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 在英国广播公司( BBC) 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康德、尼采等人之前,被评为已过去的千年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星期日泰晤士报》: 马克思主义是在我们时代存在的最有吸引力和 最成功的思想体系。 萨特: 马克思哲学是我们时代无法超越的哲学。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 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回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

ald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章 绪 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绪 论

  2. 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康德、尼采等人之前,被评为已过去的千年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康德、尼采等人之前,被评为已过去的千年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星期日泰晤士报》:马克思主义是在我们时代存在的最有吸引力和 最成功的思想体系。 萨特:马克思哲学是我们时代无法超越的哲学。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回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

  3. 从世界范围看,马克思的思想一直都为寻求历史之谜的解答的人们所关注,其价值也一直在被人们重新发现和认识。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于马克思一部被出版者命名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著作的出版,在西方世界骤然刮起了一股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旋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潮持续不衰,西方有所谓“马克思的第二次降世”的说法。“西方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等都在西方社会的学术研究的天地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苏东波”事件后,当以“胜利者”自居的西方意识形态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的时候,各种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的大型国际研讨活动和纪念活动先后在西方世界颇有声势地举行。“马克思引起轰动”、“马克思没有死”等许多这样的文字成为西方媒体的头版标题。从世界范围看,马克思的思想一直都为寻求历史之谜的解答的人们所关注,其价值也一直在被人们重新发现和认识。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于马克思一部被出版者命名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著作的出版,在西方世界骤然刮起了一股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旋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潮持续不衰,西方有所谓“马克思的第二次降世”的说法。“西方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等都在西方社会的学术研究的天地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苏东波”事件后,当以“胜利者”自居的西方意识形态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的时候,各种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的大型国际研讨活动和纪念活动先后在西方世界颇有声势地举行。“马克思引起轰动”、“马克思没有死”等许多这样的文字成为西方媒体的头版标题。 马克思学说的研究者,著名的西方思想家J·A熊彼得这样评价马克思的著作:“大多数智力或想象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短的不过饭后一小时,长的达一个世代,就完全湮没无闻了。有些却不,它们遭受了晦蚀,但是又复活了,------在我看来,伟大和生命力是联结在一起的。按这个意思来说,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道理”。 柏林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豪格认为,“无论怎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历史的一部分,如果忽略了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挑战,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反应,就无法理解20世纪的科学、文化与政治”。

  4. 第一节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和功能 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 “哲学”一词来源来源古希腊文,由“爱”和“智慧”两字组成,原意是“爱智慧”或“智慧之友”。

  5. 德谟克利特:医学能治好身体的毛病,哲学解除灵魂的烦恼。 德谟克利特:医学能治好身体的毛病,哲学解除灵魂的烦恼。 赫拉克利特: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智慧就在于 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 柏拉图:爱智慧的人一旦得到哲学,就会意识到灵魂纯粹被禁锢在肉体之中而力 求自拔。主张把哲学研究和政治研究结合起来,把智慧和权利结合起 来,把哲学家变成国王,或造就某种哲学王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亚里士多德:有一门科学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借自己的本性而具有的那些属性 这就是哲学。哲学不是一门具体的生产知识,而是一门高贵、神圣的求 知之学。人们是由于诧异才开始研究哲学。“哲学智慧的活动是被公认为 所有美德活动中最愉快的,而且这种愉快因其纯粹和持久而更可贵”。 霍布斯:“哲学是关于结果或现象的知识,我们获得这种知识,是根据我们首先 具有的对于结果或现象的原因或产生的知识,加以真实的推理。”

  6. 德:强调哲学研究的主体性和批判性,倡导一种主体性哲学或者叫做批评性 哲学。主张把哲学的视野从外部自然界转回到人自身,通过对人自身的 反思和批判来解决人掌握外部世界,获取普遍必然性知识,达到真善美 统一的可能性。他认为哲学的真谛是对人是什么进行批评性审视和回答 黑格尔:哲学是“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即精神的自我反思。“就个人来说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 的时代”。 罗 素:哲学是指某种介乎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 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 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任何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 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在神学 和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就是哲学。 马克思:“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7. 中国哲学在先秦时期 称“子学”、两汉时期称“经学”、魏晋时期称“玄学”、宋明时期称“理学”、明清时期称“实学”。在中国哲学史上,一般称哲学为“玄学”。

  8. 人们通常对哲学的定义: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二)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三)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 的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也称宇宙观(“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今来谓之宙。”即天地万物或时间与空间的总称),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9. 人生观 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

  10.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 哲 学

  11.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2. 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首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最一般的概括。 其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贯穿于各种哲学体系中的基本矛盾。 最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贯穿全部哲学史的中心问题,是各派哲学分歧和斗争的焦点。

  13.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 • (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14. (二)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 思维 存在

  15. 二、哲学的特点和功能 1.哲学的特点 (1)哲学的特点即它与其他具体科学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对象方面。哲学家们持续关注和普遍探讨的对象则始终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2)从整体上和运动中来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整体结构、普遍形式和一般内容。 (3)哲学的特点还表现在它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4)哲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

  16. 2.哲学的社会功能: 首先,哲学作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性的理论反映,提供了一个哲学意义上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图景,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哲学的世界观功能。 其次,哲学作为最高层次的方法论,是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哲学的方法论原则是人的思维方法的核心。 第三,哲学具有一种独特的批判功能。哲学不是简单地、刻板地描述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而是以一种批判性态度对这种关系作出评价。

  17. 三、哲学基本形态的历史发展 如果说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世界的本原,都要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那么任何哲学都要同时回答世界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18.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 社会根源 • 认识根源 • 阶级根源 问题:如果说唯心主义及宗教产生于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原始社会,那末为什么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依然盛行?

  19. (2)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其代表是中国的“五行”(金、木、水、火、土)说和“元气”说 古印度的“四要素”(地、水、火、风)说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的“原子论”

  20. B.以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1804-1872)为代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以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1804-1872)为代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 费尔巴哈

  21.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培根 洛克 霍布斯 狄德罗 拉美特里

  22. C.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一哲学克服了以往一切旧哲学的缺陷,不仅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在了一起,而且把唯物主义贯彻到了历史观中,从而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

  23. (2)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A.客观唯心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独立于人之外的某种客观精神实体,认为正是这种客观精神实体在决定着整个世界的产生和命运。 • 其代表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约公元前427—347)的“理念”说 •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的“绝对精神” • 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 黑格尔 朱熹

  24. B.主观唯心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人的意志、观念、意识、心灵等主观精神,认为人的主观意识或精神是世界万物得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其代表是英国的大主教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中国的陆九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贝克莱 陆九渊

  25.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慧能 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 风动! 旗动!

  26. 2.辩证法及其发展形态 : 辩证法,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的一种方法。 (1)古代朴素的辩证法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 (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27. 3.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通常是指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指用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 形而上学在希腊文的原意是“物理学之后” • 《易·系辞》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学,亦称玄学。这种思想,无论在中国,在欧洲,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间内,是属于唯心论的宇宙观,并在人们的思想中占了统治的地位。”“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毛泽东《矛盾论》)

  28.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紧密相连的 毛泽东:“在哲学里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统一的,这两个东西是相互斗争的。还有两个东西,叫作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也是对立统一、相互斗争的。一讲哲学,就少不了这两个对子。”

  2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 历史条件 • 阶级基础 • 科学依据 • 理论来源

  30. 首先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哲学提出的要求。 其次,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31. 第三、自然科学前所未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的原理以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第四、人类历史上优秀思想的积极成果,特别是各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发展的积极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来源。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商品。基佐、米涅和梯时里把阶级斗争学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 第五,其直接的理论来源,则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

  32. 2.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三篇重要文献 •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1845年春写,恩格斯1888年作为《终结》附录发表); • (2)《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1845年9月—1846年夏,1924年公诸于世); • (3)《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同年2月发表)

  3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 “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恩格斯)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

  34.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 哲 学 部分世界 整个世界 特殊规律 一般规律

  35.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 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两个统一 : •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36.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统一的哲学。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即公开申明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哲学。

  37. 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活动是一种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客观的活动,本身即构成了一种客观的存在。同时,它又是一种能动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1.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唯物论和辩证法这两种哲学传统获得了统一。 2.实践将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的领域,使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 3.以实践概念为基础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统一。

  3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3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还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要代表作: 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1878)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部分书信,等

  40. 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要代表著作: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哲学笔记》 《国家与革命》;

  41. 斯大林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要代表著作: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38) 《列宁主义问题》(1924~1926);

  4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要代表著作: 《实践论》(1937、7) 《矛盾论》(1937、8) 《论十大关系》(1956、4)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1963、5)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2)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1963~1965)以及大量军事辩证法的著作;

  43. 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式下的运用和发展 • 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 •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不同之处 1.阶级属性不同。 2.理论实质不同。 3.社会作用不同。 4.发展形态不同。

  45.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意义 一、目的 •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 二、意义 • 1、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奋斗的自觉性; • 2、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 3、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思维的能力。

  46. 本章主要概念及思考问题: • 概念: 哲学 世界观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47. 再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