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3

《 直流电路 》 教材分析

《 直流电路 》 教材分析. 北京十中 周戟. 一. 本章的作用和地位. 本章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加以充实和提高,是第一章静电场的知识延伸和应用,本章的电动势就是来源于在上一章电势差的概念,电路中常说的电能,其本质是上一章学习的电势能等。也是今后学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定义式的建立、是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交变电流的电流瞬时值和峰值概念建立的基础。本章所学习的电流、电动势等物理概念以及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物理规律贯穿在整个电学各章之中 。. 二、本章教学目标要求. 1. 观察并尝试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初步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ang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 直流电路 》 教材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直流电路》教材分析 北京十中 周戟

  2. 一.本章的作用和地位 • 本章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加以充实和提高,是第一章静电场的知识延伸和应用,本章的电动势就是来源于在上一章电势差的概念,电路中常说的电能,其本质是上一章学习的电势能等。也是今后学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定义式的建立、是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交变电流的电流瞬时值和峰值概念建立的基础。本章所学习的电流、电动势等物理概念以及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物理规律贯穿在整个电学各章之中。

  3. 二、本章教学目标要求 • 1.观察并尝试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初步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 2.初步了解多用表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表 • 3.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 • 4.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 5.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 6.知道焦耳定律,了解焦耳定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 7.通过实验,观察门电路的基本作用。初步了解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 8.初步了解集成电路的作用,关注我国集成电路以及原器件研究的发展情况

  4. 三、本章高考要求

  5. 本章高考实验说明

  6. 〔新〕第二章 直流电路1欧姆定律2电阻定律 3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4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5学生实验: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6焦耳定律 7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8逻辑电路 和控制电路 〔原〕第十四章 恒定电流一、欧姆定律二、电阻定律 电阻率三、半导体及其应用四、超导及其应用五、电功和电功率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七、电压表和电流表 伏安法测量电阻

  7. 四、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欧姆定律,重点是部分电路的基本规律、电阻定律、电动势、内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难点是伏安特性曲线、电路的分析、电路的连接和实际操作电路、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以及实用的多用表。高考的热点是电路的动态分析、电路故障分析及电学实验。

  8. [知识网络] 欧姆定律 电流、电压、电阻 电阻定律 串联、并联的规律 串联、并联及应用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 伏安法测电阻 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 电路直流 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焦耳定律、电功、电功率、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使用多用表 应用 逻辑电路和控制电路 实验

  9.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测定金属电阻率 实验 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 练习使用多用表

  10. 五、本章课时建议 • 本章分为三部分: • 第一部分:第1-3节,每节各2课时,共6课时(主要介绍部分电路的基本规律) • 第二部分:第4-7节,第4节2课时,其他各1课时,共5课时(主要介绍闭合电路的相关知识、电动势、内阻、电路中能量的变化、多用表的使用) • 第三部分:第8节,1课时(体会逻辑电路在生活中的意义。) • 章节复习 1课时 • 习题课 2课时 • 总共15课时

  11. 第一节 欧姆定律 知识解析 1、形成电流的条件 :自由移动的电荷和电压 2、电流强度(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强度。 3、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I=nqvs

  12. AB之间圆柱体内自由电荷单位时间内都通过截面B,在这个圆柱体内的自由电荷数为nvs ,这些自由电荷的总电量是nvsq ,自由电荷在单位时间通过的截面B的电流I= nvsq

  13. 例题:如果电解电池在1秒钟内共有5×1018个二价正离子和1×1019个一价负离子穿过某截面,那么其电流强度是( ) A. 3.2A B. 1.6A C. 0.8A D. 0 点拨:

  14.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伏安特性曲线 教学建议 1、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2、通过实验探究:用图像的方法,来理解电阻的定义。图像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 3、通过学生-研究性实验来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采用方法:问题的提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读取数据-数据处理-分析论证

  15. 让学生讨论: 1、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图中能得到哪些物理量,斜率表示什么?) 2、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已遇多次,有哪些?例: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容、电流强度等 3、欧姆定律的因果关系、适用条件 如:同一电阻,电流I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同一电压U,电流I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适用的条件:金属导体和电解液

  16. 拓展: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认识

  17. 第二节电阻定律 • 教学要求: • 深化对电阻的认识,理解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 • 了解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 • 经历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探究过程,体验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 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方法研究-----实验操作等探究过程,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 通过对不同材料电阻率的介绍,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的意识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18. b c d a V V V V 教学过程和建议:把理论探讨和实验探究结合起来 • 探究方案一 • 1、根据上节内容提出问题(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呢?) • 2、猜想 • 3、讨论实验方案:控制变量法 • 4、设计实验 • 5、分组实验 • 6、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交流 a 和 b :长度不同 a 和 c :横截面积不同 a 和 d :材料不同

  19. 探究方案二 1. 理论分析导体电阻跟长度的关系 一个导体,可以把它看成是由n段相同长度、横截面积的同样导体串联而成的。 2. 理论分析导体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 一个导体,可以把它看成是由n股相同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并联而成的。 3. 实验探究导体电阻跟材料的关系; 可以取不同长度、横截面积、不同材料的导体进行实验。(探究不同材料比例常数)

  20. 根据探究实验结果得出---电阻定律 定义: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R=ρL/S (ρ为材料的电阻率,由导体的导电性决定。电阻率与温度有关,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1. 教学建议:通过演示实验 认识“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2. 第三节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 教学要求 1、掌握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等效电阻、电流或电压分配、功率分配,并能熟练地用它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 2、理解电流表改装的原理,知道电表内阻对测量的影响. 3、理解滑动变阻器限流和分压的原理. 本节采用等效的思想,对电路进行分析。引入了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概念.了解电路中各点电势的升降, 对解决电路问题画等效电路图很有帮助  

  23. A V 一个电压可读的大电阻 一个电流可读的小电阻 电表的改装 • 让学生把电流表、电压表看作可读数的电阻 • 让学生了解表头 • 表头的内阻Rg • 表头的满偏电流Ig • 满偏电压Ug的含义

  24. 限流和分压电路(难点)

  25. 伏安法测电阻

  26. 判定待测电阻的大小方法:测大用内,测小用外判定待测电阻的大小方法:测大用内,测小用外 R<<RV R为小电阻 R>>RA R为大电阻

  27. 第四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教学要求 1、知道电动势和内阻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电动势表征了电源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特性,是一个确定的量。 2、创设环境使学生从差异中发现问题和矛盾,从实验探究中领悟物理概念的提出、理解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动势的关系U=E-Ir,会解释测得的电源路端电压区别于电源电动势的原因 3、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并会用它来计算电路问题

  28. 第六节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课时 E r内 供电部分 R外 用电部分 [知识点解析]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在含电源在内的全电路中电流I= 或E=IR外+Ir内=U外+U内

  29. 第六节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课时 [知识点解析] 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1)路端电压:外电路两端的电压。 (2)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是由电源本身决定的,不随外电阻的变化而变化,而电流、路端电压是随着外电路电阻的变化而变化的。 ①R外↑I总= 得I总↓U路=E-Ir内 得U路↑ ②外电路断路时,R外=∞ I总=0 U路=E ③外电路短路时,R外=0 I总= U路=0

  30. 第六节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课时 [教学建议] 电动势的概念在高中是个难点,用非静电力做功的办法去讲,由于学生对什么是非静电 力并不清楚,本书为降低难度,回避了这种讲法。而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对比分析、充分讨论,对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并进一步认识电动势的概念。通过探究小灯泡变暗的原因,提出电源内阻的概念。

  31. [教学建议] 为了得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要得出电动势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的关系(E=U+U′).课本是通过讨论交流、论证推导、理论探究例题分析,最后回归到开始引入的问题,并分析解决。本节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等效电源的思想,把实际电源等效为理想电压源与内阻串联,由闭合电路中电势升降的办法,推理得出U=E-Ir.采取这种讲法容易讲清道理.

  32. 第五节 学生实验: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教学要求 1、掌握测量电源电动势与电源内阻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根据物理规律设计物理实验 3、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 4、会用公式法和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5、了解误差的产生

  33. 实验电路图 实验原理:E=U+Ir E、r一定 求出:E、r,原理简单,但偶然误差很大

  34. 误差分析 甲图 真实值 E测﹤E真 r测 ﹤ r真 适用于RV>>r 测量值

  35. 误差分析: 真实值 E测 = E真 r测 > r真 适用于RA<<r 测量值 乙图

  36. 实验方法 A v 由于中学器材易满足RV远大于r,故学生实验采用甲图。 用公式的方法算平均值和图像的方法处理数据 电源要选取内阻较大的电池,从而使得路端电压变化较为明显。可以用较为旧的电池. 甲图

  37. 实验电路及其实物连线图 A v 甲图 注意:电压表应连在电源和电键的两侧,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及电阻触头的位置

  38. 把所测量的数据代入U = E−Ir, 计算出 , 同理,把其它几组 r2、r3、E2、E3算出来, 用公式, 即为所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数据处理 ① 平均值法

  39. U/V 1.5 1.0 0.5 0 0.5 0.3 0.4 0.1 0.2 I/A 乙 U/V 1.5 1.0 0.5 0 0.1 0.2 0.3 0.5 0.4 I/A U/V 1.5 1.4 1.3 1.2 1.1 0.2 0.5 0.4 0.1 0.3 I/A 丙 ②图象法 注意: 在画U-I图像时,要使较为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点偏离直线太远可舍去不予考虑。这样做可使误差减小。 * * * * * * 甲 纵轴交点:E(电源电动势) 横轴交点:Im(短路电流) 斜 率:r (电源内阻)

  40. A E=I 1(R1+r) E=I2 (R2+r) 其他方法一:电阻箱和电流表测定法 R1 A R2

  41. E= U1 + U1r / R1 E= U2 + U2r / R2 其他方法二:电阻箱和电压表测定法 R1 R2 V V

  42. 其他方法三:用一只电压表粗测电动势 • 直接将电压表接电源两端,所测量值近似认为是电源的电动势E,需满足RV>>r

  43. U/ I/ 例1. 一位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见表。试根据这些数据在下图中画出U—I图线,并根据图线读出电池的电动势E= ,电池的内阻 r = Ω . 1.48 0.75 · · · · · ·

  44. 2010朝阳一模 (2)某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已知干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5V,内阻约为1Ω;电压表(量程03V,内阻3KΩ),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1.0Ω),滑动变阻器有R1(最大阻值10Ω,额定电流2A)和R2(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0.1A)各一只。

  45. ①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 R1____________。(选填“R1”或“R2”) ②根据图甲在实物图乙中连线使之为实验电路。 ③在实验中测得多组电压和电流值,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压与电流关系图线,根据图线求出的电源电动势E=__1.47_____V,内阻r=__0.93_____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