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第二章

第二章. 历史文化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概述.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 一、《中国历史歌》 历史朝代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二、中国史略. 先秦时期--原始社会:. 二、中国史略.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传说 盘古 —— 开天地 女娲 —— 造人类 伏羲 —— 画八卦 燧人 —— 钻木取火 神农(炎帝) —— 教稼穑创医药 黄帝(轩辕) —— 造屋宇、作舟车、制衣服 嫘祖 —— 养蚕缫丝

ast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历史文化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概述

  2.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 一、《中国历史歌》 历史朝代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3. 二、中国史略 • 先秦时期--原始社会:

  4. 二、中国史略 •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传说 • 盘古——开天地 • 女娲——造人类 • 伏羲——画八卦 • 燧人——钻木取火 • 神农(炎帝)——教稼穑创医药 • 黄帝(轩辕)——造屋宇、作舟车、制衣服 • 嫘祖——养蚕缫丝 • 仓颉——造字 • 伶伦——造律吕 • 大挠——作甲子 • 尧、舜、禹——禅让制

  5. 二、中国史略 • 先秦时期--奴隶社会 1、夏:(前2070年至1600年) 启废“禅让制”,用“世袭制”替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商:(前1600年至前1046年) 青铜铸造业/甲骨文文字 代表:四羊方尊(精美的艺术品) 司母戊大方鼎(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3、周:(前1046至前771年西周--前771年221年东周) 公元前841年,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朝政, 史称“共和行政”——中国确切纪年开始

  6. 三、封建社会 1、确立和初步发展——春秋战国、秦、汉 (1)春秋战国(前771年至前476年、前475至前221年) 春秋五霸:一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 公、楚庄王;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 子、韩非子

  7. (2)秦 秦(前221年至前206年) 秦始皇的主要事迹: 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确立中央集权 和地方行政机构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文化上:统一文字 思想上:焚书坑儒 军事上:出击匈奴,修筑长城,南攻越族 陈胜吴广起义

  8. (3)汉 西汉: (前202年至25年) 楚汉战争(前206年至前202年) :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文景之治(西汉) 汉武帝统治时期: 思想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 文学家:司马相如 军事家:卫青、霍去病 理财家:桑弘羊 音乐家:李延年 政治活动家:张骞 绿林、赤眉起义 东汉:(25年至220年) 刘秀:汉光武帝 光武中兴(东汉) 蔡伦 张衡:《灵宪》、地动仪

  9. 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1)三国:魏(220年)蜀(221年)吴(222年) 马钧:浇灌工具翻车 诸葛亮: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西南地区 的发展 孙权派卫温进达夷州(台湾) (2)两晋:西晋(265年至316年)(司马炎)都城洛阳      东晋(317年至420年)(司马睿)都城建康         与之对立的是十六国

  10. (3)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420年至589年) 北朝:北魏分: 东魏——北齐    (386年)西魏——北周 祖冲之 贾思勰《齐民要术》 郦道元 法显《佛国记》 书圣 陶潜、谢灵运 石窟

  11. 3、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1)杨坚建立隋朝(581年至618年) “开皇之治”/隋炀帝实行科举考试、三省六部制   京杭运河、安济桥 (2)李渊在长安称帝(618年至907年),建立唐朝 “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陶瓷、绢、锦均闻名   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都市   唐本草、药王孙思邈、茶圣、诗仙、诗圣、画圣、书法   鉴真、玄奘、义净、莫高窟

  12. 4、民族融合的加强和封建经济的发展 五代十国(907年至960年)     后梁、唐、晋、汉、周(五代)     南唐等十个割据政权 陈桥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北宋)(960年至1127年) 赵构建立南宋(1127年至1276年)都城临安 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先后消灭西夏及金 忽必烈: 建立元朝。(1271年至1368年)行省制度 红巾军起义: 灭元 沈括《梦溪笔谈》、《营造法式》、理学、书院、司马光、宋词、 书法(宋四家)、张泽端、赵佶、米家山水 宋慈《洗冤录》、朱熹 郭守敬《授时历》、元曲

  13. 5、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5、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 (1)明朝(1368年至1644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郑和七下西洋 李自成农民起义(1644年建立大顺,都城西安)  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永乐大典》 (2)清朝 女真族努尔哈赤建立金(161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36年),1644年迁都北京 康乾盛世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

  14. 四、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略 • 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反帝运动 • 洋务运动 • 辛亥革命 •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 1919年五四运动

  15. 2、新民主主义革命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 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7年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八一南昌起义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 红军长征 1935年 遵义会议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 1945年 抗日战争结束 1946年6月 全面内战爆发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6. 第二节 中国历史小常识

  17. 一、国号名称的来由 1、根据部族名定:商、周、 秦 2、根据发迹地定:汉(西汉)、宋 3、根据封号定:晋、隋、唐、魏 4、根据发迹地特产定:辽(契丹语“镔铁”) 5、根据谶语定:齐(“金刀利刃齐刈之”) 6、根据吉祥之意定:元 (“大哉乾元”) 7、以建立者的姓氏定:陈 8、以社会上流行口号定:明(“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9、按同音通假定:清(“后金”) 10、根据政权所在地定:如蜀、吴

  18. 二、皇帝称号和称谓 1、称号 (1)尊号(徽号) 对帝后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称号。 如:太上皇、皇太后、太皇太后 高皇帝(刘邦)、圣神皇帝(武则天) (2)谥号、庙号 皇帝死后,一般有两个正式称号,一是谥号,一 是庙号。

  19. 谥号:皇帝死后,大臣们根据皇帝生前事迹拟 定的一种称号。 分: 美谥:如昭、恭、敬、庄、烈 恶谥:如暴、炀、昏 平谥:如怀、悼、哀、闵

  20. 庙 号 庙号:帝王死后,根据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 入祖庙祭祀,并追尊为某祖、某宗,就是庙号。 如: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 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 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福临) 清圣祖(玄烨)

  21. (3)年号 封建帝王即位,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是某 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它起源于汉代。 “建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 新君继位于次年改用新年号,叫“改元”。 如:嘉靖、乾隆 建武中元(汉光武帝) 万岁通天(武则天) 太平兴国(宋太宗)

  22. (4)陵号 封建帝王陵墓的名号,始与西汉。 如长陵,阳陵。

  23. 2、称谓 (1)帝王称谓 后、王、天子、皇帝 (2)皇族、皇戚称谓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嫔妃 皇太子、皇太孙 公主、驸马

  24. 三、日月年辰及其记录方法 1、纪年方式 干支纪年,帝号纪年、年号纪年 2、月 每月的第一天叫“朔”,初三叫“朏”,十五日 叫“望”,望的后一日叫“既望”,最后一日叫“晦”。 3、日 古代一昼夜为一日,用干支纪日。

  25. 4、辰 古代分一日为十二个时辰。 纪辰用十二地支,每日24小时,2个小 时为一时辰。 子时 23:00——1:00

  26. 5、天干地支 一个循环有60年,称为一个“甲子”或“六十 花甲子”,也用以记录日、月。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 戌、亥(对应十二属相)

  27. 四、四时、节气 一季为三个月,孟、仲、季 一年24个节气

  28. 五、阴阳、五行、八卦 1、阴阳 战国时期、齐国人邹衍把阴阳和五行学说结 合在一起。 “阴阳”最早见于《易经》,原指向日为阳, 背日为阴,后扩展引申为事物的对立统一,并由 此产生了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

  29. 2、五行 最早见于《尚书》,先于“阴阳”观念产生。 代表五种基本物质(金,木,水,火,土), 它们相生相克,构成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

  30. 生 生 克 克 土 木 克 生 克 生 克 水 金 生

  31. 水北黑 金 西 白 木 东 青 土中黄 火南红 五行、五方、五色关系图

  32. 3、 八卦 八卦是《易》中的八种符号,由阴爻(- -) 阳爻(—)变化而来 乾——天 坤——地 震——雷 艮——山 离——火 坎——水 兑——泽 巽——风

  33. 生肖

  34. 六、避讳 1、避讳 平时用到帝王、“圣人”、长官以及尊者的名 字,必须设法避开或改写。 起源于周朝,避讳有“国讳”,“家讳”和“圣 人讳”三种 2、避讳方法 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 在口语中称呼别人的读音避讳法

  35. 中国科技文化发展概述 第 三 节

  36. 一、中国文化教育发展简况 1、中国教育的起源 夏代:贵族为培养自己的子弟,建立了学校,主要进行 伦理教育和军事训练 商代:设立贵族学校,教育内容含宗教、伦理、军事和 一般的文化知识 西周:建立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形成文武兼备 的“六艺”教育 春秋战国: 私学兴起,出现两种学校教育制度:官学;私学

  37. 2、中国古代的官学教育 (1)中央官学教育 历史:汉朝创始;唐朝顶峰;南宋走下坡路;清末被西 方学堂和学校教育取代 类型:太学和国子监——最高学府/专科学校/贵族学校/ 短期学校 (2)地方官学教育 汉代:郡学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序 明代:府州县学;卫学;社学

  38. (3)官学的学习内容及科举考试 ①学习内容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9. ②科举考试

  40. 3、中国古代的私学教育 (1)历史 产生于春秋 汉代:蒙学(启蒙教育)、精舍(提高教育) 唐宋元明清:书院制度;蒙学是私人设立的学 塾、村学、蒙学 明清学塾:坐馆(教馆)、家塾(私塾)、 义学(义塾)

  41. (2)书院 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 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 组织形式,是一种高级形态的封建制度化 的私学。

  42. 二、中国著名的文艺、科学著作 1、文学艺术著作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剧本:[元]关汉卿《窦娥冤》 [元]王实甫《西厢记》 [清]洪升《长生殿》 [清]孔尚任《桃花扇》

  43. 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明]吴承恩《西游记》 [清]曹雪芹《红楼梦》 书法绘画:[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序》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44. 2、历史著作 [西汉]司马迁《史记》: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 [唐]刘知几《史通》: 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 [唐]杜佑《通典》: 中国第一部分门别类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新 体例史书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5. 3、军事著作 [春秋]孙武《孙子兵法》: 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 [战国]孙膑《孙膑兵法》

  46. 4、科学著作 [战国]甘德、石申《甘石星经》: 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元]郭守敬《授时历》: 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六世纪前我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 作,具有很高的史学,文学,地理学价值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岩溶地貌的人

  47. [秦汉]《周髀算经》: 勾股定理比欧洲早500年 [东汉]《九章算术》: 涉及初等算术、代数、几何的大部分内容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48.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农业科学巨著 [唐]“茶圣”陆羽《茶经》: 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 [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 被英国科技史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 上的里程碑”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9. [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唐]“药王”孙思邈《千金方》: 800多种药物,500多个药方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50. 5、类书和丛书 [明]《永乐大典》: 是我国最大、历史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类书 [清]《古今图书集成》: 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类书 [清]《四库全书》: 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