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汽车综合故障诊断

汽车综合故障诊断. 汽车综合故障诊断. 任务载体.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知识连接. 分组派工. 制定决策. 理实一体化教学. 决策. 相关技能. 案例分析. 实施. 资讯. 评估考核. 思考题. 评估. 学习导航. 学习情境 7 汽车渗漏、异味的故障诊断. 学习情境 7 汽车渗漏、异味的故障诊断. 学习目标. 在车辆的使用中,往往会出现漏油和渗油故障,它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技术性能,导致润滑油、燃油的浪费,消耗动力,影响车容整洁,造成环境污染。由于漏油、机器内部润滑油减少,导致机件润滑不良、冷却不足,会引起机件早期损坏,甚至留下事故隐患。.

Download Presentation

汽车综合故障诊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汽车综合故障诊断

  2. 汽车综合故障诊断

  3. 任务载体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知识连接 分组派工 制定决策 理实一体化教学 决策 相关技能 案例分析 实施 资讯 评估考核 思考题 评估 学习导航

  4. 学习情境7 汽车渗漏、异味的故障诊断

  5. 学习情境7 汽车渗漏、异味的故障诊断 学习目标

  6. 在车辆的使用中,往往会出现漏油和渗油故障,它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技术性能,导致润滑油、燃油的浪费,消耗动力,影响车容整洁,造成环境污染。由于漏油、机器内部润滑油减少,导致机件润滑不良、冷却不足,会引起机件早期损坏,甚至留下事故隐患。在车辆的使用中,往往会出现漏油和渗油故障,它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技术性能,导致润滑油、燃油的浪费,消耗动力,影响车容整洁,造成环境污染。由于漏油、机器内部润滑油减少,导致机件润滑不良、冷却不足,会引起机件早期损坏,甚至留下事故隐患。

  7. 学习单元7.1 汽车渗漏的故障诊断 发动机漏油和发动机渗油是两个概念:发动机漏油是属于一种故障现象,发动机渗油,随着发动机的使用,机油的渗透能力很强,一般情况下,它都会从油封渗透出一点,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它不是一种故障现象。渗油主要体现在机油并未快速减少,但是发动机密封处可见少量油迹,但发动机护板或地面未发现明显油迹。

  8. 任务载体 案例1:车主反映在踩松离合器时感觉异常,尤其是松离合器时有些发抖。经拆检发现离合器拨叉、分离轴承、压盘及摩擦片均已严重磨损,于是更换离合器总成,试车合格后出厂。然而,三天后车主就回厂投诉:底盘有异响,且有漏油现象。

  9. 学习目标

  10. 学习内容 一、常见车辆漏油的主要原因 (1)产品(配件)质量、材质或工艺不佳;结构设计存在问题。 (2)装配高速不当,配合表面不清洁,衬垫破损、位移或未按操作规程规范进行安装。 (3)紧固螺母拧力不均、滑丝断扣或松旷脱落等导致工作失效。 (4)密封材料长期使用后磨损过限,老化变质、变形失效。

  11. (5)润滑油添加过多、油面过高或加错油品。(5)润滑油添加过多、油面过高或加错油品。 (6)零部件(边盖类、薄壁件)接合表面挠曲变形、壳体破损,使润滑油渗出。 (7)通气塞、单向阀堵塞后,由于箱壳内外气压差的作用,往往会引起密封薄弱处漏油。

  12. 二、预防车辆漏油措施 (1)重视衬垫作用。汽车静置部位(如各接合端面、各端盖、壳体、罩垫、平面珐琅盖板等)零部件之间的衬垫起着防漏密封作用。若在材料、制作质量及安装上不符合技术规范,就起不到密封防漏作用,甚至发生事故。如油底壳或气门罩盖,由于接触面积大而不易压实,由此造成漏油。拆装时注意妥善放置,仔细检查,并按规范装配。

  13. (2)车上各类紧固螺母都需按规定的扭矩拧紧。过松压不紧衬垫会渗漏;过紧又会使螺孔周围金属凸起或将丝扣拧滑而引起漏油。另外,油底壳放油螺塞若未拧紧或回松脱落,容易造成机油流失,继而发生“烧瓦抱轴”的机损事故。(2)车上各类紧固螺母都需按规定的扭矩拧紧。过松压不紧衬垫会渗漏;过紧又会使螺孔周围金属凸起或将丝扣拧滑而引起漏油。另外,油底壳放油螺塞若未拧紧或回松脱落,容易造成机油流失,继而发生“烧瓦抱轴”的机损事故。

  14. (3)及时更换失效油封。车上很多动置部位(如油封、O型圈)会因安装不妥,轴颈与油封刃口不同心,偏摆而甩油。有些油封使用过久会因橡胶老化而失运河弹性。发现渗漏应及时更新。(3)及时更换失效油封。车上很多动置部位(如油封、O型圈)会因安装不妥,轴颈与油封刃口不同心,偏摆而甩油。有些油封使用过久会因橡胶老化而失运河弹性。发现渗漏应及时更新。

  15. (4)汽车零件使用过久会产生磨损过限(如活塞与汽缸等),导致燃烧室内高压气体窜入曲轴箱,并迫使机油外漏。因此,当加机油口盖处废气外窜严重时,应及早检修或更换磨损件。(4)汽车零件使用过久会产生磨损过限(如活塞与汽缸等),导致燃烧室内高压气体窜入曲轴箱,并迫使机油外漏。因此,当加机油口盖处废气外窜严重时,应及早检修或更换磨损件。

  16. (5)避免单向阀、通气阀堵死。由此引起箱壳内温度升高,油气充满整个空间、排放不出运河,使箱壳内压力升高润滑油消耗增加和更换周期缩短。发动机通气系统堵塞后,增加了活塞的运动阻力,使油耗增加。由于箱壳内外气压差的作用,往往会引起密封薄弱处漏油。因此需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查、疏通、清洗。(5)避免单向阀、通气阀堵死。由此引起箱壳内温度升高,油气充满整个空间、排放不出运河,使箱壳内压力升高润滑油消耗增加和更换周期缩短。发动机通气系统堵塞后,增加了活塞的运动阻力,使油耗增加。由于箱壳内外气压差的作用,往往会引起密封薄弱处漏油。因此需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查、疏通、清洗。

  17. (6)妥善解决各类油管接头密封。车用联管螺母经常拆装,容易滑丝断扣而松脱;两接头喇叭口精度差,两锥面中心线不重合而接触不良;锥度不同而不相吻合,由此均会引起渗油。更换联管螺母,用研磨法解决其锥面密封,使螺母压紧而解决密封。(6)妥善解决各类油管接头密封。车用联管螺母经常拆装,容易滑丝断扣而松脱;两接头喇叭口精度差,两锥面中心线不重合而接触不良;锥度不同而不相吻合,由此均会引起渗油。更换联管螺母,用研磨法解决其锥面密封,使螺母压紧而解决密封。

  18. (7)避免轮毂甩油。轮毂轴承及腔内润滑油脂过多,或其油封装配不妥,质量不良及老化失效;制动频繁引起的轮毂温度过高;车轴螺母松动等都会引起轮毂甩油。因此有用“空腔润滑法(即适量润滑)”,疏通通气孔,严格选择优质配件,并按工艺规范进行装配和高速.(7)避免轮毂甩油。轮毂轴承及腔内润滑油脂过多,或其油封装配不妥,质量不良及老化失效;制动频繁引起的轮毂温度过高;车轴螺母松动等都会引起轮毂甩油。因此有用“空腔润滑法(即适量润滑)”,疏通通气孔,严格选择优质配件,并按工艺规范进行装配和高速.

  19. 案例剖析 故障现象:车主反映在踩松离合器时感觉异常,尤其是松离合器时有些发抖。经拆检发现离合器拨叉、分离轴承、压盘及摩擦片均已严重磨损,于是更换离合器总成,试车合格后出厂。然而,三天后车主就回厂投诉:底盘有异响,且有漏油现象。

  20. 故障分析与排除:由于该车无其他维修项目,故重点检查拆换作业中涉及到的离合器、变速器、分动器及传动轴。结果发现,分动器已无油,后传动轴前伸缩套及其轴瓦已严重磨花、磨黑,分动器后盖油封己烧烂。于是,更换分动器后盖(带轴瓦一起)及其油封,打磨传动轴伸缩套外表,并给分动器加满油后,故障排除。本以为事情已经结束,可两天后,车主又发现同一处漏油。回厂后拆检发现,后传动轴前段又磨花,轴瓦又烧坏且已走位,油封又烧烂且分动器输出轴己弯曲,旋转时后端跳动较明显。于是再一次更换分动器后盖及其油封,另换后传动轴伸缩套和变速器输出轴,然后进行高速试车近100km ,又发现漏油。拆下后传动轴发现其伸缩套及轴瓦又有轻微偏磨。到底为什么呢?

  21. 冥思苦想其可能性只能有两个,一个是变速器轴间定位有问题,造成轴不平行;另一个就是其轴间间隙过大。因第二个原因易于确认,于是找来同种车型进行比较,认定其花键间隙偏大。试着与另一同型车对换后传动轴,试车,故障再也没有出现了。可是为什么换离合器后会出现如此麻烦的事情呢?其原因很简单,那是由于第一次维修时没有把分动器油加够引起的!冥思苦想其可能性只能有两个,一个是变速器轴间定位有问题,造成轴不平行;另一个就是其轴间间隙过大。因第二个原因易于确认,于是找来同种车型进行比较,认定其花键间隙偏大。试着与另一同型车对换后传动轴,试车,故障再也没有出现了。可是为什么换离合器后会出现如此麻烦的事情呢?其原因很简单,那是由于第一次维修时没有把分动器油加够引起的!

  22. 学习单元7.2 汽车异味的故障诊断 一辆汽车成千上万个零件,既有金属的,也有非金属的。零件不同的材质有着不同的气味,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气味都很小。当出现焦糊味、塑料味、臭味等异常气味时,则是汽车某些部位状况不正常的表征。

  23. 学习内容 1.焦糊味 在行车过程中闻到非金属材料烧糊的特殊气味,可能是离合器片摩擦过热、烧损所发出的。由橡胶、石棉等多种材料复合而成的离合器片,过热烧损的糊味中会夹杂着焦臭味。 如果不是离合器片,就要检查刹车片部位了(离合器片与刹车片的材质是基本相同的),这包括手刹是否完全松开和制动是否回位。

  24. 2.塑料糊味 塑料糊味大多由电器线路过热所致。电线外包皮一般较薄,过热出现的气味不是很大。当过热使电线烧毁,会伴有局部冒烟现象且塑料烧糊味增大。 电线过热现象一经发现,要立即停车检查排除,切不可贸然继续行驶,否则会殃及整车甚至烧毁。

  25. 3.橡胶糊味 橡胶糊味主要来源自发动机传动皮带、汽车轮胎以及橡胶软管。 发动机皮带如果松弛打滑,高速运转时皮带丢转,会因散热不利而产生糊味。这种情况出现应熄火停机检查,已松弛有糊味的皮带要更换。 行车中连续、过大的制动,会给轮胎造成过大负担而产生橡胶糊味。这时需要将车靠边停放,待温度自然降低后再行驶,切不可用冷水浇胎降温。 一些橡胶软管温度过高也会散发橡胶味,这要经过检查是否更换。

  26. 4.电瓶臭味 湿式电瓶的电解液泄漏会有一种刺鼻的味道。在电解液亏损过多时,发电机向电瓶强行充电会使电瓶过热冒白烟,气味更加难闻。干式电瓶虽不存在泄漏问题,也会有失效周期,这可通过电瓶顶部的观察口自行检测判定。 电解液泄漏、失效电瓶要予以更换,还要注意电解液的及时补充。

  27. 5.空调异味 开空调出现异味,多是空调系统不清洁所致,尤其是空调滤芯和送风道。 空调系统与整个车厢应定期检查和清扫,入夏之前进行彻底检查和清扫,对去除异味很有必要。(另外,新车的内饰件也有异味挥发,应根据具体情况保持车厢内外空气流动,使这种异味尽快自然挥发掉。)

  28. 6.生油味 生油味是未燃烧的汽油味。生油味多来自渗漏汽油的部位。 当輸油管老化、破损就可能使汽油渗漏。汽油箱被意外撞击或安装防护不当,也可能会使汽油渗漏。这些情况出现应及时检查排除,并要注意远离明火。

  29. 7、机油、汽油混合燃烧味 这种气味虽比较少见,闻到后也容易判断,并多伴有排冒蓝烟的情况出现。 当发动机气缸、活塞、活塞环、气门磨损严重到一定程度时,会使机油蹿进燃烧室,机油与燃油不同的燃点又不可能被完全燃烧,含有少量机油颗粒排出后即呈现蓝烟。 若机油消耗量异常、排冒蓝烟,应对发动机进行检测并加以修复。机油油管老化、破损渗漏,使机油滴到发动机或排气管上也很危险,应予以及时清理排除。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