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3

眼的解剖与组织学

眼的解剖与组织学. 南通大学临床医学院眼科学教研室 管 怀 进. 眼球 眼 视路 眼附属器. 第一节 眼球. 外观:近似球形 大小:前后径 24 垂直径 23 水平径 23.5 位置:眼眶前部 突出度: 12~14mm 两眼间差 <2mm 重量: 7g 构成 球 壁 眼内容. 一、眼球壁. 角膜( 1/6 ) 外层(纤维膜) [ 保护、维形 ] 巩膜( 5/6 )

arle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眼的解剖与组织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眼的解剖与组织学 南通大学临床医学院眼科学教研室 管 怀 进

  2. 眼球 眼 视路 眼附属器

  3. 第一节 眼球 • 外观:近似球形 • 大小:前后径 24 垂直径 23 水平径 23.5 • 位置:眼眶前部 • 突出度:12~14mm 两眼间差<2mm • 重量:7g • 构成 球 壁 眼内容

  4. 一、眼球壁 角膜(1/6) 外层(纤维膜) [保护、维形] 巩膜(5/6) 眼 虹 膜 球 中层(葡萄膜) 睫状体 壁 [遮光、营养] 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 [感光]

  5. 角膜  外形:稍向前凸的透明盘状组织  解剖数据: 横椭圆形 横:11.5~12mm 纵:10.5~11mm 前表面曲率半径 水平7.8mm 垂直7.7mm 屈光力+48.8D 后表面曲率半径 6.8 屈光力-6D 中央厚 0.5~0.57mm 周边厚 1mm

  6. 角膜 • 组织学 上 皮 层 前弹力层 实 质 层 后弹力层 内 皮 层

  7. 上 皮 层 • 厚50-100UM,5-6层细胞组成,与角膜缘上皮及结膜上皮相连续。 • 表 层:扁平鳞状上皮细胞,无角化,核小而扁2~3 层,富含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糖原 • 中 层:2~3层多边形翼状细胞,体积大 • 基底层:单排圆柱状细胞,半桥粒与前弹力膜粘连 紧密,炎症和水肿可使之与基底膜分离

  8. 上皮层特点 • 再生能力强:在角膜缘存在干细胞 • 感觉敏锐: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丰富

  9. 前弹力层 • 厚度8-12um,不含细胞 • 非真正弹力膜,属浅基质层 的特化部分

  10. 前弹力层特点 • 对机械损伤及病原微生物抵抗力强 • 损伤后不能再生

  11. 实质层 最厚,占角膜厚度90%,由三种成分构成 1、胶原纤维 2、角膜细胞 3、细胞外基质

  12. 实质层板层结构特点 • 每层厚1.5~2.5um • 200~250个板层 • 前面1/3排列稍乱,后部2/3板层排列较为规律 • 同一板层内并行排列 • 不同板层间成直角交叉 • 板层间存在少量游走细胞和固定细胞 • 损伤后不能再生

  13. 结构 前1/3,厚1~4um,胚胎性 后2/3,厚5~15um,无定形,颗粒状 纤维交叉处形成六边形结节,间距100nm 后弹力层

  14. 后弹力层特点 • 弹性大、坚韧 • 阻止细胞和血管通过 • 抵抗自溶

  15. 内皮层 • 幼儿 圆形成立方形,核大胞浆少 • 青年 六角形核变小 • >60岁 多角形,大小不均,胞核更小 • 数量 3.5×105,厚4-5um,宽18-20um • 细胞间紧密连接,具有泵功能

  16. 内皮层特点 • 随年龄增加而数量减少 • 幼年:3500-4000 • 成人:1400-2500 • 角膜移植术后1000 • 修复依靠周围细胞的滑行和增大

  17. 角膜透明性保持与解剖的关系 • 无血管、无色素 (2) 纤维小板晶格状排列 (3) 上皮、内皮屏障作用 (4) 泪膜

  18. 角膜营养来源 1、角膜缘血管网 2、房水 3、空气

  19. 角膜的神经支配 • 三叉神经节 睫状长神经 环状神经丛 失去髓鞘分叉 上皮下神经丛 终末小球

  20. 角 膜 缘 • 临床定义:角巩膜移行区,半透明, 宽约1.5-2mm,上下宽>内外宽 • 解剖定义:前界为前后弹力层终端的连线;后界为自巩膜突向眼球表面作的垂直线;又以Schwalbe线为界分前后两部分,后部内表面含小梁网和巩膜静脉窦

  21. 角 膜 缘 • 角膜缘上皮:复层鳞状上皮,多达10层,增生形成放射状排列的 Vogt栅栏 • 栅栏作用:增加基底细胞面积,有利吸取营养,从而有利细胞再生 • 基底细胞层含有干细胞

  22. 巩 膜 • 外观:瓷白色 • 解剖数据: • 巩膜厚度:0.3~1mm • 前接角膜 • 外2/3移行于视神经鞘膜, 内1/3巩膜筛板 • 最薄处:巩膜筛板,直肌附着处、角巩缘 • 最厚处:视神经周围 • 外被:眼球筋膜

  23. 巩膜的组织结构 • 巩膜上层:纤维组织松弛,血管丰富 • 实质层:结缔组织/弹力纤维,紧密,血管少 近角膜处环形排列,其它部位与眼子午线同 • 巩膜内层(棕黑层):弹力纤维多于基质层, 棕 色,与脉络膜外表面存在潜在腔隙,即脉 络膜上腔

  24. 巩膜的血液应和神经支配 • 血供 • 直肌附着点以前:睫状前动脉形成的表层巩膜血管网 • 直肌附着点以后:睫状后短动脉和长动脉分支供应 • 神经支配:睫状神经分支

  25. 葡萄膜 • 虹膜 • 睫状体 • 脉络膜

  26. 虹膜 外观:富含色素(棕色) 的圆盘状膜 解剖标志: • 瞳孔 位于虹膜的中央,2.5~4mm, 大小可变,并非居中 • 虹膜卷缩轮:距瞳孔缘1.5mm • 虹膜根部:与睫状体连接处,很薄,易离断 • 虹膜纹理:表面不平的皱褶和隐窝

  27. 虹膜组织学 • 内皮细胞层 • 前界膜 • 基质层:瞳孔括约肌,位于瞳孔缘部 • 色素上皮层:瞳孔开大肌 • 内界膜:视网膜的虹膜部,为两层上皮细胞所组成,前层扁平梭形,后层多边立方形

  28. 虹膜生理特点 • 瞳孔,调节入光量 • 富含血管,渗出性炎症 • 富含神经,炎症致痛

  29. 睫状体 • 矢状面呈三角形宽约6mm的环状组织前接虹膜很部,后移行于脉络膜,是葡萄膜的间部分,外侧与巩膜毗邻,内侧环绕晶状体赤道部,面向后房及玻璃状体 • 睫状冠(1/3)(2mm) • 前部肥厚部,其内侧表面有70—80个纵行放射状突起,称睫状突 • 睫状环(2/3)(4mm) • 后部扁平部锯齿缘为界,移行于脉络膜。从睫状体至晶状体赤道部有纤细的晶状体悬韧带与晶状体联系,血管少,压力低。

  30. 睫状体组织学结构 • 睫状肌: 纵 形 房水排出 放射状 房水排出 环 形 调节

  31. 睫状体组织学结构 • 实质层 • 富含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基底部含虹膜动脉大环。 • 睫状上皮层 • 外层色素上皮,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延续;内层无色素上皮,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延续,分泌房水。两层连接牢固。

  32. 生理特点 1、生成房水:营养、眼压 2、调节

  33. 脉络膜 • 位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的富含血管和色素的组织, 前起锯齿缘,后止于视乳头。 • 锯齿缘:虹膜与脉络膜交界处 • 分层: • 脉络膜上腔 • 大血管层 • 中血管层 • 毛细血管层 • 玻璃膜

  34. 脉络膜生理特点 1、暗房作用 2、营养视网膜外五层 3、血液丰富易发生炎症或感染

  35. 视网膜 • 前接锯齿缘,后止视乳头周围,位于眼球内表面 的一层透明组织,外邻脉络膜,内含玻璃体。 • 解剖标志: 视乳头:纵椭圆形, 淡红色, 1.5mm 黄 斑:视乳头颞侧 缘3mm处, 约1~3mm, 色素 较多

  36. 视网膜  组织学 RPE层 光感受器层 外界膜 外颗粒层 外丛状层 内颗粒层 内丛状层 节细胞层 神经纤维层 内界膜

  37. 视 网 膜 • 色素上皮层:最外层,单层六角形细 胞,核位于基底,充满色 素颗粒,顶部有很多微绒 毛伸入光感受器,色素上 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参与 血视网膜屏障的构成;与 神经上皮层有潜在腔隙。

  38. 视 网 膜 • 色素上皮层功能 • 吸收光线 • 储存维生素A,参与视紫红质的形成 • 吞嗜视细胞外节膜盘

  39. 视 网 膜 • 光感受器层——视杆细胞 • 分布:1.25亿个,距中心凹 0.13mm 处出现,距中心凹5-6mm处最多,往周边渐次减少 • 结构:分内外两节,外节呈圆柱状,由600-1000个扁平膜盘堆叠而成,膜盘内有微小颗粒,内含视紫红质;膜盘与外部胞膜不相连;脱落后由色素上皮吞嗜

  40. 视 网 膜 • 光感受器层——视锥细胞 • 分布:主要位于黄斑部,距中心凹10度始迅速减少,周边部很少 • 结构:分内外两节,外节呈圆锥状,较短;膜盘不含视紫红质而含视紫蓝质;膜盘与外部胞膜相连;外节不被色素上皮吞噬

  41. 视 网 膜 • 外界膜:邻近的光感受器与Muller 细胞 结合形成,不是真正的膜。 • 外核层:杆、锥细胞的胞核构成 杆细胞核小,圆或椭圆形 锥细胞核大,椭圆形 于中心凹处最厚,约10层

  42. 视 网 膜 • 外丛状层: • 光感受器轴突与双极细胞轴 突构成,亦有水平细胞Müller细胞的突起 • 黄斑处最厚,周边最薄

  43. 视 网 膜 • 内核层 • 水平细胞: 内侧,横向中间神经元 • 双极细胞: 中间,主要成分,二级神经元 • Müller细胞:穿插细胞间,支持、营养、绝 缘作用 • 无长突细胞:外侧,无轴突,横向中间 神经元

  44. 视 网 膜 • 内丛状层 双极细胞轴突与神经节细胞轴突构成 • 神经节细胞层 节细胞胞体构成。周边大细胞; 黄斑小细胞;中心凹无

  45. 视 网 膜 • 神经纤维层:节细胞的轴突,含Müller纤维、胶质细胞、视网膜血管;视盘周围最厚,周边薄;黄斑与鼻侧纤维直达视盘,颞侧绕过黄斑达视盘。 • 内界膜:盘无细胞性膜,Müller纤维止于玻璃体后界膜所致,厚1-2um

  46. 视 网 膜 • 生理特点: 1、视乳头 没有视细胞、无视觉、生理盲点 2、视细胞 视杆细胞:弱光(暗视觉) 视锥细胞:强光(明视觉) 色觉 3、黄斑 视细胞密集,中心凹处只有视锥细胞,为视觉最敏锐处

  47. 4、视色素 视蛋白+Vit A 视杆细胞——视紫红质 视锥细胞——视紫蓝质、视紫质、视青质 ——红锥、绿锥、蓝锥 5、光感觉器电位: Na+内流减少,细胞膜超极化 6、RPE: (1)吞噬外节盘膜; (2)转运 Vit A; (3)传递营养; (4)血-视网膜外屏障 7、信息传递:三级神经元

  48. 二、眼的内容物 (一)前房与后房 前 房:角膜后面、虹膜和瞳孔区晶体前面 容积 0.2ml 轴深 2.5~3mm,周边浅 >1/2CT 后 房: 虹膜后面、晶体及其悬韧带前面的环 形间隙,容积 0.06ml

  49. 前 房 角 • 位置: 角膜缘后面和虹膜根部前面 • 结构: 小梁网 Schlemm管

  50. 小 梁 网 • 切面三角形,尖端与后弹力层相近基底部向后与巩膜突相接 • 前部3-5层,后部15-20层 • 分为角巩膜部,葡萄膜部,近小管结缔组织 • 小梁薄片是其基本单位 • 小梁孔眼12-20u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