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遗 精

遗 精.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定 义. 主 要 内 容.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鉴别要点. 辨证要点. 预防调护. 小结、习题. 定义. 遗精指因肾失封藏或邪扰精室,导致不因性生活而精液自行遗泄的病证。其中有梦而遗精的,名为“梦遗”;无梦而遗精的,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者,名为“滑精”。应指出的是,凡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长期无性生活者,一月遗精 1 ~ 2 次属生理现象。若遗精次数过多,每月四次以上,或清醒时精流出,并有头昏,精神萎靡,腰腿酸软,失眠等症,则属病理表现。.

Download Presentation

遗 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遗 精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2. 定 义 主 要 内 容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鉴别要点 辨证要点 预防调护 小结、习题

  3. 定义 遗精指因肾失封藏或邪扰精室,导致不因性生活而精液自行遗泄的病证。其中有梦而遗精的,名为“梦遗”;无梦而遗精的,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者,名为“滑精”。应指出的是,凡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长期无性生活者,一月遗精1~2次属生理现象。若遗精次数过多,每月四次以上,或清醒时精流出,并有头昏,精神萎靡,腰腿酸软,失眠等症,则属病理表现。

  4. 本病记载,首见于《内经》;《灵枢·本神》日:“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明确指出遗精与情志内伤密切相关。《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称本病为失精,认为本病是由虚劳所致。《诸病源候论·虚劳失精候》曰:“肾气虚损不能藏精,故精漏失”,对本病的主要病机作了叙述。宋代以后,随着对遗精的认识逐步深人,明确将遗精从虚劳肾虚门类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病症。《普济本事方》正式提出遗精和梦遗的名称。滑精多由梦遗发展而来,梦遗与滑精在证候上有轻重之别,但发病原因基本一致,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遗精》说:“梦遗滑精,总皆失精之病,虽其证有不同,而所致之本则一。”本病记载,首见于《内经》;《灵枢·本神》日:“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明确指出遗精与情志内伤密切相关。《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称本病为失精,认为本病是由虚劳所致。《诸病源候论·虚劳失精候》曰:“肾气虚损不能藏精,故精漏失”,对本病的主要病机作了叙述。宋代以后,随着对遗精的认识逐步深人,明确将遗精从虚劳肾虚门类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病症。《普济本事方》正式提出遗精和梦遗的名称。滑精多由梦遗发展而来,梦遗与滑精在证候上有轻重之别,但发病原因基本一致,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遗精》说:“梦遗滑精,总皆失精之病,虽其证有不同,而所致之本则一。” 历 史 沿 革

  5. 与西医联系 西医学中神经衰弱症、前列腺炎、精囊炎、精阜炎等引起的遗精,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6. 病 因 病 机

  7. 劳心太过 病 因 欲念不遂 饮食不节 悠情纵欲

  8. 病 机 • 肾为封藏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之藏虽在肾,但精之主宰则在心,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性欲之萌动,精液之蓄泄,无不听命于心,心神安定,则精自藏。若劳心太过,或心有妄想,以至君火妄动,心失主宰,则精自遗。肝肾内寄相火,相火因肾精的涵育而潜藏。心火下交于肾,肾水上济于心,君相之火各司其属。若君火妄动,相火也随之而动,于是君火动越于上,肝肾相火应之于下,水亏火旺,扰动精室而遗。故君相火旺,或心、肝、肾阴虚火旺,皆可扰动精室而成遗泄。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水谷人胃,脾气散精,下归于肾,则为肾中所藏之精。若久嗜醇酒厚味,脾胃湿热内生,下扰精室,则精自遗;或劳倦思虑,脾虚气陷,气不摄精而成遗精。

  9. 病 机 • 1.基本病机:肾失封藏,精关不固,气不摄精,或阴虚火旺,湿热下注,精关被扰是遗精的基本病机。而肾失封藏,精关不固,为基本病理变化。 • 2.病位:病位在肾与精室,与心、肝、脾关系密切。 • 3.病性:遗精的病理性质有虚有实,虚多实少,且多虚实夹杂。因君相火旺、湿热下注,扰动精室,精关不固而遗者多属实;肾气亏虚,封藏失职,精关不固而遗者多属虚。初起多因于火旺、湿热,以实证为主;久病则相火、湿热灼伤肾阴,而致肾阴亏虚,甚或阴损及阳而成阴阳两虚,肾阳衰惫等各种虚证。且在病理演变过程中往往出现阴虚火旺、阴虚湿热等虚实夹杂之证。

  10. 病 机 • 4.预后:遗精虽病及多脏,但初起大多轻浅,若治疗和调理得当,多可痊愈。若久病失治,或调治不当,日久肾精耗伤,导致阴阳俱虚,或命门火衰,肾元衰惫,则会转变成早泄、阳疾、不育或虚劳等证。

  11. 诊 断 • 1.临床特征:男子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遗泄,多在睡梦中发生,一个月四次以上,多伴有性梦和欣快感,或不伴性梦而无所知。常伴有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头晕,失眠多梦,心烦心悸,腰膝酸软,性欲下降或早泄等。严重者每因欲念而精液自出,成为滑精。 • 2.病史:患者往往有欲念不遂,劳心过度,房事不节,过度手淫,久嗜醇酒厚味等因素。 • 3.辅助检查:直肠指诊、前列腺B超及精液常规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12. 鉴别诊断 • 1.遗精与早泄:遗精是没有性交行为时,精液流出。而早泄是性交时,精液过早泄出,不能完成正常性交,而影响性生活。 • 2.遗精与溢精:溢精是指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者,每月遗精一至二次,次日,并无不适感,此属生理现象。而遗精多为次数过多,每月4次以上,次日多伴有头昏,精神萎靡,腰膝酸软等不适感,为病理表现。 • 3.遗精与精浊:遗精与精浊均可见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排出,流出物均来自精室。但精浊常在大便时或排尿终末时发生,尿道口有米泔样或糊状物溢出,并伴有茎中疼痛,而遗精多发于梦中,不伴有疼痛。

  13. 辨 证 要 点 辨 证 论 治 治 疗 原 则 分 证 论 治

  14. (一)辨证要点 • (一)辨证要点 • 1.辨虚实:遗精有虚有实,初起心火、湿热居其大半,君相火动,湿热下注,扰动精室,应梦而泄;久遗多致肾虚,属肾虚不固,封藏失职。若虚而有热象者,多为阴虚火旺;虚而无热象者,多系肾虚不固。滑精则多由梦遗发展或察赋素虚而来,以虚证为多。但初起梦遗常有虚实参见,久病精滑虚多实少,临床辨证应结合脉证细审。 • 2.辨病位:劳心过度,欲念不遂,心阴暗耗,君相火旺者梦遗者,多责于心;恣情纵欲,肾气亏虚,精关不固,无梦滑泄者,多缘于肾。

  15. (二)治疗原则 • 遗精的治疗,应根据证候的虚实和脏腑归属。实证以清泄为主,依其君火、相火、湿热的不同,或清或泄;虚证以补涩为要,针对脏腑阴阳不同,分别施以滋阴补肾,温补肾阳,补肾固涩为宜;虚实夹杂者,应虚实兼顾。治疗遗精切忌一味采用固肾涩精一种治法。

  16. (三)分证论治-心肾不交 • 证候:少寐多梦,梦中遗精,伴有头晕耳鸣,心中烦热,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口干, • 小便短赤,舌红,脉细数。 • 治法:滋阴清热,交通心肾。 • 方药: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心火独亢者,用黄连清心饮,本方具清心宁神功效,主治心火独亢,扰动精室之梦遗。方中黄连清心泻火;生地滋阴清热;当归、酸枣仁养血安神;茯神养心宁神;人参、甘草益气和中;莲子清心摄精。若相火妄动,水不济火者,可用三才封髓丹,本方具滋肾阴,清相火作用,兼能益气。方中天冬、熟地、人参为三才汤,黄柏、砂仁、甘草为封髓丹。二方合用,则天冬、熟地滋水养阴;人参、甘草宁心益气;黄柏坚阴泻火;砂仁行滞悦脾。可加酸枣仁、五味子、龙骨、牡蛎滋阴固涩;若心肾不交,火灼心阴者,可用天王补心丹加菖蒲、莲子心滋阴安神;若久遗伤肾,阴虚火旺者,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或用大补阴丸滋阴降火。

  17. (三)分证论治-湿热下注 • 证候:遗精频作,或尿时少量精液外流,小便热赤浑浊,或溺涩不爽,口干苦而粘腻,心烦,大便常溏臭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 治法:清热利湿。 • 方药:程氏萆解分清饮加减。方中萆解、黄柏、茯苓、车前子以清利湿热;莲子心、丹参、菖蒲以清心安神;白术健脾利湿。若湿热中阻,腹胀、纳呆者,加厚朴、霍香、佩兰以理气运脾化湿;若湿热下注肝经,症见阴囊湿痒,小便短赤,口苦胁痛者,可用龙胆泻肝汤以清热利湿。

  18. (三)分证论治-劳伤心脾 • 证候:劳则遗精,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少便塘,舌质淡,苔薄,脉弱。 • 方药:妙香散加减。方中人参、黄芪益气生精;山药、茯苓扶脾;远志、辰砂清心调神;木香理气;桔梗升清。诸药合用,使气充神守,遗精自愈。方中可加金樱子,芡实以固肾涩精;若中气不升,可改用补中益气汤以升提中气;若心脾血虚明显者,可改用归脾汤治疗。

  19. (三)分证论治-肾气不固 • 证候:滑精频作,精神萎靡,面白无华,头昏目眩,腰膝酸软,夜尿频而色清,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 治法:补肾固涩。 • 方药:金锁固精丸加减。方中用沙苑蒺藜补肾益精;莲子清心宁神;芡实、莲须、龙骨、牡蛎固肾涩精。肾阳虚者,症见形寒肢冷,阳痿早泄,精冷,舌淡、苔白滑者,应温肾壮阳,固涩止遗。可在方中加鹿角胶、肉桂、销阳等加强温肾之力,或以右归丸为主加减。若肾阴虚为主,症见眩晕,耳鸣,形瘦盗汗,五心烦热,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可在金锁固精丸基础上加熟地黄、山茱萸、龟板、阿胶等以滋养肾阴,固涩止遗;或以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为主加减化裁。

  20. 预防与调护 • 本病患者要注意精神调养,消除杂念,不接触黄色书刊、影像,不贪恋女色;避免过度脑力劳动,要劳逸结合,丰富文体生活,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起居有规律,夜晚进食不宜过饱及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如酒、茶、咖啡等);睡时以侧卧为宜,被褥不宜过厚,衬裤不宜过紧;注意节制房事,戒除手淫恶习。

  21. 小 结 • 遗精是肾失封藏或邪扰精室,导致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遗泄的病证。 • 多因劳心太过,欲念不遂,饮食不节,恣情纵欲等引起。 • 基本病机为阴虚火旺或湿热下注,精关被扰;肾气虚衰,肾失封藏,精关不固,或气不摄精。 •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别,且多虚实夹杂。 • 本病病位在肾与精室,与心、肝、脾有密切关系。 • 因精藏于肾,神持于心,始病时君相火动、心肾不交,虚实参见者为多,治以清心安神、清泄相火为先;湿热下注,扰动精室或湿热郁于肝胆,疏泄失职者,多为实证,应重在清热利湿;劳伤心脾,脾气下陷,气不摄津,宜益气升清;久则肾精耗伤,转为虚证。虚而有热象者,多属阴虚火旺,治当滋阴降火,交通心肾;虚而无热象者,多系肾虚不固,治当温补肾气,固涩精关。滑精则多由梦遗日久发展而成,病以肾虚不藏、精关不固的虚证为多,治以补肾固精为主。若久滑不止,除补肾固精外,并加健脾益气之品,方能提高疗效。 • 本病除用药物医治外,尚需注意调摄心神,节制房事,戒除手淫等调摄配合,方可巩固疗效。

  22. 习题: • 1.遗精的定义是什么? • 2.引发遗精的原因有哪些? • 3.遗精的发病机理与治疗原则。 • 4.遗精分几型,治法,方药各是什么?

  23. 谢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