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内 涵 建 设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内 涵 建 设.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05.10.28. )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 ( 2006.3.30. )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2006.11.03)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2006 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2006.11.03)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006.11.16.).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amal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内 涵 建 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内 涵 建 设

  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0.28.)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0.28.) •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 (2006.3.30.) •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2006.11.03) •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2006.11.03) •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006.11.16.)

  3.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形成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 在创新体制和机制上起到示范作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地位

  4.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 • 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 • 要大胆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 • 今后要把有效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作为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的标准之一。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5.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顶岗实习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

  6.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 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 2005年8月20日《中国教育报》 以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体制基础,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学结合中要让学生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相关工作经验,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 工学结合的形式及与校企合作的关系

  7.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工学结合与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的关系

  8. 教育部 财政部 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示范建设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这一计划,使示范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示范建设的目标

  9. 示范建设内容 发展:以特色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改革: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 以课程改革为重点 管理:重在过程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 策略:重心转移、质量规范、特色取胜

  10. 教育思想与观念 走什么路:学科型、职业型 • 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什么人:研究、工程、技术、技能(技术技能型、复合技 能型、知识技能型,“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2006]15号) • 内容与方法 培养内容: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 怎么培养:工学结合 • 环境与条件 基础保障: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管理

  11. “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 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 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资料来源:Brochure of 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2001)

  12. 产学研结合 “十五大”: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解决科技和教育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问题”。

  13. 每一所高等院校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 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基础性工作 • 学校服务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 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14. 工学结合体现形式 • 学习与工作相结合 将学生的学习与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使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以一个“准职业人”的身份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 “工”、“学”要素相结合 在师资建设(企业能工巧匠)、实训基地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课程改革(工作过程)等环节中两要素 的结合。

  15. 校 企 合 作 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形成前校后厂,校企合一 的办学实体,在创新体制和机制上起到示范作用。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16. 学校层面,办学体制, 企业参与 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前校后厂、校企合一办学实体; 推动学校资源整合与重组; 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 组织结构、制度设计、具体操作

  17. 专 业 建 设(当前) • 1、逻辑起点:社会需求、学校条件 • 2、需求调研:政府文件、企业需求、毕业生信息 • 3、专业定位: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学历、培训 • 4、培养目标:知识基础、基本能力、综合素质 • 5、课程体系:结构框架、课程内容、系统衔接 • 6、师资建设:高职执教能力、科技服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 • 7、实训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 • 8、教学实施:多样化、信息化,堂内堂外、校内校外系统衔接 • 9、教学管理:实践环节管理、质量保障体系

  18. 质 量 管 理 • 停留在: 计划、方案 + 末端检验 (末段、统计、全面、精细) 缺乏: 过程管理 • 停留在:上级行政总结 缺乏:自我动态修正 • 停留在: 规章制度体系 —表征化 缺乏: 运作体系

  19. 示 范 建 设 立 意 我有什么,我能做什么; 你要我做什么, 我能按照你的要求做什么。 OR

  20. 示 范 建 设 方 案 (顶层设计,系统性、完整性) 建设起点:现状及存在问题 建设目标:通过示范建设,解决哪些问题 外部环境:国家和地方的要求、政策 内部条件:优势和劣势

  21. 测量、分析、改进 ( 制度 - 流程化 - 行为化:PAPER WORK ) 运作设计 资料积累 数据分析 结果反馈 改进措施 落实、执行 检查、纠正

  22.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