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正确教育子女

父. 篇. 母. 正确教育子女. 陕西省妇女联合会 陕西省防止虐待与忽视儿童协会. 二〇一四年一月.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对孩子的培养应该是科学的、理性的、全方位的。. 目 录. ● 打骂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 如何正确教育子女 ● 儿童性侵犯的预防. Part 1. 打骂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打骂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抑郁. 厌恶社交. 厌学. 发育障碍. 焦虑. 性格叛逆. 自尊心差. 情绪低落. 不自信. 父母打孩子,往往只是因为一时的冲动,但是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说 谎.

almi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正确教育子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篇 母 正确教育子女 陕西省妇女联合会 陕西省防止虐待与忽视儿童协会 二〇一四年一月

  2.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对孩子的培养应该是科学的、理性的、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对孩子的培养应该是科学的、理性的、全方位的。

  3. 目 录 ●打骂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如何正确教育子女 ●儿童性侵犯的预防

  4. Part 1 打骂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5. 打骂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抑郁 厌恶社交 厌学 发育障碍 焦虑 性格叛逆 自尊心差 情绪低落 不自信

  6. 父母打孩子,往往只是因为一时的冲动,但是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7. 说 谎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的谎话,往往站不住脚,很容易被家长识破。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还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8. 懦 弱 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会害怕家长。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自卑、懦弱、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9. 孤 独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恐惧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更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自感“低人一等”,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压抑、沉默、性格孤独。

  10. 固 执 有的孩子经常挨打,会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以故意捣乱表示反抗,你要他往东,他偏要往西,存心让家长生气。还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犟,越来越固执,会以离家出走、逃学与家长对抗。

  11. 粗 暴 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后就会有暴力倾向。家长打孩子,其实是给孩子做了坏榜样。

  12. 怪 僻 有的家长打了孩子后,还硬要孩子“认错”,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实上,这样做只会促使孩子加剧排他倾向。表面上孩子依照家长的要求做了,实际上,他内心抵触情绪很大。这种外在表现与内心感受的巨大反差反复重演,孩子会越来越怪僻。

  13. 喜怒无常 有的家长打过孩子后,又感到心痛、后悔,再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并加倍给孩子予以物质补偿。开始时孩子对这种情况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时间一久,也就习以为常了,慢慢地,孩子也会变得喜怒无常。

  14. 家长实施体罚的目的大多在于威慑孩子,警告其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在家长看来,孩子受到的惩罚越重,记得越牢。 那么,孩子感受又如何呢?

  15. 40.3%的孩子“不服气,内心抵制” 21.8%的孩子感到“自责,努力改正”。 14.8%的孩子想离家或辍学。 20.94%的孩子表示“没办法,只好忍受着” ★“体罚”这一管教方式并没有发生积极作用和正向效果。

  16. Part 2 如何正确教育子女

  17. 倾听孩子的心声

  18. 教育专家指出:消除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就是不断消除和孩子误解的过程。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父母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孩子的话语,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孩子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唯有如此,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教育专家指出:消除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就是不断消除和孩子误解的过程。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父母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孩子的话语,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孩子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唯有如此,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19.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以平等的姿态,倾听孩子的心声呢? ●向孩子显示你正在认真听他讲 ●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告诉孩子你所听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用鼓励、说理代替责骂

  20. 案例 如果上小学的儿子有一天放学回来对你说:“爸爸,我跟同学打架了!” 您会怎么做呢?

  21. 心不在焉 家长嘴上说在听,其实心不在焉,会让孩子感到气馁!

  22. 全神贯注的倾听 如果家长能够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够容易的表达他面临的困境。有时候,甚至家长什么都不用说,孩子就能正确的认识和解决问题。孩子需要的是家长能够正确理解他的感受。

  23. 您的女儿放学回来说,每天作业这么多,她真不想做了。你通常的反应是: A:作业多,也是老师为你们好。 B:又不是你一个人作业多,大家都是这样,有什么好说的!赶快去做! C:作业是太多了。要么你休息10分钟再做吧?

  24. 假如你的儿子问你:“爸,明天你干什么?”通常你的回答是:假如你的儿子问你:“爸,明天你干什么?”通常你的回答是: A:我不干什么。 B:我要出去一趟,有点事儿。 C:哦,我有点事。你有什么事吗?是不是需要我帮忙?

  25. ●家长要以正确的心态教育子女 教育孩子是天下父母的重任,是一门学问,它是现代父母的必修课之一,最关键的是父母必须具备稳定的心理状态。

  26. 首先父母要学习如何稳定自己的情绪,尤其是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切莫怒不择言。 首先父母要学习如何稳定自己的情绪,尤其是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切莫怒不择言。

  27. 二是使用正面鼓励的语言与孩子沟通,把孩子看作跟自己平等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以朋友式的言语与他交流,切莫高高在上,随意训斥。

  28. 三是在日常生活中,用行动做表率;以身作则坚持基本的人生准则,比用语言向孩子灌输效果要好得多。最忌讳禁止孩子做的,自己我行我素,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却不做。

  29. 四是接纳孩子,孩子犯了错误,严守 " 只对事不对人 " 的原则,让孩子知道家门永远为他而敞开,切莫说: " 你真笨 " 、 " 朽木不可雕 " 、 " 你这样下去是没有出路的 " 。

  30. 五是在孩子出现偏差时,与孩子一起讨论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千万不要一味指责。

  31. Part 3 儿童性侵犯的预防

  32. 身体接触的性侵犯有: 非礼、强奸、乱伦、引诱、强迫儿童触摸侵犯者的隐私部位、触摸儿童的隐私部位等。 非身体接触的性侵犯有: 引诱、强迫儿童看色情电影、录像带、引诱、胁迫儿童裸露身体、向儿童裸露身体或拍摄儿童裸体照片等。

  33. 这些是性侵犯吗?

  34. 案例一:有一个男老师是同性恋者,但是他有很好的职业操守,对学生也不作不合适的举动。当班上的男同学取得好成绩时,老师有时候会拥抱他,祝贺他。

  35. 案例二:小明半夜口渴起来喝水,走到客厅,看到爸爸妈妈房间门虚掩着,听到里面有声音,于是走到门口看到爸爸趴在妈妈身上。

  36. 案例三:莉莉四岁时,妈妈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从此爸爸对她保护有加。甚至让莉莉洗澡时把浴室的门开着,因为他担心女儿洗澡时地面湿滑,不小心摔倒受伤。现在莉莉16岁了,当她洗澡时,门还是保持开着。

  37. 儿童遭受性侵犯的行为表现 ●儿童描述性行为; ●儿童直接或间接的告诉你有关虐待的信息; ●自毁行为或药物依赖,自杀倾向,自残; ●经常离家出走; ●厌食症或吃的过多; ●睡觉时不脱衣服; ●出现退步行为,如尿床; ●钱和礼物无缘无故的越积越多; ●生殖器淤伤或流血; ●性病; ●青春期怀孕; ●臀部,胸部,下腹部或大腿淤伤; ●与年龄不符的装扮、语言、行为。

  38. 性侵犯对儿童的影响 心理方面: 内疚羞耻、极度自卑、忧虑沮丧、不信任别人、有强烈的不安全感、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经常无故紧张、焦虑。 精神健康方面: 出现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脑海中常闪现被侵犯的情景;意识到自己的遭遇,但想不起具体细节;无缘无故的害怕、不安;时常做噩梦。

  39. 行为方面 自暴自弃、离家出走、吸毒、有自杀倾向、厌食或暴食、很怕别人接触自己的身体、更多的出现与性有关的行为、实施性侵犯的潜在高发者 生理方面: 经常头痛、背痛、腹痛、身体无故不适;经常失眠;长期依赖药物;过早的性行为容易使生殖器官受到损害。

  40. 儿童性侵犯者常用的手段 一、伪装 ●与孩子熟识的性侵犯者往往送礼物给孩子、表扬孩子,取得孩子的信任后伺机对孩子进行性侵犯。

  41. ●人多的公共场所(如公交车、医院、影院等)性侵犯者会装作无意地对儿童进行性侵犯;●人多的公共场所(如公交车、医院、影院等)性侵犯者会装作无意地对儿童进行性侵犯; ●陌生的性侵犯者会伪装成父母的朋友、物业管理者、推销人员等,趁家人不在,叫开门对孩子进行性侵犯。

  42. 二、对儿童进行胁迫 ●威胁儿童,如:你不听从,我就告诉老师和同学; ●打骂儿童,强迫儿童与其发生性行为; ●恐吓儿童,如:你不服从,我就杀了你(杀了你全家)!

  43. 三、对儿童进行性接触 熟识的性侵犯者会从看似无意的触摸、言语挑逗、给看黄色书刊、谈论色情话题、抚摸、亲吻、拥抱等一步步实施性侵犯,直至性器官的接触。

  44. 儿童性侵害的认识误区 误区1:儿童不可能被性侵害。只有成熟的女人才是侵害的对象。 事实:由于儿童的弱势性,儿童往往成为了性侵害的受害者。 误区2:侵害者以暴力、胁迫方式侵害儿童。 事实:侵害者可能用金钱贿赂、礼物、甜言蜜言、哄骗、关爱等手段来骗诱儿童。 误区3:侵害者通常是上了年纪的人。 事实:部分侵害者是受害儿童的同伴或朋友,如同学或同学的兄姐等。

  45. 误区4:侵害者通常是没有家庭、缺乏性的成年人。 事实:部分侵害者也是结婚有家庭的人。 误区5:侵害者都是社会、经济地位低层的人。事实:侵害者遍布各社会经济阶层。 误区6:侵害者外表鬼鬼祟祟、心怀鬼胎的样子,一眼就可以让别人看出来不是好人事实:外表文质彬彬或看起来高尚、正直的人也可能是侵害者。

  46. 误区七:侵害者通常是没受过教育的人或教育程度低者。误区七:侵害者通常是没受过教育的人或教育程度低者。 事实:侵害者中不乏高知识份子。 误区八:孩子常会谎报性侵害 事实:孩子很少会谎报性侵害。 误区九:父女乱伦简直是胡说八道,根本不可能发生。 事实:父女乱伦是常见的性侵害形式之一。 误区十:侵害者是陌生人 事实:侵害者中有70%以上是认识的人。

  47. 误区十一:侵害者是男性 事实:大部份侵害者是男性,但也有女性侵害者。 误区十二:加害者没有预谋,不会使用计谋诱骗孩子。 事实:大部份加害者是有预谋而且使用各种计谋、言语来诱骗孩子。他们所使用的计谋有:冒充警察、送礼物、玩具、金钱、糖果、问路、假装车子故障、谎称家人托付来接儿童、跟踪、假冒水电工或邮差等。 误区十三:性侵害未必具有伤害性。 事实:性侵害造成的伤害不一定直接从身体上显现出来,这种伤害潜藏在心理、精神、人际关系等深层次。

  48. 误区十四:孩子没有受外力胁迫,他(她)们同意性接触,这应该不算性侵害。 事实:凡是利用孩子的无知、微妙的信任关系及权力地位来影响或引诱孩子,都是性侵害。

  49. 如何发现儿童遭受了性侵犯??? 儿童遭受性侵犯的身体行为指标: 1.发现性病(任何年龄的儿童)或早孕 2.口部、生殖器官肛门发生流血或外伤迹象 3.行走、起坐困难 4.学校里表现出的异常: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行为怪异、同学友谊的变化 5.离家出走或不愿回家 6.对人不信任 7.反感提及某人或经历,对特定的人、场所或话题表现出害怕、逃避 8.异常表现:喜欢独处或与以往不同的情绪状态;对事物失去兴趣或没有激情;孤僻;攻击性 9.超出自身年龄阶段的性知识、行为或淫秽语言

  50. 当得知孩子遭受性侵犯时,父母该怎么办???当得知孩子遭受性侵犯时,父母该怎么办??? • 相信孩子 • 保持平静 • 给孩子信心 • 告诉孩子接下来怎么做 • 支持孩子 • 举报性侵犯 • 告诉孩子:遭受性侵犯并不是你自己的过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