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千奇萬秀雁蕩山

千奇萬秀雁蕩山. 配樂 :夢的 序曲 ( 鋼琴 ). 自動播放. 雁蕩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湯,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蕩。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雁蕩山來晚了一步,未能在 “ 五岳 ” 中占得一席之地。沒有金碧輝煌的涂飾,村野之山的雁蕩倒因此多了份瀟灑風神。. 雁蕩山有著獨特的品格,“日景耐看、夜景消魂”。 “觀山景、嘗海鮮”,“一景多變,移步換形”。這是它區別於中國其他名山大川的三大特色。. 靈峰(左)高 270 米,與右側的倚天峰緊緊相依,勢如兩手合掌,所以又稱為“合掌峰”。.

alb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千奇萬秀雁蕩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千奇萬秀雁蕩山 配樂:夢的序曲(鋼琴) 自動播放

  2. 雁蕩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湯,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蕩。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雁蕩山來晚了一步,未能在“五岳”中占得一席之地。沒有金碧輝煌的涂飾,村野之山的雁蕩倒因此多了份瀟灑風神。雁蕩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湯,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蕩。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雁蕩山來晚了一步,未能在“五岳”中占得一席之地。沒有金碧輝煌的涂飾,村野之山的雁蕩倒因此多了份瀟灑風神。

  3. 雁蕩山有著獨特的品格,“日景耐看、夜景消魂”。 “觀山景、嘗海鮮”,“一景多變,移步換形”。這是它區別於中國其他名山大川的三大特色。

  4. 靈峰(左)高270米,與右側的倚天峰緊緊相依,勢如兩手合掌,所以又稱為“合掌峰”。靈峰(左)高270米,與右側的倚天峰緊緊相依,勢如兩手合掌,所以又稱為“合掌峰”。

  5. 合掌峰,高270米。兩峰之間夾有一個高約百米,寬深僅三、四十米的狹長的山洞,這就是“觀音洞”。合掌峰,高270米。兩峰之間夾有一個高約百米,寬深僅三、四十米的狹長的山洞,這就是“觀音洞”。

  6. 合掌峰又名“夫妻峰”。月光下的夫妻相擁情景惟妙惟肖。合掌峰又名“夫妻峰”。月光下的夫妻相擁情景惟妙惟肖。

  7. 照片中間是佛家的“觀音洞”,右面的是道家的“北斗洞”照片中間是佛家的“觀音洞”,右面的是道家的“北斗洞”

  8. 觀音洞藏於合掌峰之中,洞高113米,深76米,寬14米,依岩構築九層樓閣。為雁蕩山第一洞天。進入山門即見天王殿。觀音洞藏於合掌峰之中,洞高113米,深76米,寬14米,依岩構築九層樓閣。為雁蕩山第一洞天。進入山門即見天王殿。

  9. “觀音洞”三字由趙朴初先生書寫。 楹聯︰勝境人知游雁蕩,名山我欲禮觀音 出自於謝稚柳手筆.。 觀音洞山門

  10. 觀音洞,始建於一一○六年。自唐以來就一直游人如雲。觀音洞原名靈峰洞,後改羅漢洞,清代再改名為觀音洞。觀音洞,始建於一一○六年。自唐以來就一直游人如雲。觀音洞原名靈峰洞,後改羅漢洞,清代再改名為觀音洞。

  11. 兩峰合掌即仙鄉,九疊危樓洞裡藏, 玉液一泓天一線,此中莫問甚炎涼。

  12. 觀音洞內的靈龜

  13. 觀音洞,晚唐時高僧善牧在此修行。洞內佛樓倚岩而建,高達10層。從洞口至洞頂最高一層共有石磴377 級,雖曲折迂迴,卻可拾級而上,直達頂屋。 勝境人知游雁蕩, 名山我欲禮觀音。

  14. 八樓有一匾額,上書“最上一乘”,意為佛教中達到最圓滿。據說這是 南宋秦檜所留筆墨。據史記載,秦檜於紹興二年(1132年)罷相,紹興四年到溫州擔任府尹,曾來雁蕩山。

  15. 觀音洞的第十層為觀音殿,供南海觀音菩薩,兩廂有十八羅漢,洞頂有泉水三處,名洗心、漱玉、石釜。仰望洞頂,中開一小罅,闊尺余,長三四丈。有一線天光瀉下,名叫“一線天”。

  16. 由觀音洞遠望洞外。洞壁夾縫之間,可以看到遠處的雙筍峰、側面人頭、獅子頂瓶諸景。這天成奇景,可謂天下無雙了。由觀音洞遠望洞外。洞壁夾縫之間,可以看到遠處的雙筍峰、側面人頭、獅子頂瓶諸景。這天成奇景,可謂天下無雙了。

  17. 北斗洞古稱伏虎洞,後因道家禮拜北斗元君,而改今名。位於觀音洞左側。洞內有凌霄殿。洞口高碩寬敞,洞內光線充足,冬暖夏涼,為雁蕩山諸洞所不及。北斗洞古稱伏虎洞,後因道家禮拜北斗元君,而改今名。位於觀音洞左側。洞內有凌霄殿。洞口高碩寬敞,洞內光線充足,冬暖夏涼,為雁蕩山諸洞所不及。

  18. 雙筍峰,又名蠟燭峰。 兩峰矗立,高80余米,其形如雙筍並立。 這是岩石經二個方向斷裂崩落而留下二個峰柱。

  19. 靈岩景區,位於雁蕩中心,面積9平方公里,景點91處。峰巒雄壯,絕壁回環,古洞詭異,鬼工雕鐫,形態萬變。被稱為“雁蕩冠天下,靈岩尤絕奇”靈岩景區,位於雁蕩中心,面積9平方公里,景點91處。峰巒雄壯,絕壁回環,古洞詭異,鬼工雕鐫,形態萬變。被稱為“雁蕩冠天下,靈岩尤絕奇”

  20. 靈岩景區大門前兩座山峰,高者為鐘山,平者為鼓山。靈岩景區大門前兩座山峰,高者為鐘山,平者為鼓山。

  21. 刻石︰《鐘鼓齊鳴》迎賓客。

  22. 靈岩寺號稱“東南首剎”,該寺始建於979年。

  23. 靈岩寺大殿

  24. 靈岩寺右有天柱峰;後為屏霞峰,左有展旗峰。天柱、展旗兩峰 相對而立,稱“南天門”,臥龍溪穿門而出。

  25. 宋代王十朋的《天柱峰》詩︰ 女蝸石爛苦為修,四海咸懷杞國憂。 誰識山中真柱石,擎天功業勝伊芳周。 天柱峰(高266米。)

  26. 天柱峰的另一面。

  27. 展旗峰。如旌旗迎風招展。

  28. 雄偉的展旗峰下,抗倭英雄戚繼光的塑像 立於谷口。

  29. 金雞峰,又名靈芝峰。在塔頭嶺北部。靈峰古洞上方的崗頂,有一石聳立岩端,似金雞翹首啼叫,俗稱“金雞報曉”。在北斗洞前看,象“美女梳妝”,在鋸板岩附近看,又象“少女看書”。

  30. 金雞峰趙紫陽題刻“雁蕩”二字。

  31. 卓筆峰,峰形下圓上銳,如一只巨筆書空。前人“海作硯池天作紙,筆花飛動五雲齊”的詩句,就是描寫此峰的動人神態的。卓筆峰,峰形下圓上銳,如一只巨筆書空。前人“海作硯池天作紙,筆花飛動五雲齊”的詩句,就是描寫此峰的動人神態的。 七絕‧詠卓筆峰 請問何人一筆留? 歷經千古寫春秋。 滄桑幾度紅塵變,巨手揮毫盛世謳。

  32. 獨秀峰在卓筆峰的西面,獨立挺秀,凌空斗絕,出類超群,峰頂有虯松一棵,蒼翠有致,有時雲霧繚繞。獨秀峰在卓筆峰的西面,獨立挺秀,凌空斗絕,出類超群,峰頂有虯松一棵,蒼翠有致,有時雲霧繚繞。

  33. 斗雞峰。一只公雞和一只母雞相對而斗。

  34. 鳴玉溪中凝碧潭,一橋橫跨映天藍。 蹊蹺盒狀懸岩壁,險峻靈峰繞霧嵐。 鳴玉溪

  35. 鳴玉溪上的凝碧潭與跨越其上的果盒橋及果盒岩,鳴玉溪上的凝碧潭與跨越其上的果盒橋及果盒岩, 被稱為“果盒三景”。

  36. 遠望雙峰截紫霓, 尖叉棱角有高低。 倘非山裡藏刀尺, 那得秋雲片片齊。 剪刀峰。不同的型式不少於八種,因此古人雲“百二奇峰各不同,此峰變化更無窮。”(在此僅介紹5種)。

  37. 莫道桅杆立旱船,還如玉柱正擎天。春秋雨雪憑無度,一夢深山億萬年。莫道桅杆立旱船,還如玉柱正擎天。春秋雨雪憑無度,一夢深山億萬年。

  38. 風行雲作線, 天地一孤舟。

  39. 巨熊峰

  40. 啄木鳥峰

  41. 郭沫若詩雲︰ 靈峰有奇石,入夜化為鷹, 勢欲凌空去,蒼茫萬裡征。 雄鷹展翅

  42. 石峰卓立,宛如老人,旁邊兩峰 相依,若情人相擁。

  43. 在靈岩寺後有小龍湫,林蔭夾道,幽篁成片; 兩旁怪石嶙峋,奇峰林立。

  44. 雁蕩自奇,不附五岳; 龍湫所注,別為一川。 大龍湫景區

  45. 號稱“天下第一瀑”的大龍湫瀑布,從連雲嶂上轟然下瀉,高達197米,論其高度應當為我國瀑布之首,且終年奔瀉不息。號稱“天下第一瀑”的大龍湫瀑布,從連雲嶂上轟然下瀉,高達197米,論其高度應當為我國瀑布之首,且終年奔瀉不息。

  46. 大龍湫瀑布以排山倒海之勢直瀉大潭,入潭之水迸發出急雨橫飛,聲震如雷,氣勢粗獷強悍。大龍湫瀑布以排山倒海之勢直瀉大潭,入潭之水迸發出急雨橫飛,聲震如雷,氣勢粗獷強悍。

  47. 飛鷹盤旋岩壁間,初升旭日醉嵐煙。 翠壑丹屏常倩俏,綠樹紅花共嬋娟。 雁蕩山風光

  48. 遠聞洞上有雷聲,銀練高懸崖峭中。 觸石半山珠玉碎,誰言潭內無虯龍。 雁蕩山風光

  49. 一夜黃梅雨後時,峰青雲白更多姿, 千條飛瀑萬條澗,此時雁蕩第一奇。

  50. 你可以繼續聆聽 音樂或按鍵離開 The End 配樂:夢的序曲(鋼琴) HR 2012.5.4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