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第 四 章 十 七 世 纪 文 学

第 四 章 十 七 世 纪 文 学. 第 一 节 概 论 第 二 节 法 国 文 学. 第 一 节 概 论. 十七世纪欧洲进入近代史时期。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平衡,文化发展也不平衡,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思想体系。英法两国文学得到迅速的发展与繁荣。十七世纪意大利 ﹑ 西班牙 ﹑ 德国文学衰落,俄国文学发展缓慢。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四 章 十 七 世 纪 文 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四 章 十 七 世 纪 文 学 • 第 一 节概 论 • 第 二 节 法 国 文 学

  2. 第 一 节概 论 • 十七世纪欧洲进入近代史时期。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平衡,文化发展也不平衡,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思想体系。英法两国文学得到迅速的发展与繁荣。十七世纪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文学衰落,俄国文学发展缓慢。 • 十七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文学中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论清教徒在宗教外衣下进行革命的意义。诗人和政治家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弥尔顿取材于《圣经》的三部杰作,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悲剧《力士参孙》。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与宫廷颓废文学的斗争。约翰·班扬(1628—1687)的梦境寓言小说《天路历程》(1678—1689)。约翰·屈莱顿(1631—1700)是王政复辟时期官方的“桂冠诗人”、文艺批评家。

  3. 第 二 节 法 国 文 学 • 一、概 述 十七世纪法国文学的主潮是古典主义文学。法国古典主义以笛卡儿(1596—1650)的唯理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唯理主义哲学直接影响文艺理论家制定文学理论和创作法则。法国古典主义创始人、诗人法兰索亚·德·马雷伯(1555-1628)主张文学为王权服务,讴歌君主专制制度。他的改革与主张得到当时的枢机大臣黎塞留的支持。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分期。三、四十年代为前期,六、七十年代为后期。前期代表作家毕尔·高乃依(1606-1684)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者。《熙德》(1636)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作后期代表作家若望·拉辛(1639-1699)的悲剧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 文论家尼古拉·布瓦洛(1636-1711)的《诗的艺术》(1674)被人们称作法国古典主义的文艺法典。若望·德·拉·封丹(1621—1695)的《寓言诗》被誉为“巨型喜剧”,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

  4. 第 二 节 法 国 文 学 • 二、莫 里 哀(1622—1673) 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中杰出的喜剧诗人,欧洲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莫里哀的生活。 早期创作:风俗喜剧《可笑的女才子》(1659)、《丈夫学堂》(1661)、《太太学堂》(1662)。《太太学堂》是莫里哀性格喜剧和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开端。莫里哀从资产阶级观点出发,论喜剧反映生活、喜剧的教育作用等问题(《太太学堂的批评》)。 1664—1669年是莫里哀创作的繁荣时期。讽刺喜剧《伪君子》(1664—1669)、《堂·璜》(1665)、《恨事者》(1666)、《屈打成医》(1666)、《悭吝人》(1668)、《乔治·唐丹》(1668)。 晚年创作,充分运用民间戏剧体裁。芭蕾舞喜剧《醉心贵族的小市民》(1670)、《心病者》(1673)以及具有滑稽剧特色的“情节喜剧”《史嘉本的诡计》(1671)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

  5. 第 二 节 法 国 文 学 • 关于《伪君子》。 《伪君子》是古典主义“性格喜剧”的典范作品。《伪君子》的情节结构与主题思想。喜剧的“楔子”(第一幕),喜剧的开端(第二幕),喜剧的发展(第三幕),喜剧的高潮(第四幕),喜剧的结局(第五幕)。 《伪君子》的人物形象。答尔丢夫是喜剧的中心人物。答尔丢夫是教会势力和封建贵族的代表。答尔丢夫作为宗教骗子的伪善本质与作为没落贵族的腐朽本质。答尔丢夫的典型意义。侍女桃丽娜是作者歌颂的正面人物。奥尔恭的形象。 《伪君子》的艺术特点。戏剧结构精巧,情节发展紧凑,人物刻画深刻。喜剧性的戏剧冲突与悲剧的场面相交织。喜剧的夸张手法和讽刺效果。《伪君子》与古典主义法则。《伪君子》的局限性。 莫里哀的创作特点及其在戏剧发展史上的地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