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國土資訊系統統計區建置作業品質監審委外服務案

國土資訊系統統計區建置作業品質監審委外服務案. GIS 教育訓練. 主辦單位:內政部統計處 執行單位:臺灣地理資訊學會 時間: 98 年 9 月. 目錄. GIS 及統計空間單元概念 統計區分類系統建置 社經統計資料空間化技術及工具 統計區分類系統應用 實習手冊. GIS 及統計空間單元概念. 為什麼需要建立統計區系統. 蘇明道 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大綱. 社會經濟資料 空間及位置的面向 隱私的考慮 面量圖可能產生的謬誤 統計區系統的必要性 統計區系統與目前行政區之差異. 台灣社經資料現況. 種類繁多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土資訊系統統計區建置作業品質監審委外服務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土資訊系統統計區建置作業品質監審委外服務案國土資訊系統統計區建置作業品質監審委外服務案 GIS教育訓練 主辦單位:內政部統計處 執行單位:臺灣地理資訊學會 時間:98年9月

  2. 目錄 • GIS及統計空間單元概念 • 統計區分類系統建置 • 社經統計資料空間化技術及工具 • 統計區分類系統應用 • 實習手冊

  3. GIS及統計空間單元概念 為什麼需要建立統計區系統 蘇明道 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4. 大綱 • 社會經濟資料 • 空間及位置的面向 • 隱私的考慮 • 面量圖可能產生的謬誤 • 統計區系統的必要性 • 統計區系統與目前行政區之差異

  5. 台灣社經資料現況 • 種類繁多 • 普查調查:人口、工商、農林漁牧 • 公務統計 :戶役政 • 登記 : 土地、賦稅、車輛、公司、衛生、教育、文化、工商、建築 • 其他:治安、證照、衛生醫療、都計、工務 • 彙總單元 • 普查資料:村、里 • 公務統計資料:鄉、鎮、市、區 • 統計資料 • 資料供應格式(原始點資料、統計資料) • 隱私權保護 • 資料整合困難 • 單元太大,彙總的資料高度概括化,無法充分表達現象的空間分佈 • 界線變動,時間序列分析無法進行

  6. 製 表 * 以地址為記錄基礎的資料

  7. 統計 展示

  8. 地理資料 • 據統計,超過80%的資料具有空間位置特徵 • 空間分佈特性 Spatial • 人口、公共設施、行政區 • 管線、道路、 • 水、土壤、作物 • 時間分佈特性 Temporal • 人口、作物、土地利用、污染…..

  9. Week: 31~34

  10. Density Map

  11. 個人隱私的保護 Who’s peeping ? Identity theft? Only happened in the movies?

  12. 保護個人隱私資料 • 不應提供個人資料 • 健康、經濟、社會安全 …….. • 以行政區域統計發佈 • 縣市、鄉鎮、村里 • 個別功能區 • 警勤區、醫療服務區、學區…..

  13. 面量圖

  14. 91.08.13.(二) 聯合報 第10版

  15. 以區域為基礎的統計 • 以往資料所具備的空間屬性較為模糊 • 行政區域 • 鄉鎮、村里 • 郵遞區號 • 依區域加總統計

  16. SARS Cases

  17. 空間分析的相關問題 :空間資料整合後可能會產生的錯誤 人口 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蘇明道      Water Management & GIS Research Lab

  18. Population density surface Population density summarized by defined area

  19. 資料發佈遭遇問題 • 行政單元於時間上的重組與邊界變遷 • 分區單元不夠細緻

  20. 村里變動比較 2004 村里界變動 1990村里界 1.底圖為前期之村里界 2.紅線為新的村里界

  21. 村里邊界變動 2004 村里界 1990 村里界

  22. 歷年村里變動 1.行政院主計處 村里變動資料:1995-2008 2.公布資料為文字檔,無圖檔,難以瞭解村里變動程度

  23. 最小統計區建置之目的 • 解決以往以行政區界發布時,所造成之空間扭曲議題 • 在保有空間趨勢與隱私權保護情況下,進行社經資料之整合與流通 • 建立較村里層級小之統計發布單元

  24. 統計區系統

  25. 第四級發布區(縣市) 犯罪資料 第三級發布區(鄉鎮市區) 身障資料 工商資料 第二級發布區 準村里發布區 其他資料 第一級發布區 統計區系統架構 最小統計區

  26. 壯圍統計區系統

  27. 村里界

  28. 最小統計區

  29. 一級發佈區

  30. 二級發佈區

  31. 與過去行政區系統之差異

  32. 實際之高中生密度圖 壯圍高中生空間分佈圖 • 學生總數 – 1064人 實際之高中生空間分佈

  33. 村里層級 最小統計區 第一級發布區 第二級發布區 壯圍高中生空間分佈圖

  34. 最小統計區 第一級發布區 第二級發布區 村里層級

  35. 統計區分類系統建置 蔡博文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36. 最小統計區 人口、社經資料收集時的最小彙總(aggregate)單元 區內均質性高,區外差異性高 發布區 人口、社經資料的供應單元 不同資料的共同分析單元 階層式 6萬 6萬 10.1萬 1.9萬 統計區分類系統

  37. 第六級發布區(全國) 第五級發布區(區域計畫分區) 第四級發布區(縣市) 身障資料 第三級發布區(鄉鎮市區) 工商資料 第二級發布區 準村里發布區 其他資料 第一級發布區 統計區分類系統架構 最小統計區

  38. 最小統計區劃分依據 (空間考量) 發布區形成依據 (空間考量) 最小統計區劃分標準 (屬性考量) 發布區形成標準 (屬性考量) 最小統計區 發布區形成原則 第一級發布區 第二級發布區 … 最小統計區劃分原則 統計區劃分規則

  39. 最小統計區劃分原則 • 單元界線穩定不變 • 單元界線明顯可視 • 單元盡可能細緻 • 以人口為主要彙總變數 • 儘量兼顧其他社經變數 • 單元能與其他功能區整合 • 鄉鎮市區以上完全整合 • 村里層級滿足「村里門牌範圍」的整合方式 • 未來能與其他功能區整合,例如:警勤區、學區等

  40. 最小統計區劃分依據(空間考量) • 兩階段作業 • 第一階段 • 第一階層:鄉鎮市區界、村里參考界、運研所路網、建 • 物門牌範圍 • 第二階層:千分之一(或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簡易電 • 子地圖、水系、等高線、稜線、水圳、山區 • 道路延伸 • 第三階層:鐵路、高壓纜線、產業道路及社區內道路 • 第四階層:高解析度影像、土地使用分區圖、在地知 • 識、其他參考圖資等輔助人為操作

  41. 第二階段(調整) • 統計區區塊扭曲、彎曲(統計區界線非直線者)、歪斜及太狹長等 • 最小統計區切割建物 • 最小統計區跨鄉鎮市區 • 村里界有明顯可視之界線者,最小統計區不跨村里 • 大範圍(1公頃以上)公共用地是否獨立分區 • 小範圍綠帶(1公頃以下)是否獨立分區 • 無人區是否獨立分區,面積是否過小(1公頃以下)或過大(100公頃以上) • 人口密集區應再行檢視,儘量讓區塊完整

  42. 以市府1/1000路網進行第二階分割 以運研所路網進行第一階分割

  43. 最小統計區劃分標準(屬性考量) • 每一最小統計區內人口、建物門牌數及面積等屬性資料應儘量符合以下標準: • 城區: • 村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大於等於1,000人者 • 人口理想上限為450人 • 門牌數理想上限為200個 • 人口數小於100人及門牌數小於100者,選擇適宜之最小統計區合併 • 面積理想上限為20公頃(山區除外) • 人口數為0人者,面積需大於1公頃。

  44. 鄉區: • 村里人口密度小於每平方公里1,000人者(不含山區) • 人口理想上限為450人 • 門牌數理想上限為150個 • 面積下限為5公頃,面積理想上限為 30公頃,人口聚集區及山區不列入考慮 • 人口小於50人且面積在10公頃以下且門牌數小於100個者,選擇適宜之最小統計區合併

  45. 山區: • 都市計畫區山坡地海拔高度500公尺以上或坡度15%以上者;B.非都市計畫區山坡地坡度30%以上者 • 人口理想上限為 450人 • 面積理想下限為20公頃 • 人口小於50人且面積小於10公頃者需調整。 • 面積超過30公頃,且人口超出200人者需視實際狀況調整

  46. 台北市內湖區 宜蘭縣壯圍鄉 以人口數為劃分標準 以人口數為劃分標準 以人口數及面積為劃分標準 以人口數及面積為劃分標準

  47. 最小統計區劃分原則(特殊情形) • 特殊地區 • 單獨成區,屬性註記 • 人口密度極低且面積大的區域 • 港區、國家公園、保育區、工業區等 • 無人區 • 水體(如水庫)、綠地、學校 • 都市綠地為「都會公園」以上之大面積綠地(面積約一公頃以上)

  48. 小於20公頃的鄰里公園 不單獨城區 大於20公頃 單獨成為特殊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