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3

二、东南亚

二、东南亚.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二、自然条件及资源 三、人口、民族、宗教 四、经济概况 五、各国需掌握的知识点. 一 重要的地理位置. 东南亚地处亚欧大陆与澳大利亚大陆之间,又当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带上,是沟通两大陆和两大洋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马六甲海峡 新加坡 龙目海峡 拟议中的克拉地峡.

apr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二、东南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二、东南亚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二、自然条件及资源 三、人口、民族、宗教 四、经济概况 五、各国需掌握的知识点

  2. 一 重要的地理位置 • 东南亚地处亚欧大陆与澳大利亚大陆之间,又当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带上,是沟通两大陆和两大洋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 马六甲海峡 • 新加坡 • 龙目海峡 • 拟议中的克拉地峡

  3.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联结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主要通道,为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全长1185千米,主航道水深25—151米,呈喇叭状,西北宽,东南窄,可供26万吨级船舶满载通过,目前每年通过船只多达10万艘,是同英吉利海峡并列的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联结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主要通道,为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全长1185千米,主航道水深25—151米,呈喇叭状,西北宽,东南窄,可供26万吨级船舶满载通过,目前每年通过船只多达10万艘,是同英吉利海峡并列的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

  4. 龙目海峡:位于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长60千米,最窄处宽11千米,主航道水深164--192米,足供任何船舶安全航行。问题是龙目海峡位置较偏僻,致使由波斯湾到日本的航线因此延长约1017海里(1880千米),相当于三天的航程;与马六甲海峡相比,通航一次大约多花费10万美元的费用。因此有的巨轮宁可少装油,也要从马六甲海峡通过。龙目海峡:位于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长60千米,最窄处宽11千米,主航道水深164--192米,足供任何船舶安全航行。问题是龙目海峡位置较偏僻,致使由波斯湾到日本的航线因此延长约1017海里(1880千米),相当于三天的航程;与马六甲海峡相比,通航一次大约多花费10万美元的费用。因此有的巨轮宁可少装油,也要从马六甲海峡通过。

  5. 据估算一艘28万吨级的巨轮,只要少装1.5万吨油就可使吃水线减少1米,从而通过马六甲海峡,虽然少装油损失7.5万美元,但比龙目海峡还要合算,却节省了三天的航程。因此,龙目海峡虽已投入国际运营,但运量远不及马六甲,尽管这样,龙目海峡仍然是联系两大洋的又一国际孔道。据估算一艘28万吨级的巨轮,只要少装1.5万吨油就可使吃水线减少1米,从而通过马六甲海峡,虽然少装油损失7.5万美元,但比龙目海峡还要合算,却节省了三天的航程。因此,龙目海峡虽已投入国际运营,但运量远不及马六甲,尽管这样,龙目海峡仍然是联系两大洋的又一国际孔道。

  6. 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 国际航运、航空和贸易中心;工业和技术服务中心;投资和金融中心;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国际通讯中心

  7. 著名商业购物区 乌节路 新加坡狮头鱼尾像

  8. 二、自然条件及资源 • 地形条件----多山的地形(半岛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群岛崎岖多山)。 • 气候条件----两种类型的热带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属热带雨林气候)。 • 河流----半岛上山川纵列,河流除湄南河外,都源于中国境内。如:红河---元江,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怒江,伊落瓦底江---几条支流都源于中国。 • 丰富的农林矿资源---锡、石油、稻米、橡胶、热带经济林木等。

  9. 三、人口、民族、宗教 • 世界华人和华侨自己中的地区,目前共有2000多万,占世界的5/6。 • 人口集中分布在:马来半岛的西海岸、印尼的爪哇、马都拉、巴厘等岛屿地带;红河、湄公河、湄南河、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带。 • 东南亚国家受宗教影响大,中南半岛国家主要信奉佛教,是当今佛教最盛行的地区,其中泰国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马来西亚和印尼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印尼是世界最大的伊斯兰教国家。菲律宾是远东地区唯一的天主教国家。宗教对东南亚各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都有深刻的影响。 • 东南亚国家都是多民族的国家。

  10. 四、经济概况 • 东南亚各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地理环境优越,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独立前,殖民统治的恶果,使各国经济结构畸形发展,主要以单一经济为主,如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形成单一的稻米经济,马来亚的橡胶经济,印尼和菲律宾的热带经济作物---胡椒、木棉、金鸡纳霜、马尼拉麻等。独立后各国致力于民族经济的发展,扭转单一的经济结构,东盟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工矿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迅速,非东盟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农业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重点掌握:水稻、锡、橡胶、石油、热带经济林木。

  11. 思考 殖民时期世界三大米市: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上的西贡(现胡志明市)、缅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上的仰光和泰国湄南河(昭披耶河)三角洲上的曼谷(通称为暹罗)并成为世界三大米市。 世界四大米市:除以上的三个区域外再加上柬埔寨的金边。 为什么能够在东南亚形成世界著名的稻米产区?

  12. 在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中,橡胶占据着绝对优势。天然橡胶原产于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于1876年从南美移植到东南亚。由于汽车工业的需要,殖民者在东南亚强迫种植橡胶,致使橡胶在东南亚畸形发展,自1914年起天然橡胶的产量一直占世界一半以上,成为世界最大的产区。东南亚橡胶的生产中心一直是马来西亚,其产量自1912年起长期居世界首位(仅1945—1958年间被印度尼西亚超过)。在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中,橡胶占据着绝对优势。天然橡胶原产于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于1876年从南美移植到东南亚。由于汽车工业的需要,殖民者在东南亚强迫种植橡胶,致使橡胶在东南亚畸形发展,自1914年起天然橡胶的产量一直占世界一半以上,成为世界最大的产区。东南亚橡胶的生产中心一直是马来西亚,其产量自1912年起长期居世界首位(仅1945—1958年间被印度尼西亚超过)。

  13. 思 考 并形成世界著名的“橡胶王国”。除此以外,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橡胶生产分别居世界的第二和第三位。 为什么能够在东南亚形成世界著名的橡胶产区?

  14. 东南亚的石油以油质优良,含硫率低,赢得了“芳香原油”之美誉,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强的竞争力。总储量和总产量的90%集中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东南亚的石油以油质优良,含硫率低,赢得了“芳香原油”之美誉,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强的竞争力。总储量和总产量的90%集中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 锡矿的生产以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最著名。

  15. 五、各国需掌握的知识点 • 泰国---原名暹罗,水稻的分布区域、传统的四大物产、橡胶的生产、锡矿的开采。 • 马来西亚---“胶锡地带”、“锡和橡胶的王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 • 新加坡---地理位置重要、新兴工业化国家、几个重要的中心(航运、贸易、服务、投资和金融、旅游和会议、通讯) • 印尼---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地理位置重要、全国有四部分组成、多火山地震、“雷都”、热带森林资源、石油生产。

  16. “胶锡地带” 马来西亚90%的胶园集中于西海岸内侧海拔50—300米的浅丘阶地上,这里地形雨丰沛。常年清风流畅,排水良好,有利于胶树的生长和泌胶,又位于锡矿带上,形成世界著名的“胶锡地带”。

  17. 泰国人妖

  18. 三、世界石油宝库 (一)、概述 (二)、世界石油宝库

  19. 1、重要的地理位置 (1)中东和西亚的范围 (2)“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西亚地理位置重要,地处欧、亚、三大洲的连接地带,南、西、北三面分别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通要冲,故称“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地处沟通两大洋,联系三大洲的“十字路口”,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贸易的通道;现代东西方海、陆、空交通的走廊。

  20. 几个重要的通道: (3)苏伊士运河 (4)曼德海峡 (5)霍尔木兹海峡 (6)黑海海峡

  21. 黑海海峡

  22. 丝绸之路示意图

  23. 2、居民及宗教 (1)人口:2.3亿,是战后人口增长最为迅速的地区,另外,拥有大量的外籍劳工。 (2)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袄教等世界性和民族性宗教的发源地。其中以伊斯兰教为主。麦加和麦地那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3)伊斯兰教国家、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世界。

  24. 3、自然条件 (1)地形条件----“四高一平”的地形结构,北部有伊朗高原、亚美尼亚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南部有低缓的阿拉伯高原,中部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势总的趋势是北高南低。 (2)气候条件----以热带、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为主。 (3)水文条件----内流区和无流区面积广大,地表径流贫乏,河网稀疏。

  25. 思考 1、世界沙漠的分布规律? 2、干旱为主的环境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3、西亚地区为什么成为西方国家激烈争夺的重要地区?

  26. 干旱为主的环境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干旱地区一般分布在大陆的内部(如中亚)或回归线附近(如西亚和北非)等地区。 ②干旱地区的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草原牧业和灌溉农业在干旱地区经济中有较突出的地位。 ③干旱地区河流少,且多内流河、内流湖(中亚),有的地区甚至成为“无流区”(西亚和北非)。 ④干旱地区的人口、城市和交通分布多呈线状(沿河流两岸等)或点状(绿洲)分布。

  27. 思考 思考 西方国家激烈争夺西亚地区的原因 1、地理位置特别重要 2、石油资源特别丰富

  28. 世界“热点” 地区的形成 大多具有的地理条件 第一、地理位置优越 第二、自然资源丰富 第三、自然环境分割 第四、人文地理复杂 第五、地缘战略地位重要。

  29. 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东南亚是东方的“十字路口”,中美洲是西半球的“十字路口”,南非是西方“海上生命线” ,马六甲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 波斯湾是“世界石油宝库”;南非是“非石油波斯湾”;中亚为“当今世界上最后一片尚未开发的有其丰富蕴藏地”,这些地区对某些发达国家来说是廉价的原料、燃料仓库,维系着其经济命脉,必须取得对他们的控制权和支配权。

  30. 中东和中亚高原山地与沙漠广布,东南亚与中美洲峰谷相间,山高林密。这些破碎复杂的环境,一方面不利于居民的交往和融合,使其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分裂势力的生存和外来势力的渗透。中东和中亚高原山地与沙漠广布,东南亚与中美洲峰谷相间,山高林密。这些破碎复杂的环境,一方面不利于居民的交往和融合,使其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分裂势力的生存和外来势力的渗透。 种族隔离曾使南非长期动荡;巴尔干半岛多民族集居和杂居,历史上就是欧洲的“火药桶”;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源地,并分化出许多拍戏,矛盾错综复杂,战乱丛生;阿富汗因宗教、民族矛盾而冲突迭起。现在民族宗教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及价值观问题正成为霸权主义挑起地区战争、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

  31. 随着美国9·11时间的发生和美国军事行动的开始,阿富汗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理解阿富汗的历史,必须了解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地处中亚、西亚、南亚的衔接点上,是指在政治、经济、交通,尤其是军事上格外重要。随着美国9·11时间的发生和美国军事行动的开始,阿富汗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理解阿富汗的历史,必须了解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地处中亚、西亚、南亚的衔接点上,是指在政治、经济、交通,尤其是军事上格外重要。

  32. 4、两大经济类型的国家 西亚的国家按照经济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石油输出国和非石油输出国。 石油输出国是指波斯湾沿岸的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等8国,石油是各国经济的主体。 非石油输出国指除以上8国外的12个国家,除以色列为发达国家外,其他国家多以农牧业为主,经济水平较低。

  33. (二)、世界石油宝库 1、西亚石油业发展简史 2、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 3、西亚石油的分布 4、西亚石油得天独厚的开发条件 5、石油生产、加工和运输

  34. 1、西亚石油业发展简史 1891年英国的石油公司在伊朗钻了第一口井,1908、5、26、在伊朗的苏莱曼油田首次喷出了工业性油流,西亚石油生产由此开始。1938年已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等国开采石油,年产约16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战后,世界石油消费量急剧增加,大大刺激了波斯湾地区石油业的发展,此外,大型和巨型油轮相继出现显著减低了运费也对石油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波斯湾地区石油产量逐步跃升。战后头15年,年均

  35. 递增1500余万吨,到1960年即占世界产量的26%,以后的15年内年均递增5400万吨,进入70年代已占世界总产量的1/3以上。西亚全区的石油产量自1953年起超过拉丁美洲,1965年超过美国,此后一直高居世界首位。递增1500余万吨,到1960年即占世界产量的26%,以后的15年内年均递增5400万吨,进入70年代已占世界总产量的1/3以上。西亚全区的石油产量自1953年起超过拉丁美洲,1965年超过美国,此后一直高居世界首位。

  36. 二战前,英国几乎独占了西亚的石油业,战后美国依仗其政治和经济实力逐步排挤英国,称为西亚石油的最大掠夺者。几十年来,帝国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在西亚石油开采、加工和销售中榨取了惊人的利润。为了维护各国经济利益,主要产油国成立了OPK组织,实现了石油的国有化。各产油国石油收入有了巨大增长,不仅强有力的促进了国民经济全面高涨,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战前,英国几乎独占了西亚的石油业,战后美国依仗其政治和经济实力逐步排挤英国,称为西亚石油的最大掠夺者。几十年来,帝国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在西亚石油开采、加工和销售中榨取了惊人的利润。为了维护各国经济利益,主要产油国成立了OPK组织,实现了石油的国有化。各产油国石油收入有了巨大增长,不仅强有力的促进了国民经济全面高涨,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7. 2、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 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1)储量:1991年底,全区石油储量894亿吨,97年为923亿吨。占世界的66.6%。目前,探明储量在30亿吨以上的国家有11个,其中5个在西亚,仅沙特一国就独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4,比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还要多1.4倍。按目前开采量,尚可开采106年。

  38. (2)产量:1965年以来一直居世界首位。70年代超过10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以上。79年产油10.7亿吨,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一年,1996年产油9.5亿吨,占世界30%。从1908---1996共产油272亿吨,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2)产量:1965年以来一直居世界首位。70年代超过10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以上。79年产油10.7亿吨,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一年,1996年产油9.5亿吨,占世界30%。从1908---1996共产油272亿吨,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3)出口量:产量大,但消费有限。60年代后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1979占世界60%,91年占世界43%。

  39. 西亚和北非的石油产区

  40. 3、西亚石油的分布 西亚国家几乎都有石油蕴藏,但98%以上都集中在波斯湾及周围约100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这里就是号称“世界油极”的阿拉伯—伊朗石油沉积盆地。大约在24°—38°N,长1900千米,宽800千米。

  41. 4、西亚石油得天独厚的开发条件 • 油田规模大。 • 地质条件好。 • 油质好。 • 运输方便。 • 气候条件好。

  42. 5、石油生产、加工和运输 根据不同的地质特点,可把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分为北、中、南三大产区。

  43. 波斯湾地区的大油田 沙特的盖瓦尔油田(世界最大的油田)、萨法尼耶油田(世界最大的海底油田)、拜里油田、阿卜凯克;科威特的布尔甘油田(世界第二大油田);伊拉克的基尔库克和鲁迈拉;伊朗的马伦、阿瓦士、加奇萨兰和阿加贾里等油田,在全区生产能力中合占70%。 石油运输:以海运为主,霍尔木兹海峡被称为石油海峡,目前占石油总输出量的70%以下,其它以输油管道运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