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考試筆記

考試筆記. 中文卷二 閱讀. 閱讀. 練習答案. 練習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 1-2 題( 8 分) 孫亮①方食生梅,使黃門②至中藏③取蜜漬④梅,蜜中有鼠矢;召問藏吏⑤,藏吏叩頭。 亮問吏曰:“黃門嘗私從汝求蜜耶?”吏曰:“向求,實不敢與。”黃門不服⑥。 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裡燥。 亮大笑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當俱濕;今外濕裡燥,必是黃門所為!”黃門首服,左右莫不驚悚。 [註釋]①孫亮:孫權的兒子,很小就做了三國時東吳的皇帝。 ②黃門:宦官。 ③中藏:宮中倉庫。 ④漬:浸、蘸。 ⑤藏吏:管理倉庫的官吏。 ⑥服:認罪。.

ale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考試筆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考試筆記 中文卷二 閱讀

  2. 閱讀 練習答案

  3. 練習一 •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2題(8分) • 孫亮①方食生梅,使黃門②至中藏③取蜜漬④梅,蜜中有鼠矢;召問藏吏⑤,藏吏叩頭。亮問吏曰:“黃門嘗私從汝求蜜耶?”吏曰:“向求,實不敢與。”黃門不服⑥。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裡燥。亮大笑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當俱濕;今外濕裡燥,必是黃門所為!”黃門首服,左右莫不驚悚。 • [註釋]①孫亮:孫權的兒子,很小就做了三國時東吳的皇帝。②黃門:宦官。③中藏:宮中倉庫。④漬:浸、蘸。⑤藏吏:管理倉庫的官吏。⑥服:認罪。

  4. 1 、請用自己的話回答:孫亮是如何證明老鼠屎是黃門剛放入蜜中的?( 4 分)  1 、請用自己的話回答:孫亮是如何證明老鼠屎是黃門剛放入蜜中的?( 4 分)   • (意思對即可,答案不周全的酌情扣分,但不宜太嚴。) •   2 、聯繫全文你看出黃門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4 分)   • 黃門曾經私下向藏吏索要蜜而藏吏沒有給,所以他懷恨在心,伺機報復,企圖陷害。(意思對即可,答出“報復”“陷害”這一要點即可給滿分。)

  5. 練習二 • 陋室銘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曰:何陋之有? • 一解釋方格裏的詞語 • 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這)(只) (品德) • 2鴻儒(大) 3勞形(使……勞累)

  6. 二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話 •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 譯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聞名。 • 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 譯文: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 譯文: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裡。  • 4孔子云:何陋之有? • 譯文:孔子說:有什麼簡陋呢? • 三 請給文段劃分層次,並概括各層的意思。 • 點明全文主旨,“唯吾德馨”//寫室中環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達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 //收束全文,說明陋室不陋。

  7. 四 “調素琴”、“閱金經”分別照應哪句? • “調素琴”照應“無絲竹之亂耳”;“閱金經”照應“無案牘之勞形”。 • 五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的表達作用? • 這是類比(比喻),引古賢之名室以證“陋室”,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證明“陋室不陋”。 • 六 找出文中你喜歡的對偶句?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苔痕上階綠,草色如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 七 請寫出文章的中心句? • 惟吾德馨

  8. 練習三 • 父親的節日 • ①那一天,參加一個集體宴會。一個長得很帥氣的小男孩,轉到我面前,揚著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興奮的樣子。這個調皮的小傢伙,在一排花籃上抽抽取取,製作了一束鮮花。我逗他,給我吧。他立刻緊張起來,將花別到身後,一口回絕,不行,這是給我爸爸的。為什麼要給爸爸呢,我問。他揚起小臉,明天是父親節呀。 • ②哦,是父親節。我當著眾人的面誇獎他,真是個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揚起了小臉,很認真地問我,你給你爸爸準備禮物了嗎?這一問。竟讓我無法回答。因為,我還不曾想到過給我的父親準備禮物。 •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裡,喏,你把這花帶給你的爸爸吧,他一定會高興的。我接過花,看著他那張天真的笑臉,覺得這孩子是個有心人。 • 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親來看我們了。父親來,事先沒有告訴我。他敲門的時候,我們還在夢鄉中。看到父親,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給我的花兒。那一枝花兒,我壓根沒有考慮帶回來,順手放在了飯桌上。我猜想,父親知道今天是父親節嗎?

  9. ⑤敲門聲也喚醒了女兒,她揉揉眼睛,跳下床,來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閉上。我以為她要跟我撒嬌,或者做捉迷藏的遊戲,便佯裝閉眼。她從枕頭旁邊拿出一個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睜開眼,她在房間裡歡呼雀躍,父親節快樂,請爸爸吃桃子!⑤敲門聲也喚醒了女兒,她揉揉眼睛,跳下床,來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閉上。我以為她要跟我撒嬌,或者做捉迷藏的遊戲,便佯裝閉眼。她從枕頭旁邊拿出一個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睜開眼,她在房間裡歡呼雀躍,父親節快樂,請爸爸吃桃子! • ⑥父親看著女兒,女兒看著我,我看著父親,場面有些尷尬。父親嘀咕了一句,父親節?隨即像明白了什麼似的,一個勁地誇著女兒,真是個懂事的乖孩子,將她引到了陽台上玩。父親的舉動,很明顯是幫我解圍。這一天,畢竟是父親節,可我連一件禮物都沒有準備。想到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 ⑦過了一會兒,父親又跑過來,在褲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個鼓鼓的信封來,擺在桌上。聽你母親說,你們買房子缺錢,我們想辦法湊了點,你收好了。我堅持不要,父親顯得有點不高興,咱們父子之間誰跟誰呀。等你們日子過好後,再孝敬我們也是一樣的嘛。見我接下錢,父親又開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還有一些槐樹楝樹,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涼時,就能動手打幾件家具了,我們幫不上大忙,能幫多少算多少。

  10. ⑧沒說幾句話,父親就要走了。留他吃飯,他說,家裡正忙著插秧,你母親叫我早去早回。母親前幾天剛從我這兒返鄉,一定是她與父親商量好了的。父親說走就要走,臨行前,他到我的書房裡,試探著問,能不能把你寫的書送幾本給我,帶回去給莊上的人翻翻。⑧沒說幾句話,父親就要走了。留他吃飯,他說,家裡正忙著插秧,你母親叫我早去早回。母親前幾天剛從我這兒返鄉,一定是她與父親商量好了的。父親說走就要走,臨行前,他到我的書房裡,試探著問,能不能把你寫的書送幾本給我,帶回去給莊上的人翻翻。 • ⑨拿書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書櫥上有兩張票,便遞到父親手裡。父親很開心,是戲票嗎?等秧插完了,陪你母親來,她喜歡看戲哩。 • ⑩父親拿著書,又帶著戲票,歡歡喜喜地走了。我的手裡,捏著父親送來的厚厚一疊錢,沉默了好一陣子。 (摘自《青春潮》) • 文末畫線句“沉默了好一陣子”中“沉默”體現出“我”怎樣的心理? • 本文圍繞“父親的節日”主要記敘了哪幾件事?(至少寫3件) • 第②段與第⑥段中分別寫“我”、“父親”誇孩子“懂事”的用意是什麼? • ⑨段畫線句“父親很開心”中“父親”開心的原因是什麼? • 結合一個具體語句簡析人物描寫的作用。 (不超過50字)

  11. 1.①女兒送給我手工做的桃子,並祝我節日快樂。 ②父親給我們送錢來。 ③我送書及戲票給父親。 ④小男孩為他的父親準備節日禮物。 (寫出3點即可得滿分)1.①女兒送給我手工做的桃子,並祝我節日快樂。 ②父親給我們送錢來。 ③我送書及戲票給父親。 ④小男孩為他的父親準備節日禮物。 (寫出3點即可得滿分) • 2.反复誇孩子“懂事”,反襯“我”作為孩子的不懂事。 • 3.有兒子送的戲票可以陪“我”那喜歡看戲的母親看戲了;可以把兒子寫的書帶回去 • 給莊上人翻翻。 • 4.[示例一]第①段寫小男孩的語句:“……給我吧!”他立即緊張起來. 將花別到身後,一口回絕:“不行,這是給我爸爸的……”通過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表現出小男孩把 • 給父親的禮物看得非常神聖,不容侵犯。 突出小男孩的天真可愛及對父親的愛。 • [示例二]第⑦段寫父親的語句:“在褲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個鼓鼓的信封來”。 通過對父親摸錢動作的描寫,表現了父親準備的錢藏得非常安全,體現了父親對兒子周到細緻的關心。

  12. 成語運用 《十用成語手冊》第 101-111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