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中古东方文学

中古东方文学. 第二节. 《 源氏物语 》. 一、作者及背景. 得名. 紫式部本姓藤原,当时妇女地位低下,一般有姓无名,紫式部是当时人们送给她的绰号。她父亲官居式部丞,女子入宫做女官或做了贵州小姐的侍女,都以其父或其兄弟的官名做名字。紫式部在 《 源氏物语 》 中塑造了一个深为世人称颂的“紫姬”,于是人称之为“紫式部”。她的生卒年月不详,一般认为生于 978 年,死于 1015 年。. 成书.

aque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古东方文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古东方文学 第二节

  2. 《源氏物语》 一、作者及背景

  3. 得名 • 紫式部本姓藤原,当时妇女地位低下,一般有姓无名,紫式部是当时人们送给她的绰号。她父亲官居式部丞,女子入宫做女官或做了贵州小姐的侍女,都以其父或其兄弟的官名做名字。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塑造了一个深为世人称颂的“紫姬”,于是人称之为“紫式部”。她的生卒年月不详,一般认为生于978年,死于1015年。

  4. 成书 • 《源氏物语》的成书年代,至今没有确切的说法,一般认为是在1001—1008年之间,平安时期。关于作者,通常认为是紫式部。此外还有一些说法,一说前四十四回由紫式部所做,后十回由她的女儿续补;一说是此书完成于紫式部之前,由紫式部修定;还有一说,是紫式部的父亲创作大纲,由紫式部完成。但这些说法都缺少令人信服的证据。

  5. 经历 • 她出身于中等贵州家庭,是书香门第,她的祖父、父亲都长于汉学,长兄也是当时有名的歌人。紫式部极为聪慧。其父曾为之慨叹:“可惜她没能生为男子,这是最大的不幸”。他的父亲做过两任地方官。 • 她二十二岁时,和一个做地方官的中等贵州结婚,这个地方官比紫式部年长二十多岁,并且紫式部只是他的第四位妻子,她有了一个女儿,叫贤子,结婚两年后,她的丈夫就去世了。从此寡居。这种生活处境,使她对一夫多妻制下的妇女的不幸有着深切的感受。 • 1006年她应诏随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彰子入宫,做女官,为彰子讲解《日本纪》和《白氏文集》(白居易的文集)。

  6. 作品 • 她一生留下的作品,传至今天的有: • 《紫式部日记》、 • 《紫式部集》 • 《源氏物语》

  7. 生活背景 • 摄关政治

  8. 二、《源氏物语》 • 1、基本内容 小说共五十四卷(回),各卷都有卷名,象“桐壶”,“夕颜”,“未摘花”等等。各卷命名的根据不一。 整部作品以男主人公源氏贯穿始终。作品前四十卷,写源氏五十余年的一生,第四十一卷,只有卷名而无本文,暗示源氏之死。四十二至四十四卷,写源氏死后的一些事,承前启后,最后十卷,写源氏之子薰大将情欲生活造成的悲剧性事件,由于后十卷事件主要发生在宇治,又称“宇治十帖”。

  9. 小说第一卷“桐壶”,写源氏的身世。 桐壶更衣----源氏 源氏十二岁时,举行了“元服”仪式,和左大臣的女儿葵姬结了婚。 仰慕藤壶女御 她十四、五岁时,任近卫中将 :空蝉、夕颜、源典侍 等 葵姬在生下儿子夕雾之后死了,源氏在北山的一所寺院里,发现了与藤壶女御有亲属关系的紫上(不满十岁),把她培养成理想的女性,并立为正室。

  10. 政治起伏 • 桐壶帝去世,让位给源氏之史朱雀帝,从此,权柄掌握在右大臣家,源氏及左大臣一派失势。右大臣的第六女公子弘徽殿女御的妹妹胧月夜, • 流放须磨。由于明石园守的极力挫合,他又与明石的女儿结合。 • 不久,朱雀帝退位,源氏与藤壶的私生子冷泉帝继位,源氏被升为内大臣,其岳父左大臣也升为摄政大臣,从此源氏及左大臣一派势力大盛。后来,冷泉帝得知源氏是自己的生父,想让位于他,源氏不肯,做了太政大臣。

  11. 源氏四十岁时,是他荣华绝顶的时期 三宫 源氏五十一岁时,紫上病死

  12. 宇治十帖 • 主人公是薰。 • 八亲王(桐壶之八皇子)孤单地住在宇治,精修佛道, • 女儿:大、小 • 浮舟

  13. 2小说的主旨 • ①从时代及作家的世界观看 人生无常、因果报业、向往来世净土,是作者的主旨之一。形式本身有意义,细节、情节的选择与勾连。 • △报业: • △小说中还常常表现出“厌高秽土,欣求净土”的佛家观念,作品中的许多重要人物,朱雀帝、藤壶王妃、三公主、浮舟等最后都遁入空门,还有许多人一直抱有出家的愿望:源氏、紫姬、秋好皇后等。 • △小说伴随着源氏平步青云的过程,越来越多地写到人物的出家、消灾除病安魂的法事,现实的荣华与精神的无着与悲凉,

  14. ②描写贵族恋情。它是后世“浮世物语”,即“好色物语”的始祖。 ②描写贵族恋情。它是后世“浮世物语”,即“好色物语”的始祖。 • 。紫氏部在小说中多次强调“作者女流之辈,不敢侈谈天下大事”,于是专写宫廷里风花雪月的风流韵事。 • 小说写了四代人的恋情:桐壶天皇;源氏和头中将(葵姬之史);夕雾(源氏葵姬之子)相柏木(头中将之子);薰君(三公和柏木之子,名义源氏之子)和匈(日本人造的汉字,音niou),意为香;源氏外孙,源氏和明石之女明石皇后之子)皇子。 • 第一回《桐壶》和白居易《长恨歌》之间的关系为人熟知,

  15. 对源氏的恋情,写得最为充分,它构成了小说的主体。 作者对源氏的态度也是褒扬有加:①他相貌出众,才华超群,心地仁慈;②在政治上他有济世救国的才能,又有雍容大度的政治家风度,不太看重名位权势,关心百姓疾苦、富有同情心;③在个人生活中虽然风流成性,但决偿是浮浪寡情之徒,“即使对那些不是他深爱的妇女,也决不轻易放弃,而总要予以照顾”,如他对藤壶真心爱恋与崇敬,对紫姬无比宠爱尊敬,对夕颜的暴死深切悲痛给予厚葬,多少年后还找到她的女儿照拂。对未摘花在生活上悉心照顾,他重情守义,既便在荣华绝顶时期,仍不忘旧情,把一生爱恋、结识的妇女都接到六条院共享安乐生活。

  16. ③从社会学角度看,《源氏物语》反映了平安王朝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及贵族妇女的不幸命运。 ③从社会学角度看,《源氏物语》反映了平安王朝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及贵族妇女的不幸命运。 • 其一,作品很自然地描绘了宫廷、贵族豪华侈奢的生活,做为反映宫廷贵族生活的小说,宫廷贵族的日常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紫式部对平安时代的宫廷、贵族的描写,基本格调豪华、精致、排场,既体现在大场面,又体现在小细节。

  17. 其次,从侧面表现了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第三、小说表现了贵族妇女的处境命运。

  18. 3、《源氏物语》的艺术特质及贡献 • ①小说体现了日本独特的美学观念。日本文学长于抒情。“物哀”是其传统美学精神,在表现中,追求“幽玄”、“闲寂”的美感。

  19. “物哀” • 本居宣长在《〈源氏物语〉玉石小梳》中首次指出,《源氏物语》的价值在于它表现了日本人文学精神的本源,即“物哀”。 • “由外物触发心神摇曳,便可成为文学的萌芽。” ------《〈源氏物语〉玉石小梳》 • “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即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 ------本居宣长在《日本文学史》中

  20. 物哀 • 吉川幸次郎:“通过感动来认识存在之本质的行为和能力”。

  21. .“物哀”的两重含义 1、凝视对象(物)而产生悲欢,有“感动”之意,心物交融,情景相映,引起某种感触。 感动通常体现为一种情绪。因而,日本文学重情绪表现,重抒情。 2.“物哀”的另一重含义在于它的情绪基调:“哀”,有人即把“物哀”解释为“对人生不如意的哀感”。

  22. 《源氏物语》中的“物哀” 人物、情节: 紫氏部在表现人物极其经历时,她不去注意情节化的内容,把重心放在对这一事件中人物的情绪(体验)的表现上。

  23. • 第一卷 桐壶 ----- 悲凉恐惧 • 源氏 他一生在不断地追求女人,从一个到另一个,在这个追逐的过程中,源氏时时感受到淡淡的哀伤,从一种哀伤又落入另一种哀伤。

  24. 藤壶 源氏与女人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他和后母藤壶的恋情,这一关系时时令他落入焦虑、孤独、恐惧的体验:欲见藤壶而不得的焦虑;思念藤壶而难以排遣的孤独,深爱藤壶而又触犯人伦的恐惧,这对源氏的一生,对作品都有极重要的意义,这种哀感、浮现于日常化的生活之中。

  25. 夕颜 • “岂知那天傍晚,只为一朵夕颜花的姻缘,对那人一见倾心,结了不解之缘。现在想来,这正是恩爱不能长久之兆(无常之感),多么可悲!反过来想,又觉得多么可恨;既然姻缘短促,何必如此倾心相爱?” “天色晦冥,冷风袭人,源氏公子愁思满腹,仰望暮天,独自吟道:‘闲云倘是尸灰化,遥望暮天亦可亲。’……哀思充满胸中。” -----源氏的这种哀感,是夕颜故事的结局。 第四回《夕颜》

  26. 空蝉 • “今日适值立冬,天公似欲向人明示,降了一番时雨,景象清幽沉寂。源氏公子镇日沉思遐想,独自吟道:秋尽初冬人寂寂,生离死别雨茫茫。” ----- 这一段文字写的是自然景象,因加入了源氏的体验而被构造为孤独的意象。 第四回《夕颜》

  27. 从表层看,源氏的爱欲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形成他哀伤、孤寂的情感体验。和每一个女人的关系都形一个独立的体验材料。从表层看,源氏的爱欲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形成他哀伤、孤寂的情感体验。和每一个女人的关系都形一个独立的体验材料。 从深层看,源氏的好色不应仅仅做为好色来看,它显现的是生命的流转、宿世的无常。 他每每与人相爱,时常会以“宿缘”(也可用“本性”)二字解释两人的关系。是前世已经安排,不可抗拒也不可避免的,就是说,源氏的爱情注定了不可能停留在一个女人身上,必然会不断地流转,这种爱的流转实则就是无常。爱心本为不能常住之物,爱情的无常流转正是人世与生命的无常。爱、欲望、进尔说事世、生命都是瞬间生死无常之物无常又是玩世不可解决的冲突,人不可能从无常之中解脱出来,完全处于一种无助状态,不能自救,也不能它救,这也是人类生命最深刻的孤独。 ----生命感

  28. 哀情 • 《源氏物语》以哀情做为基本情感,无论是情场的得意与失意,无论是封官晋爵的时刻还是失恋流放的生活,时时伴随着哀感作品笼罩在作品的气氛中。

  29. 哀情 • 这种哀情成为最具日本风格的美,也成为日本式的传统。京都大学的川合康三在分析和歌《秋歌》: 四顾花与枫,零落无踪影。 浦边小占屋,秋夕日又暝。 “眼前之景,无论春花秋叶都没有鲜艳的色彩,他们是作为幻觉再现于眼前的花早已零落,枫也片刻即凋枯,两者都暗寓着死而显出美,蕴含着天而变得华艳,这正是日本所爱好的审美意识,在日本诗歌中春天的樱花和秋天的红叶作为等价之物而被喜爱,也无非因为它们都是行将消逝的美。《源氏物语》被认为是这种审美意识形成的本源。

  30. 川端康成 • 平安朝的风雅、物哀成为日本美的传统。 日本美术的特色:“雪月花时最怀友”。 看到雪的美、月的美,看到自然景物而有所醒悟时,就会想念朋友。 ------《日本美之展现》 日语“悲哀”这个词同美是相通的。 -------《不灭的美》 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花未眠》

  31. 3、《源氏物语》的艺术特质及贡献 • ②诗文合璧、交相辉应。 小说在叙事的行文中,不时插入一些诗歌,有时是和歌,有时是汉诗;插入的方式也相当灵活。 小说---叙事 诗 ----抒情 ------作用?

  32. a.一种形式用于书信赠答。 • 源氏同槿姬(六条)后来的秋好皇后。 • 源氏写信问侯:“今年离院父丧期满,该除服了。贺茂祭祓禊之时,心情定然舒畅了吧。”又赠诗云:“君当斋院日,祓禊在山溪。岂意今年禊,是君除服期”, • 槿姬的复书是:临表成服日,犹是眼前情,转瞬忽除服,流光殊惊!” --------以诗酬答,诗中显现人的品味情趣。

  33. 在朱雀帝举办红叶贺时,源氏表演了双人舞,唐人的《清海波》 • ,源氏写了一封信给藤壶妃子:“昨承雅赏,不知作何感想?我当舞时,心绪缭乱,此乃前所未有,莫可言喻。 心多愁恨身难舞,扇袖传情知不知! • 藤壶回信:“唐人扇袖谁能解?绰约仙姿我独怜。” -----他们的诗各自承载了情感内容,斩不断、理还断的状态。诗的抒情性更强。

  34. b.另一种形式是人物的对白,以诗交谈应答,这时诗的插入使行文更精彩风雅。 • 爱侣如烟缕,方向尽相同, 我独先消散,似梦一场空。 ------紫姬 • 海角天涯客,浮沉身世哀, 青衫终岁湿,毕竟为谁来? ------源氏

  35. 母女离别之时,明石姬肝肠寸断,吟到: 小松自有参天日,别后何时见丽姿? 源氏对她深感同情,安慰到: 翠叶柔条根柢固,千秋永伴武隈松 (武隈地方,以产夫妇松著名,以夫妇喻已和明石姬,意不久迎她同去)

  36. c.还有时是在行文中插入,具有点睛作用 • 六条御息所因源氏用情不专对他颜为怨恨。“但倘和他绝交,毅然赴伊势蛰居,则又未免无聊,况且被天下人取笑。反之,想留在京城则如此残酷地受人侮辱,实属难堪。正如古歌所云:心如钓者之浮标,动荡不定逐海潮。” 第九回

  37. ③出色的心理描写和自然描写 • a.小说对人物复杂隐微的心理活动,作了细腻而深刻的描绘,心理表现也成为小说刻划人物重要方法。 作者在写人物时,从内视的角度出发,把重心放在人物内心通过人物的心绪、体验表现出人物的个性。 • b.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如诗如画,小说通过心物交融、情景相映的自然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38. 第四回 • “天色晦冥,冷风袭人,源氏公子愁思满腹,仰望暮天,独自吟道:‘闲云倘是尸灰化,遥望暮天亦可亲。’……哀思充满胸中。” -----心绪、体验 • “今日适值立冬,天公似欲向人明示,降了一番时雨,景象清幽沉寂。源氏公子镇日沉思遐想,独自吟道:秋尽初冬人寂寂,生离死别雨茫茫。” ------心物交融

  39. ④情节富于变化,结构严谨,各卷的独立性与全书的统一完整性相结合,体现了东方叙事文学传统的特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