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脑脊液检测

脑脊液检测.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姜林娣. 脑脊液 (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是循环流动于脑和脊髓表面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大约 70% 来自脑室系统脉络丛的超滤和分泌,其余由脑室的 室管膜和蛛网膜下腔所产生, 通过蛛网膜绒毛回吸收入静脉。 正常脑积液容量成人约为 90~150ml ,新生儿约为 10~60ml 。. 主要功能. 保护大脑和脊髓免受外界震荡损伤 调节颅内压力变化 供给大脑、脊髓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 调节神经系统碱储量,维持正常 pH 值. 血脑屏障.

alic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脑脊液检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脑脊液检测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姜林娣

  2.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 是循环流动于脑和脊髓表面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大约70%来自脑室系统脉络丛的超滤和分泌,其余由脑室的 室管膜和蛛网膜下腔所产生, 通过蛛网膜绒毛回吸收入静脉。 正常脑积液容量成人约为 90~150ml,新生儿约为 10~60ml。

  3. 主要功能 • 保护大脑和脊髓免受外界震荡损伤 • 调节颅内压力变化 • 供给大脑、脊髓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 • 调节神经系统碱储量,维持正常pH值

  4. 血脑屏障 • 由软脑膜、脉络丛、毛细血管壁、神经胶质膜组成,结构致密,可阻挡病原体和有害物质从血流进入脑组织,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 生理状态下,血液和脑脊液之间的血液屏障对某些物质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并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 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发生感染、炎症、肿瘤、外伤、水肿、出血、缺血和阻塞等都可以引起脑脊液性状和成分的改变。

  5. 脑脊液检查 • 压力测定: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0.78~1.76kPa(80~180mmH2O) • 儿童压力为0.4~1.0kPa(40~100mmH2O) • 留取标本:细胞计数和分类,生化、病原学、免疫学、肿瘤等测定

  6. 一般性状检查 1. 颜色 正常脑积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⑴ 红色:常因出血引起 ⑵ 黄色:又称黄变症(xanthochromia),常因脑脊液 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 增高引起。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黄 疸、化脑 ⑶ 乳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多所致。 ⑷ 微绿色: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 引起的脑膜炎。 ⑸ 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

  7. 一般性状检查 2. 透明度 正常脑积液清晰透明,病毒性脑炎、梅毒、流脑 结核性脑膜炎呈毛玻璃样改变 化脓性脑膜炎呈乳白色浑浊 3. 凝固物 正常脑积液不含有纤维蛋白原,放置24h后不会 形成薄膜及凝块。结核脑静置12-24h后形成纤细的薄膜,化脑1-2h见凝块或沉淀物。蛛网膜下腔阻塞呈黄色胶胨状

  8. 一般性状检查 4. 压力 • 脑脊液压力增高见于 •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 • 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颅内非炎症性病变; • 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颅外因素; • 脑脊液压力减低主要见于 • 脑脊液循环受阻; • 脑脊液流失过多; • 脑脊液分泌减少。

  9. 化学检查 1. 蛋白质测定 在生理状态下,脑脊液中蛋白含量甚微,不到血浆蛋白含量的1%,主要为清蛋白。 ⑴ 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石碳酸结合生成不溶性蛋白盐出现浑浊或沉淀

  10. 化学检查 ⑵ 蛋白定量试验 [参考值] 腰椎穿刺 0.20-0.45g/L [临床意义] ① 脑神经系统病变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常见原因有脑膜炎、出血、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药 物中毒。 ② 脑脊液循环障碍:脑部肿瘤、椎管受阻 ③ 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自 身免疫性疾病,脱髓鞘病变

  11. 化学检查 2. 葡萄糖测定 [原理] 脑脊液中葡萄糖来自血糖,其含量约为血糖的60%。 [参考值] 2.5~4.5mmol/L(腰池) [临床意义] 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主要由于病原菌或破坏的 细胞释出葡萄糖分解酶使糖无氧酵解增加;或是中枢神经 系统代谢紊乱,血糖向脑脊液转送障碍,导致脑脊液中 糖降低。包括化脑、结核脑、脑膜白血病、结节病、梅 毒性脑膜炎、低血糖 葡萄糖含量高:病毒脑、下丘脑病变、糖尿病

  12. 化学检查 3. 氯化物测定 [原理] 脑脊液中氯化物的含量较血浆约高20%左右。 [参考值] 120~130mmol/L(腰池) [临床意义] 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氯化物明显减少,可 降至102mmol/L以下;化脑时可下降;呕 吐、腹泻脱水造成血氯低下时。

  13. 化学检查 4. 酶学测定 • 正常脑脊液中含有多种酶,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其含量低于血清。 •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临床意义] 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的LDH活性多增高。 脑血管病变 脑肿瘤、脱髓鞘病进展期

  14. 化学检查 •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临床意义] 脑脊液中AST活性增高见于脑血管病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肿瘤、脱髓鞘病、颅脑外伤 • 肌酸激酶测定 在脑脊液中同工酶全部是Ck-BB,升高见于化脑、结核脑、脑血管病变、肿瘤

  15. 显微镜检查 • 细胞计数:正常脑积液中无红细胞,仅有少量白细胞。 [临床意义]成人(0-8)106/L,儿童(0-15)106/L 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2.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 3. 脑寄生虫病:阿米巴、旋毛虫 4. 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16. 细菌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可用直接涂片法或离心沉淀后取沉淀物制成薄涂片。作革兰染色后镜检,抗酸染色,加印度墨汁染色,培养

  17. 免疫学检查 1. 免疫球蛋白检测 感染时合成量可增加数倍 [临床意义] ⑴ IgG增加见于多发性硬化、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结核性脑膜炎和梅毒性脑膜炎等。 ⑵ IgA增加见于各种脑膜炎及脑血管疾病。 ⑶ IgM提示中枢神经系统近期有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脑 膜炎、急性病毒性脑膜炎)、脑肿瘤及多发性硬化 症。

  18. 免疫学检查 2. 结核性脑膜炎的抗体检测 3. 乙型脑炎病毒抗原检测 4. 用单克隆技术检测脑脊液中的癌细胞

  19. 脑脊液蛋白电泳测定 [临床意义]前白蛋白2-6%,白蛋白55-65%,1球蛋白30-80%, 2球蛋白4-9%,球蛋白10-18%,球蛋白4-13% ① 前清蛋白增加:见于脑积水、脑萎缩及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② 清蛋白增加:见于脑血管病变、椎管阻塞及脑肿瘤等。 ③α1和α2球蛋白增加: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急性期、 脊髓灰质炎等。 ④β球蛋白增加:见于动脉硬化、脑血栓等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若同时 伴有α1球蛋白明显减少或消失,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 退行性病变,如小脑萎缩或脊髓变性等。 ⑤γ球蛋白增加:脱髓鞘病,尤其是多发性硬化症。寡克隆蛋白带大多见于 多发性硬化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病毒性脑炎等。

  20. 髓鞘碱性蛋白测定 MBP是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的主要蛋白,约占髓鞘蛋白的30%。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有无实质性损害,特别是髓鞘脱失的诊断指标。 • 多发性硬化症(MS)急性恶化期、慢性进展期升高 • 判断MS病程、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和指导治疗

  21. tau蛋白测定 [参考值] 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临界值为375ng/L。 [临床意义] 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是最符合标准的 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学标志物,从早期到晚期阿尔茨海默病 患者,脑脊液tau蛋白水平均增高。需排除痴呆、急慢性脑 损伤、脑膜病变。

  22. 临床应用 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出血性脑病 3. 协助脑部肿瘤的诊断:脑膜白血病 4.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疗效观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