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1

画荻教子

画荻教子. 北宋时期,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醉翁亭记 欧阳修. 欧 阳 修. 作者简介.

all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画荻教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画荻教子 • 北宋时期,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2. 醉翁亭记 欧阳修

  3.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4. 醉翁亭记 欧阳修

  5. 阳 修

  6. 作者简介 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所作。

  7. 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8.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9. 背景链接 •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10.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的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11. 解题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耶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12. 朗读课文

  13. 品味醉 醉翁在文中被什么陶醉了,在文中找到依据。 要求:对所引用句子的主要意思加以解说,对重要的词语加以解释。

  14. 醉翁亭风光欣赏 “山行六七里”

  15.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16. 醉翁亭的山门,门前有条小溪贯穿了整条上山的古道。《醉翁亭记》中:“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酿泉就在这条小溪的旁边……醉翁亭的山门,门前有条小溪贯穿了整条上山的古道。《醉翁亭记》中:“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酿泉就在这条小溪的旁边……

  17. “酿泉”

  18. 琅琊寺 琅琊寺的外墙

  19. “日出而林霏开”(早晨之景)

  20. “云归而岩穴暝”(傍晚之景)

  21. 琅琊山春时美景

  22. 琅琊山春时美景

  23. 野芳发而幽香(春)

  24. 琅琊山夏时美景

  25. “佳木秀而繁阴” (夏)

  26. 琅琊山秋时美景

  27. “风霜高洁”(秋)

  28. 琅琊山冬时美景

  29. “水落而石出”(冬)

  30.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1. 山水之美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32. 醉景:山水、朝暮、四时 醉人:滁人游,众宾欢 醉情:与民同乐 以醉写乐 与民同乐

  33. 我们醉 选择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思考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达“乐”的情感?

  34. 感悟醉 欧阳修被贬却能尽享山水之乐,与民同乐,这是为什么?

  35. 传递乐 在浩瀚的中国历史上,能像欧阳修一样失意而不消沉,寂寞而积极入世的中国文人有很多,你能说说所熟知的吗?

  36. 咏醉翁 天下熙熙为立功, 最难得者糊涂虫。  可凭山水与民乐, 亦借诗文移世风。   醒时新修五代史, 酣来混迹六一中。  环滁千古谁余在? 闲谈无非一醉翁!

  37. 儿时朗读,百变如新, 沉醉其中,如饮美酒。 今日重读,依然如故, 佳作不朽,万古长青。 —— 臧克家

  38. 字词梳理 环滁(chú) 林壑(hè)尤(yóu)美 琅琊(láng yá)也 水声潺(chán)潺 饮少辄(zhé)醉 若夫(fú) 林霏(fēi)开 岩穴(xué)暝(míng) 晦(huì)明变化 伛(yǔ)偻(lǚ)提携(xié) 酒洌(liè) 山肴(yáo)野蔌(sù) 宴酣(hān)之乐 射者中(zhòng) 弈(yì)者胜 觥(gōng)筹(chóu)交错 颓(tuí)然 树林阴翳(yì)

  39. 第1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 第2段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先写早晚晴阴烟云变化,后写四时景物的不同。 第3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

  40. 环绕 全、都 树林 山谷 幽深秀丽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 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茂盛的样子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走 回环,曲折环绕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名词作状语 靠近

  41. 建造 命名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就 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称号 称为 情趣 于,介词 领会 寄托

  42.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望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望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3. 雾气 散开 昏暗 山谷 阴暗 像那 就,表顺承 若 夫日出而林霏 开,云归而岩穴 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 香花 开放 美好的 茂盛 浓郁的 高爽 傍晚 四季 穷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