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青少年發展與文化

青少年發展與文化. 高家斌老師. 摘 要.  國民中學、高中或高職,及專科或大學教育時期 , 大約自十二歲至二十一歲的十年光陰 。  青少年期大致分為青春期 ( 少年期 ) 、青年前期和青年後期三個階段 。. 青少年的意義. 一、青少年的字義  在中文上「青少年」一詞是指青春、活潑、有活力的年輕人,所以應指青春期的 「少年」及其以後的「青年」之統稱。 adolescence 即指「生長至成熟」 (to grow to matu-rity) 的年輕人,在中文上則譯為「青少年」,而為一般人所使用。. 青少年的意義.  青春期按其生理發展現象,可分為三個階段:

alex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青少年發展與文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青少年發展與文化 高家斌老師

  2. 摘 要  國民中學、高中或高職,及專科或大學教育時期,大約自十二歲至二十一歲的十年光陰。  青少年期大致分為青春期(少年期) 、青年前期和青年後期三個階段。

  3. 青少年的意義 • 一、青少年的字義  在中文上「青少年」一詞是指青春、活潑、有活力的年輕人,所以應指青春期的「少年」及其以後的「青年」之統稱。 adolescence 即指「生長至成熟」(to grow to matu-rity)的年輕人,在中文上則譯為「青少年」,而為一般人所使用。

  4. 青少年的意義  青春期按其生理發展現象,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前青春期(prepubescent)指性未成熟階段。 第二、青春期(pubescent)指性成熟中階段。 第三、後青春期(post-pubescent)個體的第二性徵     特質發展完成,性器官成熟,而且具備了生     育功能。

  5. 青少年的意義 • 二、青少年的意義 (一)心理學觀點:當個體不再依賴具體事物思考,而開始運用邏輯與抽象思考能力,客觀地認知事物。 (二)社會學觀點:從社會學而言,為衡量個體是否具備應付社會與生活問題能力 (三)法律觀點:世界各國法律對「青少年」的規範極為分歧,即使在美國各州政府的規定亦不同。我國「少年事件處理法」第二條就以滿十二歲至十八歲未滿之人為適用對象

  6. 青少年的發展特性 • 一、發展的意義與原則:個體的發展是依照一些原則在演變,此原則大致可歸納為三項: (一)先後的規律性:任何個體在發展的過程中,總是遵循一定的先後順序,有規律地展開。 (二)前後的連續性:所謂連續性(continuity)是指任何個體的後期行為或動作,都與前期行為相關連,亦即前因與後果有關,或後果皆起源於前因。 (三)個別的差異性:個體在發展過程中,各個體之間有差異現象存在是極為普遍的事實,這種現象呈現在發展速度及形式的差異。

  7. 青少年的發展特性 • 二、青少年的發展特性 (一)青少年期是個體發展的關鍵時期 (二)青少年期是個體發展的快速不穩時期 (三)青少年期是個體可塑性最大時期 (四)青少年期是個體發展的過渡時期

  8. 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發展 •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發展特性 (一)自我概念發展與知發展平行 (二)自我概念發展的改變頗大 (三)自我概念與行為並非完全一致 (四)自我概念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五)自我概念趨向主觀偏見

  9. 影響青少年自我概念發展的因素 (一)個人因素 1.生理外表 2.生理成熟度 3.認知水準 (二)家庭因素 1.父母的管教方式 2.父母的婚姻生活 3.親子關係 4.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 (三)其他因素 1.重要他人 2.同儕關係與次級文化

  10. 青少年自我概念發展的輔導 • 重視所有學生的價值、並接納他們 • 為學生創造身心均感到安全的氣氛 • 由於每個人都會偏見,因此教育與輔導人員要特別注意自已的偏見 • 應先確定教學措施是否確實為學生所需 • 應該明確的建立評鑑標準 • 建立適當的自我批評與自我酬賞的規約 • 避免破壞性的競爭,而鼓勵學生和自已的過 去作競爭

  11. 青少年期情緒表現的重要特徵 • 負面情緒為主 青少年的情緒類型大多為不愉快的,此種苦多樂少的情形,在青少年早期更為明顯。 • 情緒反應強烈、直接,而且不穩定 青少年常常喜怒無常動不動輒情緒激動,而且宣洩的方式快速直接。 • 情緒波動的原因由具體至抽象,由清楚到混沌 兒童時期情緒的波動常是因為具體的事物的不到滿足而產生,情緒的歸因清楚明確。 • 因異性而產生情緒困擾的情形增加 • 開始會隱藏不欲人知的情緒狀態

  12. 青少年情緒管理常見的問題 • 多數時候的情緒是不快樂的 • 不清楚自己情緒發生的原因 • 不能採取適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反應 • 存在有情緒反應的性別差異現象

  13. 青少年之同儕關係

  14. 同儕對青少年發展之影響 • 消除寂寞感、抒解情緒、滿足歸屬感 • 提供青少年資訊與協助解決問題 • 提供青少年薰陶、學習與模仿 • 協助青少年了解自己與他人 • 緩和青少年與家庭、學校間之衝突 • 影響青少年之親密關係 • 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 • 協助青少年成為獨立個體

  15. 青少年次文化 • 「次文化」並無任何負面的涵義,只是相對於成人所發展的社會文化主流而言,它是由美國都市社會學家Fischer所創,係指一群人具有許多相似之社會與個人背景,經過一段長時間的相處互動的結果,逐漸產生一種相互瞭解接受的規範、價值觀念、人生態度與生活方式,此種相互瞭解接受的規範與生活方式之統合,就稱為次文化。 • 青少年為了滿足生理與心理的需要,他們應該有一套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生活內涵,青少年如果是針對這方面的需要而發展或模仿了屬於他們的文化,我們便稱之為「青少年次文化」

  16. 青少年次文化的特徵 • 是一種社會變遷之新產物。 • 是一種橫斷性次文化。 • 是同齡同質之次文化、行為取向易受同儕認同影響。 • 為一種寄生於主流文化之次級文化不能獨立。 • 其表現顯現於其語言、服裝、舞蹈、音樂、髮型、抽菸、藥物、性關係等表相。

  17. 青少年次文化的重要內涵 • 意志高張的自我文化:對傳統價值體系的抗爭(對父母師長的不信任及對尋求獨立的強烈渴求) • 成群結隊的朋黨文化:(幫派、聚眾喧嘩、打架鬧事) • 獨樹一格的流行文化:(打扮,刺青、穿耳洞、穿鼻環、染髮、接髮、彩繪指甲) • 澎湃激情的偶像文化:(蒐集偶像明星的照片及週邊產品) • 幻想世界的虛擬文化:(電腦、電玩、漫畫書的充斥) • 抽象難解的流行語文化:(火星文,的=滴。注音文,ㄚ=阿。表情符號,TOT=哭臉。)

  18. 青少年次文化的重要內涵 • 強健體魄的健身文化:(直排輪、滑板車、打球、登山、室內攀岩、打橋牌) • 犧牲小我的服務文化:(社會服務隊、山地青年服務隊、學校愛心服務社團) • 動腦探索的研究團體:(水火箭的研究、四季星座研究、太陽能動能研究、易經研究等)

  19. 父母師長對次文化的態度 • 瞭解:瞭解青少年的特色及需求,及次文化形成的原因及背景。 • 包容:行為上若無不法,生活習慣及學習模仿對象的移轉應屬可接受的範圍。 • 接納:只要不是違法亂紀、價值觀不扭曲,何妨抱著欣賞與接納的態度來看待。 • 參與:參與孩子的活動,必要時給予經濟、人力、意見上的支助,會是一舉兩得的做法。 • 疏導:若青少年的行為日趨偏差與脫序。此時需要父母或師長適時地介入輔導,給予正確的行為規範。

  20. 謝謝大家的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