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的继承. 石化一中 丁艳. ( 国画 ). ( 中医 ). ( 京剧 ). 三大国粹.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 、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 2 、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表现形式. 传 统 习 俗. 传 统 建 筑. 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传 统 文 艺. 传 统 思 想. ( 1 ) 传 统 习 俗 (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 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aulani
Download Presentation

传统文化的继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传统文化的继承 石化一中 丁艳

  2. (国画) (中医) (京剧) 三大国粹

  3.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表现形式 传 统 习 俗 传 统 建 筑 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传 统 文 艺 传 统 思 想

  4. (1)传 统 习 俗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5. “中秋”一词,始见于西周《周礼》,但作为节日,它出现于宋代。按照我国传统历法,农历八月为秋季之中,故曰“仲秋”,这里的“仲”即为居中之意。八月十五,即居秋季之中,又居“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节”或“仲秋节”。因为中秋节和月亮有关,是日又要求合家团聚,故又有月夕、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女儿节、团圆节之称。 • 中秋节,它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朝时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全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6. (2)传 统 建 筑 (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福建 江南 陕北 内蒙古

  7. 徽州民居体现了什么样的传统文化?

  8. 建筑之所以称得上是艺术,就必然具有自己独特的造型,独特的风格。徽州古民居建筑只所以享誉海内外,成为徽派,一方面是他保留的完整性,风格的统一性,造型的多样性,形式的艺术性;另一方面在于他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徽州人崇尚自然美,追求人与自然高度的和谐和统一。这就集中体现在徽州建筑的风水美。 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徽州民居的又一典型特点。徽州古民居,大都依山傍水,山可以挡风,方便取柴烧火做饭取暖,又给人以美感。村落建于水旁,既可以方便饮用、洗涤,又可以灌溉农田,美化环境。徽居的古村落,街道较笮,白色山墙宽厚高大,灰色马头墙造型别致。

  9. (3)传统文艺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为代表

  10. (4)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11. “大同”一词出自《礼记·礼运》篇,表示“天下为公”。康有为所著《大同书》以“至公”为要旨,故取此名。《大同书》描绘的大同社会的蓝图大致是:在大同社会里,去掉了国界,军队和监狱都不存在;没有等级之分,也无种族之别,男女各自独立,儿女由公政府抚养,人们生老病死之事,“皆政府治之”;总之,大同社会是个“至平、至公、至仁、治之至”的社会。“大同”一词出自《礼记·礼运》篇,表示“天下为公”。康有为所著《大同书》以“至公”为要旨,故取此名。《大同书》描绘的大同社会的蓝图大致是:在大同社会里,去掉了国界,军队和监狱都不存在;没有等级之分,也无种族之别,男女各自独立,儿女由公政府抚养,人们生老病死之事,“皆政府治之”;总之,大同社会是个“至平、至公、至仁、治之至”的社会。

  12. 小 结:

  13. 北京奥运会会徽分3个部分,主体为上部大红底色的白色“京”字图形,约占整个会徽的3/5。“京”字形状酷似汉字的“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整个“京”字图形为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京”字图形下是黑色的英文“Beijing2008”字样,其下是奥运五环标志。北京奥运会会徽分3个部分,主体为上部大红底色的白色“京”字图形,约占整个会徽的3/5。“京”字形状酷似汉字的“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整个“京”字图形为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京”字图形下是黑色的英文“Beijing2008”字样,其下是奥运五环标志。  奥运会会徽是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它表达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将中国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这一设计,凝聚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的神韵。鲜红的色彩传达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热情气氛;寓意丰富的图形,形如一个“京”字,表达了举办地的名称;也像一个冲向终点的运动员,体现了冲刺极限、创造辉煌的奥林匹克精神;又似一个载歌载舞中的人,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憧憬和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展现中国神韵

  14.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在历史发展中形成,有时代性; (2)保留在现实生活中,有继承性;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5.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贵和 —和谐社会 (传统) ----- (今天) 浩然正气- 讲正气 (传统)-----------(今天)

  16. 海峡两岸人民渴望 祖国统一 每逢佳节倍思亲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 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7. 2、传统文化的作用 • 积极作用: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消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18. 在世界文化遗产——安徽省西递村的敬爱堂中悬挂着一个“孝”字。“孝”是一个象形文字,即是一个跪拜之“子”的意思,不孝则是“猴”,即非人也。在世界文化遗产——安徽省西递村的敬爱堂中悬挂着一个“孝”字。“孝”是一个象形文字,即是一个跪拜之“子”的意思,不孝则是“猴”,即非人也。 请问:在今天,我们应如何认识“孝”道呢?

  19.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封建社会,一方面,“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封建社会,一方面,“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所以,对待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0. 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取 其 精 华 去 其 糟 粕 批 判 继 承 古 为今 用 意义:对民族、国家而言,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才能兴旺发达;对个人而言,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的创造新生活。

More Related