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一、水循環

第 5 章. 水文. 一、水循環. 二、 河川的水系與流域. 三、臺灣的河川. 四、臺灣的水資源. 前 言. 自然環境重要組成,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物資。人可幾天不吃任何食物,卻不能幾天不喝水; 農業 及 工業 的生產也需要大量的水,是重要資源。 自然環境存在許多不同型態的水,但只有極小比例可被人們所使用。 是重要的水源,許多城市發展都與河川有關。隨著對水的需求愈大, 河川治理 和 水資源開發 等問題,值得關心。. 水. 河川. 一、水循環. 水的型態. 地球上的水以液態 、 氣態及固態散布在各處. 雲. 海. 湖. 冰. 凝結、降水

athena-boyd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一、水循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5 章 水文 一、水循環 二、河川的水系與流域 三、臺灣的河川 四、臺灣的水資源

  2. 前 言 自然環境重要組成,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物資。人可幾天不吃任何食物,卻不能幾天不喝水;農業及工業的生產也需要大量的水,是重要資源。 自然環境存在許多不同型態的水,但只有極小比例可被人們所使用。是重要的水源,許多城市發展都與河川有關。隨著對水的需求愈大,河川治理和水資源開發等問題,值得關心。 水 河川

  3. 一、水循環 水的型態 地球上的水以液態、氣態及固態散布在各處 雲 海 湖 冰

  4. 凝結、降水 水氣上升至高空凝結成雲,造成降水 地表逕流 水沿著地表流動的現象 蒸散 水分經由植物的氣孔向大氣中擴散的過程 降 水 凝結 河 川 凝結 入滲 地表逕流 蒸 發 蒸 散 蒸 發 湖 地下逕流 蒸發 地表的水因吸收熱能由液態轉為氣態的過程 海 地下逕流 水在地下流動的現象 5-1 水循環

  5. 5-1 水循環 海水 • 占97% 剩下3%多為固態冰雪 • 可被利用的水資源,如河水、湖水、地下水,占全球總水量不到 % 1 全球水量的分布比例圖

  6. 蒸散散 水分經由植物的氣孔向大氣中擴散的過程。 降 水 凝結 河 川 蒸發 滲 入 凝結 地球表面的水,因為吸收熱量,由液態轉變成氣態的過程。 地面逕流 蒸 發 蒸 散 蒸 發 湖 地下水流 海 5-1 水循環

  7. 凝結、降水 水氣上升至高空凝結成雲,造成降水。 降 水 地表逕流 水沿著地表流動的現象 凝結 河 川 凝結 滲 入 地面逕流 蒸 發 蒸 散 蒸 發 湖 地下逕流 地下水流 海 水在地下流動的現象。 5-1 水循環 冰雹

  8. 5-1 水循環 水分蒸發/蒸散後,於高空冷卻凝結,在適當狀況下,以雨、雪、冰雹等形式向地面落下,稱為。 降水 回到植物、湖泊、河川、海洋的水分,再進行下一次 的蒸發、蒸散、凝結、降水、逕流,周而復始,稱為水循環 滲入地下--地下水 被植物所吸收 匯聚於湖泊 匯集於河川,隨河川注入海洋。

  9. 二、河川的水系與流域 水系 當雨水降落地面後,順著地勢匯集成水流,便形成河川。河川常有許多分支,與互通形成「」。 水系 主流 支流 上游 地勢高 下游 地勢低 水系示意圖

  10. 5-1 水循環 流域 集水區 河道上某點的上游區域,為該河段「 」,降雨時,此區域內雨水,將匯聚於此點。 一條河川河口以上的集水區,為此條河川的「」。 兩個相鄰流域的分界通常為山嶺,稱為「 」。 流域 分水嶺

  11. 5-1 水循環 流域 集水區 流域與集水區示意圖 紅色虛線內的範圍為A點的集水區。綠色虛線內的範圍為河口的集水區,亦為此河的流域。

  12. 5-1 水循環 分水嶺示意圖 圖中的山脈為甲、乙兩個流域的分水嶺。

  13. 請根據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乙、丙、丁四條河段,何者流量可能最多? 為什麼? 丁 丁匯集甲、乙、丙的水量

  14. C 2.a、b、c三點中,哪點的集水區範圍最大?

  15. 分水嶺 4.「 」通稱為(水系/集水區/流域/ 分水嶺)。

  16. 3.由「 」所包圍起來的整個區域,稱為這條河 川的(水系/流域/分水嶺)。 流域

  17. 中央山脈 中央山脈 以 西 以 東 三、臺灣的河川 大小河川150多條,長度較長,流域面積較大有 條。特徵: 21 (一)東西分流 主要分水嶺為南北走向的中央山脈 中央山脈偏東,故西部河川較長。 臺灣海峽 太 平 洋

  18. 5-3 台灣河川特色 • 荒溪型河川 • 臺灣降雨集中在夏季,在中南部乾、溼季明顯的地方,河川呈現雨季河水滾滾,乾季卻是涓涓細流、磊石遍布的現象。 濁水溪月平均流量變化圖(資料來源:臺灣水文年報,2008年) 冬季枯水期的濁水溪 夏季豐水期的濁水溪

  19. 5-3 台灣河川特色 淡水河 濁水溪 高屏溪 主要河布川分圖 長度排名 濁水溪 高屏溪 淡水河 流域面積排名 高屏溪 濁水溪 淡水河

  20. 5-3 台灣河川特色 (二)河短、坡陡、流急 濁水溪 臺灣島東西狹窄,河川短,最長的僅約186公里,且地形落差大,上游坡度較陡,水流湍急,有豐富水力資源,但是缺乏之利。 航運 (三)流量變化大 降雨季節 分布不均,中南部河川在雨季與乾季時的流量差異大,屬於 荒溪型河川 (四)泥沙含量高 臺灣地質碎弱,河川沖刷力強,含量偏高,如:因流水搬運的泥沙特別多,水色混濁而得名。 泥沙 濁水溪

  21. 四、臺灣河川開發與保育 降雨量豐沛,但水資源依然不足 原因 密集 1.人口,每人每年可分配到的用水量約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五分之一。 2.降雨、分布不均,河川洪枯流量變化大,乾季時水量不足 3.雨季時雖然水量充沛,但,多流入海中不易蓄留,可使用的水資源不足。 時間 空間 河短流急

  22. 5-4 台灣河川開發與保育 臺灣與其他國家平均年雨量、每人每年可分配到的用水量比較圖 (資料來源:水利署,2008年)

  23. 水資源開發方式 興建水庫 抽取地下水 北部地區的主要用水,由翡翠水庫與石門水庫供應 中部的大甲溪為發電量最高的河川 離島需要海水淡化廠 西南部由於乾季明顯,仰賴水庫提供灌溉用水,對農業發展非常重要

  24. 5-4 台灣河川開發與保育 興建水庫 乾季 為解決的用水問題,以及開發水力進行發電,臺灣的主要河川大多建有 在水庫上游的集水區內興築,避免過多泥沙進入水庫,破壞水質及縮短水庫壽命 水庫 攔沙壩 多設立於河川上游 抽取地下水 西南沿海地區常抽取地下水,作為 之用。 養殖漁業 桃園縣復興鄉大漢溪的攔沙壩

  25. 5-4 台灣河川開發與保育 新北市新店區翡翠水庫 提供臺北市的用水。

  26. 5-4 台灣河川開發與保育 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水庫 作為發電之用,並供應農業與民生用水,是著名的觀光勝地。

  27. 5-4 台灣河川開發與保育 嘉義縣大埔鄉曾文水庫 臺灣容量最大的水庫

  28. 請根據圖1-5-14,回答下列問題: • 1.從圖上觀察,水庫多位於河川的哪個河段? □上游 □中游 □下游  2.提供臺北市主要民生用水的水庫,位於哪條河川? 淡水河的上游(或新店溪上游的北勢溪) 3.日月潭水庫位於哪條河川? 濁水溪的上游。

  29. 國科會研發的「超集約養殖系統」可減少90%以上水產養殖用水,此系統若推廣成功,可減緩臺灣西部的哪一災害?國科會研發的「超集約養殖系統」可減少90%以上水產養殖用水,此系統若推廣成功,可減緩臺灣西部的哪一災害? (A)乾旱 (B)土石流 (C)地層下陷(D)溫室效應 90(2) 動動腦(一)

  30. 課後複習 1.水循環包括蒸發、蒸散、凝結、降水、逕流等過程。 2.水系、集水區、流域及分水嶺: 3.河川特徵:(1)含沙量大。(2)東西分流。(3)多而短、水流急、富水利、少航運。(4)中南部河川雨季與亁季時流量差異大--荒溪型河川。 主流與支流構成互通的水系 河道上某一點的上游區域 一條河川河口以上的集水區 兩相鄰流域的分界山嶺

  31. 課後複習 4.最長河流為濁水溪,因搬運泥沙量多,水色混濁。 5.河川洪枯變化量大,短小流急,興建水庫與 抽取地下水,為目前主要的水資源開發方式。 6.主要河川多建有水庫,解決乾季時缺水問題。 7.河川的排名: 高屏溪 濁水溪 濁水溪 高屏溪 淡水河 淡水河

  32. 歷屆基測試題 D 1.( )「⋯⋯每年這個時節是河流乾枯最明顯的時候,我常回到屏東陪著爺爺沿著堤岸散步。爺爺說這時裸露荒涼的河床總讓他想到兒時的故鄉,勾起他對遠方親友的思念⋯⋯。」上文描述最可能是哪一個時節? (A)春末 (B)夏末 (C)秋末 (D)冬末 【95年第二次基測】 (補充圖片:高屏溪流域)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33. B 2.( )甲國用水的主要來源為 降雨。已知該國的氣候 特徵為乾、溼季分明, 降雨量絕大部分集中在 夏、秋二季,年平均雨 量為600毫米。右圖是甲國連續五年的年雨量紀錄,根據圖中的資料判斷,該國在哪一年的春季最有可能發生缺水的危機? (A)1995 (B)1996 (C)1997 (D)1998 【96年第一次基測】

  34. 3.( )玉茹調查某些未經人為開發河川的水文資料,發現當河流從山區進入平原後,河道常呈現蜿蜒狀。相較於山區河段,她在平原河段普遍可觀察到下列何種現象? (A)河水水量變小 (B)河流速度減慢 (C)河川支流數減少 (D)泥沙堆積量減少 (補充圖片:基隆河曲流) 【97年第一次基測】 B

  35. 4.( )暑假期間,小茹與家人一起到臺灣東部的溪邊玩水。她所在的下游地區天氣晴朗,但她抬頭望見上游山區開始變得烏雲密布,身旁河川的水位也漸漸上升,她馬上警覺到可能即將山洪暴發!」文中所描述的情形,除夏季的暴雨因素外,還與該地河川的何種特色最有關係? (A)含沙量大 (B)坡陡流急 (C)汙染嚴重 (D)侵蝕旺盛 【98年第一次基測】 B

  36. ( )5.右圖為阿華在不同 月分於住家附近河 川所看到的景觀, 該圖呈現出臺灣河 川的某種特性。該特性對於臺灣的影響較可能 為何? (A)地下水位持續降低 (B)夏季時多颱風侵襲 (C)造成河口地層下陷 (D)須建水庫調節供水 【98年第二次基測】 D

  37. 好站連結 1.經濟部水利署 http://www.wra.gov.tw 2.環境教育資訊網 http://eeweb.gcc.ntu.edu.tw/index.php 3.我愛河川 http://www.chinatimes.org.tw/river/index.html 4.中國科普博覽 http://www.kepu.ac.cn/gb/earth/weather/water /index.html 5.大河戀 http://contest.ks.edu.tw/~river

  38. 好站連結 6.行政院環保署 http://edb.epa.gov.tw 7.臺灣水土保持全球資訊網 http://river.nchu.edu.tw 8.淡水河溯源 http://mars.csie.ntu.edu.tw/tamsui/index.html 9.櫻花鉤吻鮭的家 http://life.nthu.edu.tw/~labtcs/Salmon 10.拯救大甲溪的故事 http://ns.ks.edu.tw/~river/fell/fellriver1.htm

  39. 好站連結 11.清蔚園──河川與你訴鍾情 http://vm.rdb.nthu.edu.tw/natureclub/index.htm 12.臺灣水庫風情 http://www.wra.gov.tw/wr/index.asp 13.臺灣的水資源 http://iteach.ncku.edu.tw/new/system/edu_course_content.php?teacherid=myjan&classid=water_resource 14.淡水河之歌 http://www.chinatimes.org.tw/features/tamsui/Default.htm 15.臺北科大水環研究中心 http://www.cc.ntut.edu.tw/~wwwwec/watershed/watershed.ht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