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语言变化的起点和终点

语言变化的起点和终点. 南京大学 徐大明. 目录. 语言变异与变化 社会语言学的对变化的定义 社会语言学对变化的研究的意义. 语言变异与变化. 变化体现为变异 语言变化持续不停 语言是在不切断社区内部交流的情况下变化的 变异不一定发展为变化 静态与动态 “稳态” 什么是 “进行中的变化” 衡量变化的单位是言语社区 什么是“进行中”?. 社会语言学对变化的定义. “ 正在改变社会分布的语言变项” 言语社区的不同步运动 言语社区内部的发展变化. 语音变项举例. 1987 ~ 2006 包头市昆都仑言语社区 人口的变化 语言态度的变化.

arv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语言变化的起点和终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语言变化的起点和终点 南京大学 徐大明

  2. 目录 • 语言变异与变化 • 社会语言学的对变化的定义 • 社会语言学对变化的研究的意义

  3. 语言变异与变化 • 变化体现为变异 • 语言变化持续不停 • 语言是在不切断社区内部交流的情况下变化的 • 变异不一定发展为变化 • 静态与动态 • “稳态” • 什么是 “进行中的变化” • 衡量变化的单位是言语社区 • 什么是“进行中”?

  4. 社会语言学对变化的定义 • “正在改变社会分布的语言变项” • 言语社区的不同步运动 • 言语社区内部的发展变化

  5. 语音变项举例 • 1987 ~ 2006 • 包头市昆都仑言语社区 • 人口的变化 • 语言态度的变化

  6. 语言变化: 新产生的社会分化

  7. 语法变项举例 • “有没有/有/没有 + VP” (王铃2005、王森等2006) • 高校社区 • 央视节目

  8. 有 + VP (王玲2005) • 扩散:女性 =》男性;口语 =》书面语 • 港台媒体 =》大陆媒体 =》“身边的人” • 动力:女性群体认同 =》“身边的人” • “时尚、新潮、与众不同” =》“同侪压力”、“不受孤立、排斥”,“得到对方的认同”

  9. 有 + VP:社会群体中扩散 • 从外来标记到内部标记 • 从性别标记到年龄标记 • 有标记 =》无标记

  10. 词汇变项举例 • “行/成”变异 • 出现/产生、方言/标准语 • 发展 • “成”的发展 • “行”的发展

  11. 打电话的 "预备结束语” • 北京, 2001年 • 非介入式观察 • 258人次

  12. 历史背景 • “好” • 《红楼梦》19回: • 宝玉笑道:“依我的主意,咱们竟找你花大姐去,瞧他在家作什么呢。” • 茗烟笑道:“好,好。” • 茗烟笑道:“这会子没人知道,我悄悄地引二爷往城外逛逛去,一会子再往这里来,他们就不知道了。” • 宝玉道:“不好,仔细花子拐了去。”

  13. 历史背景 • “行” • 威妥玛 (1886) 《语言自迩集》 • 外国马在天津这儿那[1]可以买? • 行了,我们行里有匹马,是我们行中伙计的,他要卖,那马很好,又老实又快,来往进京有三四回了。(205页) • [……]只怕这么些日子你们行里离不开你,不容你去。 • 行了,离得开,今儿打发我来不是听老爷的吩咐来了么?(205页) • [1] “那”在《语言自迩集》中表示“哪儿”

  14. 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 • 老爷就雇小的好不好? • 好,倒没甚么不好的,只怕这么些日子你们行里离不开你,不容你去。(205页) • 我不用人带道,你细细儿告诉我都是打那么走,行不行? • 可以,没甚么不行的。老爷出了城,东边儿那个浮桥知道不知道?(203页) • 那我倒有一个法子,今儿个忙些儿,没空儿细说,请先生明儿过来,昝们再商量,行不行? • 可以,没有甚么不行,我就遵命了,明儿个几点见?(208-209页)

  15. “成” • 老舍《二马》 • “啊!成!玛力跟你一块儿去,温都太太?”马威由地上拔起一把草来。 • “不去,行不行?” • 行了,可以念书了!

  16. “成”的衰落

  17. 北京口语语料库 • 北语口语语料库是用定额抽样的方法从北京6个城区抽取的300多个讲话人所提供的语料建成的。在确定抽样方法时,受到社会语言学思想的指导,力图让样本代表城区人口的各个社会层面。因此它是目前比较少见的具有社会语言学性质的大型口语语料库,对该语料库语料的综合性分析,应该提供关于北京口语的有代表性的数据。这些语料是1983-1985收集的,可以提供当时有关“行/成”变异的实际情况。

  18. “行/成”的检索 • 通过对该语料库中进行过精加工的400 000字的语料的检索,一共发现了407次“行/成”变异的用例。其中,378次是“行”(93%),只有29次是“成”(7%)。这一比例显然比王朔的20%要低。王朔比代表北京“一般人”的北语口语语料库用“成”的比例要高,自然具有北京“方言”的特色了。 • 搜索北语语料库所发现的“行/成”用例的语料来自67位讲话人。这67人中有50人(75%)完全没有用“成”,而只用了“行”,既用“成”又用“行”的有10位 (15%);用了“成”而没用“行”的只有7位(10%),属明显的少数。因此,不仅从应答词“行/成”使用的总词次上看,“成”已占劣势(7%);从使用人数上看,也是一样。

  19. 变项规则分析法 • 由于北语语料库带有社会语言学的性质,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社会语言学的分析,进一步找寻语言变化的证据。因此,我们对这67位讲话人进行了一项“变项规则分析法”的分析[1]。这是一项多元回归分析,其中,讲话人的各种社会特征是自变量,“成”的使用是因变量。统计结果如下: • [1] “变项规则分析法”,参见徐大明1999。

  20. 分析结果 • 显著制约条件: • 地区 • 性别 • 年龄 • 教育程度 • 职业 • 民族 • 话题

  21. 地区

  22. 性别与年龄

  23. 教育程度

  24. 职业、民族

  25. 话题

  26. 词汇变项的制约条件 • 口语/书面语 • 方言/标准语 • 肯定/否定、其他搭配 • 社会分化:地区、社区、性别、年龄、阶层、社会网络、民族、家庭、主观认同

  27. “行/成”变异:讲话人的历史观 • 索绪尔 • 拉波夫 • 共时/历时 • 当代观:古/旧/新 • 四变体 • 变体与变异

  28. 结论 • 作为“变动”的语言变化是语言形式的社会标记性的变化 • 作为“对比”的“语言变化”是缺乏实用价值的研究结果 • 语言变化的研究的主要意义是动态的语言系统的研究的意义

  29. 意义 • 活系统(Miller 1978) • “实体”论 • 结构、过程 • 变异、变化 • 实现、功能

  30. “实体”论 抛弃“本体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