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陕 西 教 育 学 院 精 品 课 程

陕 西 教 育 学 院 精 品 课 程. 食 用 菌 栽 培. 第八章 黑木耳栽培. 第一节 概 述. 一、形态特征 木耳又名黑木耳、光木耳、细木耳。 黑木耳子实体胶质;浅圆盘形、耳形或不规则形,宽 2 ~ 12 cm ,厚 0.1 ~ 0.2cm ,新鲜时软,有弹性,干后收缩为角质,硬而脆。子实层生腹面。光滑或有皱纹,红褐色或棕褐色,干后变深褐或黑褐色,背面有短毛。. 二、生活习性 自然条件下,主要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生于阔叶树腐木桩或树干部位。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秋春季节的雨后出现。. 三、分类

Download Presentation

陕 西 教 育 学 院 精 品 课 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陕 西 教 育 学 院 精 品 课 程 食 用 菌 栽 培

  2. 第八章 黑木耳栽培

  3. 第一节 概 述 一、形态特征 木耳又名黑木耳、光木耳、细木耳。 黑木耳子实体胶质;浅圆盘形、耳形或不规则形,宽2~12cm,厚0.1~0.2cm,新鲜时软,有弹性,干后收缩为角质,硬而脆。子实层生腹面。光滑或有皱纹,红褐色或棕褐色,干后变深褐或黑褐色,背面有短毛。

  4. 二、生活习性 自然条件下,主要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生于阔叶树腐木桩或树干部位。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秋春季节的雨后出现。 三、分类 担子菌纲 层菌目 木耳科 木耳属

  5. 四、 生活条件 1.营养 木耳是木腐性菌,可以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但木耳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很弱。配料时要求营养丰富些。 常用的主料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辅料有麸皮、米糠、玉米粉、黄豆粉、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硫酸钙、碳酸钙、硫酸亚铁等。

  6. 2、温度

  7. 3、湿度 最适栽培料含水量为60%左右。木耳不同生长阶段要求湿度不同。菌丝生长要求空气湿度为60% ~70%。子实体分化为80%~90%。子实体生长为85%~90%。 4、空气 是好气性菌 出耳时要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 5、光照 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光线过强,易过早形成耳基。子实体生长需要散射光和少量的直射光(1000Ix~1250Ix),光线过弱,耳薄色浅,质量差。 6、酸碱度 最适pH以5~6.5为宜。 拌料时应将pH调至7.0~7.5。

  8. 五、栽培品种 木8808:出耳温度10℃~28℃,适宜代 料栽培; 山林101:出耳温度15℃~28℃,适宜代料栽培。单片木耳:出耳温度15℃~28℃,适宜代料栽培。 AH139:出耳温度15℃~28℃,适宜代料和段木栽培。

  9. 六、栽培方法简介 吊袋栽培 地摆栽培 段木栽培 瓶栽 袋栽

  10. 第二节 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选择 装袋 灭菌 拌料 备种 备料 培养 接种 划口开穴 诱导耳基 吊袋处理 转潮 管理 出耳管理 采收

  11. 一、栽培季节选择 秋季:8月~9月制袋接种(需降温),10 ~11月出耳 春季:2月~3月制袋接种,4月~6月是出耳期。 以陕西南部气候为例,春季宜在2月中旬3月上旬制袋接种,4月下旬~5月底出耳。秋季宜在8月中、下旬制袋接种, 9月下旬 ~10月11月下旬出耳。

  12. 二、原料准备 • 料袋:折径17cm 长33cm 厚0.05mm • 颈圈:专用或自制,棉塞。 • 栽培料:棉籽壳、玉米芯、木屑、豆秆粉 • 配方: • 棉籽壳88.5%,木屑10%,生石灰0.5%,石膏1%,料水比1:1.2 ~ 1.3。 • 玉米芯56.5%,木屑30%,麸皮10%,豆饼粉2%,石膏1%,生石灰0.5%,料水比1:1.2 。 • 豆秆76%,木屑12%,麸皮10%,石膏1%,生石灰1%,料水比1:1.1 ~ 1.2。 • 杂木屑62.5%,麸皮10%,棉籽壳24%,豆饼粉2%,石膏1%,生石灰0.5%,料水比1:1.2 。

  13. 三、拌料与装袋 培养料处理、拌料(略) 每个料袋约装400g干料。 装料至2/3处,将料整平, 套上颈圈,塞上棉塞。 松紧适宜,中间打洞。

  14. 四、灭菌与接种 灭菌:灭菌锅内料袋之间不能过分挤压,常压灭菌8~12小时,立即停火。当温度降到90 ℃时,打开锅盖,用锅内余热将棉塞烘干,趁热出锅。 接种:料温降至30℃时开始接种;无菌操作,表面接种。

  15. 五、发菌管理 • 最适温度24~26 ℃ ,环境气温开始控制在26~28 ℃ 。菌丝吃料后控制在24~26 ℃ ,菌丝吃料1/3时要控制在22~24 ℃长弱,最后18 ~20 ℃。 • 空气湿度控制在55%~65%。 • 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 • 暗光培养。 • 及时翻堆检查。50~60天菌丝长满。

  16. 六、出耳前准备 • 去掉棉塞和颈圈,绑紧袋口。 • 划口开穴 • 摆放(吊袋或地摆) • 诱导耳基

  17. 覆盖草帘

  18. 七、出耳管理 降温:20℃~24℃,不能高于30℃。 增湿:空气相对湿度为85% ~ 90%。 光线:1000 Ix~1250Ix 通风调节:保持空气清新流畅。

  19. 采收与晾晒 当耳片充分舒展,耳基开始收缩,子实体腹面见白孢子粉时开始采收。采收前停水1~2天。

  20. 后期管理 采收后要进行消毒、杀虫。清理菌袋表面的耳基。 养菌:停水3、4天,减少光照 补水:喷重水或向袋内注水,使袋内栽培料含水量达到60%。 增加光照和空气相对湿度。大约10天后会出第二茬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