校選擇權選擇就讀某類學校的一群人、以及宗教型學校 • 仍必須經過道德標準或倫理考量的檢驗 • 考慮以工作場所為主的學校社區

  39. 社區the public, political world external to the school • 學校行政人員可能更能感同身受 • 只是一個中性的描述語而已 • 學校的態度理念越正確、越努力、技巧越純熟,其與外部環境的關係越良善

  40. 社區a coherent quality of a school itself • 「視學校為社區」、「學校即社區」(school as community) • 個別化互動關懷、彼此承諾、價值共享 • 在隱喻上將學校從正式組織轉變成為社區,或至少加入社區 • 追求「真正的社區」(a true community)

  41. 社區的多面向意義(Sergiovanni, 1994)Community are collections of individuals who are bonded together by natural will and who are together binded to a set of shared ideas and ideals. This bonding and binding is tight enough to transform them from a collection of “I’s” into a collective “we.” As a “we,” members are part of a tightly knit web of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 This “we” usually shares a common place and over time comes to share common sentiments and traditions that are sustaining. When describing community it is helpful to speak of community by kinship, of mind, of place, and of memory.

  42. 社區的多面向意義(Sergiovanni, 1994) 社區是個體的集合體,這些個體是由自然意志(natural will)而加以結合,而且緊密連結在一些共享的觀念與理想上。這樣的結合與連結會緊密到使一群(原本為)個體的「我」之集合體,轉型成為集體的「我們」。(在)成為一個「我們」(之後),(每一個)成員都是一個緊密編織的有意義關係之一份子,這一個「我們」通常分享一個共同的地方,維持一段時間,而且分享所據以維持的共同情感與傳統。當描述社區時,以親屬關係(kinship)、心志(mind)、與地方(place)來談論社區是有幫助的。(p. xvi)

  43. Sergiovanni, 1994從社區多面向的意含來看,似乎很難找到完全符合此定義的學校社區。但是,誠如Sergiovanni(1994, p. 32)所指出的,「真實社區」(authentic community)不容易達成的事實,並不影響學校建立內部社區的努力,亦不影響學校與外部社區建立良好關係的努力。 • 真實社區(authentic community)不容易達成

  44. 討論活動: 如果說中國人沒有社區的概念,您同意嗎?為什麼?不同意嗎?理由何在?

  45. 社區 • Gemeinschaft Gesellschaft • 起源 • 意涵 • 個體的角色

  46. Gemeinschaft • 傳統的部落關係,基於地方、宗族、友誼等。 • 關係多為非志願的,很少能夠有自己選擇的機會。 • 行為建基於與家庭、部落、及其他原形團體的自然意志。 • 人們彼此互動的動機、理由是強調內在意義,重視關係的重要性

  47. Gemeinschaft • 功能是擴散的。與相同的人從事許多不同的事務(如一般社交、商業、信仰等) • 如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姊妹的關係。 • 具體的機構如家庭。 • 人際間的承諾是理所當然的,而非蓄意地選擇。 • 缺乏選擇。人們抱怨被困住,無法翻身。 • 種族同質性高,較少地區與社會流動,職業世襲,有一種we-they的關係,排外。

  48. 三種型式的Gemeinschaft • 血緣、宗族(blood, kinship) • 地區、鄰里(place, neighborhood) • 心志、友誼(mind, friendship) 其連結力越來越降低

  49. Gesellschaft • 公共的世界,基於市場需求、相互利益。 • 關係多為自願的,且經過個體的選擇。 • 基於理性意志。 • 人們互動的理由常是基於利益的考量,或是遵守契約的規定使然。 • 功能特定的。針對某特定事務與某人接洽,相互利益性。

  50. Gesellschaft • 科層體制所建立的關係即為一例。 • 現代社會正式的大型公司即為例子。 • 契約,相互利益。談判、磋商。 • 選擇較多。自己所做的與被迫的選擇均存在,有時因選擇而「喪失」。 • 異質性高,地區與社會流動多,基於訓練與能力,只要有能力即可加入其行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