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二、手阳明大肠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从食指桡侧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肩颈上颜面,在人中沟交叉到 对侧 ,在 鼻翼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体内:络肺,属大肠。面部支脉进入下齿龈,绕上唇。 联系的器官有 齿 (入下齿中)、 口、鼻 (还出夹口 … 上夹鼻孔). (二)主要病候 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 (三)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疾病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头痛,鼻衄。 热病: 身热,热病无汗,多汗。

audi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二、手阳明大肠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二、手阳明大肠经

  2. (一)经脉循行 体表:从食指桡侧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肩颈上颜面,在人中沟交叉到对侧,在鼻翼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体内:络肺,属大肠。面部支脉进入下齿龈,绕上唇。 联系的器官有齿(入下齿中)、口、鼻(还出夹口…上夹鼻孔)

  3. (二)主要病候 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

  4. (三)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疾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头痛,鼻衄。 热病:身热,热病无汗,多汗。 外经病:瘰疬,肩臂痛,上肢不遂。

  5. (四)腧穴 本经共20穴: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重点掌握8穴)

  6. 商阳 LI1 (井穴)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泻热。 【主治】1.中风,热病昏厥。 2.咽喉肿痛,下齿痛。 3.耳鸣,耳聋。 4.食指麻木。 现多用于腮腺炎,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炎,急性胃肠炎等。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7. 二间LI2 (荥穴) 【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主治】1.咽喉肿痛,齿痛,目痛,鼻衄。 2.热病 【操作】直刺0.2~0.3寸。

  8. 三间LI3 (荥穴) 【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主治】1.咽喉肿痛,齿痛,目痛。 2.热病 【操作】直刺0.5~0.8寸。

  9. 合谷LI4 (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 【功效】清泄邪热,助阳解表,行气活血,通调腑气。 【主治】1.头面一切疾患,如头痛,下齿痛,口眼歪斜,鼻衄,鼻渊,耳聋,痄腮,失喑,目赤肿痛。 2.胃肠病主要配穴之一,如胃脘痛,腹痛,便秘,痢疾。 3.外感病:发热恶寒,无汗多汗,咳嗽,疟疾。 4.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狂躁证。 5.疔疮,疥疮,瘾疹等皮肤外科病证。 6.痛经,经闭,滞产,胎盘不下等产科病证。 7.本穴为全身镇痛镇静要穴之一,常用于针刺麻醉。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孕妇禁针刺。

  10. 【应用】1. 合谷配曲池治疗遍身风疹。 2.合谷配复溜治疗多汗症或无汗症。 3.合谷配太冲名为“四关穴”,同时针刺,称为“开四关”,常用于急救,气机不利引起的精神障碍。 4.合谷配三阴交治疗滞产,胎盘不下。 5.合谷配颊车治疗下齿痛,口眼斜。 6.合谷配手三里、肩髃治疗上肢不遂。

  11. 阳溪 LI5 (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清热安神,明目利咽。 【主治】1.头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齿痛,目赤。 2.热病,心烦,癫狂,痫证。 3.腕臂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12. 偏历 LI6 (络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功效】明目聪耳,清热泻火。 【主治】1.鼻衄,目赤,耳鸣,耳聋,口眼歪斜,咽喉痛。 2.水肿。 3.肩臂肘腕痠痛。 【操作】向肘或向腕部斜刺0.3~0.5寸;可灸。

  13. 温溜LI7 (郄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主治】1.咽喉肿痛,头痛,面肿。 2.肠鸣腹痛 3.肩背酸痛 【操作】直刺0.5~1.0寸。

  14. 下廉LI8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主治】1.眩晕,头痛,目痛。 2.腹胀,腹痛 3.肘臂痛 【操作】直刺0.5~1.0寸。

  15. 下廉LI9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主治】1.手臂麻木,肩臂酸痛,半身不遂。 2.腹痛,肠鸣。 【操作】直刺0.5~1.0寸。

  16. 手三里 LI10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功效】疏经活络,理气通腑。 【主治】1.手臂麻木,疼痛,肘挛不伸,上肢不遂。 2.牙齿痛,颊肿。 3.腹胀,腹痛,呕吐,泄泻。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17. 曲池LI11 (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功效】散风止痒,清热消肿。 【主治】1.热病,丹毒,疮,疥,瘾疹,瘰疬,疟疾。 2.咽喉肿痛,牙齿痛,目赤肿痛。 3.上肢不遂,肘臂无力。 4.腹痛,呕吐,泄泻,痢疾。 5.癫狂,善惊,高血压。 6.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18. 肘髎LI12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主治】肘臂酸痛,麻木,挛急 【操作】直刺0.5~1.0寸。

  19. 手五里LI13 【定位】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 【主治】肘臂挛急、瘰疬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5~1.0寸。

  20. 臂臑LI14 【定位】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自然垂臂时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 【主治】1.肩臂痛、瘰疬 2.目疾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21. 肩髃 LI15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疏风散热,通经活络。 【主治】1.肩臂痛,上肢不举,上肢不遂,肩中热。 2.瘰疬,风热瘾疹,牙痛。 现多用于肩周炎,上肢瘫痪,臂神经痛等。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可灸。

  22. 巨骨LI16 【定位】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1.肩臂挛痛不遂。 2.瘰疬,瘿气。 【操作】直刺或微向下斜刺0.5~1.0寸。

  23. 天鼎LI17 【定位】在颈外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连线中点。 【主治】1.咽喉肿痛。 2.瘰疬,瘿气。 【操作】直刺0.5~0.8寸。

  24. 扶突LI18 【定位】在颈外侧,当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 【主治】1. 咳嗽,气喘。 2.瘰疬,瘿气、咽喉肿痛。 【操作】直刺0.5~0.8寸。

  25. 口和髎LI19 【定位】在上唇,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主治】1.鼻塞、口噤。 【操作】平刺或斜刺0.3~1.0寸。

  26. 迎香 LI20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功效】散风清热,通利鼻窍。 【主治】1.鼻塞,不闻香臭,鼻衄,鼻渊,鼻息肉。 2.口眼歪斜,面痒,面浮肿。 【操作】斜刺0.3~0.5寸;可灸。

  27. 手阳明大肠经小结 1、经脉走向 体表:起于食指桡侧端,沿上肢外侧前缘经肩、颈上颜面,止于对侧鼻翼旁。 体内:属大肠,络肺。联系的器官有齿(入下齿中)、口、鼻(还出夹口…上夹鼻孔)

  28. 2、 取穴要点 食指桡侧指甲角旁取商阳。  第一、二掌骨间取合谷。  拇短、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取阳溪。  尺泽与肱骨外上髁之间取曲池。  曲池下2寸取手三里。  肩峰前下方凹陷取肩髃。  鼻唇沟中取迎香。

  29. 3、主治要点 头面五官病 :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头痛,鼻衄。 热病: 身热,热病无汗,多汗。 外经病:瘰疬,肩臂痛,上肢不遂。 4、特殊作用  商阳治中风昏迷。 合谷治滞产、经闭。 曲池、肩髃治风疹、瘾疹。 

  30. 5、操作要点 商阳浅刺或点刺放血。  合谷孕妇禁针刺。  迎香向上斜刺或平刺,不宜艾炷灸。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