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追寻化学印入社会的足迹

追寻化学印入社会的足迹. 戴延凤 博士 南昌大学化学系、基础化学实验中心 E-mail : yfdai@ncu.edu.cn Tel : 3969496 QQ : 744122089. 目录. 化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事件 候德榜 — 中国近代化学史上的明星 化学与能量利用 化学小知识. 化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事件. 消毒剂的发现 Alfred Nobel 与硝化甘油 青霉素的发现 人工固氮. 消毒剂的发现. 19 世纪 60 年代,英国外科医生的困惑: 有些病人手术后伤口感染化脓而死亡

Download Presentation

追寻化学印入社会的足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追寻化学印入社会的足迹 戴延凤 博士 南昌大学化学系、基础化学实验中心 E-mail:yfdai@ncu.edu.cn Tel:3969496 QQ:744122089

  2. 目录 • 化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事件 • 候德榜—中国近代化学史上的明星 • 化学与能量利用 • 化学小知识

  3. 化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事件 • 消毒剂的发现 • Alfred Nobel 与硝化甘油 • 青霉素的发现 • 人工固氮

  4. 消毒剂的发现 • 19世纪60年代,英国外科医生的困惑: 有些病人手术后伤口感染化脓而死亡 • 当时,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已发现病菌侵入生物体——引起肌体腐败变质 • 也发现加热法可灭菌,但不能用于病人身体的灭菌

  5. 一天傍晚,英国外科医生利斯特在爱丁堡郊外的一条林荫小道上散步。突然被一个奇怪的现象吸引住了一天傍晚,英国外科医生利斯特在爱丁堡郊外的一条林荫小道上散步。突然被一个奇怪的现象吸引住了 • 路旁一条满是污水的沟里,长着许多青翠碧绿的水草和浮萍,污水看上去显得清亮,也没有臭味。 • 利斯特认为这里面一定有问题,并着手研究。

  6. 发现污水是从一家炼焦厂里排出的。经化验,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石炭酸。发现污水是从一家炼焦厂里排出的。经化验,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石炭酸。 • 由此发现石炭酸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污水中的细菌被杀死,植物才得以生长。 • 利斯特把石炭酸溶液用于外科手术:清洗手术器具、清洗病人的伤口、浸泡包扎绷带等,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7. 石炭酸又名苯酚(Phenol) • 苯酚能使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发生凝固或变性而杀菌。 • 浓度约0.2%即有抑菌作用 • 大于1%能杀死一般细菌 • 1.3%的溶液可杀死真菌 • 苯酚稀溶液可使人体感觉神经末梢麻痹,产生局部麻醉作用,可止痒。

  8. Alfred Nobel 与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e) • 1833年 Alfred Nobel 生于 Stockholm, Sweden。 • 1847年都灵大学化学家索布雷洛发明了硝化甘油。 • 1860年 Alfred Nobel 开始研制硝化甘油。 • 1863年获硝化甘油(blasting oil)专利。

  9. 1864年 Emil(Alfred Nobel的弟弟),在制备硝化甘油时被炸身亡。 • 1866年 Alfred Nobel 在美国创建了 Blasting oil 公司。后来该工厂也发生了爆炸事故。 • Alfred Nobel 继续研制更安全的炸药。在硝化甘油中加入硅藻土做成面团,命名为dynamite(甘油炸药)。 • 1867: Alfred Nobel 获 dynamite 专利。

  10. 1895: Alfred Nobel 在 Swedish-Norwegian Club in Paris 签署了他的遗嘱。 • December 10, 1896: Alfred Nobel 死于他在 Italy 的家中。

  11. 遗嘱中,Alfred Nobel 将其财产成立一个基金,年收益平均分成五份,设立诺贝尔奖: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诺贝尔化学奖 •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 诺贝尔文学奖 • 诺贝尔和平奖

  12. 青霉素的发现 • 弗莱明博士生于1881年8月6日。 1955年逝世,享年74岁。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研究抗菌药物。 • 1928年在无意间发现抗菌物质penicillin。 • 194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3. 1928年一天早晨,英国学者弗莱明博士观察培养碟里葡萄球菌的生长情况,突然发现一只培养碟里,有一种来自空气的绿色霉菌,在霉菌周围,葡萄球菌全部消失。1928年一天早晨,英国学者弗莱明博士观察培养碟里葡萄球菌的生长情况,突然发现一只培养碟里,有一种来自空气的绿色霉菌,在霉菌周围,葡萄球菌全部消失。 • 这一现象引起他极大兴趣,决定专门培养这种霉菌。 • 他把霉菌放在肉汤培养液里生长繁殖,再把长满了青绿色霉菌的液体仔细过滤,最后得到一小瓶滤液。

  14. 将该滤液滴进长满葡萄球菌的玻璃器皿,几小时后葡萄球菌全部死亡。将该滤液滴进长满葡萄球菌的玻璃器皿,几小时后葡萄球菌全部死亡。 • 把滤液稀释至800倍,杀菌效果仍很好(后来证实这个霉菌就是青霉素)。 • 1929年《科学》周刊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 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10年后才引起英国牛津大学化学家查恩和病理学家弗洛里的重视。

  15. 他们培养、分离和纯化了青霉素,并进行动物试验,确证它的功效 。 • 1941年他们用天然青霉素粉末救活了一名垂死的15岁男孩。 • 1943年青霉素批量进入市场,拯救了许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伤员。

  16. 青霉素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三大发明之一(另两大发明为原子弹、雷达)青霉素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三大发明之一(另两大发明为原子弹、雷达) 青霉素G的化学结构

  17. 自然固氮与人工固氮 • 自然固氮 • 闪电能使空气里的氮转化为一氧化氮,一次闪电能生成80~1500kg的一氧化氮。 • 豆科植物中寄生有根瘤菌,含有固氮酶,能使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氨,再进一步转化为氮的化合物。

  18. 牧草和其他禾科作物根部的固氮螺旋杆菌、一些低等植物——固氮蓝藻体内含有固氮酶,这些酶有固氮作用。牧草和其他禾科作物根部的固氮螺旋杆菌、一些低等植物——固氮蓝藻体内含有固氮酶,这些酶有固氮作用。 • 这一类属自然固氮的生物固氮。 • 自然固氮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

  19. 人工固氮 • 氰化法制氨:1898年,德国弗兰克等人发现氮气能被碳化钙固定而生成氰氨化钙,进一步与过热水蒸气反应可得氨。 • 一战期间,德国、美国主要采用该法生产氨,满足了军工生产的需要。 • 氰化法固氮成本过高,1930年后被淘汰

  20. 哈伯制氨法:1905年德国物理化学家哈伯(Haber, 1868—1934)在实验室成功把空气中的氮固定成氨。 • 1909年,哈伯用锇催化剂将氮气与氢气在17.5~20MPa和500~600℃下直接合成,反应器出口得到6%的氨。 N2(g) + 3H2(g) === 2NH3(g) • 1913年工业合成氨成功。

  21. 合成氨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大约经历了150年。合成氨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大约经历了150年。 • 哈伯还提出用循环法改进生产工艺。 • 1912年,德国化学家米塔斯用2500种不同的催化剂进行了6500次试验,研制成功含有钾、铝氧化物作助剂的价廉易得的铁催化剂(取代了昂贵、稀少的金属锇)。

  22. 候德榜——中国近代化学史上的明星 • 1890年8月9日候德榜生于福建闽候县 1974年8月26日卒于北京。 • 191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化工专业学士学位。 • 191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制革硕士学位;1921年获该校博士学位。

  23. 1921年回国任天津塘沽碱厂总工程师 • 1951年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 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1963年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 • 候德榜是中国近代化工工业的奠基人,其塑像立于北京化工大学院内,为后人共仰。

  24. 制碱工业简史 • 纯碱即苏打(soda),化学式Na2CO3 • 古代,人们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 • 后来,又从盐碱地和盐湖等天然资源中获取碳酸钠; • 但量太小,远不能满足化工生产需求

  25. 路布兰制碱法 • 1791年法国医生路布兰以食盐、硫酸和焦炭为原料制碱 • 2NaCl + H2SO4 = Na2SO4 + 2HCl; • Na2SO4 + 4C(焦炭)= Na2S + 4CO↑ • Na2S + CaCO3 = Na2CO3 + CaS • 成本较高,硫酸腐蚀严重,CaS 长期堆积臭气四溢,后被氨碱法代替。

  26. 氨碱法(索尔维制碱法) • 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碱: • NH3 + CO2 + H2O = NH4HCO3 • NH4HCO3 + NaCl = NaHCO3 + NH4Cl • 2NaHCO3 = Na2CO3 + CO2↑+ H2O

  27. 反应生成的CO2可回收利用,NH4Cl又可与生石灰反应重新生成氨气:反应生成的CO2可回收利用,NH4Cl又可与生石灰反应重新生成氨气: 2NH4Cl + CaO = 2NH3↑+ CaCl2 + H2O • 该法实现了连续化生产,使纯碱价格大大降低,且产品质量纯净,故被称纯碱。

  28. 候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 • 对上述方法做了较大改进,原理是: • 低温下:饱和食盐水→→氨饱和→→通入CO2→→析出NaHCO3 • 母液→→再加入细盐末→→,低温NH4Cl析出(同离子效应),而食盐不析出 • 母液→→再用氨饱和→→通CO2,→→结果往返析出NaHCO3和NH4Cl

  29. 其中: • 氨气:N2 + H2 →→→NH3 • H2:C + H2O →→→ H2 + CO • CO2: CO + O2 →→→ CO2 • 巧妙地把氨气工业和制碱工业联合起来,故又称联合制碱法。 • 该法生产的碱质量优良,纯白如雪,1926年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

  30. 化学与能量利用 •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能量的需求越来越剧烈 • 现在我们利用的主要能量来自哪里?

  31. 太阳能 水能 风能

  32. 核能 潮汐能 地热能

  33. 煤、石油、天然气这三种能源与后面几种能源有哪些不同?煤、石油、天然气这三种能源与后面几种能源有哪些不同? 利用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储量极其有限,且易造成环境问题

  34. 如何解决目前燃料严重缺乏的问题? 积极开发新能源,改变现有能源结构 节约使用现有化石燃料

  35. 物质的燃烧 你认为物质发生燃烧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36. 温度达到着火点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 可燃物 • 与氧气接触

  37. 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38. A B (80℃) C 下图中A、B、C三处的物质发生燃烧的是( ) A 另两处物质如何才能燃烧起来?

  39. 氧气 热水 白磷 想想为什么?

  40. 根据燃烧的条件和你的经验,想想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呢?根据燃烧的条件和你的经验,想想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呢? 隔离可燃物 • 可燃物 任去其一即可 • 与氧气接触 隔绝氧气 • 温度达到 • 着火点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41. 化石燃料的利用 煤可直接作燃料,但只作燃料不仅浪费能源,且易造成空气污染

  42. 煤的综合利用 煤的综合利用

  43. 石油炼制的产品和用途 石油综合利用的部分产品

  44. 化学小知识 • 毒品知多少? • 为何不用纯酒精消毒? • 自制松花皮蛋 • 化学之谜——疯子村之谜 • 碘与指纹破案

  45. 毒品知多少? • 鸦片:黑棕色膏状物.割破罂粟未熟蒴果,即渗出乳状液,经日光照射干燥后形成黑棕色膏状物就是鸦片。 • 鸦片中含有吗啡等二十多种生物碱,其中吗啡含量最大,约20%~23% • 长期吸食会成瘾,使人体质衰弱,寿命缩短,过量服食会使人急性中毒死亡

  46. 吗啡:鸦片中提取。常用其盐酸盐,为白色针状或柱状结晶。吗啡:鸦片中提取。常用其盐酸盐,为白色针状或柱状结晶。 • 毒性比鸦片强10~20倍,长期服用使人精神失常,瞳孔缩小,剂量过大会使人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 成人致死量为0.3g

  47. 可待因 Codeine • 镇咳作用强而迅速,类似吗啡, • 也有镇痛和镇静作用。 • 临床主要用于镇咳。

  48. 海洛因:吗啡的二乙酸酯,盐酸盐为白色针状或结晶状粉末,俗称“白面”或“白粉”。海洛因:吗啡的二乙酸酯,盐酸盐为白色针状或结晶状粉末,俗称“白面”或“白粉”。 • 毒性比吗啡强5~10倍,中毒量为0.005g,症状有头痛、呕吐等。 • 长期吸食或注射会引起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心理变态 • 吸用过量则致人死亡

  49. 大麻:俗称火麻。 • 有生理依赖性,长期服用会引起失眠,食欲减退,性情急躁,易怒,呕吐,颤抖,产生幻觉。 •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大麻是一种非法种植的植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