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每週一新

每週一新. 題目 : 北門區井仔腳 -- 黑腹燕鷗歸巢秀. 報告人 : 陳奕典 日期 :100 年 12 月 2 日. 別  名:鬚浮鷗 型態特徵:全長約 25 公分、翅展約 76 公分。夏冬兩季羽色不同, 夏 羽時,全身大都是灰黑色為主,嘴喙和腳為 鮮紅色 。 冬 羽時,嘴喙與腳為 黑色 。頭頂有黑色的縱斑,頭部與身體顏色轉變為灰色或白色,背部則轉為淡褐色。. 棲地分布:繁殖地為西伯利亞東南部、蒙古以及中國等地,冬季往南遷移至菲律賓群島、中南半島、馬來半島、 台灣 、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地避冬。 2008 年 4 月竟有多達 3 萬隻過境台南北門,創下空前的生態奇觀。.

alice
Download Presentation

每週一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每週一新 題目:北門區井仔腳--黑腹燕鷗歸巢秀 報告人:陳奕典日期:100年12月2日

  2. 別  名:鬚浮鷗 型態特徵:全長約25公分、翅展約76公分。夏冬兩季羽色不同,夏羽時,全身大都是灰黑色為主,嘴喙和腳為鮮紅色。冬羽時,嘴喙與腳為黑色。頭頂有黑色的縱斑,頭部與身體顏色轉變為灰色或白色,背部則轉為淡褐色。

  3. 棲地分布:繁殖地為西伯利亞東南部、蒙古以及中國等地,冬季往南遷移至菲律賓群島、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台灣、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地避冬。2008年4月竟有多達3萬隻過境台南北門,創下空前的生態奇觀。

  4. 黑腹燕鷗有黃昏聚集飛舞的習性 • 這種行為除了是族群在訓練亞成鳥飛行技巧外,並有共同警戒天敵與降低被獵殺時的稀釋效應,可能才是正造就如此盛大的黃昏飛舞場面的主因。黑腹燕鷗黃昏聚集飛行又可分為聚合期、飛舞期、分散期三大主軸。

  5. 一. 聚合期 • 每到黃昏時分,一批批成千上萬的黑腹燕鷗就會由分佈在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境內的漁塭覓食區分批高飛至北門潟湖高空五百公尺處,先到的黑腹燕鷗通常會在高空緩慢盤旋,等待遠方的夥伴。

  6. 二.飛舞期 • 當群聚的黑腹燕鷗數量達到一定數量時,群聚的鳥群形狀就會開始改變,形狀相當多變同時族群也有分開成兩大群各自飛舞成型的狀況,最為精采的是密密麻麻的鳥群猶如「飛龍在天」般幻化做一條巨龍由高空高速向下俯衝的方式!等到鳥群衝到潟湖海面,每一隻黑腹燕鷗就成為了一架高速戰鬥飛機,開始進行海面的低空飛行閱兵典禮,鳥群會跟隨領袖的動作,在阻礙甚多的蚵架與漁舟上鼓動雙翼高速左馳、右翔、迴旋、翻滾,並於此時展現背部與腹部的黑色與白色變化,就是方向變化迅速,陣型仍能維持整齊劃一,這鳥類世界的生態奇觀真可教人歎為觀止。

  7. 三. 分散期 • 約莫進行十五至二十分鐘的飛行閱兵後,黑腹燕鷗就會放射狀的分飛散開至潟湖海面中央的蚵架上,先降落的黑腹燕鷗會發出響亮的krek krek叫聲,警告與捍衛晚到的黑腹燕鷗不得侵入其睡眠的地盤,當然搶奪地盤與未找到地盤的黑腹燕鷗則會一邊飛行一邊發出叫聲尋找床鋪,最後隨著天色昏暗,族群才會進入夢鄉。 • 影片播放

  8. 謝謝聆聽

  9. 12月24日(星期六)中午12:20分願我們的喜悅與您分享12月24日(星期六)中午12:20分願我們的喜悅與您分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