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第一章 財務管理導論

第一章 財務管理導論. 本章大綱. 第一節 認識財務管理 第二節 財務管理的企業角色 第三節 代理問題:起源與解決之道 第四節 財務管理目標 第五節 企業組織型態. 認識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扮演的角色. 進入財務管理前的必修功課—瞭解企業經營環境的基礎架構 產品生命週期 景氣循環 通貨膨脹 匯率變化 政府政策. 財務管理的範圍. 財務管理探討下列問題 公司應該投資多少? 公司應如何制定投資決策,以形成最佳投資組合? 公司應如何融資,以形成最佳融資組合? 公司要保留多少盈餘,供再投資用? 財務經理須透過各種投資與融資活動,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章 財務管理導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財務管理導論

  2. 本章大綱 • 第一節 認識財務管理 • 第二節 財務管理的企業角色 • 第三節 代理問題:起源與解決之道 • 第四節 財務管理目標 • 第五節 企業組織型態

  3. 認識財務管理

  4. 財務管理扮演的角色 • 進入財務管理前的必修功課—瞭解企業經營環境的基礎架構 • 產品生命週期 • 景氣循環 • 通貨膨脹 • 匯率變化 • 政府政策

  5. 財務管理的範圍 • 財務管理探討下列問題 • 公司應該投資多少? • 公司應如何制定投資決策,以形成最佳投資組合? • 公司應如何融資,以形成最佳融資組合? • 公司要保留多少盈餘,供再投資用? 財務經理須透過各種投資與融資活動,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

  6. 認識財務管理 公司理財 金融市場 財務管理 三大領域 投資學

  7. 何謂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中的三大領域 財務管理(finance)其實是融合了經濟、會計、法律以及其他相關的商業理論、實務所形成的綜合性科學,成為學術專業領域當中,一門風格獨特的科學。在財務管理的學科裡,可以大略分為三大領域: • 公司理財 主要涉及公司實際的管理運作所會遇到的財務問題。 • 投資學 即個人及金融機構如何選擇證券來形成投資組合的決策分析。 • 金融市場 探討證券市場與金融機構的相關議題,可分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

  8. 公司理財:財務管理本質的體現 表1-1 簡化的資產負債表格式

  9. 財務管理活動 • 資產負債表分為左右兩邊,左邊代表的是資產,右邊代表的是公司用來購買左邊資產的資金來源─負債和股東權益。 • 資產 = 負債 + 股東權益 • 資產依流動性分為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 • 資金來源包含負債,依到期期間的長短可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再來則是屬於股東的股東權益。右邊也代表債權人和股東向公司資產的求償權。

  10. 財務管理的內容 What is Corporate Finance?

  11. 財務管理-公司理財 • 資本預算 (Capital Budgeting) • 長期融資 (Long-term Financing) • 營運資金管理 (Management of Working Capital) 財務管理之主要單元

  12. 財務管理活動 營運資金管理 • 營運資金包含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是公司日常的營運活動所需的資金。流動資產包括現金、有價證券、存貨和應收帳款,這部分的資產流動性雖高,但報酬相對較低。流動負債則是一年內所需償還的負債,包括有短期借款、應付帳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等,流動負債的利率較低,但在短期內必須償還。 • 通常公司會用流動資產來償還流動負債,因此若流動資產太少會造成公司一時週轉不靈而有財務的危機。

  13. 財務管理活動 融資活動 • 資金的主要來源有權益及負債,負債和權益佔總資產中的比例,是財務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的議題:資本結構。從資本結構的決策,公司要找到一個最適的資本結構,讓公司的價值最大化,牽涉到資本結構有關論和無關論。 • 另一個財務管理的重要活動是股利政策,公司可選擇將資金發放給股東成為股利或者為了公司成長的需要將資本保留在公司內。有無關論和有關論兩種看法。 投資活動 • 資產負債表左方資產所呈現的是公司的投資活動結果。公司必須考量是否採取某一投資計畫,如購買新設備,蓋新廠房等。

  14. 公司與利害關係人間的關係 從損益表可看出企業與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s)之間的關係。因為損益表中銷貨收入是有關顧客,銷貨成本是有關供應商,營業費用中會包括經理人薪水、員工薪水、環境改善費用、社會捐助等。利息費用是有關債權人,而稅則跟政府有關。 利害關係人:指股東(shareholders)以外,凡與公司有利益關係,休憩與共的人或團體。可包括顧客、供應商、經理人、員工、社區、債權人、政府等。

  15. 投資的意義 (圖1-1) 投資(Investment)一詞涵蓋了許多經濟的活動 ,可說是利用目前多餘的資金,從事未來具有增值效益的活動。 實質投資與金融投資的差異(見圖1-1) 投資學裡所要探討的投資到底屬於哪一類型呢?金融投資

  16. 投資、投機與賭博的區別 • 可以「行為的動機」作為區別標準 • 若期望在承擔適當的風險下,未來能夠賺取長期、穩定的報酬,其行為可稱為「投資」。 • 投機則著重於追求短期的暴利,且須承擔較高的風險 • 賭博係在公平(Fair Game)的前提下,其行為結果完全取決於運氣的好壞 ,如大樂透 投資、投機與賭博雖可以行為的動機作為區別,但實際上卻很難去分辨他人行為背後的動機

  17. 投資學:風險、報酬的折衷藝術 • 投資 • 以現時投入以期能在未來換取較原先投入更多的回報 • 風險 • 確知或可估計某些特定狀況下,最終結果的不穩定性

  18. 金融市場的功能 降低資金供需雙方在資金融通過程中尋找交易對象所需花費的時間與成本 提供了更多相關的交易資訊,使市場參與者更能作出理性的融資與投資決策。 使資金供給者可藉由犧牲目前的消費以提高未來的所得水準,而資金需求者可將所籌集的資金進行實質的投資活動,來提高生產力,從而提昇所得水準。 提高金融工具的流動性

  19. 金融市場的結構 依資金籌措的方式,金融市場可分為間接金融(見圖1-4)與直接金融(見圖1-5)兩種 (圖1-4)

  20. 圖1-5 直接金融

  21. 圖1-1 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的程序

  22. 金融市場 金融體系示意圖

  23. 金融商品之投資 ◎銀行定存:承單利率風險,中央存款保險公司將賠償 一定之金額 (每人之上限為新臺幣 100 萬元)。 ◎民間互助會:即一般之「標會」,分為內標及外標。 ◎高利貸:民法應付之最高年利率為 20%。 ◎短期票券:「國庫券(TB)」、「商業本票(CP)」、「銀行承兌匯票(BA)」、「可轉讓定期存單(CD)」等工具,以 20% 分離課稅。 ◎外幣:風險來自於國際事件及總體經濟之變化。 ◎公債:政府所發行的債券,以無記名方式流通。 ◎保險契約:「儲蓄型保險」契約不可轉讓,可視為 "強迫儲蓄"。

  24. 公司債:企業所發行的債券,以無記名方式流通,在市場上轉讓及質押相當方便。 ◎ 轉換債券:企業發行債券時,約定債權人在特定日期之後可將債券轉換為股票。 ◎ 股票:視各種因素決定買賣,獲利及風險須視市場行情及投資人的操作狀況而定。 ◎ 認購權證(Warrants):持有人在約定日期之後,以約定價格購買公司的股票,價值隨股票市場行情波動。 ◎ 期貨:依附於現貨的衍生性契約,期初需繳保證金。 ◎ 選擇權:依附於現貨或期貨的衍生性契約,複雜度高。

  25. 財務管理的企業角色

  26. 財務管理的企業角色 • 財務管理的目標:普通股市價最大化 • 必須釐清的兩大問題 • 誰才是公司的所有者:股東 • 所欲謀求的利益為何:普通股市價極大化

  27. 牛刀小試 1-1

  28. 財務經理 Financial Manager • 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大公司特徵 • The owners are usually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making business decisions. • The corporation employs managers to represent the owners’ interests and make decisions on their behalf.

  29. 財務經理 Financial Manager • 組織位置 董事會 Board of Directors ︱ 董事長 Chairman of the Board首席執行長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EO) ︱總經理 President首席營運長 Chief Operations Officer (COO) ┌───────────┼───────────┐ 生產副總 財務副總CFO行銷副總(Chief Financial Officer) ┌────┴────┐財務長 會計長(Treasurer) (Controller)

  30. 財務經理 Financial Manager • 職責

  31. 財務經理人的主要決策 • 資本結構政策 • 資本預算規劃 • 營運資金管理 • 決定股利政策

  32. 資本預算 capital budgeting • 定義:The process of planning and managing a firm’s long-term investments . • 投資計畫:一連串的現金流量(收入或支出),現金流量係估計而得,牽涉到大小size、發生時點timing、風險risk。 • 行業差異:大型零售商-開新的分店; 軟體公司如Microsoft-開發及行銷新 的工作底稿。 無行業差異:公司購買電腦系統。

  33. 資本結構 capital structure • 定義:The mixture of debt and equity maintained by a firm . • 兩大重點:* 何種負債權益比(debt equity ratio)最佳?* 如何降低籌措資金之成本? • 財務經理須決定籌資對象與籌資型態。

  34. 營運資金管理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 營運資金:A firm’s short-term assets and liabilities . • 重點:* 現金與存量之庫存量* 信用政策(賒銷?信用期限?現金折扣?)* 短期融資方式

  35. 財務長的使命 • 相較於會計處理多屬歷史資料的彙整,財務操作更強調應帶領企業「向前看」。 • 除了掌握現況、分析、預警,財務長更要往前看,替公司做好風險管理,替老闆策略規劃,做好幕僚長的角色 • 維持投資人關係——企業若能爭取投資人對其經營績效的認同,將有助於股東增加持有期間,降低股價波動,且股價易於反映其應有的價值

  36. 代理問題

  37. 代理問題:起源與解決之道 • 認識代理問題的來源——基於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原則所發展出來的。 • 股東與管理當局之間的代理問題 • 補貼性消費的情形 • 管理買下的情形 • 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代理問題 • 管理當局從事高風險的投資專案 • 管理當局增加負債水準影響公司周轉性

  38. 代理問題 • 管理者的目標是最大化股東的財富,但是往往管理者本身由於並非公司的股東,或者管理者持股未達到100%,因此就會產生管理者本身的目標和公司股東的目標不一致的現象,管理者只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忽略股東的利益甚至危害股東的利益,就是在財務管理上所稱的代理問題。 • 在公司理財中,主要的代理問題有下列兩種: 一. 股東和管理者之間的代理問題。 二. 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的代理問題。

  39. 一、股東和管理者之間的代理問題 (一)股東與管理者的利益不一致 原因: • 管理者不願意努力經營公司,因為他努力的結果最後都歸股東所有。 • 為了管理買下(MBO)或融資買下(LBO)的目的,管理者蓄意壓低公司股價。 • 極大化公司規模,而非極大化股東財富。 • 補貼性消費(Perquisites):管理者為自己購置豪華的公司配車;利用交際的名目以公司的錢加入高級俱樂部供自己休閒…等。

  40. 一、股東和管理者之間的代理問題 (二)制約代理問題的機制 因為代理問題的存在,股東就可以透過一套賞善罰惡的機制來使管理者依照最大化股東財富的目標經營公司。 1.管理獎勵計劃 讓管理者的績效和公司的績效連結,使管理者的誘因和股東的誘因是一致的,並可為公司留住人才。例如:豐厚的年收入、紅利獎金、股票紅利計劃、股票選擇權。

  41. 一、股東和管理者之間的代理問題 2.直接股東干預 因為大公司的股權通常相當分散,小股東無法干預公司管理者的經營,但由於保險公司、共同基金、退休基金各種機構投資人的盛行,他們能夠集合小額投資人的資金來對公司產生影響力,代替股東來監督公司,選出可監督公司的外部董事,對於管理者的行為有直接影響的作用。 3.開除的威脅 如同直接股東干預的方法,股東也可以聯合起來對績效不彰的管理者造成威脅。 4.被接管的威脅 這是一種來自公司股東以外的力量,當公司因管理者的經營不當,造成股價被嚴重低估時,就可能被惡意接管。

  42. 二、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的代理問題 (一)股東與債權人的利益衝突 股東和債權人利益可能的衝突會發生在下列情況: • 公司從事高出債權人原先預期風險的計劃。 • 債權稀釋:公司可能會為了提高股東權益報酬率,而舉新債來購回股票,但此舉會降低債權的價值,因為有更多的債權可以對公司資產有求償權。 • 財富移轉:股東在拿到借債後,以現金的方式發給股東。例如:舉債發股利。

  43. 二、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的代理問題 (二)藉由公司管理者取得利益平衡 從以上這些衝突,可以發現對於債權人來說是極不公平的,但是股東是否要避免剝削債權人的行為呢? • 因為債務也是公司資金的重要來源之一,如果公司從事有損債權人的行為,則很可能下一次公司需要資金的時候,就會有籌不到資金的窘況,或以後的籌資成本都很高,債權人也會運用很多的限制條款來限制公司的行為,對公司的成長造成阻礙,影響未來獲利能力與公司價值。 • 因此公司經營時要注意公平誠信的原則,這樣才符合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而公司管理者同時是股東和債權人的代理人,要在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之間取得平衡。

  44. 股價極大化=公司利益極大化? • 哈佛大學教授詹森(Michael C. Jensen)從代理成本的觀點指出,股價極大化未必等於公司利益極大化,並呼籲企業應擺脫高股價迷思。 • 詹森認為,當公司的股價被高估時,一定會產生一股難以控制的力量,破壞企業核心價值,最後甚至讓整個企業崩解,美國恩隆公司即為一例 。

  45. 公司治理與股價的關係 • 公司治理屬於一種「非貨幣」的觀念、結構與制度,但公司治理之良窳,最終將反映在「貨幣面」的財務數字及股價表現上。 • 公司治理較高的公司,其投入資本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及EVA/投入資本等指標皆表現出眾,就長期而言,股價表現自然也不會太差。

  46. 財務管理的目標

  47. 股東購買公司的股票,成為公司的所有者,是為了未來能夠獲得財務報酬。而股東僱請管理者經營公司,管理者既然是為了股東的財富努力,就該採用會提高股東財富的策略,故財務管理的目標就應該和公司的目標、管理者的目標一致─使股東財富最大化。股東購買公司的股票,成為公司的所有者,是為了未來能夠獲得財務報酬。而股東僱請管理者經營公司,管理者既然是為了股東的財富努力,就該採用會提高股東財富的策略,故財務管理的目標就應該和公司的目標、管理者的目標一致─使股東財富最大化。 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即是在追求股價的最大化。 對於股東來說,和他們切身利益最為直接有關係的就是公司股票的價值,當公司有任何的消息,最先反映的就是公司的股價,它反映了公司的風險和報酬。 一、股東財富最大化 全體股東財富的市價為整體持有股數x每股市價。 MV = N x P0

  48. 二、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 企業經營不是完全只須顧及股東的最佳利益,還得兼顧員工、顧客和社區的福祉,公司有責任要提供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避免製造空氣和水源污染,並且生產安全無慮的產品。 • 負擔社會責任是要成本的,企業是否自願負擔這些成本實在令人懷疑。如果有些公司負起社會責任,而有些公司不願負起社會責任,則負擔社會責任的公司會處於較難吸取資金的地位。

  49. 三、股價極大化與社會福利 如果公司都一心追求股價極大化,這對我們的社會是福還是禍? 一般來說,排除企業逾法的行為(獨占、違反安全規格、不符污染控制標準),這對社會是有益的。理由有三: • 需要使用有效率且低成本的工廠,以最低的成本生產高品質的財貨與勞務; • 股價極大化在產品發展方面必須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企業為了獲利,必須發展新技術、新產品並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 股價極大化必須要有具效率且殷勤的服務、適當的商品存貨與位置適中的企業據點。這些都是促成銷售的必要條件,而銷售又是創造利潤的必要條件。因此,那些提高公司股價的舉動,也能夠增加社會福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