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项目十一 金融抑制与创新

项目十一 金融抑制与创新. 任务一 利率管理体制 任务二 金融抑制与深化 任务三 金融创新种类 任务四 金融创新理论. 了解金融创新的背景 掌握金融创新的动因、种类 了解金融创新理论 掌握利率管理体制、金融抑制与深化. 任务一 金融抑制 financial repression. 一、储蓄与利率管制. 储蓄形式多样化,还有现金储蓄、实物储蓄和其他金融资产储蓄;. 1 . 中国的储蓄概念:个人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或存款行为 = 储蓄存款. 现代经济学认为,储蓄主体应该多样化,而不能仅仅指居民.

akiko
Download Presentation

项目十一 金融抑制与创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项目十一 金融抑制与创新 • 任务一 利率管理体制 • 任务二 金融抑制与深化 • 任务三 金融创新种类 • 任务四 金融创新理论 • 了解金融创新的背景 • 掌握金融创新的动因、种类 • 了解金融创新理论 • 掌握利率管理体制、金融抑制与深化

  2. 任务一 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 一、储蓄与利率管制 储蓄形式多样化,还有现金储蓄、实物储蓄和其他金融资产储蓄; 1.中国的储蓄概念:个人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或存款行为=储蓄存款 现代经济学认为,储蓄主体应该多样化,而不能仅仅指居民. 2.西方储蓄的概念: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中扣除消费后的剩余,即:储蓄=收入-消费。

  3. 3.发展中国家储蓄的制约 【谨慎】【远虑】【增加收入】【为改善生活而储蓄】【经营企业或投资而储蓄】【虚荣】【吝啬】【税收制度】【企业制度】 收入因素 【物价水平】【利率】【收入分配】【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变化】【社会福利】【储蓄动机和形式】【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经济周期变动】【投资环境变化】 非收入因素 外资引进的各种因素 【政治环境】【经济制度】【外资政策】【劳动力价格优势】【国内市场发育】【国际比较优势】

  4. 4.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的假设 (1)金融市场发达和健全,信用工具非常丰富 (2)生产要素和产品具有"无限可分割性",各经济单位都能使用相同的技术 (3)货币和资本可以相互替代 (4)信用发行货币。 只适用于发达经济,而并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5. 5.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 • 社会储蓄,投入到生产中去:促进社会发展; • 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金融发展有促进作用。 •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 金融落后不能真正促进经济发展, • 经济发展阻滞不利于金融的发展。 • 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缺陷和政策错误: • 经济领域过多干预,强制规定和控制利率和汇率,使其低于市场水平,束缚金融的手脚,对经济发展起了相反作用。

  6. 二、金融抑制的根源 1.自然经济严重。 • 在发展中国家,自然经济占有很大比重 • 商业化程度也低. • 经济货币化程度低 2.金融体系发展缓慢。 (1)金融资产形式单一,数量有限。 (2)金融工具种类少数量有限,发行范围狭小; (3)金融机构单一。 (4)金融市场普遍处于落后状态,直接融资市场落后,直接融资非常少; (5)资本市场比货币市场更为落后;

  7. 3.金融资产的价格严重扭曲 • 对金融实行严格控制,作为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 政府过度干预,造成高度封闭性,缺少透明度。 (1)对最大的商业银行实行国有化措施; (2)对金融机构的利率规定限度并实行信贷额度控制与分配; (3)为了控制外汇资源,高估本国货币汇率

  8. 4.金融机构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 现代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 现代金融机构:包括少量外国银行机构与本国的国有银行。 • 传统金融机构:存在着传统经营方式的古老机构:如钱庄、各种金融会、当铺等多种民间金融组织. • 分布在经济落后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并主要为小商品经济和个人消费提供金融服务。

  9. 5.资本的“分割” • “分割”经济: • 经济单位相互隔绝,无法获得统一的土地、劳动力、资本品及一般商品价格,也难以获得同等水平的生产技术。 • 资本市场落后,间接金融弱,众多的小企业投资和技术改革,只有通过内源融资。 依靠自身积累货币的办法来获得资金。 • 投资往往不可细分,投资前须积累很大一部分货币资金;投资规模越大,所需货币余额越多。

  10. 6.货币与实际资本之间的互补关系 • 资本市场完善的前提下,货币和实际资本都是财富的组成部分,是相互竞争的替代品。 • 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缺乏,货币与实质资本的关系是同步增减的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 • 只有同时持有货币和实际资本,才能满足持有财富的要求。 • 7.对高利贷和通货膨胀的担心。为了有效控制通货膨胀,过分干预金融,将利率、汇率人为压低。 • 8.主权恐惧。内向型。

  11. 三、金融抑制的表现 1.理论的发起。 • 1973年,美国经济学者 • E.S.SHAW (肖)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 • R.I.MCKINNON(麦金农) 《经济发展的货币、资本》 • 分别提出 “金融深化”和“金融压制”理论,充分强调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中介作用。 • 统称为“金融中介”,“金融深化”理论。 金融对于经济发展并不是中性因素,既能促进,也能阻滞,关键取决于政府政策和制度选择。

  12. 2.金融抑制 • 金融抑制(压制):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对金融活动强制干预,人为地压低利率和汇率。 • 观点: • 金融体制落后是由过多政府管制、即金融抑制政策造成。 • 金融抑制政策导致金融体系落后,阻碍经济发展。 3.金融抑制政策 为了降低工业化的成本 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管制。设立、业务、法定准备金等。 (1)压低国内利率 采用信贷配给的方式来分配稀缺的信贷资金。 (2)高估本币汇率 为了降低进口机器设备的成本

  13. 4.金融抑制原理 r r2 rE r1 (1)压低利率。 S C E 导致资金供需缺口 B A I S1 SE,IE I1 S,I 请问,缺口何在? 金融抑制示意图

  14. 原理分析 • 金融机构以“配给”方式授信和资金投机。 • 能获得信贷的多是享有特权者——腐败根源。 • 大量民营企业只得向传统的非组织市场、高利贷者和当铺求贷。 • 广大农民和小工商业者在资金获取上极为困难。 因 第一果 • 储蓄者不愿存入金融体系 • 借款者则被刺激起高亢需求,导致资金严重求大于供。 硬性规定利率上限,实质利率常为负数 第二果

  15. (2)对外汇市场进行管制 • 通过官方汇率高估本国币值和低估外国币值。 • 以低官方汇率获得外汇——特权机构和阶级,外汇供不应求助长黑市交易。 受益者 • 持有官方执照的进口商利用特权赚取超额利润。 受损者 • 由于本国币值高估,出口受到极大损害

  16. 四、金融抑制的后果 1.储蓄效应。 • 金融体系脆弱,抑制储蓄,使储蓄率大受影响。 • 金融工具少,人们就常常用购买物质财富、增加消费和向国外转移资金等回避风险。 2.投资效应。 • 有有利的投资机会反而得不到资金 • 国有工业部门资源利用效率低 3.就业效应。 • 城市资本密集型产业增长, • 劳动力滞留在低工资水平的行业、企业中,或失业。

  17. 任务二 金融深化 financial deepening 一、为什么要金融深化 1.金融深化:政府放弃对金融的过分干预,使利率和汇率充分反映供求状况,并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2.金融深化的出发点 • 金融体系,能以适当利率吸引大量储蓄,可以满足经济部门需求。 • 金融本身可以发展,也能促进经济发展。 • 导管效应:货币被看作资本积累的一个导管,而不是一种资产。

  18. 二、金融深化的效应 1.储蓄效应。 2.投资效应。 • 投资会随着储蓄的增加而增加。 • 投资效率也会因为利率分配、筛选机制变得更有效率。 3.就业效应。 • 可以提高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从而扩大就业。 4.社会效应。 • 减少因政府干预带来的效率损失和贪污腐化。

  19. 三、金融自由化陷阱:金融危机 1.发展中国家的四次金融危机: • 1982年拉美国家严重的债务危机。 •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 2002年阿根廷金融危机。 共同特点: 1)在危机之前进行过金融自由化改革 2)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交织 3)对实际经济造成重大打击

  20. 2.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1)宏观经济失衡: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经常项目赤字。 (2)道德风险导致金融泡沫:三个层次 • 借款者(企业):有限责任——冒险举债。 • 金融机构:投机性——存款者没有监督。 • 国际投资者: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担保,使得国际投资者在投资上不审慎。 (3)从众行为 ——金融放大器机制

  21. 3.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教训 • 第一,必须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 第二,利率和汇率要先行。 • 第三,建立金融监管制度。 • 经常项目 :本国与外国间经常发生的经济交易,列在国际收支经常往来帐户中的项目。 • 第四,货币自由化,应从经常项目开始,然后考虑资本项目。 分三类: • ①商品输出入。 • ②劳务。归入非贸易往来。 • ③单方转移款项,即无需偿还的资金流动。 资本项目:反映资本往来交易形成的国际债权债务增减。 • 不包括央行的国际储备资产交易。 • 内容包括购买有价证券,提供贷款,存款等等。 • 第五,对改革受害者进行补偿。 • 第六,政治廉洁在金融改革中至关重要。

  22. 4.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目标模式 • (1)建立以央行为核心的金融间接调控体系; • (2)建立受央行基础利率影响的市场利率体系; • (3)建立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样化金融体系; • (4)建立国内与国外金融相融合的一体化金融市场; • (5)建立高效率的金融监管体系。 

  23. 任务三 金融创新 financial innovation • 一、金融创新的背景分析 • 1.金融创新: • 金融领域中各种创造性变革,包括变更金融体制、增加金融工具、改善金融管理,以获取更多利润的过程。 盈利动机推动。 •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金融业普遍进行了金融工具、金融业务、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金融管制等金融方面的结构性变革,即"金融创新"。

  24. 2.金融创新的背景分析 • (1)欧洲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形成。 • 开创金融创新先河,推动了金融创新。 • 强适应性。广泛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几乎囊括一切国际金融业务,24小时运转。 欧洲货币与资本市场 • 高灵活性。参与者主要是非居民外币存贷业务,可以满足各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 强流动性。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对市场刺激反应高度灵敏,微小变化都能反应出来。

  25. (2)全球性石油危机及其石油美元的回流 • 石油美元: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导致石油大幅度涨价,石油输出国因此得到的大量美元收入。 • 石油危机导致各国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 •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美元要到欧洲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寻找投资机会,从而形成石油美元回流。 (3)国际债务危机及其影响 • 1982年国际性债务危机爆发,加剧了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造成国际经济动荡。

  26. 3.金融创新的动因 (1)金融竞争的内在压力。 • 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竞争加剧 • 传统业务方式、金融工具和管理显得很不适应。 • 例如对利率的严格限定, • 对各类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的严格区分等等, • 严重限制了金融业的发展。 • 竞争使金融体系产生变革,对金融活动在数量、质量、种类、服务上的要求都日益增多。

  27. (2)国际经济风险加大 • 各国财政赤字和世界性通货膨胀,导致利率上升和动荡不安, • 提高机会成本, • 金融活动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增大。 • 客户的需要就是一切,推动了创新; • 创新又推动市场的需要。

  28. (3)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 • 电子技术进步是金融创新的物质基础。 • 技术改变金融观念,直接加快金融创新。 记账算账阶段 银行联机处理业务阶段 自动出纳机的出现是银行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营业实现自动化阶段 计算机与通讯技术运用于金融的四个阶段 通过网络系统 自动转账阶段

  29. (4)世界范围金融管制放松 • 国际市场一体化, • 金融市场国际化。 • 迫使各国考虑放松金融管制。 取消利率管制,放松外汇管制 允许金融机构业务交叉, 放松金融市场管制。 • 放松金融管制本身就是一种金融创新, • 又促使金融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创新。

  30. 二、金融创新理论 1.技术推进创新理论。 如自动出纳机卡、信用卡、记账卡等 •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广泛应用, • 推动了金融电子化和金融高技术化, • 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创新。 • 如:多功能化的银行卡。 借助电子信息技术的现金管理帐户,使存款帐户与其他帐户合并,提供多种服务; 家庭银行、网上交易业务成为现实。 • 金融电子化,使金融业务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扩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极大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31. 2.财富增长理论 • 财富增长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 • 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利润最大,减轻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卫行为。 • 是企业的逆境创新。 3.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 • 作为经济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金融的创新应该是一种与经济制度互为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制度改革。 4.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 5.交易成本创新理论 • 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 • 降低交易成本

  32. 6.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 • 市场机制对各种金融控制和规章制度的回避,产生了金融创新行为。 • 管制是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政府管制 互为前提 互相促进 个体规避,通过创新回避 • 规避是经济个体为自身利益最大化,对政府限制作出合法反应 新的管制 新规避(新一轮创新)

  33. 任务四 金融创新的内容和思路 一、作用与方向 1.金融创新的作用 ①投资者:增加选择机会,提高实际收益,提高流动性和安全性。 ②筹资者:融资多样化、灵活化,能够满足不同的资金需求。 ③金融机构:扩大资金来源和运用规模,减少支付成本,节约了处理时间,提高效率。 ④经济发展:克服了资金融通障碍,促进了经济繁荣。

  34. 2.金融创新的方向 • ①新技术的应用。如电算化、全球性财务管理。 • ②新工具、新方式、新服务的出现。如电话提款业务、金融期货交易、自动划转帐户。 • ③管理的改进。如全球性资产负债管理。 • ④业务限制的放松。如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的相互交叉渗透、金融联合体的形成等; • ⑤国际性、区域性新市场的形成。如欧洲美元市场、亚洲美元市场、新加坡金融市场、巴林金融市场等。

  35. 二、创新的业务领域 1.传统业务创新。 • 主要指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创新。 (1)可变利率抵押贷款: 随市场利率而变动的抵押贷款。 作法: • 为吸引客户,其初始利率可低于固定利率抵押贷款, • 利率在整个抵押贷款期间可变动; • 放款机构能在利率上升时得到较高的利息收益。

  36. (2)可转让提款通知书账户NOW • Negotiable Order of Withdrawal Account • 活期存款不付息。 • 客户签发NOW通知书后,银行代为付款; • 具有背书转让功能,成为没有支票名义的支票。 • 在法律上不作为支票帐户,可以不受有关支票户法规的限制,继续支付利息。 (3)自动转换储蓄账户ATS • Automated Transfer Service Account • 支票账户中一定金额之上的余额可自动转换为支付利息的储蓄账户。 • 储蓄账户上的金额实际上成为支票账户的一部分,可随时签发支票;可以吸引存款。

  37. 2.支付和清算方式的创新 • 第一阶段是对传统方式的改良; • 第二阶段是建立以电子计算机网络运行的支付和清算系统。 3.金融机构创新。 • 其创新与金融业务创新相适应。 • 由专业化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 出现大批新的金融机构。 4.金融工具创新。略。

  38. 三、金融创新的目标 1.规避风险的创新:金融业和企业为了防备或降低利率风险所进行的金融创新活动。 •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石油危机,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使金融市场利率大幅上升,汇率频繁变动 • 银行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急剧上升,给银行经营管理带来巨大压力,银行业纷纷寻求新的工具和手段来降低。 • 于是,出现了票据、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远期利率协议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新型金融工具和交易形式,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创新空前活跃。

  39. 规避风险的创新工具 • 可变利率存单:可随市场利率变动的存款单。 • 可变利率抵押贷款:利率可以随市场利率变动的一种贷款。 (1)可变利率的 • 远期利率协议:约定一个协议利率,到期时根据市场利率与协议利率的差额,支付利率差。 • 金融期货市场:在以后某一指定日期,以协议价格向购买者提供远期证券的市场交易活动。 • 金融工具期权市场:指按协议价格在一定期限内购买或出售某种金融资产权利的交易活动。 (2)未来事项的现时安排 • 利率互换:交易双方按商定条件将双方同一种货币而利率不同的债务,进行对各方在利率上有利的交换。 (3)其他

  40. 2.技术创新 • 技术创新:利用现代技术,向公众和企业提供成本低、有利可图的新兴全面的金融服务。 • (1)银行信用卡的多功能化; • (2)现金管理帐户。把存款帐户与其他帐户合并,为客户的一系列交易支付自动提供多种服务。 • (3)票据发行便利市场。借款人以自己的名义发行短期票据,报销银行有义务购买借款人不能售出的票据或为其提供备用贷款。

  41. 3.规避管制和竞争资金来源的创新 为了限制商业银行的恶性竞争,美国国会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规定了上限,这就是所谓的"Q条例"。 美国《银行法》中的Q条例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 规定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 • 禁止银行向活期存款支付利息, • 不允许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目的 • 防止银行业的过度竞争, • 保障公众存款和投资安全, • 在美国统治近70年,成为各国监管的重要参考,是世界金融分业制度的鼻祖。 “脱媒”:资产供求双方绕过金融中介这一媒介而直接成交的现象。 • 为了绕开该法的金融限制,以及阻止日益出现的资金“脱媒”现象。 • 如创新大额可转让存单、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等。 • 迫使金融当局在1986年最终取消存款利率最高额管制。

  42. 四、金融创新的成效 • 金融技术创新,产生了一批新型账户,开拓了金融市场。 • 促成国际金融业的支付与信息系统的新革命。 • 促成金融管理方法创新,出现新的管理系统与机构。 问题: • 增加了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困难。 • 增强了金融业的竞争,使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减弱,增加了金融管理的难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