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金融改革與發展趨勢

金融改革與發展趨勢. 薛 琦 Chair Professor, Shih Hsin University. National Chengchih University 2007 年 10 月 24 日. 大 綱. 服務業與經濟發展 揭開貨幣的面紗 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 國際金融情勢 台灣金融市場的發展與問題 金融改革與金融自由化 結語. 服務業與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與三級產業的變化 Petty, Clark and Fisher Hypothesis. %. 金融服務業占GDP比例, 1996~2006. 單位: %.

alan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金融改革與發展趨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金融改革與發展趨勢 薛 琦 Chair Professor, Shih Hsin University National Chengchih University 2007年10月24日

  2. 大 綱 • 服務業與經濟發展 • 揭開貨幣的面紗 • 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 • 國際金融情勢 • 台灣金融市場的發展與問題 • 金融改革與金融自由化 • 結語

  3. 服務業與經濟發展

  4. 經濟發展與三級產業的變化Petty, Clark and Fisher Hypothesis %

  5. 金融服務業占GDP比例,1996~2006 單位:%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國民所得統計.

  6. 揭開貨幣的面紗

  7. 揭開貨幣的面紗 金融改革的重要性 貨幣就像人體的血液 “Money resembles the blood of human body.” 凡索.奎內 François Quesnay (1694-1774)

  8. 血液的功能 • 血液是輸送養份、氧氣與荷爾蒙的流體 • 血液是輸送消滅病菌抗體的流體 Delivering oxygen, nutrients, hormones... Red blood cells White blood cells Looking out for signs of disease and producing antibodies and attacking

  9. 金融壞帳上升是破壞金融市場分配資源之功能 潛在投資人 資金提供者 金融部門: 分配資金 資源重分配 (RBC) (WBC) 投資失敗 壞帳 土地 勞工 設備 核准貸款 生產順利 資源取得與分配

  10. 金融市場的主要功能 • 引導儲蓄 Mobilizing Saving • 資源有效配置 Allocating Resources • 分散風險 Managing Risk • 促進交易 Easing Transaction • 加強企業治理 Monitor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11. 國際金融情勢韓國、日本及美國金融機構之消長國際金融情勢韓國、日本及美國金融機構之消長

  12. 韓國金融機構家數變化(1997-2005) • 自金融風暴後,韓國金融機構家數約減少六成。 單位:家 資料來源:韓國金融監督局(BOK)、韓國存款保險公司(KDIC)、KOREA FINANCIAL SUPERVISORY SERVICE(FSS)

  13. 日本銀行業家數變化(1990-2006) • 1999年至2006年10月止,日本銀行約減少24%。 單位:家 資料來源:日本全國銀行協會(JBA)、全國信用組合中央協會網站、信金中央金庫網站。

  14. 美國商業銀行家數(1990-2004) • 1999年至2004年銀行家數減少11%。 資料來源:美國FDIC網站。

  15. 世界平均前五大銀行市占率約為60%(真的嗎?)世界平均前五大銀行市占率約為60%(真的嗎?) 註:*根據The Banker 2005年最新資料,台銀資產排名降為第132名;(1)市場佔有率以總資產為計算計算基礎,香港計算基礎為2002年12月底總資產;(2)韓國計算基礎為2003年6月底資產; (3)日本計算基礎為2004年3月底資產; (4)新加坡及台灣計算基礎為2004年12月底資產。 資料來源:金管會銀行局。

  16. 金融機構變化(2003) Share of the 5 Largest CIs in Total Assets (%) 資料來源:ECB, Report on EU banking structure, November 2004, 美國FDIC網站, 美 國FED網站, 財政部金融局金融業務統計輯要.

  17. 每1萬人銀行分行家數 (台北市分行家數真的太多了嗎?) (3.3/2.1) (2.9/3.5) 世界平均數約1.95家 (2.1/2.9) 註:1. 台北資料為金管會提供。 2. 2.7家為台灣地區平均數字,3.3為台北市平均數字,2.1為台北市400萬人平均數字。 3. 2.9為芝加哥商業銀行平均數字,3.5包含儲蓄機構及外商銀行分行;紐約數字亦同。 資料來源:Mckinsey & Company 台北分公司,「從分行網路看台灣金融業整併」,2005年1月。

  18. 金融機構變化(2003) 每10萬人分行數 資料來源:ECB, Report on EU banking structure, November 2004, U.S. Census Bureau(以2003年年中資料計算), 美國FDIC網站,93年中華民國統計年鑑,銀行局統計室基本經金融資料,日本總務省統計局,農林金融2005年8月號,韓國統計局、郵局與金管會資料。

  19. 日本金融機構分行數變化 • 自95年放寬分行設置管制後,金融機構分行數減少28%(7292 家) 單位:千 註:1.都市銀行、信託銀行、地方銀行、第二地方銀行、信用金庫、 信用組 合、 農 協信用事業之合計 2.係以會計年度計算至當年之3月底之分行 資料來源 :農林金融(2005.8)

  20. 美國商業銀行(1994-2003) • 分行有助於提高區域性銀行的非利息收益。 Smaller Institutions (Total Assets <$1.0 billion--Community Banks) 資料來源:美國FDIC網站。 *Four Quarters, Percentage of Average Assets

  21. 美國商業銀行家數與分行數變化(1984-2004) • 銀行大型化來自合併,中小型銀行為新設;但分行多為中小型銀行。 資料來源:美國FDIC網站。

  22. 金融從業人數(2003) Number of Employees of CIs per100,000 Inhabitants’ 資料來源:ECB, Report on EU banking structure, November 2004, U.S. Census Bureau(以2003年年中資料計算),美國FDIC網站,93年中華民國統計年鑑,財政 部金融局金融業務統計輯要。

  23. 國際金融情勢•全球金融業經營績效之比較

  24. 全球銀行績效 獲利表現:稅前資本報酬率(%) • 歐美地區:美國銀行業大型金融集團當道,表現耀眼。 • 台灣:2002年銀行積極打銷呆帳達4,193億元影響獲利表現,2005年略有回升。 Source:The Banker, July 2005

  25. 全球銀行績效 經營效率:銀行平均成本/收益比率(Average cost/income ratio by region and country) • 台灣之成本高於亞洲平均,明顯落後於新加坡 Source:The Banker, July ,2003 & July 2006 The cost/income ratio is calculated by dividing operating expenses, which include depreciation but not provisions, by the sum of the net-interest income and non-interest income.

  26. 台灣金融市場的發展與問題

  27. 獲利能力比較:銀行業利差本國銀行 vs.外商銀行 % 資料來源:金融統計月報,中央銀行。 註:利差計算方式為存、放款加權平均利率之差值。 年度

  28. 資產品質:銀行逾放比率變化 資料來源:金融統計指標,金管會銀行局。 註:2005年10月份起本國銀行逾放比資料不含信託投資公司。

  29. 本國銀行vs.外商銀行財務績效 • 外商銀行績效遠優於本國銀行 年度 資料來源:金融業務統計輯要,金管會銀行局。

  30. 銀行業收入結構分析本國銀行vs.外商銀行 • 降低對利息收入依賴、拓展非利息收入已成共同潮流。 年度 資料來源:金融業務統計輯要,財政部金融局。

  31. 金融改革與金融自由化

  32. 1990年代金融自由化主要驅力 • 加入WTO 1990年申請加入GATT(WTO前身) ,1994年提出服務業承諾表,並與12個會員進行約60場雙邊諮商,做出了許多金融市場開放及國民待遇之承諾。 • 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計畫 1995年藉由促進對貨品、勞務、資金、資訊及人員的自由流通,以發展台灣成為區域營運中心。其中金融中心計畫包括進一步放寬外匯管制及外人投資股市限制、發展境外金融市場、調降金融稅負、建立信用評等制度、放寬上市(櫃)標準、推動公營銀行民營化,及開放衍生性金融商品等多項措施。

  33. 1990年代主要金融自由化措施 • 1990:開放外國券商設立、開放外國專業投資機構 • (QFII)投資股市。 • 1991:開放新銀行設立。 • 1992:開放信用卡市場、開放證券投信公司設立。 • 1993:開放保險公司新設、開放期貨交易商設立。 • 1994:開放票券金融公司新設、取消保險業及券 • 商外資比例、放寬外商銀行設立分行限制。 • 1995:開放證券金融公司新設。 • 1996:開放外國一般法人及自然人投資我國股市。 • 1997:擴大OBU業務、取消外銀分行等待期規定。 • 1998:三商銀民營化、開放工業銀行設立、建立 國內期貨市場。

  34. 金融改革主要措施 健全金融體系、強化金融監理 已完成項目: • 成立控股公司,擴大金融機構跨業經營。 • 鼓勵金融機構合併。 • 鼓勵資產管理公司設立 、成立金融重建基金,處理不良金融資產及問題金融機構 。 • 強化金融機構資訊揭露。 • 發展資產管理業務,建立「興櫃股票」制度,擴大資本市場規模。 • 取消1/1000債券交易稅,加強債券市場發展。 • 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 • 不動產證券化條例。 • 成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35. 當前金融問題 • 金融資產品質明顯改善,惟市場調整機能不足,退場機制仍待完備 • 目前國內已完成之合併案有9家,仍須進行進一步合併。 • 外國金融機構購併國內銀行。 • 二次金改方向正確,但目標與推動措施有問題。

  36. 當前金融問題 二次金改目標: • 2005年底3家金融機構市場占有率達10%以上,公股金融機構至少減為6家。 • 2006年底前促外資經營一家金融機構或在國外上市,14家金融控股公司減半。 • 金融服務業產值占GDP比重由11.5%提高至13%。 • 金融領域中,有1~3家成為區域具代表性之金融機構。

  37. 當前金融問題 二次金改目標: • 外資持有股票占總市值比重由18.8%提高至25%。 • 國際企業及機構來台籌資金額倍增。 • 資產證券化發行量成長4倍。 • 整體金融機構資產總額成長30%以上。

  38. 當前金融改革主要措施 待完成項目: • 處理問題金融機構。 • 建立透明、強制性退場機制-資本適足性管理:立即糾正措施。

  39. 結 語

  40. 深化金融改革,加快經濟復甦 • 金融改革有政策一貫性。金融改革開放並非一蹴可幾,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 繼續促成金融機構打消呆帳,提升資產品質。 利用金融市場的力量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完備金融監理的專業性,獨立性,透明性。 重視金融民主,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與教育。 金融是市場問題,不是政治問題。 暢通兩岸金融,台灣才能在堅實的金融基礎上提振民間投資與消費,重建經濟活力。

  41. 附 錄

  42. 利率看法 金融業者對利率走勢看法與實際(重貼現)利率之比較 註:利率預測值為預測利率升降之百分比差異(上升%-下降%)

  43. 2007金融業營運趨勢展望調查 • 景氣看法 • 利率預估 年度領先指標

  44. 景氣看法 金融業者對景氣看法與實際經濟成長表現之比較 註1:景氣預測值為預測景氣升降/下降之百分比。 註2:2006年,2007年經濟成長率為主計處預估值。

  45. 利率看法 金融業者對利率走勢看法與實際(重貼現)利率之比較 註:利率預測值為預測利率升降之百分比差異(上升%-下降%)

  46. 2007景氣預測調查結果

  47. 2005年 1.成立1-3家區域具代表性之金融機構 44﹪ 2.提高金融產業值占GDP比重 29﹪ 3.提高國際企業及機構來台籌資金額 18﹪ 2006年 1.金融機構赴大陸投資 54﹪ 2.金融基礎建設之加強 46﹪ 3.市佔率達10﹪之金融機構 37% 2005, 2006推動亞洲區域金融服務中心 優先達成目標

  48. 2007年推動「亞洲區域金融服務中心推動方案」應採行的措施2007年推動「亞洲區域金融服務中心推動方案」應採行的措施

  49. 2005 2006 2005 2006 2005 2006 服務機構類別 非常有必要 有必要 暫無必要 金融控股公司 40﹪ 0﹪ 40﹪ 94﹪ 20﹪ 6﹪ 本國銀行 13﹪ 9﹪ 69﹪ 47﹪ 18﹪ 43﹪ 外商銀行 50﹪ 18﹪ 44﹪ 36﹪ 6﹪ 46﹪ 其他 22﹪ 9﹪ 51﹪ 54﹪ 26﹪ 37﹪ 合計 24﹪ 9﹪ 56﹪ 54﹪ 20﹪ 37﹪ 2005、2006發展大型銀行必要性之比較

  50. 我國金融業營運趨勢展望調查 2005年 • 金融合併議題 • 金控公司合併已形成高度共識 • 金控相關及與銀行合併計畫趨於活躍 • 應採積極政策催生大型銀行 • 資產證券化 • 對證券化規模評估轉趨保守 • 自用住宅抵押貸款備受青睞 • 可由需求面著手,擴大市場規模 • 風險管理 • 準備進度仍顯落後(僅8%機構大致完成準備) • 對Basel Ⅱ因應態度轉趨積極 • 培訓人才、系統整合與建立風管文化為優先議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