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心 电 图 检 查 Electriocardiogram(ECG)

心 电 图 检 查 Electriocardiogram(ECG). 诊断学教研室. 心电产生的原理 是心脏动作电位在体表的表现 1 心肌细胞的 RP 与 AP 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电位外正内负 去极化状态:细胞膜两侧电压外负内正. 心肌细胞除极及电偶形成. –. –. +. +. –. +. –. +. +. –. –. +. +. 除极方向. –. +. 心电波的方向与幅度 方向: 电极位置 ( 相对固定 ) 综合除极方向 ( 与心脏位置、结构和心 脏内电传导有关 ) 幅度:

amiel
Download Presentation

心 电 图 检 查 Electriocardiogram(ECG)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 电 图 检 查 Electriocardiogram(ECG) 诊断学教研室

  2. 心电产生的原理 • 是心脏动作电位在体表的表现 • 1 心肌细胞的RP与AP • 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电位外正内负 • 去极化状态:细胞膜两侧电压外负内正

  3. 心肌细胞除极及电偶形成 – – + + – + – + + – – + + 除极方向 – +

  4. 心电波的方向与幅度 • 方向: • 电极位置(相对固定) • 综合除极方向(与心脏位置、结构和心 • 脏内电传导有关) • 幅度: • 电势大小(心肌细胞数量) • 电极与心脏距离、电极方位与心肌除极 • 方向的夹角。

  5. 心脏为立体器官,心脏除极在多方向同时进行,其形成的综合除极向量(电位)大小与方向按力矩的合成原理确定心脏为立体器官,心脏除极在多方向同时进行,其形成的综合除极向量(电位)大小与方向按力矩的合成原理确定 A B 综合除极向量

  6. 体表心电图的导联系统与电轴 • 肢体导联(反映心脏上、下、左、右的电位变化) • 双极肢体导联:I、II、III •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 • 胸前导联(反映心脏前、后、 左、右 • 电位变化) • • 属单极导联: V1~V6

  7. 电轴系统:用于测量心脏额面综合除极电位的方向(间接反映心脏的部分传导和结构变化)电轴系统:用于测量心脏额面综合除极电位的方向(间接反映心脏的部分传导和结构变化) 电轴的确定:心脏除极的综合向量将在不同的肢体导联上产生相应的投影(即矢量代数和),因而从肢导联QRS矢量方向和代数和可反推算出综合除极向量的方向和大小。通常采用的是I、III导联。 以I导联正极方向为0度,6个肢导联依次相交 30度,形成6轴系统。正常电轴0-90度。

  8. 心电图的特征描述 • 包括三个参数: • 时间 由心电图记录速度即走纸速度确定 (25mm/秒) • 振幅振幅大小由定标单位确定 (1mm=0.1 mV) • 方向 • 电轴 确定综合除极方向 I、III • 电位 确定心脏额面解剖位置 avL、avF • 转位 确定心脏横断面解剖位置 V3

  9. 心电图的组成、命名及正常特征

  10. 异常心电图 心房、心室肥大 影响除极(QRS)的振幅、时间、方向和复极(ST-T) 右心房大(right atrial enlargement) : P波高尖,0.25mV, 称“肺型P 波” 左心房大(left atrial enlargement):P波增宽,>0.11s, 常呈双峰型, V1 ptf<-0.04mm.s “二尖瓣P” 双心房大 (biatrial enlargement):

  11. 左室心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1) 左室面电压高 Rv5>2.5mV 或 Rv5 + Sv1> 4.0mV(M), >3.5mV (F) RI > 1.5 mV, RavL> 1.2mV, RavF >2.0 mV 或 RI + SIII>2.5mV 2) 电轴左偏, 但不超过-30度 3) QRS>0.10s, 但不超过0.12s 4) 并存ST-T改变

  12. 右心室肥大(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右室电压高: V1 R/S1或Rv1 +Sv5 > 1.05 mV, aVR R/S或Q/q1 电轴右偏,>90度 ST-T改变:V1 T波双向、倒置,ST段 压低的特征 双侧心室肥大(biventricular hypertrophy): 可表现正常或某一心室大或双侧心室大 的特征

  13. 心肌缺血与ST段异常改变 心肌缺血时主要影响心室的复极过程(ST-T),正常心室复极从心外膜开始 根据心肌受累的层次,可大致分为两类ECG改变 心内膜缺血 T波高尖,ST段压低: 水平型、下垂型 心外膜缺血 T波倒置,ST段抬高

  14. 心肌梗死(myocardiol infarction) 心肌梗死是心肌严重缺血并持续的结果,其病理变化是从缺血到坏死的渐变过程,因此其心电图改变也是从缺血到梗死的渐变过程。 心梗的病理变化 缺血、损伤、坏死 相应的心电图改变 缺血性T波、损伤性 ST段改变、坏死Q波

  15. 心梗心电图诊断 定性: 病理性Q波: 定位:根据病理性Q波出现的导联 下壁:II、III、avF 前壁:V1-V6 侧壁:I、avL、V5-V6

  16. 定期:主要根据ST-T变化 早期(超急期) 急性期 近期(亚急期) 陈旧期 R Q波 Q Q T 正常 ST  不典型:无Q波形成、无 ST段抬高, 仅有 T波倒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