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第十章 醇( Acohol) 、酚( hydroxybenzene )、醚( aether )

第十章 醇( Acohol) 、酚( hydroxybenzene )、醚( aether ). § 1.醇. 一 . 分类与命名 :. § 1.醇. 命名:. § 1.醇. 命名: . § 1.醇. 二 . 醇的物理性质 1). 状态 : 低级醇为液体 C 11 以下 高级醇为固体 C 12 以下 2). 味 : 低级醇有洒味 . 丁醇 . 有的臭味 乙二醇和甘油有甜味 . 3).B.P. 比同碳数的烃要高得多 : -169℃ n-C 4 H 10 36℃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章 醇( Acohol) 、酚( hydroxybenzene )、醚( aether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醇(Acohol)、酚(hydroxybenzene)、醚(aether)第十章醇(Acohol)、酚(hydroxybenzene)、醚(aether)

  2. §1.醇 一.分类与命名:

  3. §1.醇 命名:

  4. §1.醇 命名: 

  5. §1.醇 二.醇的物理性质 1).状态:低级醇为液体 C11以下 高级醇为固体 C12以下 2).味: 低级醇有洒味. 丁醇.有的臭味 乙二醇和甘油有甜味. 3).B.P.比同碳数的烃要高得多: -169℃ n-C4H10 36℃ 64 ℃ n-C4H9OH 117 ℃ 分子间作用力:①范德华力         ②氢健的形成

  6. §1.醇 4).溶解度 (H2O) C3以下的醇可与水互溶. C5H10OH 8%(H2O) C11H25OH. 烃基特大,OH与烃基的比例减小了,不是氢健作用力 而是范氏作用力. 5).低级醇与无机盐形成结晶醇.

  7. 三.醇的光谱性质. IR:ROH.(未缔合)分子内氢健,3640-3610cm-1 vOH尖峰         分子间缔合.3350cm-1 vOH 宽峰 c-o.1000-1200cm-1 1060-1030cm-1 (伯醇) 1100 cm-1 (仲醇) 1140 cm-1 (叔醇) HNMR:R-O-H 1~5.5 PPm

  8. 三.醇的光谱性质. MS质谱:

  9. 四:醇的化学性质

  10. 四:醇的化学性质 2.与氢卤酸的反应---碳氧键的断裂 反应速度:HI>HBr>Hu R的结构:ArCH2OH CH2=CHCH2OH>R3C-OH>R2CHOH>RCH2OH>CH3OH 实验验证:卢卡斯试剂:浓HCl+ZnCl2(无水)

  11. 四:醇的化学性质 伯醇:SN2历程: 叔醇:SN1历程: 仲醇:β-C有支链与HX反应,主要以重排反应为主:

  12. 四:醇的化学性质 30C>20C 碳干发生改变,碳正离子发生重排----瓦格涅尔,麦尔外因重排

  13. 四:醇的化学性质 3.与卤化磷PX3或PX5反应(不发生重排)

  14. 四:醇的化学性质 4.与H2SO4,HNO3,H3PO4等反应—生成无机酸酯

  15. 四:醇的化学性质 5.脱水反应---形成烯烃或醚:

  16. 四:醇的化学性质 6.氧化与脱氢 氧化——加入氧或脱去氢;还原——脱去氧或加入氢.

  17. 四:醇的化学性质 (2) 催化脱氢:(氧化)Cu作催化剂

  18. 五:醇的制备. (1)由烯烃制备. (2) 硼氢化-氧化反应: (烯烃的反应加成产物)

  19. 五:醇的制备. (3)由醛、酮制备 1)醛、酮与格氏试剂反应。

  20. 五:醇的制备. 2).由醛、酮的还原:

  21. 六.重要的醇.

  22. 第二节:消除反应Eliminate reaction 定义:从分子中消除一个简单分子(H20,HX 等)形成C=C键。 一.β--消除反应 (β- Elimination) 1. 消除反应历程. (E1和E2)

  23. 第二节:消除反应Eliminate reaction E1历程---单分子消除 A:消除反应与SN1反应的竟争---第一步反应都是生成C+第二步反去β-H(消去),Nu进攻C+取代 SN1取代反应与E1消除反应相互竟争 B:E1 消除反应往往伴随着重排反应 重排动力---生成更加稳定的C+

  24. 第二节:消除反应Eliminate reaction E2反应----双分子消除 究竟是按E1还是按E2历程进行:有利于SN1,也有利于E1;有利于SN1,也有利于SN2 碱性强,浓度大,有利于消除,试剂的亲核性强,有利于亲核取代. 一般来讲:伯卤代烷—E2历程(SN2);叔卤代烷—E1历程(SN1).仲卤代烷E1或E2

  25. 第二节:消除反应Eliminate reaction 2.消除反应的取向: 两个规则: A.1875年,查依采夫 (Saytzeff)规则:仲、叔卤代烃的消除,主要生成双键碳上取代基较多的烯烃。 B:Hofmann规则:双键上含烃基较少的烯烃,叫Hofmann烯

  26. 第二节:消除反应Eliminate reaction 3.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27. 第二节:消除反应Eliminate reaction 3.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28. 第二节:消除反应Eliminate reaction 4.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的竟争 1).反应物的结构: 结论:制烯.用叔卤代烷(30RX);制醚,制醇用伯卤低烷(10RX)

  29. 第二节:消除反应Eliminate reaction 4.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的竟争 2).试剂的碱性 强碱有利于消除反应(E2) 弱碱有利于亲核取代反应(SN2).

  30. 第二节:消除反应Eliminate reaction 4.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的竟争 3):溶剂的极性: 过渡态,电荷分散大,溶剂的极性大不利于电荷分散。 溶剂的极性大,有利于SN2 溶剂的极性小,有利于E2 4): 温度的影响: 高温有利于消除反应.(E1,E2) 低温有利于亲核取代反应.(SN1,SN2)

  31. 第二节:消除反应Eliminate reaction 二.α—消除反应.(1,1—消除反应) 1.卡宾(Carbene)的形成: 卡宾---在同一碳上消除两个原子或基团而形成的活性中间体”卡宾”:CH2卡宾(碳烯),这一反应过程式称为了α—消除反应。 :CH2 (卡宾) :CHCl2(二氯卡宾) :CHF2 (二氟卡宾) 2.卡宾的结构: 单线态卡宾.一对电子占据SP2杂化轨道(反应初期产生) 不稳定,能量高. 三线态卡宾,能量低.两个电子分别占据两个P轨道

  32. 第二节:消除反应Eliminate reaction 3.卡宾的反应:

  33. 第二节:消除反应Eliminate reaction 3.卡宾的反应:

  34. 第三节 酚(Phenols) 2.酚的结构与命名: 酚---HO-直接与芳环相连,叫做酚.

  35. 第三节 酚(Phenols) 二.酚的物性: b.p. 高 H 氢键 有毒 三.光谱性质: IR: 酚羟基.3640-3600cm-1 1600-1500cm-1 680 ,730cm-1 单取代 7.0ppm H1NMR 4.5PPm

  36. 第三节 酚(Phenols) 四.酚的化性: 1)酚羟基反应: 如果芳环上有拉电子基,则使酸性增强;如果芳环上有推电子基,则酸性减弱.

  37. 第三节 酚(Phenols) (2) 与FeCl3反应---显色反应 紫色(络离子) (3) 醚的生成

  38. 第三节 酚(Phenols) 2).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oH推电子基,使苯环活化,易发生亲电取代(邻、对位) a.卤代 b.硝化

  39. 第三节 酚(Phenols) b.硝化 随水蒸汽蒸出,具有一定蒸汽压,分子内氢键,”螯环”水溶性极小. 分子间的氢键.b.p.高,不能被水蒸汽蒸出 c.亚硝化 3).氧化反应(Oxidation)

  40. 第三节 酚(Phenols) 五.重要的酚 酚的制法: (1).苯磺酸盐碱熔法: 产率较高.操作工艺多,耗大量的硫酸及烧碱 (2)氧苯水解法 (3)异丙苯氧化法. 过氧化氢异丙苯

  41. 第三节 酚(Phenols) 萘酚的制备 α-萘酚 β-萘酚

  42. 第四节:醚(ether) 一.命名与分类: 1. 2. 混合醚 结构复杂的醚:

  43. 第四节:醚(ether) 环醚: 多元醚:

  44. 第四节:醚(ether) 二.结构与性质: (1).物性:1.易燃.b.p.低 CH3OCH3: b.p.-23oC CH3CH2OCH2CH3: b.p. 34oC 2.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形成氢键. 3.作有机溶剂,反应的溶剂. (2).结构: 1).O上有两对孤对电子.Lewis base 2).C-O是极性共价键 C-O键易断裂. 3).无活泼氢,但α-H有一定的活性,易氧化.

  45. 第四节:醚(ether) 二.结构与性质: (3).化性:醚一般对氧化剂,还原剂,碱是稳定的. a.羊盐的形成---醚溶解于强酸中. 弱碱强酸形成的盐仅在浓酸中稳定 b.同缺电子化合物形成络合物

  46. 第四节:醚(ether) C. 醚键的断裂: 简单醚: 混合醚: HI>HBr>HCl

  47. 第四节:醚(ether) d.过氧化物的生成: a.除去过氧化物:(加FeSO4+KCNS 得血红色络合物) 血红色 贮藏乙醚加工能力1% 阻止过氧化物的形成 . b.检验过氧化物.KI的淀粉溶液----变蓝 使用方法:蒸馏乙醚之前,加5%FeSO4,使过氧化物分解破坏.

  48. 第四节:醚(ether) 四.醚的制备: 适用:伯醇的脱水.产率高. (1) 醇的脱水: 2.威廉姆逊合成法----SN2反应 因此制醚: 芳醚的合成:----Ullmann反应 (乌尔曼)

  49. 第四节:醚(ether) 环状醚 环氧乙烷 历程: 酸催化 碱催化:亲核试剂直接进攻三元环

  50. 第四节:醚(ether) 环状醚 在合成上的应用: 1.增加二个碳: 合成:1) 2) 3)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