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山洪灾害防御

山洪灾害防御. 德化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011 年 12 月. 目录. 第一章 山洪灾害基本概念 第二章 我县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情况 第三章 加强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第四章 避灾和人员安全转移. 第一章 山洪灾害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山洪 (二)什么是山洪灾害 (三)山洪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山洪灾害的危害 (五)山洪灾害防御及其基本原则. (一)什么是山洪.

Download Presentation

山洪灾害防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山洪灾害防御 德化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011年12月

  2. 目录 • 第一章 山洪灾害基本概念 • 第二章 我县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情况 • 第三章 加强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 第四章 避灾和人员安全转移

  3. 第一章 山洪灾害基本概念

  4. 基本概念 • (一)什么是山洪 • (二)什么是山洪灾害 • (三)山洪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 (四)山洪灾害的危害 • (五)山洪灾害防御及其基本原则

  5. (一)什么是山洪 山洪是指山区荒溪、干沟和溪河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山洪所流经的沟道坡度陡峭,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历时短、流速快、冲刷力强、挟带泥石多、破坏力大等特点。我县地形复杂,山多水密,地貌以中低山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700米以上,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58座,为闽中地区地势最高的县份。山洪有如下特点:暴雨强度大、洪峰流量大、洪峰水位高、洪流速度快、摧毁力量大,破坏力大。它往往发生在流域洪水的暴雨中心区,有时也在局部地方。 总之,山洪是一种迅猛异常,破坏力极大的洪水。

  6. 山洪暴雨

  7. 奔腾的山洪

  8. 奔腾的山洪

  9. (二)什么是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是指由于山洪暴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其表现形式主要为溪河洪水泛滥、泥石流、山体滑坡。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损毁以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危害。 诱发山洪灾害主要有以下因素: 1、气象水文因素。山洪灾害的直接来源是山洪本身。2、地质地貌因素。山区地面承载条件是山洪致灾程度轻重的主要因素。3、人类活动因素。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活动,经常导致山洪灾害加剧。

  10. 毁坏村庄

  11. 毁坏农田

  12. (三)山洪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1、溪河洪水。 溪河洪水也叫山溪性洪水,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山洪,是山区溪河由暴雨引起的突发性暴涨暴落洪水。溪河性河流因其流域面积和河网调蓄能力都比较小,坡降较陡,洪水暴涨暴落,一次洪水过程短则几十分钟,长也不过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因此溪河洪水来得快,去得也快,持续时间短,但涨幅大,洪峰高。

  13. 溪河洪水爆发

  14. 2、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15. 3、滑坡  土体、岩本土或残坡堆积物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贯通的滑动面发生滑动破坏的现象,称之为滑坡。滑坡的情况往往出现在大于20度的山坡。 滑坡

  16. 4、崩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坝或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17. (四)山洪灾害的危害 1、造成人员伤亡。目前山洪灾害已经成为洪灾死亡的主要害种。

  18. 危胁群众生命安全

  19. 危胁群众生命安全

  20. 2、损毁房屋、公共基础设施及农田。 山洪灾害由于突发性强,冲击强度大,因而对易发区的房屋和公路、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毁坏十分严重。山洪暴发常常冲毁山塘、水库、涵闸、沟渠及泵站等农业基础设施,严重影响着农业和养殖业生产;山洪、泥石流还会冲毁农田、路基等,造成对农业资源的难以恢复或不可逆转的破坏;另外,山洪漫出河道,可造成大面积农作物损毁和大量鱼类等水产养殖的损失。

  21. 山洪冲塌房屋,使居民财产造成损失。

  22. 山洪冲塌房屋,使居民财产造成损失。

  23. 破坏基础设施,造成交通、电力、通讯线路中断。

  24. 超标准的特大山洪灾害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破坏,如渠道、桥梁、涵闸冲毁,大坝、堤防溃决。 造成特大灾害。

  25. 冲毁桥梁

  26. 冲毁农田,或使农作物受淹浸,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冲毁农田,或使农作物受淹浸,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

  27. 冲毁农田,或使农作物受淹浸,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冲毁农田,或使农作物受淹浸,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

  28. 此外,山洪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大面积毁坏。

  29. 3、城镇进水受淹 山丘区城镇一般都是建在河道、溪流两岸,城镇防洪标准低,山洪出现,水位急剧上涨,极易造成城镇进水受淹。

  30. (五) 山洪灾害防御及其基本原则 什么是山洪灾害防御 山洪灾害防御是指在山洪灾害发生时依靠现有的工程措施,通过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基层岗位责任制以及制定预案、宣传培训、监测预警、应急转移等辅助手段达到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社会行为。

  31. 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原则 2006年10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明确了山洪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应当全面遵循: 1、要坚持以人为本; 2、要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合理安排; 3、要注重整合利用各部门现有资源和设施,构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已有资源的效益; 4、要以近期规划项目为重点,以人员及时转移、伤亡最小为目标

  32. 第二章 我县山洪灾害基本情况

  33. 我县基本情况 • (一)我县山洪灾害历史调查 • (二)我县山洪灾害现状统计 • (三)我县山洪灾害特点 • (四)我县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 (五)我县山洪灾害防御存在的问题

  34. (一)我县山洪灾害历史调查 我县历史上山洪频发,损失较大,如2000年8月22日至28日,第10号台风“碧利斯”带来特大暴雨,过程雨量275.7毫米,倒塌房屋328间,死亡5人,直接经济损失7200万;2005年8月31日至9月3日,第13号台风“泰利”带来特大暴雨,过程雨量达512毫米,倒塌房屋107间,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8052万元;2006年7月14日至17日,我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过程雨量最大达551毫米,倒塌房屋361间,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2.59亿元;2008年10月5日至6日,普降大雨到暴雨,超过150毫米的的站点有5个,赤水镇和美湖乡在6日1时至3时2小时雨量达60毫米,达到50年一遇的降雨量级,浐溪中断流域山洪暴发,致使城关水位骤升,城关醒龙桥电站闸门因所需启闭力超过设计值而不能正常开启,洪水淹入两岸,后经及时组织抢救,闸门在2部吊车铺助下成功开启,险情排除。

  35. (二)我县山洪灾害现状统计 我县境内小溪域10条,易发生小溪域洪涝灾害的有8条,据初步统计,防治区内可能受历史洪水影响有12个镇、62个行政村、7808户23478名群众。2010年,经泉州市国土与资源局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复核,确认目前德化县地质灾害隐患点509处,分布在18个乡镇184个村,威胁1241户8971名群众安全。

  36. (三)我县山洪灾害特点 (1)季节性强,频率高。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主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 (2)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山洪主要发生于山区、丘陵区、岗地区,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区,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 (3)来势迅猛,成灾快。山丘区因山高坡陡,溪河密集,降雨迅速转化为径流,汇流快、流速大,降雨后几小时即成灾受损,防不胜防。 (4)破坏性强,危害严重。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冲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因而危害性、破坏性很大。

  37. (四)我县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我县山洪灾害频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降雨强度大。山洪灾害的直接来源是山洪本身,主要因素是汛期暴雨。二是上游山脉险峻,河道坡降陡。以大张溪流域为例,上游地貌属中低山丘陵地貌,河道多为峡谷形态,河道狭窄,以“V”字型峡谷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河谷剧烈下切,两岸多见基岩裸露。三是部分流域下游河床抬高淤积严重,排水不畅,且存在侵占河道等严重的洪涝灾害隐患,导致一遇山洪暴发,下游沿溪河道部分村庄时常受淹,深受其害。四是山洪灾害防御的非工程措施薄弱。长期以来,人们缺乏对山洪灾害系统规律性的研究。

  38. (五)我县山洪灾害防御存在的问题 从工程措施方面来看,病险水库多,中小河流抗灾能力薄弱,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不足等都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从非工程措施来看,防灾避灾知识宣传力度不够,监测通信和预报预警设施不到位,存在“盲区”,小范围、短历时强降雨得不到实时监测,没有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或编制不科学或预案不落实等问题也大量存在。

  39. 第三章 加强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40. 加强体系建设 • (一)健全组织体系 • (二)落实防御责任 • (三)编制应急预案 • (四)加强宣传培训

  41. (一)健全组织体系   考虑到山洪灾害从形成到发展,其预见期极短,而且极有可能因交通或通讯设施遭到破坏而与外界失去联系,因此,组织躲灾避灾不可能像大江大河防汛工作那样时间充裕,按照省、市、县顺序按部就班实施,更多、更重要的是要发挥乡、村、组的作用,把防御指挥机构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 1、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建设 乡镇一级成立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由乡镇长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监测、信息、调度、转移、应急保障等工作组,分别负责雨水情和工险情监测、预警信息收集、组织调度、应急转移和后勤保障等工作。

  42. 2、村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建设   村级成立相应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所,由村支书、村主任负总责,各组组长为成员,另设广播员、检测员、铜锣员、口哨员及应急搜寻分队,分别负责雨水情、工险情监测和报送、预警信息及紧急转移命令的播发、鸣锣吹哨示警、险情抢护、应急转移和善后搜寻等工作。

  43. (二)落实防御责任   全面落实建立和落实防御山洪灾害责任制,是确保各项防御措施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 1、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   各级要建立严格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负责组织研究和解决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山洪灾害防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各级政府要分别向上级政府签订责任状,递交责任书,县级领导包乡、乡级领导包村逐级分包责任制。 2、建立部门分工负责制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加强对本地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统一部署。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防御山洪灾害的部门职责,水利、国土资源、气象、建设、民政、财政及其它有关部门要明确各自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44. 3、建立基层责任体系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基层责任体系主要是指乡、村、组三级防御责任,建立和落实基层防御责任体系的关键是乡镇领导包村、组,村、组干部包户,党员包群众的分包责任制。对老、幼、病、残等特殊群体有专门人员负责;对人员的紧急转移要以村、组成片统一指挥;各岗位人员对避险信号、转移线路、安置地点等要熟悉自如,有条不紊。 4、建立责任追究体系   要真正做到谁负责谁落实,就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山洪灾害防御,责任重大,对因工作不力、指挥不当、失职、渎职等造成群死群伤或重大损失的,将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45. (三)编制应急预案   一个周密细致、科学具体的防灾躲灾预案是有序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纲领性文本。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成立防御组织机构,确定责任人,明确职责,强化行政指挥手段和责任人的责任意识;阐述本地区地形、地貌、地质特征、存在的隐患和暴雨特征,以及历史上发生的山洪灾害等情况;明确划分安全区、危险区范围,核准危险区村、组、户人数;划定成灾暴雨等级,确定避灾的预警程序、信号发送的手段和责任人;紧急转移路线,转移人员安置方式和地点确定,转移安置任务的分工,以及组织原则和纪律;提出防御消耗预算及资金筹措办法等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