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第五章 句读

第五章 句读. 第一节 句读的名称、符号和位置. 一、 句读的名称 “ 句读 ” 一词最早出于东汉何休 《 公羊传 解诂 · 序 》 。 句读的别称有:句投、句断、句度、句 逗等。 句和读的区别:语气绝为句,半绝为读。. 二、句读的符号 1. 点号:①芝麻点 、 ②圆点 · 2. 圈号: ○ 3. 钩勒号: ( 主要用来标志古书段落 和章节的划分。 ) “ 、 ” 在 《 说文 》 中作为一个字收入, 古音读为 “ 逗 ” ,今音读为 “ 主 ” 。 三、句读的位置 旁点为句,句中点为读。.

amos-myer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句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句读

  2. 第一节 句读的名称、符号和位置 一、 句读的名称 “句读”一词最早出于东汉何休《公羊传 解诂·序》。 句读的别称有:句投、句断、句度、句 逗等。 句和读的区别:语气绝为句,半绝为读。

  3. 二、句读的符号 1. 点号:①芝麻点 、 ②圆点 · 2. 圈号: ○ 3. 钩勒号:(主要用来标志古书段落 和章节的划分。) “、”在《说文》中作为一个字收入, 古音读为“逗”,今音读为“主”。 三、句读的位置 旁点为句,句中点为读。

  4. 第二节 误读的表现和原因 一、误读的表现 1. 当断而失断 例: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 胃之两焦,以溉五脏。(《灵枢经白话解》第389页人卫出版社1963年版)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 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伤寒论集注》第269页,人卫出版社1957年版)

  5. 2. 不当断而误断 例:凡人大劳、大欲、及病后、久病 后,气血两虚,阴阳并竭,名为四损。 (《温疫论评注》第282页,人卫出版社 1977年版) (葛根汤方)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 似有汗,不须啜粥,餘如桂枝法,将息及 禁忌。(《注解伤寒论》第67页,人卫出 版社1972年版)

  6. 3. 当属上而误为属下 例:嗣后论之者,纷纷不止数十家, 皆以伤寒为辞。(《温疫论评注》第1页) 按隋志作全元越。南史作金元起。并 讹,今从新唐志,改考史。王僧孺死在监 二年。则元起当齐梁间人。(《中国医籍 考》第15页)

  7. 4. 当属下而误为属上 例:旋复花。味咸温。主结气胁。下 满。(《神农本草经》第103页,商务印书 馆1955年版) 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 汤药。(《备急千金要方》第2页,人卫出 版社1959年版) 以上例见讲义第26~28页。

  8. 二、误读的原因 1. 不辨词语意义 2. 不明语法规律 3. 不晓医药道理 4. 不谙文史知识 5. 不知文字讹误

  9. 三、句读的方法 1. 要仔细阅读原文,不要疏漏。 2. 要胸有全局,从大到小,逐层处理。 3. 要确切了解词义文意。 例: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 胃之两焦,以溉五脏。

  10. 4. 要充分利用古汉语的语法标志。 (1) 语气词 • 句尾:乎、耶、欤、哉、焉、耳、 矣、也。 • 句首(发语词):盖、夫,今夫、 若夫、且夫。 (2) 叹词:噫、嘻、吁、嗟乎、呜呼。 独立成句。

  11. 时间副词常置于句首:今、昔、今者、 向者、古者。 • 某些连词常置于句首:苟、故、则、 抑。(“而”一般在句中) • “是”常作代词,当全句主语,置于句 首。 (6) “曰”后通常点开。

  12. 5. 要充分利用古文的习惯句式。 • 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 ……者,……也。 (2) 被动句: 为……所……,见……于……。 (3) 疑问句: 奈……何,不亦……乎。 得无……乎,何……之有。 (4) 提宾句: 唯……是(之) ……。

  13. 6. 要充分利用文体特点 (1) 韵文 (2) 对偶和排比 7. 要掌握一定的文史知识。 8. 要注意复核和调整 (1) 阅读全文 (2) 断句(全部用“○”号。) (3) 加标点 (4) 复核调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