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躲避球教學

躲避球教學. 主講人:羅竟倫. 壹、硬體介紹. 1. 比賽用球 比賽用球必須採用中華民國躲避球協會檢驗合格的標準球。 皮製標準球的球壓為 0.4-0.45kg/cm. 皮製標準 3 號球. 中華民國躲避球協會檢驗合格球審查標準如下:. 前頁的標準球規格. 2. 球場介紹. 球場規格 ( 續 ). 正式比賽的球場是用下列各組的規格標準 * 紅色部分為國小部分規格 (單位: M ). 球場規格介紹. 貳、規則及賽制 ( 節錄 ). 一、球 員: 1. 正式比賽時,下場比賽球員 12 人,替補球員 4 人。

Download Presentation

躲避球教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躲避球教學 主講人:羅竟倫

  2. 壹、硬體介紹 1.比賽用球 • 比賽用球必須採用中華民國躲避球協會檢驗合格的標準球。 • 皮製標準球的球壓為0.4-0.45kg/cm 皮製標準3號球

  3. 中華民國躲避球協會檢驗合格球審查標準如下:中華民國躲避球協會檢驗合格球審查標準如下: 前頁的標準球規格

  4. 2.球場介紹

  5. 球場規格(續) 正式比賽的球場是用下列各組的規格標準 *紅色部分為國小部分規格(單位:M)

  6. 球場規格介紹

  7. 貳、規則及賽制(節錄) 一、球 員: 1.正式比賽時,下場比賽球員12人,替補球員 4 人。 2.每局比賽開始時及進行中,外場球員每隊至少要有 1人以上。 3.球員必須穿著有號碼之球衣參加比賽。隊長球衣號碼 規定為 1 號。 二、時 間 1.每局比賽 5 分鐘(裁判暫停時間除外),每局中間休 息 2 分鐘。 2.第二局以後須交換場地。 3.比賽時間終了同時,擲球離手的球擊中對方內場球員 時,視為攻擊有效球。

  8. 三、勝 負: 1.以每局結束時,雙方內場剩餘人數為比數。 2.比賽可採一局決勝制、三局決勝制或五局決勝制。 3.和局時,由雙方內場球員各 1 人,於中圈跳球後重新 比賽,率先將對隊 2 人擊觸出局者為勝隊。如在延長 賽 2 分鐘內,未能率先將對隊 2 人擊觸出局時,則以 領先隊為勝隊。如仍未能分出勝負時,則再採驟死賽 重新跳球,率先將對隊 1 人擊觸出局者為勝隊。進行 延長賽時,外場球員不得生還。 4. 以下情況稱為「不完全球隊」: a.比賽中,因受傷或被判退場致球員僅剩 1 人時。b.比賽中,如非因受傷或被判退場或取消資格,致上場球 員人數少於12人時。c.比賽中,如出現上場球員人數多於12人時。  出現「不完全球隊」時,該隊應被判負一局,比分以 0:11計算。d.因「不完全球隊」,致球隊被判「取消資格」時,該隊 不得參加該場剩餘之比賽,比數以0:2計算。

  9. 四、跳 球: 1.比賽開始前由雙方隊長選擇場區(以擲銅板、猜拳… 之方式決定)。 2. 跳球時,由雙方內場球員中各推 1 人為跳球員在中 圈跳球。跳球員跳球後,不得故意連續再觸球(內場 員僅剩 1 人時,該隊不在此限)。 3. 跳球後,如球被內場球員所獲,得球者之第一次攻 擊,不得攻擊對方跳球員。【違者由對隊內場發球】 4. 跳球後,如球被外場球員所獲,得球者得攻擊對方 跳球員。 五、出 局: 1.對隊攻擊,守隊 2 人以上觸球而未能接住時,最先觸 球者出局。 2.內場球員被球擊觸後,如隊友補救接球之過程有越 區、踩線或犯規,最先觸球者出局。

  10. 六、通 則: 1.禁止同隊內場球員互相傳球。【非故意傳球之彼此觸球不在此限】 2.禁止同隊外場球員互相傳球。【非故意傳球之彼此觸球不在此限】 3.同隊內、外場之互相傳球次數以4次為限。 4.禁止頭臉攻擊:攻隊直接擊中守隊內場球員頭臉部(顏面、頭顱) 時,擊中無效。 擊中守隊球員頭部附著物(帽沿、頭髮、髮帶、 頭巾- -),擊中有效。 5. 球員接到球後五秒內,必須將球擲出。 七、發球權: 1.外場球員以手(限手指、手掌、手背)觸球出界,由其本人於外場 重新發球。(撿球者不限本人) 2.重新發球時,發球員應先定位舉球過頭,並經裁判鳴笛後,於五秒 鐘內在該場區內之任何地點將球擲出。

  11. 参、基本動作及訓練方法 一、擲球法 1、一般擲球 球員須以雙手接球,接球後迅速將球移置慣用手的肩部上方,呈現單手持 球的準備擲球姿勢,單手持球時,必須注意掌心向上,並與球保持虛空,手 指末端緊扣球體,右手持球時,以右腳為基準腳,左腳跨步,同時旋腰,腳 尖朝向擲球目標,帶動腰身,將球擲出,右腳順勢離地前移,眼神貫注擲球 方向及目標,球離手後,手臂、掌心維持繼續向下自然擺動狀態。 2、墊步擲球 助跑可以增加擲球力道,通常使用於長距離傳球或攻擊,墊步是一般常用 的助跑方式,以慣用右手的人而言,接球後左腳向前踏出,身體轉為側面, 右腳前倂左腳,左腳跨前將球擲出。(台中數位教材資料庫—新式躲避球) 3、彈地傳球 向地面擲出後反彈至接球者手中,以一次反彈為原則。反彈後高度以頭部 高度為最佳,以方便接球者做出接球或攻擊動作。(屏東縣體育會躲避球委 員會九十五年度裁判規則研習會暨C級裁判檢定手冊)

  12. 二、接球法 1、上手接球 對方來球位置高於胸部以上,使用上手接球法。其動作 要領為雙手掌心向前,指尖向上,雙手大拇指食指約略呈 三角形狀態,如果慣用手是右手,雙手接球後,迅速將球 移置右肩膀上方,此時右腳也順勢向後移動,呈單手擲 球,並可立即將球擲出狀態。 2、下手接球 如果來球位置在胸部以下,使用下手接球法。其準備動 作為身體重心降低,雙手掌心向前,雙手手掌接球瞬間, 順勢將球抱住,腹部收縮,身體隨之下沉蹲坐。(台中數 位教材資料庫—新式躲避球)

  13. 三、基本攻擊隊形 1、前後夾攻 此法在躲避球比賽中最常見,而且攻擊目標的距離也較長, 宜由擲球能力較佳者(外場球員)來執行攻擊的任務。 2、側面夾攻 此法適用於外場有兩位以上擲球及攻擊力甚強之球員時,由 於此法攻擊球出界的風險甚高,所以它不宜作為比賽中主要的 攻擊戰術。 3、三角攻擊法 也就是攻擊點可由內場、外場及側邊來發動,此法最能達到 『聲東擊西』之效果,不過要避免被裁判抓到外場互相傳球之 嫌。

  14. 四、基本防守隊型 1、一字形防守隊形 此隊形源自日本球隊的打法,以接取敵隊攻擊球 為目的,意在轉守為攻。一字形的防守隊型在使用 時,以距離對方攻擊點大約 7 公尺為較適當,在比 賽中面對使用最多的前後夾攻時,為了保持防守隊 型的完整,腳步的訓練是很重要的,一字形防守隊 型的前後方向轉換動作口訣是踏、轉、退、退、蹲。 ○○○○○○○○○

  15. 2、陣列防守隊形(三至四列) 此隊形屬台灣球隊傳統的打法,以閃躲為主要目 的。其優點是可避免內場球員視線重疊,有利於閃 躲;再者,隊形散開時,也較有利於掩護截球;不 過此隊形易造成第一列防守球員受到空間擠壓,距 離攻擊源的距離縮短,這是其最大的缺點。 ○ ○ ○ ○ ○ ○ ○ ○ ○ ○ ○

  16. 3、點線防守隊形(在一字形隊形前或後放置一至兩個主力防守球員)3、點線防守隊形(在一字形隊形前或後放置一至兩個主力防守球員) 此隊形有利於內場主力球員迅速進行反擊動作, 並和外場球員進行前後夾攻法;不過內場主力球員 由於目標明顯,較易成為敵隊攻守策略之參考。 ○ ○○○○○○○○

  17. 肆、戰術應用 一、攻擊概念 1.利用內外場快速傳導球,逼使對隊內場球員隊形因 移位而混亂,球員重心失離,來製造攻擊絕佳機 會。 2.營造攻擊的最有效時機(注意攻擊手的個別差 異)。 3.攻擊對象選擇(攻擊力較差之對方,隨機選樣)。 4.統整指揮、默契培養、積極負責。 5.擬定戰略,透過有效戰術應用,尋找最佳攻擊點。

  18. END

  19. 攻擊戰術圖示 (一)

  20. 攻擊戰術圖示 (二) B1 B2 A1 A2 A1 B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