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0

積極迎向第二人生

積極迎向第二人生. 陳慧敏醫生 二零零七年三月三十日. 人生. 人口的變化. 長者的百分比. 2001: 年齡中位數 - 37. 2031: 年齡中位數 - 46. Source: Census & Statistics Department. 人口老齡化. Source: Census & Statistics Department, HKSAR. Population agei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積極迎向第二人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積極迎向第二人生 陳慧敏醫生 二零零七年三月三十日

  2. 人生

  3. 人口的變化

  4. 長者的百分比 2001: 年齡中位數 - 37 2031: 年齡中位數 - 46 Source: Census & Statistics Department

  5. 人口老齡化 Source: Census & Statistics Department, HKSAR.

  6. Population ageing “Population ageing is first and foremost a success story for public health policies as well 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 Gro Harlem Brundtland, Director-General,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9

  7. 中年人 = 夾縫人? • 上有高堂 下有子女 • 生活壓力 未解決 …. • 健康疑惑 長輩疾病 • 即將退休 是危是機?

  8. 退休 = 退 + 休 ? 我老了

  9. 健康的定義 • 生理、心理、社交 • 能達致一己目標之狀態 • 自主與尊嚴的生活 • 環境因素與生活質素

  10. 對老年的謬誤 (1) • 老必然會體弱多病 • 老就會行動不便,要入住老人院 • 老就會失憶,變成痴呆 • 老等於孤獨

  11. 對老年的謬誤 (2) • 老就沒用、是社會的負累 • 老就失去學習能力 • 老就會變得頑固 • 老就改善健康已太遲

  12. 五大致命疾病 (2005) 死亡人數長者百分比(%) 癌症 12,310 68 心臟病 5,868 87 肺炎 4,291 93 中風 3,434 87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病) 2,261 93 所有原因 38,683 78 資料來源 : 衛生署

  13. 五大留醫日數統計 住院日數 長者百分比(%) 中風 739,792 81 肺炎 231,839 64 慢阻肺病 198,808 90 大腿骨折 147,643 94 冠心病 131,323 77 資料來源 : 醫院管理局統計 - 2003

  14. 長者之健康情況 患有慢性疾病 71.6% 過去一個月曾求醫就診 41.2% 認知能力障礙 3.1% 自顧能力障礙 2.8% 資料來源:2004年60歲以上社區長者調查

  15. 長者主要健康問題 (>60) (1) • 高血壓 55.6% • 關節炎 34.9% • 糖尿病 22.1% • 眼疾 21.8% • 高膽固醇 17.1% 資料來源 : 2004政府統計處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報告書

  16. 長者主要健康問題 (>60) (2) • 心臟病 14.8% • 骨質疏鬆症 9.0% • 耳鼻喉疾病 8.5% • 中風 5.1% • 胃病 4.6% 資料來源 : 2004政府統計處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報告書

  17. 長者主要健康問題 (>60) (3) • 視力障礙 19% • 聽覺障礙 11% • 認知障礙 9% • 自顧能力障礙 2.8% • 三個月內曾跌倒 4.3% 資料來源 : 2004政府統計處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報告書

  18. 影響長者生活質素之因素 • 自覺健康不佳 • 飲食困難 • 疼痛 • 日常活動能力 • 失禁 資料來源 : Shumaker 1994

  19. 香港人的慢性疾病 資料來源 : 人口健康調查2003/04

  20. 慢性疾病之風險與預防 WHO - Active Ageing: A Policy Framework

  21. 影響健康之因素 社會環境 外在環境 先天遺傳 個人行為與能力 健康與功能 疾病 醫護服務 身心康健 發揮潛能

  22. 改善健康 預防 : 消除致病因素, 防患未然 治療 : 及早察覺疾病, 杜漸於微 康復 : 盡量發揮功能, 帶病延年

  23. 預防 • 防疫注射 – 傳染病 • 減低風險 – 內在 – 外在 • 從我做起 – 行為

  24. 促進健康 : 政府的角色 • 健康教育 : 傳授知識及技巧 • 締造合適的環境 : 助長理想行為及有利健康之條件 • 多界面合作:醫療衞生、福利、房屋、康樂、教育、就業等。

  25. 老得健康 • 適應老化過程 • 消除致病因素 • 分辨疾病先兆 • 妥善處理身心健康問題 • 環境配合

  26. 推廣長者健康之策略 • 提倡個人責任 • 推動社區積極參與 • 創造可促進健康的生活環境 • 提升長者形象 安老事務委員會康健樂頤年運動

  27. 促進健康之目標 沒有疾病 疾病 傷殘 康復 及早治療 預防

  28. 引致疾病的風險 (1)吸烟

  29. 引致疾病的風險 (2)飲食習慣 多肉少蔬果 大腸癌、乳癌、胰臟癌 中風、冠心病、血管硬化 便秘、痔瘡、痴肥 高鹽份 高血壓 高糖份痴肥、糖尿病、蛀牙 高脂 前列腺癌、子宮癌

  30. 引致疾病的風險 (3)缺乏運動 癌症 : 大腸癌、乳癌 心臟及血管疾病 : 高血壓、冠心病、 中風、血管硬化 其他 : 退化性關節炎、痴肥、 骨質疏鬆症、便秘

  31. 引致疾病的風險 (4)精神壓力 心理 抑鬱症、焦慮症、濫用藥物或烟酒 生理 失眠、關節與肌肉疼痛、胃潰瘍、 頭痛、高血壓、高膽固醇

  32. 保健多與少 肉少一點 菜多一點 糖少一點 果多一點 話少一點 做多一點 欲少一點 施多一點 憂少一點 睡多一點 車少一點 行多一點 氣少一點 笑多一點

  33. 保健多幾點 • 咀巴甜一點 • 脾氣少一點 • 度量大一點 • 心放寬一點 • 做事多一點 • 說話輕一點 • 微笑多一點 • 腦筋活一點

  34. 天下沒有偷懶而得的健康 營養 保養 修養

  35. 健康檢查之概念 • 身體檢查 • 化驗檢查 • 能力測試 • 風險評估 • 普查 / 診斷

  36. 健康檢查應包括些什麼? • 風險評估 • 被疏忽的徵兆 • 隱性疾病 • 常見疾病 • 功能狀態 • 生活適應能力 • 個人之擔憂

  37. 健康風險評估 旨在協助了解自己的健康風險, 從而針對性地改善健康

  38. 風險評估 吸烟 多少? 那種? 戒烟多久? 飲酒 酗酒? 多常? 戒酒多久? 飲食 高鹽? 高脂? 低纖維? 水份? 壓力 壓力來源? 處理方法? 藥物 多少種? 交互影響? 準確服用? 易跌 跌倒史? 平衡與肌力? 協調?

  39. 健康檢查 風險評估 吸烟、飲酒、飲食、運動、 易跌、抑鬱、服藥情況 身體檢查 血壓、體重指標 、心電圖、 子宮頸細胞檢驗 化驗檢查 尿(糖、蛋白) 、血(糖、脂) 放射檢查 肺X綫 、乳房X綫 能力測驗 視覺 、聽覺 、認知 、 自我照顧能力 生活條件 經濟、教育、家庭

  40. 健康檢查之跟進 • 如何理解檢查結果 • 何時覆檢 • 適當的輔導 • 生活上的配合

  41. 評估健康還是檢查疾病?(1)

  42. 評估健康還是檢查疾病?(2) • 檢查的風險 • 無徵兆的可能性 • 病情急發的疾病 • 假陽性與假陰性

  43. 假陽性 • 假陽性是指在健康的人士中顯示出不正常的檢驗結果 • 假陽性會引起不必要的憂慮。同時,由於往往須覆檢,或作進一步較複雜的檢驗,亦導致不必要的金錢損失。 假陽性? 有病? 健康人士

  44. 假陰性 • 假陰性是指在有病的人士中顯示出正常的檢驗結果 • 假陰性會導致病情延誤。 沒有病? 假陰性? 病人

  45. 健康檢查正常也可能帶來反效果 • 一些人士在做完健康檢查後,發現結果正常,便誤以為自己身體完全沒有問題,或會因此疏忽健康生活習慣。 • 身體檢查不可能全面,若誤信自己健康,或會忽視身體不適的訊號。 正常?

  46. 健康檢查宜忌 • 健康檢查宜由醫生指導,並由適當人士提供有關服務 • 檢查結果亦應由醫生進行判斷。 • 一些檢查或有危險性,宜經醫生衡量利弊才決定是否適合

  47. 健康檢查後的跟進 • 治療 : 預防、察覺、妥診 • 改善生命質素 • 監察改變 • 符合成本效益 • 個人與家人的角色

  48. 治療 • 藥物 • 非藥物 : 生活的改變 物理治療 職業治療 心理調適 環境配合 輔助器材

  49. 個別輔導 • 運動處方 • 生活調適 : 避重就輕 • 留意訊號 • 社區服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