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夏鲁寺

夏鲁寺. 夏鲁寺. 夏鲁寺位于日喀则市东南约 20 公里处,属加措区夏鲁乡,海拔 4000 米。在环绕寺庙的村庄入口附近,十多棵枝干异常粗壮、形态怪诞的柳树向来人提示着这是一块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土地。夏鲁,藏语意为“新生嫩叶”。.

alea-huff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夏鲁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夏鲁寺

  2. 夏鲁寺 • 夏鲁寺位于日喀则市东南约20公里处,属加措区夏鲁乡,海拔4000米。在环绕寺庙的村庄入口附近,十多棵枝干异常粗壮、形态怪诞的柳树向来人提示着这是一块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土地。夏鲁,藏语意为“新生嫩叶”。

  3. 夏鲁寺始建于宋代,由喇嘛吉尊西绕琼乃创建并在此传播佛经,从此寺庙的香火便开始兴旺起来。该寺在布顿·仁钦珠大喇嘛的主持下于1333年进行大规模重建与扩建。古朴与纯净,是夏鲁寺有别于黄教各大寺庙的一个显著特点。“丛堆”意为商市,此地在吐蕃时期曾经是西藏十大商市这一,元朝时是西藏十三万户中著名的一个,后来渐渐的萧条,现在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夏鲁万户府的城墙。夏鲁寺始建于宋代,由喇嘛吉尊西绕琼乃创建并在此传播佛经,从此寺庙的香火便开始兴旺起来。该寺在布顿·仁钦珠大喇嘛的主持下于1333年进行大规模重建与扩建。古朴与纯净,是夏鲁寺有别于黄教各大寺庙的一个显著特点。“丛堆”意为商市,此地在吐蕃时期曾经是西藏十大商市这一,元朝时是西藏十三万户中著名的一个,后来渐渐的萧条,现在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夏鲁万户府的城墙。

  4. 夏鲁寺结构 • 夏鲁寺主要建筑为夏鲁拉康(大殿)和卡瓦、康清、热巴、安宗四个拉仓(经院)。拉康内供有木制及泥塑佛像,一层是藏式内院大经堂,二层为四座汉式殿堂,分别为前殿、正殿和左右配殿,皆为重檐歇山绿色琉璃顶。这是目前西藏唯一的一座保留了元代汉族风格的汉藏结构寺庙,其显著特点就在于它是绿色琉璃瓦覆盖的汉式结构屋顶。这种元代风格的建筑在目前中国其它地区也是极少见的。

  5. 最后,值得介绍一下的,是大殿前院回廊中的浅雕石板画。在进门的右侧廊内,面对殿门的廊壁上,镶嵌的刻像石,约有十数块之多。在每块石板上,不仅雕刻有佛像、飞天,而更多的还是劳动人物的形像,如织布、打铁、耕地、捉鸭、制陶……等等。这些形象,是生动的、现实的,有许多生产工具是与内地相似的。其画面的结构,是几个单体人物的组合,这些刻石的年代是很难确定的,因为我们在西藏看到的这种浅雕石刻很少,无法比较辨识,也未找到有关数据,不过从这组刻石的作风看来,可以肯定不是同一时代之物,其中有比较早期的画面,其构图生动,刀法简练有力,而时代较晚者,则构图杂乱,刀法滞涩,可惜的是,在这些雕刻石板画上,近代涂抹了数层重色,彩调、手法均极拙劣,已使这组少见的石刻板画,失掉了原来的精神面貌。最后,值得介绍一下的,是大殿前院回廊中的浅雕石板画。在进门的右侧廊内,面对殿门的廊壁上,镶嵌的刻像石,约有十数块之多。在每块石板上,不仅雕刻有佛像、飞天,而更多的还是劳动人物的形像,如织布、打铁、耕地、捉鸭、制陶……等等。这些形象,是生动的、现实的,有许多生产工具是与内地相似的。其画面的结构,是几个单体人物的组合,这些刻石的年代是很难确定的,因为我们在西藏看到的这种浅雕石刻很少,无法比较辨识,也未找到有关数据,不过从这组刻石的作风看来,可以肯定不是同一时代之物,其中有比较早期的画面,其构图生动,刀法简练有力,而时代较晚者,则构图杂乱,刀法滞涩,可惜的是,在这些雕刻石板画上,近代涂抹了数层重色,彩调、手法均极拙劣,已使这组少见的石刻板画,失掉了原来的精神面貌。

  6. 夏鲁寺内藏有丰富精美的壁画、石板雕刻画和八思巴的文告等文献多件,且大多保存完整。壁画主要集中在大殿周围的回廊两壁上,内容以佛经故事为主,采取分格形式,每个大方格子内绘有不同的场面,在大方格下面的长方格内是用古藏文写的图画内容。壁画中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古朴生动,富有生活气息。这些壁画既吸取了印  度、尼泊尔传统壁画的笔法,又有宋代、元代与敦煌壁画的风格。

  7. 藏有四宝 • 外庙内还藏有四宝:一是由小木板镶嵌而成的拼经板,约二尺见方,共有一百零八块。来此朝佛的人皆以能得到一张拼经板的拓片为幸。第二件宝物是大殿内的一个铜坛,坛内装圣水,平日用红布封口并加封条,每十二年开封换水一次,若得一杯圣水,即可洗净一百零八种污垢。第三宝是大殿门口放的一块盆状巨石,据说曾是建寺喇嘛的洗脸盆,并传说此盆在雨天接满雨水后,雨水无法倒出来。第四件宝贝是一块刻有六字真言和四个小塔的石板,传说是在建寺破土时发现的,因此成了本寺的根基。这四件宝物是夏鲁寺的镇寺之宝,世代相传至今。

  8. 国家对西藏“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中的一项。国家对西藏“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中的一项。 • 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夏鲁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市甲措雄乡境内。 始建于公元1027年,后毁于地震,1320年重建。1329年遭洪灾毁坏,后元朝皇帝赐大量财物进行重修,形成今日规模。 

  9. 布顿大师 • 布顿,法名仁钦珠,是元代西藏著名的佛学大师和佛经翻译家,撰写和翻译了大量有关佛学和历史的著作,内容涉及佛教知识的各个方面和多种学科,堪称是当时佛教文化的集大成者。《布顿佛教史》,亦译《佛教史大宝藏论》、《正法生源宝藏》,成书于元至治二年(1322年),是布顿大师的代表作,被称之为“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的经典性作品”。全书原分四总纲,实为三部分内容1 .佛教概论。讲述闻、说佛教正法的利益功德。2.佛教历史。讲述印度佛教的创立、传播、发展情况。3.藏文大藏经分类目录。这部分是全书最有价值的内容,对所有佛教典籍按显密、经论详加分类,按类列出书名,注明作者、译者及卷函、偈颂数量等,是藏文大藏经的雏型、佛教文献瑰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