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乒乓球专项理论

乒乓球专项理论. 乒  乓  球  起  源.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 . 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 " 桌上的网球 ", 由此可知 , 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 .19 世纪末 , 欧洲盛行网球运动 , 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 , 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 , 以餐桌为球台 , 书作球网 , 用羊皮纸做球拍 , 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

annick
Download Presentation

乒乓球专项理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乒乓球专项理论

  2. 乒  乓  球  起  源 •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INTERNATIONAL TABLETENNIS FEDERATION(ITTF) •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于乒乓球运动. •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2002年开始又将团体和单项分开,每年轮番举行一次。

  3. (一)中国乒乓球运动 • 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 • 中国乒乓球运动早期是从我国港口城市传到中国,当时只有上层人士才能打,普通百姓很少能玩,从而制约了乒乓球在中国的发展。 •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50年代,全国大范围开展群众性的乒乓球运动。1953年、1961年、1995年我国共举办了三届世乒赛,在这三届中我国运动员取得辉煌的战迹。 • 在我国乒乓球运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且成为开展广泛的体育运动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它能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丰富生活,而且还因为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乒乓球起到了鼓舞士气,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其意义已大大超出了体育本身的功能。70年代,毛主席和周总理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精心导演和策划了“乒乓外交”用小球带动了“大球”从而震动了全世界,成为乒坛史上的一段佳话,这大概也是乒乓球能成为“国球”的原因之一.

  4. (二).中国大学生乒乓球运动 • 中国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发展很快,1988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在江苏东南大学举行期间就开始酝酿成立全国大学生乒乓球协会,1990年中国大学生乒乓球协会在上海成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大学生体育组织之一。大乒协每年组织全国性的大学生比赛活动,从90年代开始至今已举办了十余届比赛,比赛的水平是越来越高参赛院校也越来越多,从而推进了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5. (三).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五个时期世界乒乓球运动自从1926年第一届算起共举办了47届,至今可分为五个时期(三).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五个时期世界乒乓球运动自从1926年第一届算起共举办了47届,至今可分为五个时期 • (1)欧州乒乓球运动的全盛时期(1926—1951) • 乒乓球是从欧州向全世界传播的,所以在这一期间,欧州人在技术上以削球打法为主,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 (2)日本人称雄世界乒坛时期(1952—1959) • 在此期间日本人发明了海棉球拍和孤圈球技术,所以日本人在技术上以全攻的技术展现世界乒坛给欧州的削球手一个沉重的打击,从此日本人称雄世界乒坛。 • (3)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兴起(1961—1969) • 中国人在技术上有了一个全新的快攻的打法以“快、准、狠、变”独特风格,和以“稳、低、转、攻”为指导思想的削球打法,把世界乒乓球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世界公认的乒乓强国。同时在1959年容国团获得了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 (4)欧州、亚州乒乓球运动的对抗时期(1971—2000) • 进入70年代以后,欧州人经过多年积累和探索,创造了以快攻为主结合孤圈这种先进打法,将旋转与速度相结合。同时,我国直板快攻的打法出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从而形成欧、亚对抗。 • (5)乒乓球运动的重大改革(2000—今)中国乒乓球运动再度崛起 • 对于2000年27届悉尼奥运会来讲,对乒乓球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因为从这届比赛完乒乓球由过去的直径38毫米改为直径40毫米。从此乒乓球告别了小球时代,走进了崭新的大球时代,新的赛制将21分改为11分,“无遮挡发球”的实行。这对各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来讲都是很好的机遇和挑战,因为大家都是一切从零开始。

  6. 乒 乓 球 常 用 术 语 • 1.比赛台面的区域 • (1)左、右半区 又称1/2区,其方向对击球者本身而言。 • (2)近网区 指距球网40厘米以内的区域 • (3)底线区 指距端线30厘米以内的区域 • (4)中区 指介于近网区和底线区之间的区域

  7. 2、球拍拍形 球拍拍形包括拍面角度和拍面方向。2、球拍拍形 球拍拍形包括拍面角度和拍面方向。 • (1)拍面角度 拍面角度是指拍面与台面所形成的角度。 • ①拍面与台面成90为垂直。 • ②拍面与台面形成的角度小于90为前倾。 • ③拍面与台面形成的角度大于90为后仰。 • (2). 拍面方向 拍面方向是指球拍左右偏转时,与球台端线所形成的角度

  8. 3.击球部位 击球部位是指击球时球拍触球的具体位置,它基本上与拍形角度相吻合。3.击球部位 击球部位是指击球时球拍触球的具体位置,它基本上与拍形角度相吻合。 • (1) 上部 • (2) 上中部 • (3) 中上部 • (4) 中部 • (5) 中下部 • (6) 下中部 • (7) 下部

  9. 4.击球时间 击球时间是指来球在本方台面弹起后至回落的那段时间。4.击球时间 击球时间是指来球在本方台面弹起后至回落的那段时间。 • (1) 上升时期:球从台面弹起刚上升的阶段。 • (2) 上升后期:球弹起接近最高点的阶段。 • (3) 最高点期:球弹起达到最高点的阶段。 • (4) 下降前期:球从最高点开始下降的最初阶段。 • (5) 下降后期:球下降到接近地面之前的这一阶段。

  10. 5.击球路线 击球路线是指从击球点到落台点之间形成的线。5.击球路线 击球路线是指从击球点到落台点之间形成的线。 • 五条基本线路(以击球者为基准)为:右方斜线、右方直线、左方斜线、左方直线、中路直线。中路直线球在实际比赛中是随时以站位而定的,即追身球,也称中路追身路。

  11. 6.击球点 • 击球点是指击球时,球拍与球接触瞬间的那一点所属空间的位置,这是对击球者所处的相对位置而言的,包含以下三个因素: • ① 球处于身体的前后位置 • ② 球与身体的远近距离 • ③ 球的高、低位置。

  12. 相关知识链接: • 1.乒乓球的站位划分:身体距离球台50厘米以内为近台,50~70厘米为中近台,70~100厘米为中远台,100厘米以上为远台. • 2.现在乒乓球比赛共设七个项目的比赛:男团,女团,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

  13. 学 习 前 的 准 备 工 作 • (一).打法的选择。乒乓球的打法根据弧线、速度、旋转、力量、落点制胜因素的制约和各项技术的组合, • 可以分为五大类型12种打法。

  14. 快攻类 • 1.近台左推右攻;2.两面近台快攻;3.两面攻结合推挡;4.中远台单面攻 • 以撞击为主,强调的是速度 • 富于激情与爆发力,性格外向,身材较矮,但手腕灵活的人 • 快攻结合弧圈类 • 5.快攻结合弧圈 • 打和摩擦结合,强调的是旋转和速度结合 • 适合身材高大,性格成稳的人 • 弧圈类 • 6.单面拉弧圈;7.两面拉或冲弧圈 • 削球类 • 8.以削为主;9逼角反攻;10.转与不转削球 • 以摩擦为主,强调的是旋转变化 • 适合性格内向,步法稳而灵活的人 • 削攻类 • 11.削攻结合;12.削攻结合倒拍

  15. (二)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球拍 • 进攻型一般选直拍,全面型一般选横拍。直拍又可分为中国式圆拍,日本式方拍。中国式圆拍一般适合用于以快攻为主的左推右攻和两面攻的打法;日本式方拍适用于单面弧圈的打法。选择横板时要注意拍柄的型号,一般分为收腰、直柄和葫芦,收腰型偏重于弧圈,直柄偏重于速度,葫芦型介于其中。一般以弧圈为主,握法灵活的选收腰,一般以快攻为主,握法较稳的选直柄。

  16. (三).根据自己的打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胶皮。胶皮有反胶,生胶,长胶,防弧胶和正胶。(三).根据自己的打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胶皮。胶皮有反胶,生胶,长胶,防弧胶和正胶。 反胶  • 反胶反贴表面平整,有粘性,适用于弧圈打法硬度40~50°,厚度1.8~2.2mm的海绵。 • 正胶 • 正胶正贴,表面有胶粒,无粘性,适用于快攻打法,并对弧圈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硬度35~40°,厚度1.8~2.2mm。 长胶 •  长胶正贴,颗粒比正胶长,被动借力,产生鞭打力量,反旋转。通过胶皮的性能变化,扰乱对方。 生胶 • 生胶正贴,胶粒和胶皮较硬,胶体含量大,反弹力强,有一定的粘性,球速更快并下沉。适用于快攻打法。生胶海绵一般硬度35~40°,厚度1.5~1.7mm。 防弧胶 • 胶体短,胶皮弹性差,粘性小,可减弱回球的旋转和速度。通过胶皮性能的变化,扰乱对方。2MM左右的软海 注:一般40~45°适用于快攻为主,45~50°适用于以弧圈为主。厚度越厚则速度与旋转都越强,但控制越差,一般以2.0mm的较为适合业余选手。球拍的选配再协调自己的整体技战术。 

  17. 相关知识连接: • 答:球台有3种:红双喜、红双喜PF4、双鱼。球有5种:红双喜☆☆☆(三星)、红双喜PH4、双鱼、友谊☆☆☆(三星)、胜利。 • “普通颗粒胶”是一层无泡沫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其颗粒必须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颗,不多于50颗的平均密度分布整个表面。“海绵胶”即在一层泡沫橡胶上覆盖一层普通颗粒胶,普遍颗粒胶的厚度不超过2毫米  • 课后作业题: • 选择了打法后,请自己配置一块球拍(说出胶皮和海绵的配置,有底板的配置更好)

  18. 基 本 姿 势 、站 位 • 基本技术包括手法和步法(一般练球时先练步法,再练技术,先练攻球再练弧圈)。 • (一).准备姿势 • 上体:弯腰含胸,不执拍手自然置于胸前 • 下体:屈膝,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执拍一侧脚稍后,重心落于前脚掌

  19. 握 拍 介 绍 • 1.直拍:直式握拍法,正面拇指第一指节和食指第二指节握拍,拍柄压住虎口(两指间距离适中),背面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斜形重迭,中指第一指节顶住球拍的后上部使球拍保持平稳。 • 2.横拍: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正面轻贴在中指的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 放于球拍的背面,虎口轻微贴拍,击球时拇指和食指帮助手腕调节拍形和加力挥拍作用。正手攻球时食指向上移动,反手攻球时拇指向球拍中部移动帮助手腕下压加大击球力量。

  20. 知识链接: • 在一个回合中,如果运动员的球拍掉了,他试图用刚才握着球拍的手击球将是不合法的,但在比赛中运动员可以左右手交替执拍击球。

  21. 学习小问答: • 是否可以一会儿用右手握拍或一会儿用左手握拍打球? • 答:规则规定“握着球拍的手叫作执拍手。未握球拍的手叫作不执拍手”。所以左右手换握球拍或用两只手同时握拍来击球,都没有违反规则的规定。第3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时波兰选手格鲁巴是常用右手握拍。在一个回合中,他用正手攻球后,又将球拍换到左手攻一板,再换回到右手握拍。 • 运动员击球时是不可以执拍手的手背部位去击球? • 答:因为规则中规定击球时只可以用执拍手手中的球拍或执拍手的手腕以下部位触球。其手背与手腕、手指等部位均属人体的手腕以下部分。所以用此部位击球是合法的

  22. 步  法 • (1) 单 步 •  移动方法以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动,身体 重心随之落在移动脚上。 • (2)跨 步 •  移动方法一脚蹬地,另一脚向移动方向跨一大步,蹬地脚随后跟上半步或 一小步,身体重心即移到跨步脚上。 • (3)并 步 •  移动方法一脚先向另一脚并半步或一小步,另一脚在并步脚落地后随即向 来球方向移动一步。 • (4)跳 步 •  移动方法以来球异侧脚用力蹬地,两脚同时离地向来球方向跳动。 • (5)交 叉 步 • 移动方法以靠近来球方向的脚作为支撑脚,该脚的脚尖调整指向移动方向,远离来球方向的脚在体前交叉,向来球方向跨出一大步,身体随之向来球 方向转动,支撑脚跟着向来球方向再迈一步,这是前交叉步。后交叉步是在体后完成交叉动作。 • 小碎步:较高频率的小垫步,

  23. 相关知识连接: • 步法练习时的注意点 • (1)练习中要求运动员在跑动中击球盯住运动员,让他们随时随地都在跑动 • (2)在多球练习中安排跑动范围大的练习内容,可先练定点的跑。 • 学习小贴士:介绍几种步法练习方法: • 1.运用各种步法接抛向不同方向的乒乓球 • 2. 看手势做步法移动并做出相应动作  • 3. 多球练习中的不定点摆速

  24. 各种步法的运用和易犯错误及纠正 •  单步 • ①接近网小球;②削追身球;③单步侧身攻枣在来球落点位于 中线稍偏左或对推中侧身突袭直线或对搓中提拉球时常用。 • 蹬地脚前脚掌无蹬转动作,身体不稳定 • 要求用前脚掌内侧蹬地,并随击球动作转动,身体重心随挥拍动作前移 • 跨步 • ①近台快攻打法,用来对付离身体稍远的来球;②削球打法, 左、右移动击球;③跨步侧身攻,当来球速度较慢,但离身体稍远时,左脚向 左前上方跨一大步,右脚随即跟上一小步,同时配合腰部右转动作,完成侧身 移动。 • 蹬地一脚用力不够,步幅小,速度慢 • 1.加强腿部力量练习;2.学习用前脚掌内侧蹬地;3.加强蹬地与重心转换、位置移动、腰髋和上肢的配合意识 • 并步 • ①快攻选手在左右移动中攻或拉球;②削球选手正反手削 球;③并步侧身攻,多用于拉削球,右脚先向左脚后并一步,以便转体,随之 左脚向侧跨一步。 • 来球方向的异.侧脚蹬地后未及时向另一脚先并一小步 • 向右并步时,左脚先动,向左并步时,右脚先动

  25. 跳步 ①快攻选手左右移动击球,常与跨步结合起来使用;②弧圈 类打法由中台向左、右移动时常用;③跳步侧身攻或拉,但在空中需完成转腰 动作;④削球选手在接突击时常采用,但以小跳步来调整站位用得较多。 • 1.移动慢,速度不够;2.步法和上体动作不协调;3.侧身时,让不开身 • 1.加强腿部力量练习;2.脚步移动的同时,注意转腰引拍,多练徒手3.蹬地脚的前脚掌蹬地时要立即转动 • 交叉步 ①快攻或弧圈打法在侧身攻、拉后扑打右角空档,或从右大 角变反手击球;②在走动中拉削球;③削球打法接短球或削突出击 • 1.过早伸手没转腰击球;2.扑正手易向右后方跑动,延误时机; • 1.加强转腰击球和先动脚后动手的意识培养;2.强化向右前方跑动意识,练习在上升期和最高点击球 • 小碎步 适用于步法的调节,在步法移动到一定的位置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击球点,就要通过小碎步来调整,争取更好的击球点 • 1.重心过高,肌肉僵硬;2.两脚分开过大,重心太低 • 两脚间距稍宽于肩,放松肌肉;做原地屈膝、踝练习,体会向前向上用力方法

  26. 反 手 推 挡 • 推挡球:近台中偏左站位右脚稍前,击球时提起前臂上臂后收肘部贴近身体,在上升时期或高点期击球中上部。击球时适当用伸髋转腰动作加大手腕发力,并用中指顶住拍背向前用力。  • 挡球与推挡球的重点难点是正确的拍面,身体的协调配合和准确的线路落点。(学习小贴士)  •  练习方法    • 1徒手做挡球、推挡球动作模仿练习。 • 2离墙2米用正手、反手对墙推挡练习。   • 3两人台上对挡、对推练习,不限落点,但动作要正确并能击球过网。    • 4两人台上一推一挡,限定路线。    • 5两人台上对推斜线、中路和直线。  

  27. 6两人台上全力推挡斜线。   • 7两人台上练习,一人一点推两点,另一个两点推挡一点,互换练习。 • 8.结合脚步做两点、三点的推挡练习 • 注:将本方台面分为左,中,右三点 • 学习小贴士: • 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 1挡球易犯判断落点不准,拍面掌握不好的错误。 • 纠正方法:提高判断能力,加强手腕的灵活性和调整拍面的能力。 • 2推挡球易犯手臂没有向前伸出的错误。 • 纠正方法:强调击球后上臂和肘关节前送,上体向左转动。

  28. 学习小问答: • 什么叫“擦边球”? • 答:是指处于比赛状态的球触及了比赛台面和球台四个侧面的交界线部位(即比赛台面上边缘)且立即结束比赛状态的球叫作“擦边球”。  • 在发球或还击后,球触及球网装置的次数有无限制? • 答:在发球或还击时,球触及球网装置弹起后,球可能再次触及球网,也可能触及球网的支架或夹钳部分。无论球触及球网装置几次,球在球网装置上停留的时间有多长,均算作是一次性触网。通常称为“擦网”

  29. 正 手 近 台 攻 球 • 正手攻球:近台中偏右站位左脚稍前,身体斜对球台,持拍手自然放松置于腹前,拍半横状。顺来球路线略向右侧引拍,约与台面齐高,拍面与台面约成80度左右,前臂与台面基本平行。当球从台上弹起,持拍手由右侧向左前上方挥动,以前臂快速内收发力配合手腕内转沿球体做弧线挥动,在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击球位置在身体右前方一前臂距离处。直拍拇指用力扣住球拍,食指放松。 • 攻球的重点难点是挥拍发力和正确恰当的击球点。 (图文混排,组图以小图排于大图旁边) • 练习方法 : • 1.徒手模仿正、反手攻球动作,体会挥臂、腰部扭转和重心转换等动作要领。   • 2.练习者站位近台中偏右(左),在右(左)角端线附近自抛自攻对方右(左)边斜线。体会前臂内收发力和手腕内(外)旋及击球点。    • 3.两人对练,一人自抛自攻,另一人用挡球回击,互换练习。   • 4.两人对角,一人正(反)手攻球,一人推挡回击,互换练习。    • 5.两人对练,一人一点攻两点,另一个两点推挡一点,互换练习。   • 6.两人正(反)手对攻斜线。   • 7.两人对攻中路直线。 • 8.多球练习  • 9.结合脚步做两点、三点的攻球练习 • 10. 多球练习

  30. 学习小贴士: •  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 1正手攻球时不敢大胆挥拍,有停顿,弧线制造不好。   • 纠正方法;用徒手模仿挥拍练习把拍挥够。   • 2上臂与身体夹角过小。   • 纠正方法:放松肩部,加大上臂与身体的距离。 • 3抬肘抬臂。 • 纠正方法;对做近台快攻练习,强调击球时肘肩向后下方。   • 4手腕下垂,球拍与前臂垂直。 • 纠正方法:强调手腕内旋拍柄向左,徒手模仿练习。 • 5判断球的落点不准,引拍动作不到位。 • 纠正方法:用先做接平击发球的练习,再做连续推挡球的练习来纠正。6.拍面前倾不够   • 纠正方法:作平击发球练习,体会击球时手腕外旋动作的方法。

  31. 学习小问答 • 运动员击球后球拍落在本方台面上,当用手重新拾起球拍时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哪种情况合法? • 答:A手先触及了台面后触球拍; • B手先触及了球拍后触台面; • C手同时触及了球拍和台面; • D手触及球拍后没有再触及其它任何物体 • B和D合法

  32. 正 手 扣 杀 • (1)特点和作用:用较大力量正手回击弹跳高于球网的方法。具有动作幅度大,力量重,攻击力强,球速快的特点。比赛中,可直接得分。 • (2)动作要点:根据球的落点调整站位,引拍时,腰部转动带动手臂向体侧后方引拍,加大球拍和球的距离,便于发力。击球时,腰腿一起发力。拍面稍前倾。来球下旋时,拍低于球;来球上旋或不转时,拍高于球。上臂带动前臂发力,以前臂发力为主。在球的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球中上部。 • (3)练习提示:1.手臂,手指和手腕的肌肉尽量放松,增加击球爆发力。 • 2.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对方打过来的球一般都是有旋转的,上旋很强。扣杀机会球时注意蹬地、转腰、大臂、前臂及手腕的动作,全身的力量用与一瞬间,打出爆发力,撞击和摩擦相结合,对正手的打、拉都大有好处。

  33. 发 球 • 乒乓球比赛是从发球和接发球开始的,两者的好坏都能直接得分或失分,因此要重视发球和 接发球技术的练习。 初学者首先要掌握正反手平击发球和正手

  34. (1)反手平击发球: • 站位左半台离台30厘米,右脚稍前身体略向左转,左手掌心托球,右手持拍于身体左侧。持球手轻轻向上抛球,同时持拍手向后引拍,上臂自然靠近身体右侧,待球下落低于球网时,持拍手以肘关节发力,由左后向右前挥拍击球中部,拍面稍前倾,第一落点在本台中区。               

  35. (2)正手平击发球: • 站位中近台偏右左脚稍前,身体稍右转,球向上抛起,持拍手由右后向前挥动。其余同反手平击发球。 • 练习方法                                           • 1徒手模仿各发球动作,体会抛、引、挥等动作。    • 2离墙2米对墙做各种发球练习。    • 3在台上着重做第一落点的各种发球练习。   • 4两人台上练习,一人做各种发球,一人平挡球练习,交换进行。    • 5两人台上练习,一人做规定线路的各种发球练习另一人做接发球练习,规定用攻、搓、 削中的任何一种技术接对方的单一发球。    • 6用多球进行发球练习。    • 7两人一组,一人配套发球,另一人用多种技术接发球,交换进行。    • 8记分比赛,五球一换或一局一换。发球方专练发球,接发球一方专练接发球。 

  36. 学习小贴士: • 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 1球未向上抛起高度不够。   • 纠正方法:讲明要领并用数次抛球动作来练习。    • 2击球点过高或过低。   • 纠正方法:强调按动作要点要求掌握正确恰当的击球点。    • 3拍面前倾过多或不够,击球时向前力量小或大,落点离过远或过近。    • 纠正方法:用正确的拍面击悬空球;在台上划出第一落点的范围。    • 4接发球易犯判断不准,移动不到位,回击手法不当的错误。    • 纠正方法:多实践认准判断目标;加快移动练习;根据来球采用正确手法击球

  37. 接 发 球 • (1)接正反手平击球:正手攻球或反手加力推挡,注意在球的上升期或最高点击球的中上部 • (2)接上旋转(奔球):正反手攻球或推挡回接,拍面适当前倾,击球的中上 部,调节好向前的力量视对方发球站位而定的接发球站位要恰当,判断来球的旋转性能、飞行弧度、落点要准确,移动回击手法要适当。  • (3)接下旋长球:用搓球、削球、提拉球回接(初学不要求),搓或削时多向前用力。 • 友情提示: • 发球的重点、难点是发球手法,发球的隐蔽性和准确的第一落点。 • 接发球的重点、难点是正确判断来球的旋转性能、飞行弧度和落点。

  38. 接发球的判断 • 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接发球的方式和接发球的成败。为了判断发球的旋 转性质、旋转强度及来球线路落点,应利用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 1、就对方发球时的站位决定自己接发球的站位。 • 2、观察对方发球前的引拍方向。 • 3、观察球拍触球瞬间摩擦球的方向,判断球的旋转性质。 • 4、观察发球时挥臂的动作幅度和手腕用力大小,判断球的落点长短和旋转强 弱。 • 5、根据发球的第一落点判断来球的长短。 • 6、根据球在空中的飞行弧线判断旋转。 • 7、根据手感判断来球的旋转。 • 8、记住不同性能球拍的颜色及各自的性能。

  39. 接发球技术可分为三类: • 1.控制性接发球(搓、摆)多为中国选手采用,主要为下一板上手创造机会,需很好的手感。 • 2.破坏性接发球(撇、拧、滑、劈)欧洲选手的惯用套路,意在制造节奏变化,降低对方第一板的上手质量,形成相持。 • 3.主动性接发球(挑、冲)威胁最大,风险也最大,适用于直板选手和正手好的选手,韩国选手多采用。 • (3)接发球技术的具体运用 • A接上旋转(奔球):正反手攻球或推挡回接,拍面适当前倾,击球的中上 部,调节好向前的力量; • B接下旋长球:用搓球、削球、提拉球回接,搓或削时多向前用力; • C接左侧上下旋球:可采用攻球和推挡(搓球或拉球)回接,拍面稍前倾(后 仰)并略向左偏斜,击球偏右中上(中下)部位,以抵消来球的左侧上(下)旋力; • D 接右侧下、下球:可采用攻球或推挡(搓球或拉球)回击,拍面稍前倾(后 仰)并向右偏斜,击球偏左中上(中下)部位;回接要点和方法与接左侧上、 下旋球相同; • E 接近网短球:用快搓、快点或台内突击回接,主要靠手腕和前臂的力量; • F 接转与不转接在判断不准的情况:可轻轻地托一板或撇一板,但要注意弧 线和落点; • G 接不同性能球拍的发球:长胶、生胶、防弧胶的发球基本属不转球,用相应 的方法回接; • H 接高抛发球:如球着台后拐弯的程度大,应向拐弯方向提前引拍;

  40. 练习方法 • 1徒手模仿搓球动作,掌握技术要领。 • 2自己在台上抛球,将球搓过球网。 • 3一人发下旋球,一人将球搓回。 • 4两人对搓中路直线,再对搓斜线。

  41. 学习小贴士: • 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 1引拍不够致使击球的前臂由上向下动作不明显。    • 纠正方法:持拍练习前臂和手腕向上再向下做切的动作模仿。   • 2击球时拍面后仰不够。    • 纠正方法:在下降期搓对方发来的下旋球,体会拍面后仰前送动作。    • 3前臂前送力量不够,击球后动作停止。    • 纠正方法:两人对练慢搓,体会击球后小臂继续前送的动作。    • 4击球点离身体过远,重心偏后,击球部位不准。    • 纠正方法:两人近台站位对练慢搓,在下降期击准球的中下部。

  42. 搓 球 技 术 • 搓球是近台还击下旋球的一种基本技术,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回球多在台内进行,也是初学削球必须掌握的入门技术。  • (1)动作要点(以右手为例) 慢搓:近台站位右脚稍前,持拍手臂自然弯曲。击球时用前臂和手腕向前下方用力,拍面后仰,在下降期击球中下部。  • 快搓:站位与慢搓相同,击球时拍面稍横立避免出界或回球过高,在上升期击球中下部。 • 搓球的重点难点是前臂和手腕的挥拍路线和用力方法。   • 慢搓和快搓的对比分析 • 慢搓 • 动作幅度大,回球速度慢,但有利 于增加搓球的旋转强度,适用于回接旋转较强,线路稍长的来球。在 对搓中,快慢搓结合起来,可以变化击球节奏,牵制对方。

  43. ①应根据来球的具体情况,控制好拍面的后仰角度,在来球的下降期击球。②击球时,前臂用力为主,转腕动作不宜过大。③搓加转球,在向下用力的同时,应增加前 送的幅度 • 快搓 • 动作幅度小,回球速度快,借来球的前进力将球搓回 • 常用于接发球或削过来的近网下旋球,在对搓中,利用快搓变化击球节奏,缩短对方 回球的准备时间。①身体重心前移,身体靠近来球。②前臂主动前伸插向球的中下 部。③快搓一般借力还击,击球的上升期或高点,若来球下旋弱可用力下切

  44. 正手前冲、加转弧圈球和拉侧旋技术 • (1)正手前冲弧圈球  • a 特点与运用:飞行弧线低、速度快、前冲力强,落点后弹起不高,但急前冲并向下滑落,能起 到与 扣杀同样的作用。常用于对付发球、推挡球、搓以及中等力量的攻球,离台相持时,也可以利用它进行反攻。在实际运用,步法移动的速度快、范围广。  • b 要点:①引拍的幅度大,尽可能增大挥拍的动作,半径。②加快挥拍速度,在球拍达到最大速度时 触球。③单纯用上肢发力,前冲力不强,因此腿、髋、腰的配合不可缺少。④磨擦力大于撞击力,球拍 与球的吻合面要合适,防止打滑。 

  45. (2)正手加转弧圈球 • a 特点与运用:飞行弧线高、上旋很强、速度较慢,但着台后向下滑落较快,对方回击容易出高球,甚 至出界,可以直接得分或为扣杀争取机会。它是对付削球、搓球和接出台发球的重要技术。另外,由于球出手弧线的弯曲度较大,落到对方台面后迅速下滑,还可起到变化击球节奏的作用。 • b 要点:①引拍时,球拍必须低于来球,但不要下沉太多。②拉球时,持拍手臂由下向上发力,前臂 快速收缩,触球瞬间,尽量加长磨擦球体的时间。③身体重心随右脚蹬地,转腰,挥臂提高。 • (3)正手侧旋弧圈 • a 特点与运用:飞行弧线低,具上旋和侧旋两特征。球落台后向对方右侧拐并下沉,威胁大。 • b 要点:拉球的下降期,有一个向内侧兜动动作,迎球挥拍,向外侧向前上,大臂带动前臂收缩,加速摩擦球。击球部位由球的右侧中部或中下部向右侧中上部摩擦。

  46. 基 本 战 术 部 分 • (一)制定战术的原则: • 1.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 2.机动灵活,随机应变 • 3.以己之长,制彼之短 • 4.勤于观察,善于分析 • 5.勇猛顽强,敢打敢拼

  47. (二)战术的种类及应用 • (1)发球抢攻战术 • 发球抢攻,是力争主动、先发制人的主要战术。各种类型打法的运动员都普遍采用发球抢攻来抢占每个回合的上风。发球战术运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发球的质量和第三板进攻的能力。发球抢攻战术因打法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常用的发球抢攻战术有以下:①发侧上、下旋球结合落点抢攻;②发转与不转结合落点抢攻;③发急球与侧上、下结合落点抢攻。 • 我们要求初学的同学掌握发平击球与下旋球结合正手快球通过脚步移动,完成正手近台抢攻。

  48. (2)搓攻战术 •   搓攻战术是进攻型打法的辅助战术之一,主要利用搓球旋转的变化和落点的变化为抢攻创造机会。这一战术在基层比赛中被普遍采用。搓攻战术也是削球型打法争取主动的主要战术之一。常用的搓球战术有: •   ①慢搓与快搓结合。 •   ② 转与不转结合。 •   ③搓球变线 •   ④搓球控制落点 •   ⑤搓中突击 • ⑥搓中变推或抢攻

  49. 防 御 技 术 • 1.正反手挡球 • 挡球是初学者首先应学习的一项基本技术。推挡球是我国近台快攻传统打法的独特技术(1)动作要点(以右手为例)  • 挡球:近台中偏左站位左脚稍前,屈膝提踵含胸收腹,重心在前脚掌上,持拍手置于腹前,上臂靠近身体右侧,球拍半横状。前臂和手腕顺来球路线向前伸出主动迎球,上升期击球中部,拍面与台面几乎垂直,反手挡直拍食指用力,拇指放松。正手挡拇指用力,食指放松。拍触球后立即停止,迅速还原成准备姿势。  • (2)挡球与推挡球的重点难点是正确的拍面,身体的协调配合和准确的线路落点。 • 2.放高球 • 特点是站位远,回球高,弧线曲度大,带有上旋或侧旋,是很好的防御技术。可以 • 造成对方回球困难和失误; • 利用球的飞行时间长,调整站位和动作,取得主动,完成反击 • 友情提示:高球最好放到对方端线,效果更好

  50. 技 术 组 合 • 1.发球抢攻 • (1)发球抢攻的特点是先发制人,结合发球的速度、旋转、落点变化来争取主动。结合我们初学者的技术掌握情况,要求大家掌握通过正反手发平击球和正手快球的线路和落点变化,争取主动,完成正手的攻、扣或反手的加力推。 • (2)练习方法:两人一组,发球方发球后以反手加力推或正手的攻、扣完成抢攻。轮流练习 • 2.推挡结合正手攻、扣 • (1)通过推挡的力量和线路的变化,争取主动,完成进攻。结合教材要求内容,要求初学者在推挡中,主动变化,抢先上手,正手攻球、连续扣杀。基础好一点的同学可结合脚步,调整站位,完成进攻。 • (2)练习要求:平时注意技术组合的有意识训练,掌握的结合性技术愈多,比赛中才能不断变化,争取主动,赢得胜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