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含义 : 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名行气药。 药性特点 : 理气药性味多 辛苦温而芳香 。其味辛能行,味苦能泄,芳香能走窜,性温能通行,主归脾、胃、肝、肺经,故有疏理气机即 行气、降气、解郁、散结 的作用。 功效 : 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 等功效。. 适应证 : 脾胃气滞 所致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 肝气郁滞 所致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肺气壅滞 所致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

art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五章理 气 药

  2. 含义: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名行气药。 药性特点:理气药性味多辛苦温而芳香。其味辛能行,味苦能泄,芳香能走窜,性温能通行,主归脾、胃、肝、肺经,故有疏理气机即行气、降气、解郁、散结的作用。 功效: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功效。

  3. 适应证: 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 肝气郁滞所致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肺气壅滞所致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 应用注意:针对病证选择药,并进行必要的配伍。

  4. 脾胃气滞:要选用调理脾胃气机的药物。饮食积滞配伍消导药;脾胃气虚配伍补中益气药;湿热阻滞配伍清热除湿药;寒湿困脾配伍苦温燥湿药。脾胃气滞:要选用调理脾胃气机的药物。饮食积滞配伍消导药;脾胃气虚配伍补中益气药;湿热阻滞配伍清热除湿药;寒湿困脾配伍苦温燥湿药。 肝气郁滞:应选用疏肝理气的药物。肝血不足配伍养血柔肝药;肝经受寒配伍暖肝散寒药;瘀血阻滞配伍活血祛瘀药。 肺气壅滞:应选用理气宽胸的药物。外邪客肺配伍宣肺解表药;痰饮阻肺配伍祛痰化饮药。  本类药物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气阴不足者慎用。 陈皮青 皮 枳实 木香 沉香川楝子 香附 薤白

  5. 陈 皮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干燥果皮。以陈久者为佳,切丝,生用。 【处方名】 橘 皮 陈 皮 新会皮 广陈皮

  6. 【药性】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本品辛行温通气香质燥,善疏理气机、条畅中焦而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7. 【应用】 1.脾胃气滞证。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 中焦寒湿脾胃气滞--配苍术、厚朴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剂局方》); 食积气滞,脘腹胀痛--配山楂、神曲等同用,如保和丸(《丹溪心法》);

  8.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腹痛、呕吐--配藿香、苏叶等同用,如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腹痛、呕吐--配藿香、苏叶等同用,如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 脾虚气滞,腹痛喜按、腹胀--配党参、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脾胃气滞较甚,脘腹胀痛--配木香、枳实等同用,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功。

  9. 2.呕吐、呃逆证。 --配伍生姜、竹茹、大枣如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脾胃寒冷,呕吐不止--配生姜、甘草同用,如姜橘汤(《活幼心书》)。 3.湿痰、寒痰咳嗽。本品为治痰之要药。 湿痰咳嗽--配半夏、茯苓等,如二陈汤(《和剂局方》)。 寒痰咳嗽--配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如苓甘五味姜辛汤(《伤寒论》); 脾虚痰湿犯肺--配党参、白术同用,如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10. 4.胸痹证。本品能行气通痹止痛。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配伍枳实、生姜,如橘皮枳实生姜汤(《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煎服,3~9g。

  11. 青 皮 【来源】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干燥果皮。生用或醋炙用。 【处方名】 青皮

  12. 【药性】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辛行苦降温通,而消积化滞、和降胃气,行气止痛 辛散温通,苦泄下行而奏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之功

  13. 【应用】 1.肝郁气滞证。 肝郁胸胁胀痛,常配柴胡、郁金、香附等; 乳房胀痛或结块,常配柴胡、浙贝母、橘叶等; 乳痈肿痛,常配瓜蒌皮、金银花、蒲公英等; 寒疝疼痛,多与乌药、小茴香、木香等同用,如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2.气滞脘腹疼痛。 --配大腹皮同用,如青皮散(《症因脉治》) 脘腹冷痛--配桂枝、陈皮同用,如三皮汤(《医方类聚》)。

  14. 3.食积腹痛。 山楂、神曲、麦芽等同用,如青皮丸(《沈氏尊生书》)。  4.癥瘕积聚、久疟痞块。 本品气味峻烈,苦泄力大,辛散温通力强,能破气散结。用治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久疟痞块等,多与三棱、莪术、丹参等同用。

  15. 【用法用量】煎服,3~9g。醋炙疏肝止痛力强。 【鉴别用药】 陈皮、青皮二者皆可理中焦之气而健胃,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食积不化等症。 但陈皮性温而不峻,行气力缓,偏入脾肺 ,长于燥湿化痰,用于痰饮停滞肺胃之咳嗽气喘、呕哕、腹痛、泄泻。 青皮性较峻烈,行气力猛,苦泄下行,偏入肝胆,能疏肝破气,散结止痛,消积化滞,主治肝郁乳房胀痛或结块,胁肋胀痛,疝气疼痛,食积腹痛,癥瘕积聚等症。

  16. 枳 实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 C.sinensis Osbeck的干燥幼果,干燥。生用或麸炒用。 【处方名】 枳实

  17. 【药性】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药性】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辛行苦降,善破气除痞、消积导滞 能行气化痰以消痞,破气除满而止痛

  18. 【应用】 1.胃肠积滞,湿热泻痢。 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胀痛--配山楂、麦芽、神曲等同用,如曲麦枳术丸(《医学正传》); 胃肠积滞,热结便秘--配大黄、芒硝、厚朴等同用,如大承气汤(《伤寒论》); 湿热泻痢、里急后重--配黄芩、黄连同用,如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19. 2.胸痹、结胸。 胸阳不振、痰阻胸痹疼痛--配薤白、桂枝、瓜蒌等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 痰热结胸--配黄连、瓜蒌、半夏同用,如小陷胸加枳实汤(《温病条辨》); 心下痞满,食欲不振--配半夏曲、厚朴等同用,如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3.气滞胸胁疼痛。 气血阻滞之胸胁疼痛--配川芎配伍,如枳芎散(《济生方》); 寒凝气滞--配桂枝,如桂枳散(《本事方》)。 4.产后腹痛。 与芍药等分为末服用,用治产后瘀滞腹痛、烦躁,如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

  20. 此外,本品尚可用治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病症,可单用本品,或配伍补中益气之品黄芪、白术等以增强疗效。 【用法用量】煎服,3~9g,大量可用至30g。炒后性较平和。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21. 木 香 【来源】为菊科植物木香 Aucklandia lappa Decne.、川木香 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Ling的根。生用或煨用。 【处方名】 木 香 广木香 云木香 川木香

  22. 【药性】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药性】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辛行苦泄温通,芳香气烈而味厚,善通行脾胃、大肠之滞气,又能疏肝利胆、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23. 【应用】 1.脾胃气滞证。本品既为行气止痛之要药,又为健脾消食之佳品。 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可单用本品或配砂仁、藿香等同用,如木香调气散; 脾虚气滞,脘腹胀满--配党参、白术、陈皮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汤、健脾丸; 脾虚食少、气滞--配砂仁、枳实、白术等同用,如香砂枳术丸。

  24. 2.泻痢里急后重。 本品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常与黄连配伍,如香连丸(《和剂局方》); 治饮食积滞之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配槟榔、青皮、大黄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 3.腹痛胁痛,黄疸,疝气疼痛。 湿热郁蒸、气机阻滞之脘腹胀痛、胁痛、黄疸--配郁金、大黄、茵陈等配伍;若治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疼痛,可与川楝子、小茴香等同用,如导气汤(《医方简义》)。

  25. 4.气滞血瘀之胸痹。 寒凝气滞心痛--配赤芍、姜黄、丁香等同用,如二香散(《经验良方》); 气滞血瘀之胸痹--配郁金、甘草等同用,如颠倒木金散(《医宗金鉴》)。 此外,本品气芳香能醒脾开胃,故在补益方剂中用之,能减轻补益药的腻胃和滞气之弊,有助于消化吸收,如归脾汤(《济生方》)。 【用法用量】煎服,1.5~6g。 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缓而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26. 沉 香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 Roxb.及白木香Asinensis (Lour.)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打碎或锉末,生用。 【处方名】 沉香 沉香木

  27. 【性能】辛、苦,微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气芳香走窜,味辛行散,性温祛寒,善散胸腹阴寒,温胃降气而止呕行气以止痛。 味苦质重性降,善温肾纳气,降逆平喘

  28. 【应用】 1.胸腹胀痛。 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配乌药、木香、槟榔等同用,治,如沉香四磨汤(《卫生家宝》); 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配肉桂、干姜、附子等同用,如沉香桂附丸(《卫生宝鉴》)。 2.胃寒呕吐。 寒邪犯胃,呕吐清水--配陈皮、毕澄茄、胡椒等同用,如沉香丸《圣济总录》; 脾胃虚寒,呕吐呃逆经久不愈者--配丁香、白豆蔻、柿蒂等同用。

  29. 3.虚喘证。 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证--配肉桂、附子、补骨脂,如黑锡丹(《和剂局方》); 上盛下虚之痰饮喘嗽--配苏子、半夏、厚朴等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1.5~4.5g,宜后下;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0.5~1g。

  30. 川楝子 【来源】为楝科植物川楝树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生用或炒用。 【处方名】 川楝子 金铃子

  31. 【药性】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杀虫。 本品苦寒降泄,能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其毒性又能杀肠虫

  32. 【应用】 1.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 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胸腹诸痛--配延胡索配伍,如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肝胃气痛--配延胡索,或以金铃子散与四逆散合用。 疝气痛,以治疗热疝为宜--配延胡索、香附、橘核、芒果核等同用; 寒疝腹痛--配暖肝散寒之品小茴香、木香、吴茱萸等,如导气汤(《医方简义》)。

  33. 2.虫积腹痛。 蛔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配槟榔、使君子等。 此外,本品苦寒有毒,能清热燥湿,杀虫而疗癣。可用本品焙黄研末,以油调膏,外涂治头癣、秃疮。 【用法用量】 煎服,4.5~9g。外用适量。炒用寒性减低。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以免中毒。又因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34. 香 附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莎草 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晒干、生用,或醋炙用。 【处方名】 香 附 香附子 香附米 光香附 醋香附

  35. 【药性】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主入肝经气分,芳香辛行,善散肝气之郁结,理气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辛行苦泄行气宽中、消食下气

  36. 【应用】 1.肝郁气滞胁痛、腹痛。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 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配柴胡、川芎、枳壳等,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寒凝、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配高良姜,如良附丸(《良方集腋》); 寒疝腹痛--配小茴香、乌药、吴茱萸等; 气、血、痰、火、湿、食六郁所致胸膈痞满、脘腹胀痛等--配川芎、苍术、栀子等,如越鞠丸(《丹溪心法》)。  

  37. 2.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本品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月经不调、痛经,可单用,或与柴胡、川芎、当归等同用,如香附归芎汤(《沉氏尊生》); 乳房胀痛,多与柴胡、青皮、瓜蒌皮等同用。 3.气滞腹痛。 脾胃气滞证、脘腹胀痛、纳呆--配砂仁、甘草,如快气汤《和剂局方》,或上方再加乌药、苏叶同用,如缩砂香附汤(《世医得效方》)。 【用法用量】煎服,6~9g。醋炙止痛力增强。

  38. 【鉴别用药】 相同:木香与香附均有理气止痛之功,并能宽中消食,均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少诸症,二者可配伍应用。 不同:木香药性偏燥,主入脾胃,善治脾胃气滞之食积不化,脘腹胀痛,泄痢里急后重,兼可用于治疗胁痛、黄疸、疝气疼痛以及胸痹心痛,为理气止痛之要药。 香附性质平和,主入肝经,以疏肝解郁、调经止痛见长,主治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癥瘕疼痛等症,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39. 薤 白 【来源】百合科植物小根蒜 Allium macrostemon Bge. 或薤 A.chinensis G. Don的地下干燥鳞茎。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晒干。生用。 【处方名】 薤白

  40. 【药性】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辛散苦降、温通滑利,善散阴寒之凝滞,通胸阳之闭结,为治胸痹之要药。 辛行苦降,能行气导滞、消胀止痛

  41. 【应用】 1.胸痹证。本品为治胸痹之要药。 治寒痰阻滞、胸阳不振所致胸痹证,常与瓜蒌、半夏、枳实等配伍,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金匮要略》); 痰瘀胸痹--配丹参、川芎、瓜蒌皮等同用。 

  42. 2.脘腹痞满胀痛,泻痢里急后重。 胃寒气滞之脘腹痞满胀痛--配高良姜、砂仁、木香等同用; 胃肠气滞,泻痢里急后重--单用本品或与木香、枳实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5~9g。

  43. 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主腹痛癥瘕 香 附——调经止痛、理气和中,主腹痛、疏肝理气、 月经不调、痛经、气滞脘腹疼痛 川楝子——清肝火、解肝郁、杀虫、疗癣主胁痛、 疝痛、乳房胀痛 荔枝核——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主胃脘痛及血瘀痛经、 产后腹痛 枸 橘——胃脘痛、腹满胀痛 婆罗子——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绿萼梅——疏肝悦脾、和中、化痰,治梅核气 玫瑰花——疏肝解郁、活血止痛,主月经不调、伤痛 疏肝理气

  44. 佛 手 疏肝理气 香 橼 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橘 皮 理肺脾气 止呕 化橘红 燥湿化痰 枳 壳 破气除痞 主胃肠积滞、泻痢 枳 实 化痰消积 胸痹、胁痛、腹痛 沉 香 温中止呕、纳气定喘 刀 豆 助肾阳治腰痛呕 降气止呃 柿 蒂 理气宽胸和中 主气滞胸腹胃脘疼 痛 降气止呕

  45. 香:健脾消食,行气止痛要药,主气滞痛、 泻痢腹痛、疝气痛、胸痹疼痛等 乌 药:温肾散寒,主胸腹胁肋闷痛、疝气尿频 薤 白:通阳散结,主胸痹心痛、脘腹痛、泻痢 檀 香:散寒调中、利膈宽胸,主胸腹寒凝气滞 青木香:解毒消肿,主腹痛、泻痢、疮毒、蛇伤 天仙藤:祛湿、活血止痛,主水肿、痹痛、癥瘕 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 甘 松:开郁醒脾、收湿拔毒治湿脚气 九香虫:理气止痛、温肾助阳,治肝胃气滞疼痛 主 气 滞 作 痛 理气宽胸和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