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左忠毅公軼事

左忠毅公軼事. 方苞. 書諸公逸事,陰陽消長所繫,不惟足傳懿節而已。 《 清 ‧ 馬鈞衡 ‧ 望溪先生集外文跋 》. 詹吉翔老師製作. 本文選自 《 方望溪先生全集 》 。 藉由記敘左忠毅公和史可法師生二人的事跡,凸顯出左忠毅公的識見與志節,形象鮮明而情義感人。. 左公生於農曆九月九日,當晚,月亮運行至北斗星位,故取「光斗」為名。. 左忠毅公,名光斗,字遺直,明安慶桐城(今屬安徽)人。生於神宗萬曆三年(西元一五七五年),卒於熹宗天啟五年(西元一六二五年),年五十一。.

Download Presentation

左忠毅公軼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左忠毅公軼事 方苞 書諸公逸事,陰陽消長所繫,不惟足傳懿節而已。 《清‧馬鈞衡‧望溪先生集外文跋》 詹吉翔老師製作

  2. 本文選自《方望溪先生全集》。 藉由記敘左忠毅公和史可法師生二人的事跡,凸顯出左忠毅公的識見與志節,形象鮮明而情義感人。 左公生於農曆九月九日,當晚,月亮運行至北斗星位,故取「光斗」為名。 左忠毅公,名光斗,字遺直,明安慶桐城(今屬安徽)人。生於神宗萬曆三年(西元一五七五年),卒於熹宗天啟五年(西元一六二五年),年五十一。

  3. 萬曆三十五年中進士。為人擇善固執,為官正直敢言。光宗崩(西元一六二○年),與楊漣協力輔佐幼主熹宗,朝野並稱為「楊左」。 萬曆三十五年中進士。為人擇善固執,為官正直敢言。光宗崩(西元一六二○年),與楊漣協力輔佐幼主熹宗,朝野並稱為「楊左」。 楊漣(西元一五七二─一六二五年)字文孺,號大洪,明應山(今湖北恩施)人。萬曆三十五年(西元一六○七年)進士。熹宗時,任左副都御史(官名。明代都察院官員,掌理監察、糾劾官吏)。因舉發魏忠賢二十四大罪,被害。崇禎時追諡忠烈。

  4. 後為魏忠賢所陷害,受盡酷刑,慘死獄中。福王時,追諡忠毅。 魏忠賢(西元一五六八─一六二七年)明河間肅寧(今河北肅寧)人。萬曆中入宮。熹宗即位,任司禮秉筆太監,兼掌東廠,擅權植黨,殘害忠良。天啟五年(西元一六二五年),興大獄,殺楊漣等,又逐李宗延等,朝中善人為之一空。及思宗立,始發其奸,忠賢畏罪自縊而死。 福王(西元?─一六四五年)名由崧,神宗之孫。思宗殉國,史可法等迎立於南京,先稱監國,繼而稱帝,改元弘光。後清兵下揚州,逃至蕪湖,被俘遇害。

  5. 軼事,或作逸事。乃史傳沒有記載、不為人所熟知的事。本文內容係作者聽聞其父所講,並不是得自於史傳的記載,故稱「軼事」。軼事,或作逸事。乃史傳沒有記載、不為人所熟知的事。本文內容係作者聽聞其父所講,並不是得自於史傳的記載,故稱「軼事」。

  6. 方苞,字靈皋,一字鳳九,晚年自號望溪,安徽桐城人,生於康熙七年(西元一六六八年),卒於乾隆十四年(西元一七四九年),年八十二。生於南京,少時家貧而好學,博究經史百家,早有文名。年二十遊學京師,為在京學者李光地、萬斯同、李紱等學者賞識。32歲參加江南鄉試中舉 ,清康熙四十五年中進士第四,因母病,未參加殿試。翌年因父喪守制,未參加科舉。

  7. 康熙五十年,因替同鄉戴名世《南山集》作序,被牽連下獄,後經李光地營救免死,編入漢軍旗籍管制,以白衣平民入南書房,編校《御制樂律》、《算法》諸書。康熙六十一年任武英殿總裁。雍正皇帝即位,恩赦方氏全家,因得回籍。翌年再返北京,先後任武英殿總裁、左春坊左中允、內閣學士及禮部侍郎等職。康熙五十年,因替同鄉戴名世《南山集》作序,被牽連下獄,後經李光地營救免死,編入漢軍旗籍管制,以白衣平民入南書房,編校《御制樂律》、《算法》諸書。康熙六十一年任武英殿總裁。雍正皇帝即位,恩赦方氏全家,因得回籍。翌年再返北京,先後任武英殿總裁、左春坊左中允、內閣學士及禮部侍郎等職。 戴名世(西元一六五三─一七一三年)字田有,號褐夫,世稱南山先生,清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西元一七○九年)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後因所著《南山集》,採錄方孝標(方苞族祖)《滇黔紀聞》所用明永曆年號,並將南明比作三國之蜀漢,遂以大逆被殺,牽連達數百人之多,成為清代有名的文字獄之一。

  8. 乾隆皇帝即位後,方苞負責編選《欽定四書文》、《三禮義疏》等書。方苞於乾隆七年致仕返南京,讀書治學以終。生前刊行著作有《望溪先生文集》,身後以《方望溪全集》行世。乾隆皇帝即位後,方苞負責編選《欽定四書文》、《三禮義疏》等書。方苞於乾隆七年致仕返南京,讀書治學以終。生前刊行著作有《望溪先生文集》,身後以《方望溪全集》行世。 論學以宋儒為宗,推衍程、朱之說,尤致力於《春秋》、三《禮》,文學韓、歐,嚴標義法。義指內容,法兼形式。

  9. 嘗以「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介韓歐之間」與友相勉。所寫文章,平實嚴謹,以「雅潔」著稱。以經義為宗,尤精古文義法,世推為桐城派之祖。嘗以「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介韓歐之間」與友相勉。所寫文章,平實嚴謹,以「雅潔」著稱。以經義為宗,尤精古文義法,世推為桐城派之祖。 圖片來源http://www.donglin.net.cn/chinamap/anhui/zhengqu/tongchengshi.jpg

  10. 其後劉大櫆、姚鼐承其理論,強調義理、詞章、考據三者並重,建立起桐城派的古文風格,確立清代散文之主流。其後劉大櫆、姚鼐承其理論,強調義理、詞章、考據三者並重,建立起桐城派的古文風格,確立清代散文之主流。 劉大櫆(西元一六九八─一七七九年)字才甫,號海峰,清桐城人。康熙末年,以布衣遊京師,方苞見其古文,譽之以國士,自是文名大著。其為古文,主義法、神氣,講究字句音節,前承方苞,後啟姚鼐,為桐城派之關鍵人物。著有《海峰文集》。

  11. 姚鼐(西元一七三一─一八一五年)字姬傳,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清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西元一七六三年)進士,官至刑部郎中。後歷主江南、紫陽、鍾山等書院共四十年。姚鼐在古文寫作方面,提出「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的理論。治學以義理為主,兼及考據、詞章。姚鼐(西元一七三一─一八一五年)字姬傳,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清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西元一七六三年)進士,官至刑部郎中。後歷主江南、紫陽、鍾山等書院共四十年。姚鼐在古文寫作方面,提出「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的理論。治學以義理為主,兼及考據、詞章。

  12. 即以「義理」為核心,做到「言之有物」;以考證發揮義理,使文章充實渾厚;講究文章的法度,做到結構謹嚴,文辭雅潔。曾受業於劉大櫆,為桐城派集大成的作家。著有《惜抱軒文集》,又輯有《古文辭類纂》,流傳頗廣。即以「義理」為核心,做到「言之有物」;以考證發揮義理,使文章充實渾厚;講究文章的法度,做到結構謹嚴,文辭雅潔。曾受業於劉大櫆,為桐城派集大成的作家。著有《惜抱軒文集》,又輯有《古文辭類纂》,流傳頗廣。

  13. 姚鼐云:「望溪先生之古文,為我朝文章之冠」。其平生致力提倡古文義法──「義」指文章內容要言之有物,主張以六經、《論》《孟》為最高典範;「法」指文章形式要言之有序,主張學習左傳、史記與唐宋古文八大家,影響桐城文風甚鉅。姚鼐云:「望溪先生之古文,為我朝文章之冠」。其平生致力提倡古文義法──「義」指文章內容要言之有物,主張以六經、《論》《孟》為最高典範;「法」指文章形式要言之有序,主張學習左傳、史記與唐宋古文八大家,影響桐城文風甚鉅。

  14. 先君子嘗言: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15. 先君子 尊稱已去世的父親。等於說「先父」、「先君」。方苞父名仲舒,號逸巢。 鄉先輩 同鄉的前輩。 視學京畿 視察京師地區的學校。京畿,京師及其附近的地方。 從數騎 帶領幾個騎馬的侍從。從,使……跟隨。即帶領。騎,指騎馬的侍從。

  16. 微行 尊貴者為掩飾身分而著便裝外出巡行。 廡 正堂兩側的廂房。 左右廂房 林氏家祠廡 廡圖片來源http://163.23.202.1/taiwan/hsinchu.htm 左右廂房圖片來源http://www.smes.tcc.edu.tw/%AB%D8%BFv/%A6v%B2%C4/%AE%E6%A7%BD.htm 廂房 廂房圖片來源http://www.chinese.ncue.edu.tw/taiwan/tauyuang.htm

  17. 伏案 趴在桌上。案,桌子。 文方成草 文章剛完成草稿。 解貂覆生 脫下貂皮大衣,覆蓋在書生身上。貂,動物名。毛皮輕暖珍貴,可製皮裘。此指貂皮大衣。 貂圖片來源http://animal.coa.gov.tw/news/news_contents.asp?newsid=2519 貂皮圖片來源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images/site3/20061110/0014224750fe06be336e01.jpg

  18. 叩 詢問。 史公可法 史可法,字憲之,明河北大興(今屬北京)人。明末死守揚州,城陷殉國,為著名抗清將領。 瞿然 張大著眼睛注視的樣子。

  19. 面署第一 當面評定為第一名。署,題寫。此指評寫等第。面署第一 當面評定為第一名。署,題寫。此指評寫等第。 夫人 指左光斗繼室戴氏,名君祐。有賢名,曾攜子入京,為夫訟冤。 古代命婦的封號。明制,一品、二品官之妻皆封夫人。左光斗官至左僉都御史,位在四品,此處稱「夫人」,應是一般的敬稱。 碌碌 平庸的樣子。 鄉試第一名硃卷 沈珩 照片拍攝自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20.   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窺獄門外。逆閹防伺甚嚴,雖家僕不得近。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謀於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屨,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引入,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  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窺獄門外。逆閹防伺甚嚴,雖家僕不得近。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謀於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屨,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引入,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

  21. 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姦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史噤不敢發聲,趨而出。後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曰:「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姦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史噤不敢發聲,趨而出。後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曰:「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22. 下廠獄 關入東廠的牢獄。明代設有東廠、西廠,由宦官主持,負責對官吏進行偵緝或搜捕行動。下廠獄 關入東廠的牢獄。明代設有東廠、西廠,由宦官主持,負責對官吏進行偵緝或搜捕行動。 廠獄指東廠。起自明成祖。初燕王為奪取帝位,陰結京師宦官為內應,既取帝位,對朝廷大臣多不信任,遂一反太祖「宦官不得干預政事」的禁令,重用宦官。成祖永樂十八年(西元一四二○年)十二月,置東廠於北京東安門北,命內官嬖暱者一人掌理,委以緝訪刺探的大權。 逆閹 違法亂紀的宦官。此指魏忠賢及其黨羽。閹,宦官的通稱。 防伺 戒備偵察。

  23. 雖 就算;即使。 炮烙 用燒紅的鐵器灼燙人體的一種酷刑。 五十金 五十兩銀子。明代以來,以銀一兩為一金。 禁卒 看守牢獄的差役。 更敝衣草屨 換穿破衣草鞋。屨,鞋子。 草鞋圖片來源http://cult.nc.hcc.edu.tw/BUT15.htm

  24. 手長鑱 拿著長柄的鏟子。手,作動詞用。拿。鑱,一種掘土的鐵器。手長鑱 拿著長柄的鏟子。手,作動詞用。拿。鑱,一種掘土的鐵器。 為 當作;打扮成。 微指 暗中指出。 奮臂 用力舉起手臂。 眥 眼眶。 目光如炬 形容目光明亮有神。炬,火把。

  25. 庸奴 即「蠢材」。怒斥之詞。 糜爛 敗壞。糜,腐爛。 輕身 忽視生命。 昧大義 不明大道理。 支拄 支撐。拄,支撐。 俟 等待。 構陷 設計陷害。

  26. 噤 閉口。 趨 快步行走。 吾師 科舉時代,應試及第者稱考官為座師,自稱門生。史可法為左公督學時所錄取,故稱左公為「吾師」。

  27. 崇禎末,流賊張獻忠出沒蘄、黃、潛、桐間,史公以鳳廬道奉檄守禦。每有警,輒數月不就寢,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或勸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崇禎末,流賊張獻忠出沒蘄、黃、潛、桐間,史公以鳳廬道奉檄守禦。每有警,輒數月不就寢,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或勸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28. 崇禎 明思宗年號。西元一六二八─一六四四年。崇禎 明思宗年號。西元一六二八─一六四四年。 圖片來源http://big5.china.com/gate/big5/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6/11027560/20050406/12222880.html 崇禎皇帝 流賊 到處流竄作亂的盜匪。 張獻忠 明延安衛(今陝西延安)人。與李自成等並起為亂,自稱大西國王,所過之處屠殺慘烈。後兵敗為清軍所殺。

  29. 張獻忠 與張獻忠交戰的 巾幗英雄秦良玉 李自成 圖片來源http://lian22.hp.infoseek.co.jp/c-history/big5/min/setumei/jinbutu/fan-ruan.shtml 《張獻忠‧七殺碑》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30. 蘄、黃、潛、桐 皆地名。蘄,今湖北蘄春、浠水二縣。黃,今湖北黃岡。潛,今安徽潛山。桐,今安徽桐城。蘄、黃、潛、桐 皆地名。蘄,今湖北蘄春、浠水二縣。黃,今湖北黃岡。潛,今安徽潛山。桐,今安徽桐城。 以鳳廬道奉檄守禦 因擔任鳳陽、廬州二府的兵備道而奉命守備抵抗。鳳廬,指鳳陽府、廬州府。皆在今安徽省。道,明清時在省級設有分巡道與兵備道二官,分別掌管民事與兵備。此指兵備道。檄,古代用於徵召、聲討的官方文書。

  31. 警 警報。 更休 輪流休息。 漏鼓移 指每過一更。漏鼓,借指時辰。漏,漏壺。古代利用滴水或漏沙多寡來計時的一種裝置。鼓,更鼓。古時一夜分五更,交更時擊鼓報時。 圖片來源http://www.dabaoku.com/sucai/shenghuo/shalou/web/011k.htm

  32. 番代 依次替代。番,次序。 振 抖動。 迸落 散落。 鏗然 金石相擊聲。此形容冰霜迸落的聲音。

  33.   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於堂上。  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於堂上。   余宗老塗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云。

  34. 躬造左公第 親自到左公的住宅。躬,親自。造,到達。第,住宅。躬造左公第 親自到左公的住宅。躬,親自。造,到達。第,住宅。 候太公、太母起居 問候左公的父母。候,問候;請安。太公、太母,指左公的父母。起居,生活。 宗老 族中長輩。 塗山 方苞族祖。名文,字爾止,號塗山。工詩,著有《塗山集》。

  35. 甥 女婿。 善 友好。 云 句末助詞。無義。 甥字的詞義有四:1.稱姐妹之子,即外甥。2.稱女兒之子,即外孫。3.稱女婿。4.稱姑、舅之子,即表兄弟;稱妻之兄弟,即妻舅;稱姐妹之夫,即姐夫、妹婿。本文甥字,當是女婿,可參見馬其昶左忠毅公年譜。

  36. 怎樣的公忠負責,才會不畏「風雪嚴寒」而「微行視學」?怎樣的賞識珍護,才能不恤己身凍寒而「解貂覆生」?對於「諸兒碌碌」有著怎樣的失落情懷,才會移情於學生而口出「繼吾志事,惟此生耳」之語?怎樣的「鐵石肺肝」,才能忍心執械驅逐愛徒?而又是基於怎樣的深厚情感,才敢冒死探師?怎樣堅定的信仰,才能支撐著史可法堅苦卓絕地捍衛邦國?

  37. 在這一幕幕情景中,作者以凝鍊簡潔的筆觸,透過左忠毅公與史可法師生之間的互動,刻劃出左忠毅公識才、愛才的識見器度,以及堅貞不屈的高尚志節,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情感表述令人動容。在這一幕幕情景中,作者以凝鍊簡潔的筆觸,透過左忠毅公與史可法師生之間的互動,刻劃出左忠毅公識才、愛才的識見器度,以及堅貞不屈的高尚志節,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情感表述令人動容。 文章主角應是左忠毅公,卻僅在前兩段敘及左公事跡,後兩段皆著墨於史可法。這是藉賓顯主的側寫筆法,全文看似分寫二人,實則以史公的愛師情義、忠勤任事及篤於師門等種種行誼,襯顯左公的識人之明與感召史可法之深。

  38. 師生二人的志節相互輝映,亦可歸源於「繼吾志事」的洞見。側面烘托的運用成功,使得通篇文章主題鮮明,別具特色。師生二人的志節相互輝映,亦可歸源於「繼吾志事」的洞見。側面烘托的運用成功,使得通篇文章主題鮮明,別具特色。 除烘托技巧之外,本文中大量的精簡短句及伏筆呼應,也充分表現出方苞「雅潔」的文章風格。文中善用簡短句式,營造明快的節奏感及斬截有力的文勢。

  39. 而處處可見的呼應,如:「呈卷,即面署第一」呼應「解貂覆生」的惜才舉動;以史公「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的自我惕勵,呼應左公「繼吾志事,惟此生耳」的期許;而文末「宗老塗山,……與先君子善」,更呼應了首段「先君子嘗言」,以示本文所述,確有所據。凡此,均使得文意環環相扣,精妙絕倫。而處處可見的呼應,如:「呈卷,即面署第一」呼應「解貂覆生」的惜才舉動;以史公「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的自我惕勵,呼應左公「繼吾志事,惟此生耳」的期許;而文末「宗老塗山,……與先君子善」,更呼應了首段「先君子嘗言」,以示本文所述,確有所據。凡此,均使得文意環環相扣,精妙絕倫。

  40. (引自沈秋雄 左忠毅公軼事 高中國文教材鑑賞分析) 全文共分五段,第一段自「先君子嘗言」起,至「惟此生耳」止,寫左忠毅公的行跡,不是採用直接說明的方式,而是透過三個具體的情節,把左忠毅公的識才及愛才作了形象化的描寫。 第二段自「及左公下廠獄」起,至「皆鐵石所鑄造也」止,寫左忠毅公的忠耿剛烈。方苞此處也不是採用直接說明的方式,而是透過史可法的探監及評贊,形象化地刻劃出左公的氣節。

  41. 第三段自「崇禎末」起,至「下恐愧吾師也」止,寫史可法抗禦流賊,戮力國事的情形。這段文章表面上純是就史可法身上著墨,其實是借史可法來襯托左忠毅公,正由於左忠毅公的精神感召,所以激發了史可法報效國事堅貞卓絕的的使命感,與第一段「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及第二段「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兩節,文章前後映帶。第三段自「崇禎末」起,至「下恐愧吾師也」止,寫史可法抗禦流賊,戮力國事的情形。這段文章表面上純是就史可法身上著墨,其實是借史可法來襯托左忠毅公,正由於左忠毅公的精神感召,所以激發了史可法報效國事堅貞卓絕的的使命感,與第一段「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及第二段「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兩節,文章前後映帶。 第四段自「史公治兵」起,至「拜夫人於堂上」止,寫史可法的篤於師門情誼。這一段與第三段,都是藉史可法的行事,寫左忠毅公的識人之明。

  42. 第五段是結語,交代出「軼事」的來源,與首段的發端「先君子嘗言」一語銜接若環,首尾圓密。第五段是結語,交代出「軼事」的來源,與首段的發端「先君子嘗言」一語銜接若環,首尾圓密。 方苞是清代桐城派古文的開山人物,他認為寫作古文,基本上應以《左傳》、《史記》及唐、宋八大家為典範。看他這篇〈左忠毅公軼事〉,經由幾樁典型的事件,把左忠毅公的識才愛才和忠耿剛烈的性格刻劃得入木三分;文中又拉史可法作配角,藉配角來凸顯主角,達到了極好的效果。顯然,在繼承《左傳》和《史記》等史傳散文的藝術成就上,方苞展示了相當的成績。而通篇文字雅潔嚴謹,則表現了桐城派古文的風格。

  43. 一、本文所述軼事,哪一個情節或畫面,最令你感動或印象深刻?為什麼?一、本文所述軼事,哪一個情節或畫面,最令你感動或印象深刻?為什麼? (一)左光斗在惡劣天候中出巡的忠勤形象,為惜才不顧己身寒冷解貂覆生的舉止。(二)史可法冒死「朝夕窺獄門外」,賂獄卒探監等重情義的行為。(三)左光斗強忍私情成全大義,憤執刑械驅逐史可法的景象。(四)史可法領軍禦敵,數月不就寢,自坐帳外的憔悴面容。

  44. 二、對於左公與史可法這樣的師生情誼,你有什麼感想?二、對於左公與史可法這樣的師生情誼,你有什麼感想? 左公識才、愛才、盡忠國事、剛毅不屈;史可法繼承左公的志事,是公忠體國,尊師重道的表現。師生情誼堅貞篤實,懇摯感人。

  45. (全為單一選擇題) ( )1. (甲)姦人構陷;(乙)目光如瞿;(丙)國事糜爛;(丁)奉繳守御;(戊)背筐,手長鑱;(己)蹲倨而背倚之。以上各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甲乙丙(B)乙丙丁(C)甲丙戊(D)丙戊己 C (乙)瞿→炬;(丁)繳→檄;(己)倨→踞。 ( )2.下列「 」內文字的音義,何者正確? (A)以指撥「眥」:音ㄗˋ,眼眶 (B)面「署」第一:音ㄕㄨˇ,題寫 (C)敝衣草「屨」:音ㄌㄩˇ,鞋子 (D)支「拄」:音ㄓㄨˋ,拐杖 A 2.(B)ㄕㄨˋ;(C)ㄐㄩˋ;(D)ㄓㄨˇ,支撐。

  46. )3.「更敝衣草屨」句中,「更」字的音義與下列何者相同? (A)「更」上一層樓 (B)少不「更」事 (C)半夜三「更」 (D)使將士「更」休 D 3.題幹:音ㄍㄥ,替換。(A)音ㄍㄥˋ,又;再;(B)音ㄍㄥ,經歷;(C)音ㄍㄥ,古代計算夜晚時間的單位;(D)音ㄍㄥ,替換。 ( )4.「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史可法此語意謂: (A)左公鐵石心腸、冥頑不靈 (B)左公能堅持大義,忍私以全公 (C)左公個性如鐵石一般,不可理喻 (D)史可法語多埋怨,不能贊同左公的行為 B

  47. )5.史可法說:「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此言呼應前文何句? (A)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B)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C)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D)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C 6.(A)接戰時,夜晚僅在帳外假寐,不上床睡覺,為國為民,鞠躬盡瘁;(B)表現對左公的感念與關懷其親族;(C)左公對史可法最大的肯定;(D)左公雖遭炮烙,身體孱弱,但仍意志堅強,精神不屈。 A ( )6.下列文句,何者最能表現史可法的公忠體國? (A)每有警,輒數月不就寢,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B)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 (C)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D)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

  48. D ( )7.下列選項「 」內的詞性,何者不作動詞? (A)「手」長鑱 (B)「從」數騎 (C)面「署」第一 (D)躬造左公「第」 C ( )8.〈左忠毅公軼事〉主角應是左忠毅公,方苞卻僅在前兩段描述左公事跡,而末半篇皆記史可法之事。其為何採用此種作法? (A)兩人皆是忠臣,又是師生,故依年齡長少分述 (B)史公為方苞宗老,為表孺慕之情,特別著墨史公之事 (C)藉史公襯顯左公的識人之明與感召史可法之深 (D)題為「軼事」,故力求資料豐富,以增加說服力 7.(A)動詞。拿;(B)動詞。使……跟隨。即帶領;(C)動詞。題寫。此指評寫等第;(D)名詞。住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