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六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九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 细菌感染. 六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学习目标. 【 掌握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 理解 】 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特征、临床分型、辅助检查。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处理要点。 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健康指导。 【 了解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概况、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典型病例.

apollo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六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第五节 细菌感染 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2. 学习目标 【掌握】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 【理解】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特征、临床分型、辅助检查。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处理要点。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健康指导。 【了解】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概况、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3. 典型病例 • 李某,男,18m,3月23日因发热.呕吐.面色发灰.皮肤发花并出现瘀点到湖州市中心医院急诊… • 当地有流脑流行。

  4. 概 述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又称“脑膜炎奈瑟菌病”,是由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 临床主要表现是突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及皮肤粘膜瘀点、瘀斑,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的损害(脑膜脑炎),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 经空气传播,冬春季多发,儿童发病率

  5. 概 述 • 本病于1805年由瑞士Vieusseaux描述。 • 1887年Weichselbaum从脑脊液中分离出脑膜炎双球菌。 • 我国于1896年李涛在武昌正式报告。在2003年全国上半年按规定报告的法定管理传染病中,流脑死亡数、病死率均占第6位,仅次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经空气传播,冬春季多发,儿童发病率

  6. 病原学 • Gˉ,肾形或豆形,多糖荚膜,多数凹面相对成双排列 • 根据脑膜炎球菌群特异性抗原—荚膜多糖的不同,一般将其分为13个血清群,其中以A、B、C三群常见,占流行病例的90%以上。 • 我国目前流行的菌群以A群为主

  7. 病原学 • 本菌裂解可释放内毒素 ,为其致病的重要因素 • 仅存在于人体,可由病人鼻咽部、血液、皮肤瘀点或脑脊液中检出,为专性需氧菌 • 尽管脑膜炎球菌感染性强,但它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因菌体内有自身溶解酶。 • 在外环境中存活能力差。对冷、热、干燥和常用消毒剂均很敏感,温度<30℃或>50℃均易死亡

  8.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是带菌者和病人。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2.传播途径:病原菌借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因其在体外生活力极弱,故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3.人群易感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从2-3个月婴儿开始,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9. 流行病学 我国曾于1938年、1949年、1959年、1967年和1977年先后发生5次全国性流脑大流行,其中以1967年春季最为严重,发病率高达403/10万,病死率为5.49%,流行范围波及全国城乡。但自1985年开展大规模流脑A群疫苗接种之后,流脑的发病率持续下降,2000年以来发病率一直稳定在0.2/10万左右,未再出现全国性大流行。

  10. 发病机制 病原侵入人体 细菌被消灭 无症状带菌者,轻微上感 鼻咽部繁殖 血循环 菌血症(出血点型) 败血症 迁徙型病灶 透过BBB 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11. 发病机制 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局部出血、坏死、细胞浸润栓塞(皮肤黏膜淤点) 全身小血管痉挛,炎性介质释放,严重微循环障碍(休克) 内毒素 脑血管微循环障碍,导致脑水肿、颅内高压,甚至脑疝(脑膜脑炎型) 胶原暴露,内外凝血系统被激活(DIC)

  12. 临床表现 • 潜伏期1-10天,一般2-3天 • 临床分型 普通型 暴发型 轻型 慢性败血症型 next

  13. 临床表现:普通型 1.普通型 最常见,90%以上,典型表现分四期 (1)前驱期 上感症状,1-2天,多数病人可无此期表现 (2)败血症期病人常无前驱症状,突起畏寒、高热39-40℃ 、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及神志淡漠等毒血症症状。重要体征是80%的病人有皮肤、粘膜的瘀点或瘀斑,病情严重者瘀斑迅速扩大,中央可呈紫黑色坏死区或水泡

  14. 皮肤淤斑 皮肤淤斑及坏死

  15. 临床表现:普通型 (3)脑膜炎期主要是CNS症状;大多数败血症患者于24小时左右出现脑膜刺激征,此期持续高热,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皮肤感觉过敏、怕光、狂躁及惊厥、昏迷。血压可增高而脉搏减慢,部分婴幼儿前囟膨隆;神志改变,多于2-5天内进入恢复期 (4)恢复期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瘀点、瘀斑消失,症状好转,神经 系统检查恢复正常 ,1-3w内痊愈

  16. Kernig征检查方法示意图 Brudzinski征检查方法示意图

  17. 临床表现:暴发型 2.暴发型起病急骤,病势凶险,儿童多见 (1)休克型 突发高热、寒战或体温不升,伴全身严重症状,皮肤粘膜广泛瘀点、瘀斑,融合成大片伴中央坏死,循环衰竭 为特征性表现,脑膜刺激征多缺如

  18. 临床表现:暴发型 (2)脑膜脑炎型主要表现为脑膜脑实质损害,严重颅内高压 为突出症状。严重者发生脑疝,中枢性呼衰。体检有脑膜刺激征、巴宾斯基征阳性 (3)混合型以上二型临床表现同时或先后出现,病情更严重,病死率极高

  19. 临床表现:轻型 3.轻型多见于流行后期,病变轻微,脑脊液变化不明显,咽培养可有病原菌 临床仅表现为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皮肤有少量细小出血点 可有轻度脑膜刺激征,无意识改变

  20. 临床表现:慢性败血症型 4.慢性败血症型 非常罕见,表现为间歇性发热、皮肤瘀点或皮疹,多发性大关节痛,少数病人脾肿大,每次发作1-6天,可迁延数月 易误诊,需反复多次血培养或瘀点涂片检查

  21. 临床表现 • 婴幼儿流脑的特点: 临床表现不典型,有高热、呕吐、拒食、烦躁、啼哭、惊厥及囟门隆起,脑膜刺激征多不明显 • 老年流脑的特点: 上感症状多见,热程长,瘀点、瘀斑发生率高,意识障碍明显,暴发型多见

  22. 并发症 1. 迁徙性病灶:中耳炎、鼻炎等。 2. 聋哑。 3. 智力障碍。 4. 其它。

  2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血象WBC↑↑,N↑,并发DIC时血小板↓↓ •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在病程初期可仅压力升高、外观仍清亮,稍后则外观混浊似米汤样。细胞数常达1×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显著增高,糖含量常低于400mg/L,有时甚或为零。 暴发型败血症者脊液往往清亮,细胞数、蛋白、糖量亦无改变。 对颅内压高的病人,腰穿要慎重,以免引起脑疝。 next

  24. 实验室检查 • 细菌学检查 是确诊的重要方法。 • 涂片皮肤瘀点、组织液或脑脊液 • 细菌培养取瘀斑组织液、血或脑脊液,如细菌培养阳性,须做药物敏感试验 血培养脑膜炎双球菌的阳性率较低,但对慢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的诊断非常重要。 • 免疫学检测测定夹膜多糖抗原的免疫学试验:较细菌培养阳性率高,方法简便、快速、敏感、特异性强。血清特异抗体 的测定

  25. 诊断要点 • 流行病学资料:冬春季多发,婴幼儿多见 • 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 ,严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意识障碍、惊厥及呼吸衰竭 •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升高,脑脊液检查呈颅压升高及化脓性改变,细菌培养阳性可确诊 • 鉴别:乙型脑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

  26. 治疗要点 • 普通型 • 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休息、安静 • 病原治疗:敏感并能透过BBB的抗菌药物 • PG: 高效价廉 • 头孢菌素: 价格贵 • 氯霉素: PG过敏 • 磺胺:少用 • 对症治疗:降温、镇静、脱水

  27. 治疗要点 • 暴发型 • 休克型 • 病原治疗:大剂量青霉素钠盐静脉滴注 • 抗休克 • 扩充血容量 • 纠正酸中毒 • 血管扩张剂:山莨菪碱1-2mg/kg,静脉注射. • 激素 • 强心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 抗DIC:凡疑有DIC,不必等待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用肝素1mg/kg,静脉注射。

  28. 治疗要点 • 暴发型 2.脑膜脑炎型 ①病原治疗:尽早应用有效抗菌药物 ②脱水治疗 ③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④抢救呼衰: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呼吸兴奋剂(洛贝林12mg.回苏灵16mg.利他林20mg,静脉注射)。 • 血管扩张剂 • 气管插管或切开;应用人工呼吸机 ⑤对症治疗:高热惊厥

  29. 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 体温过高 与肺炎双球菌感染导致败血症有关 • 组织灌注无效: 与内毒素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 • PC: 惊厥、脑疝、呼吸衰竭 •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内毒素损伤皮肤小血管有关

  30. 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 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有无抽搐、惊厥先兆;记录24h出入量。发现颅内高压、脑疝的症状体征,及时通知医生 • 休息和体位 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操作集中,少搬动病人,避免惊厥的发生。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颅内高压的病人抬高头部,腰穿后,去枕平卧6h

  31. 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 呼吸衰竭的护理 吸痰;吸氧;准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出现呼衰时,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若呼吸停止,配合医生抢救。忌压胸作人工呼吸 • 用药护理 使用PG、磺胺类药、氯霉素时;使用脱水剂时;使用强心剂时;使用肝素时 • 安全护理 避免误吸;防止发生尿潴留;防止病人坠床

  32. 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 皮肤观察 有无淤点、淤斑,其部位、大小、进展或好转情况 • 皮肤护理 • 重点保护出现瘀点、瘀斑的部位 • 水疱溃破时,防止继发感染 • 有痒刺感时,避免抓破皮肤 • 翻身时避免擦伤皮肤,防压疮 • 床褥保持清洁、平整,衣裤柔软、 宽松

  33. 健康指导 1.普及流脑的预防知识

  34. 健康指导 2.患者及康复指导 (1)讲解疾病过程及预后 (2)及时就诊、呼吸道隔离 (3)指导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功能锻炼

  35. 预后 • 早期治疗效果好 • 暴发型病情重、死亡率高

  36. 练习题 1.流脑的潜伏期为天,一般为天。 2.暴发流脑休克型的病原治疗首选。 3.确诊流脑的依据是。 4.我国流脑流行的主要菌群是 A、A群B.B群C.C群D.D群E. E群 5.流脑流行期间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病人B.慢性感染者c.带菌者 D.带菌动物E.献血者

  37. 练习题 6.下列哪项不是脑膜炎球菌的特点? A.能产生内毒素B.产生自溶酶 C.革兰染色阴性 D.耐低温、干燥E.对一般抗生素敏感 7.流脑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经食物或污染水源传播B.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 C.通过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E.医院内传播 8.流脑发病年龄高峰为 A·成人B.<6个月C.老年D·5岁以下儿童E.7-14岁 9.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外毒素B.内毒素c.神经毒素D·侵袭力E.毒力

  38. 练习题 10.关于流脑,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A.隐性感然最多见B.60%-70%为无症状带菌者 C.30%为上呼吸道感染型和出血型D.1%为典型流脑病人 E.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 11.流脑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A.急起高热、头痛、呕吐、昏迷、脑膜刺激征 B.急起高热、头痛、呕吐、昏迷、呼吸衰竭 C.急起高热、惊厥、呼吸衰竭 D.缓慢起病,发热不明显、头痛剧烈,无休克 E.急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 12.流脑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上最重要的鉴别点是 A脑脊液生化改变B.发病季节 C.抗菌治疗有效 D.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E.休克

  39. 练习题 13.典型流脑的脑脊液改变为 A.不透明,静置后呈毛玻璃状,白细胞中等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明显升高,糖稍降低,氯化物降低 B.不透明,黄白色,白细胞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明显降低甚至测不出,氯化物正常 C.无色透明,白细胞8-10×106/L,蛋白2-4g/L,糖含量为血糖的50%-80%,氯化物正常 D.无色透明,白细胞轻度升高,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E.以上都不是

  40. 练习题 • 患者男性,22岁,郊区某建筑工地工人,因发热、头痛3天,神志不清1天于2004年1月12日入院。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7℃,伴有寒战,明显头痛,喷射状呕吐胃内容物,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病后第二天发现皮肤散在紫红色斑点,逐渐增多,部分范围扩大,压之不退色,无痒感。第三天出现乱语、烦躁不安、四肢抽搐、小便失禁。体检:体温39.5℃,脉搏121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40/85mmHg。神志不清,全身皮肤密布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颈抵抗,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瞳孔左侧4mm,右侧3.5mm,对光反射迟钝。上腭可见出血点。心率121次/分,律整。双下肺可闻及少许细湿性罗音。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肌力正常,肌张力增加。急诊检查血WBC 24×l09/L,N 96%,血色素89g/L,PLT 50×109/L,PT(凝血酶原时间)28秒,大便常规正常,尿蛋白+/HP,谷丙转氨酶54u/L,HBsAg阳性,血K+ 3.1mmol/L。 • 请列出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进一步进行哪些主要检查?如何确诊?处理要点?主要的护理诊断、措施?

  41. 练习题 • (1) 最可能的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并低血钾症、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 • 进一步检查 • 1) 皮肤瘀点瘀斑组织涂片革兰染色 • 2) 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同时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培养 • 3)血细菌培养 • 4)流脑抗原和抗体。其中①-③项细菌学检查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如①-③项细菌学检查分离到奈瑟脑膜炎球菌,则可确诊流脑。

  42. 练习题 • 处理要点:治疗原则是就地隔离住院治疗,密切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保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 1)尽早使青霉素20-40万U/kg/日,分次静脉滴注,疗程7日。如青霉素过敏,改用头孢菌素、氯霉素或磺胺药。 • 2)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20%甘露醇250ml/次,快速脱水,每日4-6次,同时用50%的高渗葡萄糖静脉推注。 • 3)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 • 4)防止呼吸衰竭。 • 5)对症治疗: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镇静,纠正低血钾。

  43.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