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移动通信技术 ( 第 2 版 )

移动通信技术 ( 第 2 版 ). 第 6 章 PAS 到 iPAS 的发展 及技术应用. 第 6 章 PAS 到 iPAS 的发展 及技术应用. 内容 PAS 的概念、特点、组成、关键技术及通信过程 iPAS 系统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第 6 章 PAS 到 iPAS 的发展 及技术应用. 重点 PAS 的概念、组成、关键技术及通信过程 mSwitch iPAS PAS 基本结构 难点 PAS 信道分配技术、切换与漫游技术 mSwitch iPAS PAS 基本结构 目的和要求 掌握 PAS 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及特点

amo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移动通信技术 ( 第 2 版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移动通信技术(第2版) 第6章 PAS到iPAS的发展及技术应用

  2. 第6章 PAS到iPAS的发展及技术应用 • 内容 • PAS的概念、特点、组成、关键技术及通信过程 • iPAS系统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3. 第6章 PAS到iPAS的发展及技术应用 • 重点 • PAS的概念、组成、关键技术及通信过程 • mSwitch iPAS PAS基本结构 • 难点 • PAS信道分配技术、切换与漫游技术 • mSwitch iPAS PAS基本结构 • 目的和要求 • 掌握PAS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及特点 • 理解PAS的关键技术 • 理解mSwitch iPAS PAS基本结构

  4. 6.1无绳电话系统的发展及技术应用 • 概念 • 市话网的延伸和补充 • 双工系统 • 早期:室内使用,代替室内用户线 • 系统原理 • 组成:基站和手机(均有一套收发信机) • 原理: • 手机(子机)放在基站(母机)的机座上时,收发信机均不工作,基站对手机充电。 • 当手机从机座取下时,收发信机进入工作状态 • 用户可通过手机拨发电话,由基站接收并送入市话网 • 有电话呼入时,手机和基站一起振铃,用户可选择一个接听

  5. 主要系统 • CT-1(第一代模拟系统) • 一个基站对一个或多个手机 • 小范围使用 • 缺点:音质差、频率利用率低、串扰严重、保密性差、容量小、易被盗打 • CT-2 (数字无绳电话系统) • 主要技术:TDD、FDMA、ADPCM • 组成:手机、基站、网管中心、计费中心 • 特点: • 室内、室外 • 慢速移动 • 没有位置登记和切换功能,只能呼出,不能呼入一旦通信建立,即可获得双工通信 • 频率利用率高,语音质量、抗干扰、保密性远优于CT-1

  6. 6.2PAS • PAS概念 • PAS的功能及特点 • PAS系统的组成 • PAS的关键技术 • PAS的通信过程

  7. 主要技术与参数 • 频率:1.9~1.915GHz基站信道数:4/8空中信号速率:384kb/sRP输出功率:500/200/10mWPS、FSU输出功率:10mW每帧时长:5ms从RPC到RP的最大连接长度:3.5km(φ0.4mm);5.0km(φ0.5mm) • TDD、TDMA/FDMA信道动态分配(新的切换技术)话音编码:ADPCM(32kbit/s)调制:QPSK

  8. 6.2.1 PAS概念 • 概念: • 利用无线环路技术通过V5接口,充分利用固定电话网络资源,实现的个人通信接入方式 • 每个用户一个电话号码,利用手机或固定无线单元进行信息交换 • 定位为:固定市话的无线接入 • 市话网的延伸和补充 • 基于日本的PHS无绳电话系统 • 与移动电话网相似的结构,利用智能网技术解决漫游问题;覆盖区小,基站量大

  9. 6.2.2 PAS的功能及特点 • 功能 • 所有固话新业务 • 漫游、切换等移动性功能 • 报警定位、120急救呼叫功能 • 高速数据通信功能、ISDN服务:语音、数据、图像无线上网

  10. 特点 • 从用户角度 • 经济适用(单向付费、市话费率) • PS体积小,重量轻,待机通话时间长 • 功能完备:固话功能、移动功能、双机一号、虚拟号… • 语音质量好,保密性强(固话的音质、高于固话的保密性) • 绿色环保 • 从运营商角度 • 建网周期短,组网灵活 • 投资少,成本低 • 市场需求大,产出率高,回收期短

  11. 从技术角度 • 高密度 • 有线的音质 • 多业务种类 • 部署方便 • 透明的本地交换机集成 • 采用V5接口 • 抗多径干扰 • 安全性好 • 保密性好 • 手机电池寿命长 • RPC供电的RP,大功率RP • 多传输线路综合应用 • 室内信号覆盖差 • 切换频繁,有语音中断现象 • 移动速率低,RP数量大

  12. PAS提供的业务 • 数据业务:无线Internet接入 • 速率:32kbit/s、64kbit/s的接入,最高128kbit/s • 用户、网络侧增加少许设备 • C-Mode:手机直接无线上网 • 短消息业务 • 定位业务 • 定位精度高,50m内 • 切换中更新基站编号CS-ID----实现跟踪 • 业务功能:呼叫定位、位置查询、 跟踪 • 系统组成:定位服务中心PSLC、定位服务系统

  13. 6.2.3PAS系统的组成

  14. 局端设备COT(RT) • 向市话交换机LS提供模拟或数字接口 • 空中话务控制器ATC • 可选的交叉连接设备 • 通过E1与多个RT连接提供RT间漫游 • 提供大范围无缝覆盖移动业务,并节省系统漫游软件费用 • 基站控制器RPC/CSC • 核心控制设备 • RPC通过最多4条E1与RT相连 • 接收基群信号,提取时间信号;向各RP馈电,话路集线控制,完成协议转换把时钟传给RP,实现同步工作 • RPC可与LS放置在一起,也可用传输线放置在远端

  15. 基站RP/CS • 通过空中接口与用户单元相连,通过双绞线与RPC相连 • RP通过双绞线馈电,并具有动态信道自动分配功能 • 类型 • 500mW基站:覆盖半径为2.5km,有4对外线,8根天线,可提供7路话音和1路控制信号 • 200mW基站:覆盖半径为1.5km,有1对外线,4根天线,可提供3路话音和1路控制信号 • 10mW基站:覆盖半径为150m,有1对外线,2根天线,可提供3路话音和1路控制信号 • 天线:不同增益、不同方向性、不同倾角的天线应用于不同的RP、不同的环境和地形地物状况

  16. 用户终端 • 手机PS • 固定用户单元FSU • PAS与固定标准电话机间接口设备提供无线接口、标准电话机接口 • 供电:外部交流电通过AC适配转换成DC供电同一电源供电的固定标准连接3台电话机 • 网管系统NMS • 对整个网络进行集中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

  17. 6.2.4 PAS的关键技术 • PAS工作频段与多址技术 • 信道结构 • 微蜂窝与信道动态分配技术 • 切换 • 漫游 • PAS中的协议

  18. 1. PAS工作频段与多址技术 • 频段:1.9~1.915GHz ----1.9GHz1895.15~1917.95MHz(总带宽:22.8MHz) • 频道间隔:300KHz每个基站所用载频:f=1895.1+0.3×(N-1)MHz • 载频数:77(1~69:话务;70~77:控制) • 我国PAS实际使用频段:18~67号频点 • 多址技术:FDMA/TDMA双工方式:TDD(时分双工)

  19. 信道结构 • 多载频时分双工、基于TDMA结构的动态信道分配方式 • 时隙帧结构 • 时隙: • 时隙×8帧(5ms)每时隙:5/8=0.625ms空中速率:240/0.625=384kbit/s

  20. 信道结构 • 前4个时隙下行,后4个时隙上行,提供4个双向信道 • 任选一个信道作CCH,其余3个作TCH • 通信繁忙地段,可作基站捆绑

  21. 2.信道动态分配技术 • 概念 • PAS不为每个RP分配固定的使用频率,在通话建立过程中,自行分配最佳的频率与信道 • 载波侦听电平----RSSI第1、2电平侦听信道优先级:已被选定的信道:优先级+1已被拒绝的信道:优先级-1

  22. 分配过程 • PAS手机首选优先级最高的频率号F#和时隙号S# • 对所选的F#、S#信道进行干扰电平测试 • 如所监测到的干扰电平值低于第一门限电平26dBμV(-87dBm),就选用该信道。否则进入第4步 • 选择下一个优先的频率号F#和时隙号S# • 重复上述第2至第4步,直到找到可用信道为止 • 如果没有可用信道,则按照上述第1至5步,以第二门限电平40dBμV(-73dBm)为标准进行监测比较,直到找到可用信道为止

  23. 3.PAS的切换 • PAS微蜂窝技术基站覆盖范围小,切换频繁 • PS、RP均在监测信号强度RSSI和误码率BER • 任一方测得参数不满足阈值时,RP和PS均可发起切换 • 切换参数 • 切换选择电平A(32 dBμV):低于A开始搜索其他RP • 切换保持电平B(26 dBμV):低于B准备切换到其他RP • 切换电平C(24 dBμV):低于C切换到其他RP • 目标基站电平D( 32dBμV)切换到的目标RP信号必须大于32dBμV • PS或RP测得误码率>10-6时,也将执行切换

  24. 切换过程 手机在基站附近时可收到很强的信号,当用户远离该基站时,信号逐渐减弱 • 当手机接收到的基站信号变弱,到低于切换选择电平32dBμV时,手机开始搜索其他基站 • 当信号减弱到切换保持电平26dBμV时,手机开始准备切换 • 当信号降低到切换电平24dBμV时,手机开始切换,此时手机要切换到的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应在32dBμV以上 • 当 PS或RP测得误码率>10-6时,执行切换 • 手机本身有自动执行切换功能 • 在切换过程中有短暂的语音中断现象 • 在切换过程中,不需要网络端监控

  25. 4.PAS的漫游 • 基于ATC技术的RT间漫游 • 当用户归属RT区漫游到访问RT时,ATC对其进行注册 • 在归属RT外的RT区呼叫时,ATC将呼叫导向归属RT • ATC将从归属RT来的呼叫导向用户可能到达的访问RT • 归属RT到访问RT的连接通过分配给用户的交换机端口进行 • 通话中的切换

  26. 基于S-ATC的RT间漫游 • 当手机用户从归属RT(RT1)漫游到访问RT(RT2),用户发出注册请求,RT2检查是否是漫游用户 • 是,RT2负责向S-ATC发送路由申请和该用户的鉴权码,S-ATC收到后,向归属RT鉴权后完成注册 • 漫游通话切换

  27. C3与C4间漫游 • C3与C4间漫游引入P-GT节点解决漫游话务处理问题 • C4局间的漫游是通过设在C3局的P-GT实现 • C3局所有的ATC通过E1与P-GT相连 • 各C4的出局漫游可经过各局的根节点(ATC或CATC)连接到P-GT上 • C3与C4间的漫游属城际漫游 • 话务处理

  28. 6.2.5 PAS的通信 • PAS的空中接口 • 每载频4个TDMA/TDD信道任选一个为CCH,其余为TCH • 信道自动分配 • 分集收、发通过TDMA的RF开关控制

  29. 控制信道的复帧结构 • 复帧周期100ms(20个5ms 的帧)共20×8=160个时隙(80个上行,80个下行,共80个控制信道) • 间隔分配方式,同一地区正常工作RP数为40个

  30. 本地通信过程 • PS主呼 • PS被呼

  31. 鉴权 • 越区切换

  32. FSU主呼 • FSU被呼

  33. 3.异地漫游通信 • RT内的漫游 • 城市内的漫游 • 较小城市内的漫游 • 较大城市内的漫游 • 城际间的漫游

  34. 6.3 iPAS • iPAS=IP+PAS • WACOS概述 • mSwitch iPAS

  35. 6.3.1 WACOSiPAS • 概念 • 基于下一代网络(NGN)的综合解决方案 • 无线接入概念创新地应用于传统PSTN • 采用:功能强大的运行支持系统; 多协议网关;IP信令网络

  36. 1.系统特点 • 采用功能强大的服务器群 • 支持大量先进的功能和业务 • 支持SS7、Q.931及V5.x等协议 • 功能强大的IP信令网络 • 支持各种无线接入技术 • 针对运营商不同情况提供解决方案 • 极大的系统容量 • 支持漫游和越区切换 • 向未来网络的平滑过渡 • 系统扩展线性灵活、高可靠性、高密度、有线的音质、抗多径干扰、通信安全可靠、保密性强、绿色环保……

  37. 2.体系结构 • 组成

  38. WACOS iPAS 网关(GW) • 位置:分布于本地交换中心 • 作用:实现不同协议相互转换 • 协议:Q.931、SS7、V5.x、TUP、SNSP… • 连接: • 通过E1与LE、RPC相连,传语音TDM信号 • 通过IP与OSS相连,实现控制与管理

  39. WACOS iPAS运行支持系统(OSS) • 一组服务器 • 作用:实现IP信令、网管、用户管理、计费、漫游控制、系统/用户交互…… • 连接:用远程接入服务器RAS前端,实现到各GW的IP互联

  40. 无线接入子系统:与PAS相同 • IP信令网络 • 作用:实现网关间及网关与OSS间通信 • 组网方式 • GW与OSS均在中心局:通过LAN连接各GW、OSS • OSS在中心局,GW在LE附近:通过WAN互联OSS与GW;通过LAN互联各OSS服务器

  41. 3.系统工作原理 • 漫游注册 • 本地网关:分配PTN 被访网关(异地):分配RTN • TS中用户信息表 • 漫游注册:TS信息更新(动态维护) • 系统协议框架 • GW-PSTN:SS7(No.7) • GW-OSS:IP/SNSP • W-RPC:Q.931 • RPC-RP:专用接口协议 • RP-PS:RCR STD-28

  42. 网络同步 • 主从同步主时钟:交换网络提供(高稳定度、高精度) • 鉴权 • 鉴权密码、RAND • F算法 • 结果比较

  43. 不同等级的漫游 • 同一RPC内RP间 • 同一GW内,RPC间 • 不同GW间 • 不同WACOS iPAS间 • WACOS iPAS与PAS间 漫游与切换过程与PAS中类似

  44. 6.3.2 mSwitch iPAS • mSwitch • iPAS系统则是基于mSwitch的具体应用 • mSwitch是面向NGN的软交换网络产品(全IP) • 可升级( mSwitch、 iPAS ) • 实现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的演进,并有效结合 • 支持多种标准协议多用户业务类型接入、多业务提供 • 分离业务、控制、传输、接入层,提供开放、标准接口

  45. mSwitch iPAS版本的演进 • iPAS1.x、iPAS2.0、iPAS2.02 • iPAS2.4 — mSwitch2.2 • iPAS2.4.5 — mSwitch2.4 • iPAS2.5 — mSwitch2.5 • iPAS3.0 — mSwitch3.0 • mSwitch3.2 • mSwitch4.0 mSwitch2.4及以后的版本中,系统采用新的硬件平台

  46. mSwitch iPAS系统特点 • 基于全IP的mSwitch平台 • 多业务统一平台 • 多协议iPAS节点(Node) • 支持SS7信令点共享 • 支持高速IP总线 • 同时支持无线与有线接入 • 支持大量先进的功能和业务 • 采用高性能的软交换平台 • 采用功能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 • 先进的IP信令网络 • 针对运营商不同情况提供解决方案

  47. mSwitch iPAS体系结构 • 组成 • 网关子系统(iPAS Node) • 无线接入子系统 • 有线接入子系统 • 事务处理子系统(TS) • 网络管理子系统(NMS) • 运行支持子系统(OSS) • 应用服务子系统 • 安装应用软件的两大硬件平台 • WACOS统一网关平台 • Sun服务器硬件平台

  48. (1)网关子系统

  49. 组成:iPAS网关、iPAS节点和SG • 连接: • 通过E1与PSTN的LE、RPC/CSC、AN接入设备相连,传输语音和数据业务 • 通过IP与其他业务控制、及OSS通讯 • 体系结构:主/从堆叠形成iPAS Node • 实现SS7信令点共享 • 从iPAS2.4.5始,用SG提供多GW统一信令连接 • SG负责信令连接,iPAS GW只负责语音连接 • SG集中提供信令连接,不改变原话音中继及呼叫处理方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