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汉字的起源 编制 吴国升

汉字的起源 编制 吴国升. 目录. 引言 1 . 有关文字起源的两个概念 2 . 有关汉字起源的传说 3 . 汉字产生前的信息传播方式的探索 4 . 汉字产生的可能途径 5 . 汉字系统开始形成的大致时代 6 . 问题讨论. 引言. 文字是人类进入高级发展阶段的产物,藉之可以使各种信息既能送到远方,又能传与后代。这是其它任何动物所望尘莫及的事情,真正足以成为人类的自豪。由于文字的发明,人类结束了漫长的野蛮、混沌的境况,开始踏上文明的道路。 人类社会的真正历史,可以说是从有了文字才开始的。. 1 . 有关文字起源的两个概念. 自源文字 :

Download Presentation

汉字的起源 编制 吴国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汉字的起源编制 吴国升

  2. 目录 • 引言 • 1.有关文字起源的两个概念 • 2.有关汉字起源的传说 • 3.汉字产生前的信息传播方式的探索 • 4.汉字产生的可能途径 • 5.汉字系统开始形成的大致时代 • 6.问题讨论

  3. 引言 • 文字是人类进入高级发展阶段的产物,藉之可以使各种信息既能送到远方,又能传与后代。这是其它任何动物所望尘莫及的事情,真正足以成为人类的自豪。由于文字的发明,人类结束了漫长的野蛮、混沌的境况,开始踏上文明的道路。 • 人类社会的真正历史,可以说是从有了文字才开始的。

  4. 1.有关文字起源的两个概念 • 自源文字: • 独立发生、发展形成的文字体系。其代表有汉字、亚洲西部的苏美尔楔形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 • 他源文字: • 袭取或改造已有文字而形成的文字体系。(又叫“借源文字”(董琨《中国汉字源流》)指借用或参照其它文字形体或系统而建立的文字,如日文借源于汉字,英文、法文等都借源于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又借源于古埃及文。

  5. 2.有关汉字起源的传说 • 关于汉字产生的传说,主要有两种 • 2.1仓颉作书 • 在有关汉字起源的传说中,以“仓颉作书”影响最大 • 先秦时代有“仓颉作书”的传说。《世本》、《荀子·解蔽》、《韩非子·五蠹》、《吕氏春秋·君守》等都保存着相同的记载,这是当时对汉字起源的流行看法。 • 汉代以后,其传说日益神异化。如《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论衡·骨相篇》:“仓颉四目,为黄帝史”,宋人罗泌《路史》:“龙颜侈侈,四目灵光”。

  6. 仓颉画像

  7. “仓颉作书”的解读 •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按荀子的说法,仓颉只是众多文字创造者中的一员,由于他专心致志,才能独占传播文字之功,这个看法更接近史实。 • 这传说,至少可以说明: • 仓颉与文字的构造或整理传播有一定的关系,在汉字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 • 他是以“史官”身份来整理文字的。据《周礼 ·春官·大史 》:“大(太)史掌建邦之六典”。甲骨、金文等早期的文字记录也都与“史官”密切相关,太史之职掌管国家典册档案一直沿续到后世,汉字的发展有着“史官”的功绩。

  8. 仓颉为黄帝史,其作书也在黄帝时代。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已获得了有关汉字起源的大量新资料,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约前5000—前4500)发现的,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的象形文字符号等,证明汉字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如此看来,文字的创造在黄帝时代的传说,就其历史的悠久性而言,则有着相对正确的一面,有的学者曾推论,仰韶文化当是黄帝族的文化。

  9. 2.2河图洛书 • 《周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 《管子·小匡》:“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 • 以之为圣人应世以及帝王受命之祥兆,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只能当作神话看待。

  10. 3.汉字产生前信息传播方式的探索 文字实质上是一种辅助语言而超越时空传播信息的手段和方式。在汉字发明之前,古人曾尝试过结绳、契刻、作图等信息传播的方法,汉字的发明则是信息传播方式上的一种质的飞跃。

  11. 3.1 结绳 • 3.1.1 有关文献材料 • 《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 《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 《易·系辞下》郑玄注:“事大,大结齐绳;事小,小结其绳”。 • 《说文·序》:“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作《易》八卦,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12. 3.1.2 有关民族学材料 • 在绳子上打大小相同的结来计数、记日。独龙族人出门远行,每行一天打一个结。景颇族人远行则用所佩长刀上的穗子打结计算日子。 新中国成立之前,傈僳族人黑燕麦抚养其侄儿,从侄儿进其家起, 每过一个月就在墨涂的麻绳上打一个结,共积届五十一个。 后来, 他凭此物,向解放后参加工作的侄儿讨要五十一个月的伙食费。 • 以结记事。广西瑶族村寨之间的纠纷,常常通过“讲事”来解决。讲事时,双方头人每说出一个道理即在绳上打 一个结,最后看谁的绳上结多,结多即道理多的一方为胜。怒族记事大事用大结,小事用小结。

  13. 古秘鲁人的结绳记事

  14. 3.2 契刻 • 在竹、木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记号用以记事,这也是古代曾广泛使用过的方法之一。 • 3.2.1 文献材料 • 《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 《管子·轻重甲》:“子大夫有五谷树菽粟者,勿敢左右,请以平价取之子,与之定其契券之齿、釜鏂之数”。

  15. 3.2.1 民族学材料 • 刻齿计日、计数。景颇族男子远行,有在刀柄上刻画横道记日的,每走一天刻一刀。独龙族、西盟佤族用削平刻齿来提醒约会日期。两人相约几天后见面,则各取一木片或竹片,分别刻几个齿。每过一天就削平一个齿。刻齿全部削平即表示约会日期已到。 • 刻齿后剖析为二作为凭证。解放前红河哈尼族农民向地主交租,在一个竹或木片上按交租数刻上齿,然后从中间剖开,农民、地主各执其半作为凭证。 • 刻齿记事。景颇族习俗,逢新谷初收,老人要向寨内人讲与别的村寨的仇怨。老人取出记事的木刻,大缺齿表示大的纠纷,小缺齿表示小纠葛,依次讲述一番。每个齿的具体内容只有刻者才知道。

  16. 3.3结绳刻契的作用与局限 • 结绳、刻契用以计算简单数目、日子是准确的,记事则只有提示作用,内容需制作人来解释。结绳、刻契的信息传递功能很弱,只能在事先约定的范围内表示简单信息,较为复杂的数目、年月日、事情,用结绳、刻契来表达是困难的,必须借助于复杂的记号。

  17. 3.3画卦与抽象记事符号 • 关于八卦的文献记载 • 《周易·系辞下》:“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18. 八卦符号

  19. 八卦与汉字产生没有关系 • 八卦有形,而意义只是大致的事类,无法记录社会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可能只起分类事物的提示作用。远古汉语不管词汇怎么简单,仅用八种记号是无法表达的,不可能记录语言。况出土文物中,也没有发现类似卦形的原始文字。八卦不过是上古先民一种原始记事符号,后来演变成卜筮符号。 • 八卦与汉字的起源没有直接的关系。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派到云南福贡的慰问团曾收到一枚长近7厘米的传信木刻,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派到云南福贡的慰问团曾收到一枚长近7厘米的传信木刻, 共有四个符号 ,依次意思是“三位代表”、“月亮”、“相会”、“大中小三位领导”。连在一起的意思是“你们派来的三位代表,已经在月亮圆的时候和我们相会,送上三包土产品请分别送给大中小三位领导。” 这四个符号连接在一起的意思并不完全是由符号本身表示的,需要解释补充,与画卦性质相近,都不是文字。 云南福贡传信木刻 民族学材料

  21. 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还不是文字,可能是某种记号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还不是文字,可能是某种记号 半坡刻画符号 考古材料

  22. 画卦与抽象记事符号与汉字的关系 • 抽象记事符号虽然不是文字,却是向文字产生前进了一大步,它的记号复杂了,尽管意义还比较笼统,意义和记号之间有了固定的联系。

  23. 在器皿上画百物,早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就已经有了。 仰韶文化图画 3.4作图和图形记事符号

  24. 我国境内少数民族用图形记事的例子能找到很多。我国境内少数民族用图形记事的例子能找到很多。 如纳西《东巴经》 自右至左分别是:织布机、手持织梭的女人、 持弓欲射的男人、箭、飞在篱笆上的一只斑鸠。纳西族的东巴(巫师)看着这些符号,能读出如下内容: 天女翠海波波正在支部的时候,斑鸠飞在篱笆上,人类始祖错若利恩带来了弓箭想射,瞄了三瞄,还不会射。翠海波波说:“射呀!射呀!”便用织梭向错若利恩手中一撞,箭就射出去了,正打在斑鸠的嗉囊上 东巴经文

  25. 作图和图形记事符号与汉字的关系 • 图形符号意义有约定性,对其意义理解是绘制图形符号的部族或传人,外人理解是困难的。没有和语音相结合,每个图形记事符号虽然有固定意义,但没有固定读音,也不能正确记录语言,它不是文字。 • 图形记事符号与抽象记事符号组合起来能记较为复杂的故事,是较高级的复杂记事方法。结绳和刻契是较原始的记事方法。这是汉字产生之前,记事方法经过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

  26. 4 . 汉字产生的可能途径 • 由于所发现的材料及其研究都很有限,加之对文字起源的认识在理论上并不一致,对已发现的材料在汉字形成过程中的性质的认定还存在若干分歧,汉字的起源问题还是一个有待考古材料的丰富和理论认识的深化,才能最终解决的神秘之谜。 • 从形体来源看,原始汉字应该是由抽象记事符号和图形记事符号演变来的,其字数应是逐渐增加的。

  27. 4 .1图形符号演进为汉字 • 我国很早就有“书画同源”的观念,宋代郑樵《通志。六书略》:“书与画同出”。原始绘画多有其实用的目的,绝非纯艺术之事。原始汉字本身即具有浓厚的图画特征。汉字起源于图画,已经为学术界普遍接受。 •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和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成为图画文字。

  28. 鹿 网 虎 马 从甲骨文许多字形来看,其脱胎于图画的痕迹是非常显明的。

  29. 上图表现的人张弓搭箭射鹿的形象,整体呈现画面,是图画。上图表现的人张弓搭箭射鹿的形象,整体呈现画面,是图画。 下图可与语言中的词分别对应,则是文字,人射鹿, 图画文字中的图像是起提示作用的,而在象形文字里它是词的书面记号,在外形上是难以区别的。 用来记录语言中词的图画,即成为文字。 象形文字只是改变了记录对象的图画文字,汉字的前身应是图画文字 从图画到文字的飞跃

  30. 契刻记号主要是用来记数,其次是用来提示事件。记号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词没有内在联系,比较难记难认,不容易被人接受。事实上,自源文字在形成过程中都极少造记号字。古汉字使用少量几何形符号:一 二 三 四五六七八十,个别也可能取象于结绳。 需要指出的是,记号在被吸收为文字之前,不是文字。因为他们的含义不固定,也没有音读。只有当他们有了一定的音读和含义时,才能成为文字。 少数记号被吸收为汉字

  31. 5 .汉字系统开始形成的大致时代 • 自源文字的形成,都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严格说来,“汉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之类的提法,并不恰当。而应该说,汉字这一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开始于何时,结束于何时?汉字是怎样从最原始的文字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的?对于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彻底解决的可能,只能做很粗浅的探讨。

  32. 从世界历史来看,世界古代文明发源地苏美尔、埃及、印度、克里特等,文字都产生在铜石并用时期,亦即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晚期形成了部落联盟。部落联盟对内需要管理,对外需要交际联络,单用有声语言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就萌发了书面语言文字。我国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中,普遍发现了陶器刻画符号。有人认为,这些刻画符号是汉字萌芽,那么,和世界其他国家文明史的进程正相一致。从世界历史来看,世界古代文明发源地苏美尔、埃及、印度、克里特等,文字都产生在铜石并用时期,亦即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晚期形成了部落联盟。部落联盟对内需要管理,对外需要交际联络,单用有声语言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就萌发了书面语言文字。我国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中,普遍发现了陶器刻画符号。有人认为,这些刻画符号是汉字萌芽,那么,和世界其他国家文明史的进程正相一致。 • 西安市半坡村出土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裘锡圭先生认为,我国原始社会时代普遍使用的集几何形符号还不是文字,除了有少量符号(主要是记数符号)为汉字所吸收外,它们跟汉字的形成大概就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而且即使是那些为汉字所吸收的符号,也不见得与一定与半坡类型的符号有关。裘说为是。

  33. 略晚于仰韶文化的大汶口文化,距今已有四千五百年历史至五千年历史。属于这一文化的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灰陶缸上,发现了四个象形符号 。有学者认为,此四符号与甲骨金文相近,这些符号是原始汉字。第四个符号,下面是山,山上是云,云上是日。意谓:一轮红日在云气缭绕中冉冉升起,即“旦”字。但有些人认为,这些还不是文字,而是属于图画记事性质的东西。,裘先生认为,这类象形符号已经用作原始文字的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但究竟是不是原始文字,目前无从判断。

  34. 关于汉字形成时代的时间,主要只能根据商代后期汉字的发展水平来进行推测。关于汉字形成时代的时间,主要只能根据商代后期汉字的发展水平来进行推测。 • 商代后期的汉字体系不但已经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而且在有些方面显得相当成熟。甲骨文和一般金文,比起族徽图画,写法已经大大简化。有些字还由于文字直行排列的需要,改变了字形原来的方向。从几个方面看,商带后期,跟汉字脱离原始文字阶段而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代,应该已经有一段距离了。 • 但是另一方面,在商代后期文字里仍然保留了一些比较原始的迹象,如有些表意的字形一形多用,某些表意字随语言环境而改变字形,以及文字的排列偶尔跟语序不相应等现象。表明商代后期距离汉字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时代似乎也不会很远。 • 初步估计,汉字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很可能在夏商之际(约在前十七世纪前后)。

  35. 6 .问题讨论 • 如何看待汉字起源的有关传说? • 汉字产生前,古文有过哪些传播信息的方法? 与汉字的产生有什么联系? • 探索汉字起源问题,应依据什么材料,从哪些方面进行? • 为什么说汉字字形的来源途径主要是图画? • 如何确定汉字体系形成的时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